图书介绍
盐源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盐源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674385.jpg)
- 邓荣安总编;《盐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 ISBN:754092322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228页
- 文件大小:381MB
- 文件页数:12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盐源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篇 政区建置87
第一章 建置沿革87
第一节 建置隶属87
第二节 治所92
第三节 境域94
第二章 行政区划98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98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102
第三章 区、乡、镇、场概况114
第一节 县直属乡镇114
第二节 树河区116
第三节 右所区118
第四节 瓜别区120
第五节 元宝区122
第六节 盐塘区123
第七节 左所区124
第八节 场126
第二篇 自然环境131
第一章 地质131
第一节 大地构造位置131
第二节 地层134
第三节 岩浆岩134
第四节 地质构造136
第五节 新构造运动139
第二章 地貌142
第一节 地貌类型143
第二节 山脉147
第三节 河流湖泊151
第三章 气候153
第一节 光热条件154
第二节 降水和湿度160
第三节 气压、风165
第四节 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166
第四章 土壤170
第一节 土壤母质170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172
第三节 土壤与肥力183
第四节 土壤普查187
第五章 自然资源188
第一节 土地资源188
第二节 植物193
第三节 野生动物210
第四节 动植物群落演变214
第五节 水资源216
第六节 矿产资源219
第六章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228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228
第二节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236
第三节 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238
第四节 农业水文地质区划241
第五节 工程地质246
第六节 水文及工程地质工作简史248
第七章 自然灾害249
第一节 地质灾害249
第二节 气象灾害252
第三节 病虫害257
第八章 综合自然区划260
第一节 雅砻江亚热带干热河谷区260
第二节 盐源盆地暖温带区261
第三节 山地垂直气候带区262
第三篇 人口267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267
第一节 解放前人口数量267
第二节 解放后人口状况268
第三节 人口分布270
第二章 人口结构273
第一节 城乡结构273
第二节 性别、年龄结构274
第三节 行业、职业、文化结构277
第四节 婚姻家庭构成281
第五节 民族构成282
第三章 计划生育283
第一节 宣传教育283
第二节 节育情况和目标管理284
第三节 政策措施285
第四节 机构与队伍287
第四篇 经济综述290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90
第一节 红照地产权整理290
第二节 减租退押291
第三节 汉族地区土地改革291
第四节 民族地区民主改革293
第五节 三大改造294
第六节 人民公社化296
第七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97
第八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98
第二章 经济发展300
第一节 解放前的经济状况300
第二节 解放后经济的发展301
第三节 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305
第三章 经济结构307
第一节 社会经济成分307
第二节 产业结构307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310
第四章 国民收入310
第一节 国民收入生产额310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额312
第五章 人民生活313
第一节 解放前人民生活状况313
第二节 解放后人民生活的变化314
第五篇 农业·乡镇企业319
第一章 农作物319
第一节 作物区划319
第二节 播种面积与产量322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栽培与管理329
第四节 水果生产332
第二章 农耕农艺333
第一节 耕作制度333
第二节 良种推广334
第三节 肥料、地膜应用337
第四节 植物保护338
第三章 农作物资源与利用339
第一节 水稻品种资源339
第二节 玉米、洋芋(马铃薯)品种资源341
第三节 其它品种资源343
第四章 农业科技345
第一节 农业科技推广方法345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346
第五章 农田建设348
第一节 垦荒348
第二节 平整土地和改造低产田348
第三节 “三亩地”建设349
第六章 农机具350
第一节 旧式农具350
第二节 农具改革350
第三节 农业机械351
第七章 乡镇企业351
第一节 发展概况352
第二节 行业结构354
第三节 效益357
第四节 主要产品简介358
第八章 管理360
第一节 集体化时期农业的经营管理360
第二节 管理机构363
第六篇 苹果365
第一章 发展概况365
第一节 生产条件365
第二节 引种与发展367
第三节 商品基地建设368
第四节 三园建设372
第二章 品种、鉴评374
第一节 品种374
第二节 鉴评388
第三章 栽培与管理389
第一节 苗圃建设389
第二节 栽培391
第三节 管理392
第四章 效益394
第一节 销售394
第二节 经济效益395
第三节 社会、生态效益395
第四节 果场、果园简介396
第七篇 林业·畜牧业400
第一章 林业400
第一节 森林资源400
第二节 森林资源利用407
第三节 森林营造408
第四节 林政413
第五节 森林保护415
第六节 林业管理机构418
第二章 畜牧业419
第一节 草场419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与饲养421
第三节 兽病、虫害防治424
第四节 畜牧业机构429
第八篇 水利·电力431
第一章 水利建设431
第一节 概况431
第二节 沟堰433
第三节 塘库438
第四节 提灌、喷灌449
第五节 人畜饮水450
第二章 电站建设451
第一节 国有电站451
第二节 农村小水电站452
第三章 水产455
第一节 水面养殖455
第二节 鱼种站456
第三节 捕捞457
第四章 投资、管理458
第一节 水利建设投资458
第二节 管理460
第九篇 工业465
第一章 概述465
第一节 历史概况465
第二节 所有制466
第二章 县属国营工业468
第一节 工业门类468
第二节 生产经营473
第三节 企业管理483
第三章 二轻集体工业490
第一节 演变490
第二节 二轻工业企业493
第三节 主要产品产量496
第四节 效益497
第四章 盐业499
第一节 生产499
第二节 经营502
第五章 机构与职工队伍504
第一节 县属国营工业管理机构与职工队伍504
第二节 二轻工业管理机构与职工队伍505
第十篇 交通·邮电507
第一章 交通运输507
第一节 道路507
第二节 桥渡513
第三节 运输517
第四节 管理523
第二章 邮电528
第一节 邮政529
第二节 电信531
第三节 机构与人员538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539
第一章 城乡建设539
第一节 县城(盐井镇)建设539
第二节 场镇建设543
第三节 乡村建设546
第二章 环境保护547
第一节 环境污染547
第二节 保护措施548
第三章 建筑549
第一节 建筑单位550
第二节 设计施工551
第四章 管理5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552
第二节 房屋管理553
第二十二篇 商贸558
第一章 体制558
第一节 私营商业558
第二节 国营商业559
第三节 集体商业562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563
第五节 个体商业563
第六节 集市贸易564
第七节 国营商业公司简介565
第八节 管理机构570
第二章 购进571
第一节 概况571
第二节 粮食油料573
第三节 蔬菜水果578
第四节 废品回收、农副产品收购579
第五节 中药材581
第三章 销售582
第一节 粮油销售583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589
第三节 棉布590
第四节 针纺织品、百货、文具591
第五节 五金、交电、化工、石油、煤炭592
第六节 土产日杂、药品药械593
第七节 专卖商品597
第八节 副食品597
第九节 钢材、水泥、木材599
第十节 饮食服务业600
第十三篇 财政税务601
第一章 财政601
第一节 财政收入601
第二节 财政支出607
第三节 综合财政612
第四节 财政管理613
第二章 税务616
第一节 税制616
第二节 税种与征收619
第三节 征收管理628
第十四篇 金融·保险632
第一章 金融业务632
第一节 存款632
第二节 信贷635
第三节 拨款与监督638
第四节 结算641
第五节 代理业务642
第二章 货币644
第一节 货币演变和流通644
第二节 货币管理648
第三章 保险648
第一节 险种648
第二节 理赔651
第四章 机构652
第一节 机构演变652
第二节 行、司、社简介653
第十五篇 经济综合管理656
第一章 计划656
第一节 概况656
第二节 生产计划657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660
第四节 物资计划管理661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662
第二章 统计663
第一节 统计报表663
第二节 统计管理664
第三节 服务与监督665
第四节 机构与队伍建设667
第三章 物价管理668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668
第二节 价格管理669
第三节 物价检查671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671
第一节 度量衡的演变672
第二节 计量器具生产、检定、改革和管理672
第五章 国土管理674
第一节 国土管理法宣传与国土管理674
第二节 农业区划、移民安置675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676
第一节 市场管理67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680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68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682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684
第六节 经济监督检查和管理机构685
第七章 审计687
第一节 审计工作687
第二节 审计管理690
第十六篇 党派691
第一章 国民党盐源县地方组织691
第一节 组织概况691
第二节 主要活动692
第二章 中共盐源县地方组织693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693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696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和基层组织704
第四节 县委主要工作710
第五节 主要党务工作716
第十七篇 政权723
第一章 解放前的地方政权机构723
第一节 (明)盐井卫指挥署723
第二节 (清)盐源县知事公署724
第三节 民国时期盐源县政府和代议机构725
第二章 解放后地方权力机构731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731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734
第三章 解放后的地方行政机构73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739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743
第三节 派出机构与乡(镇)政府747
第十八篇 政协·群团749
第一章 政协盐源县委员会749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749
第二节 工作委员会755
第三节 主要工作756
第二章 群众团体758
第一节 工人组织758
第二节 农民组织762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763
第四节 妇女组织767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770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与专业学会772
第七节 国际友好组织774
第十九篇 纪检·监察775
第一章 纪律检察775
第一节 党风党纪教育775
第二节 纪律检察776
第三节 甄别复查780
第四节 来信来访781
第二章 监察782
第一节 执法监察782
第二节 政纪案件查处784
第三节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785
第四节 来信来访786
第三章 纪检监察机构786
第一节 县纪委786
第二节 县监察局787
第二十篇 民政·人事·劳动789
第一章 民政789
第一节 救济789
第二节 社会福利791
第三节 优抚安置792
第四节 婚姻登记795
第五节 收容遣返796
第六节 地名管理和民政机构796
第二章 人事798
第一节 干部队伍798
第二节 干部管理801
第三节 干部福利804
第四节 离休、退休、退职804
第五节 人事劳动管理机构805
第三章 劳动805
第一节 劳动就业805
第二节 工人队伍807
第三节 劳保福利808
第四章 工资810
第一节 行政事业工资810
第二节 企业工资812
第二十一篇 军事819
第一章 地方武装及驻军819
第一节 解放前的地方武装及驻军819
第二节 解放后的地方武装及驻军822
第三节 民兵824
第二章 军事活动827
第一节 解放前的军事活动827
第二节 解放后的军事活动831
第三章 兵役834
第一节 兵役制度834
第二节 征兵835
第二十二篇 公安·司法839
第一章 公安839
第一节 机构沿革839
第二节 政治侦察840
第三节 刑事侦察843
第四节 治安工作844
第五节 内部保卫849
第六节 户政管理850
第七节 预审看守851
第八节 消防工作852
第二章 检察853
第一节 机构853
第二节 刑事检察854
第三节 经济检察856
第四节 法纪检察857
第五节 监所检察85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858
第三章 审判858
第一节 机构沿革858
第二节 刑事审判860
第三节 民事审判862
第四节 经济审判864
第五节 告诉申诉审判864
第六节 行政审判866
第四章 司法行政866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关866
第二节 法制宣传867
第三节 基层基础工作868
第四节 公证工作869
第五节 律师工作870
第六节 劳改工作871
第二十三篇 土司873
第一章 盐源土司源流873
第一节 土司起源与土司制度的确立873
第二节 土司承袭、姻亲、族属874
第三节 土军及贡赋876
第四节 土司的衰没876
第二章 土司内部关系877
第一节 等级关系877
第二节 土地关系883
第三章 盐源“五所、四司、三码头”884
第一节 瓜别安抚司885
第二节 古柏树巡城兵马司887
第三节 左所土千户889
第四节 右所土千户892
第五节 中所土千户894
第六节 前所土千户896
第七节 三码头898
第二十四篇 教育·科技901
第一章 学校、学生901
第一节 官学、私塾901
第二节 学前教育903
第三节 小学教育904
第四节 普通中学907
第五节 师范909
第六节 职业技术教育911
第七节 成人教育912
第八节 民族寄宿制学校917
第二章 教育改革918
第一节 教育宗旨918
第二节 体制919
第三节 学制920
第四节 教法改进921
第五节 “双语”教学923
第六节 招生考试924
第七节 勤工俭学926
第三章 教师927
第一节 来源与构成927
第二节 师资培训930
第三节 业务考核931
第四节 地位和待遇932
第四章 经费、设备及管理机构935
第一节 经费935
第二节 教具、实验设备937
第三节 机构938
第五章 科技939
第一节 科普宣传和科技情报939
第二节 科技培训与示范940
第三节 科技交流、咨询940
第四节 几项科技工作941
第五节 科技成果、队伍、机构943
第二十五篇 卫生947
第一章 预防保健947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947
第二节 卫生监督监测948
第三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952
第四节 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960
第五节 计划免疫962
第六节 预防保健机构963
第二章 医疗964
第一节 疾病治疗964
第二节 医疗制度968
第三节 医疗单位970
第三章 药政管理974
第一节 药品市场管理974
第二节 药品管理975
第四章 卫生队伍、经费976
第一节 卫生队伍976
第二节 卫生经费980
第二十六篇 广播·电视·电影985
第一章 机构985
第一节 县广播电视局(站)985
第二节 乡(公社)广播站986
第二章 广播987
第一节 节目987
第二节 设备与线路989
第三章 电视991
第一节 建台(站)991
第二节 节目与设备991
第四章 经费992
第一节 县广播电视局(站)经费993
第二节 乡站经费994
第五章 电影994
第一节 网点、设施994
第二节 发行放映995
第二十七篇 档案·地方志·彝文古籍整理997
第一章 档案997
第一节 档案管理997
第二节 业务监督指导和检查评比1001
第三节 管理机构与人员1002
第二章 地方志1004
第一节 旧志1004
第二节 新编《盐源县志》1011
第三章 彝文古籍整理和翻译1016
第一节 古籍搜集和整理1016
第二节 翻译1018
第二十八篇 文化·体育1019
第一章 群众文化1019
第一节 民间艺术1019
第二节 书法、美术、摄影1020
第三节 文艺创作1021
第四节 文艺演出1024
第五节 展览1027
第六节 报刊1028
第七节 文化馆、站、娱乐场所1028
第二章 图书1029
第一节 发行1029
第二节 藏书与阅览1032
第三章 风景名胜、文物古迹1033
第一节 风景名胜1033
第二节 文物古迹1034
第三节 革命烈士纪念地1037
第四章 体育1038
第一节 群众体育1038
第二节 学校体育1039
第三节 体育竞赛1040
第四节 业余培训1045
第五节 体育设施和机构1046
第二十九篇 民族1047
第一章 汉族1047
第一节 来源、姓氏、宗祠1047
第二节 风俗习惯1050
第三节 宗教1061
第四节 方言1065
第二章 彝族1072
第一节 来源、人口1072
第二节 社会历史1073
第三节 宗教1075
第四节 风俗习惯1075
第五节 语言文字1086
第六节 神话传说、格言谚语、民谣民歌1087
第三章 蒙古族1091
第一节 族称、族源、人口1091
第二节 蒙古族的特点1093
第四章 纳西族1095
第一节 迁徙、人口1095
第二节 风俗习惯1095
第三节 宗教、文化1101
第五章 藏族1104
第一节 源流1104
第二节 社会历史1106
第三节 风俗习惯1108
第四节 宗教、语言文字、民间艺术1115
第六章 回族1117
第一节 来源、人口1117
第二节 风俗习惯1118
第三节 宗教信仰1121
第七章 傈僳族1122
第一节 源流1122
第二节 风俗习惯1123
第三节 宗教、文化1126
第八章 其他少数民族1127
第一节 壮族1127
第二节 布、白、满、苗、土、怒、侗等族1129
第三十篇 泸沽湖风情1131
第一章 湖情1131
第一节 泸沽湖的成因1131
第二节 自然风情1132
第二章 人文风情1134
第一节 生活习俗1134
第二节 母系氏族遗俗1138
第三节 婚姻习俗1143
第四节 生育制度1144
第五节 葬俗1145
第六节 宗教1149
第七节 节日1154
第八节 文艺1156
人物1163
附录1205
后记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