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运河开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运河开发史
  • 陈桥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631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运河-水利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运河开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一 引言1

二 运河,“大运河”,CANAL,“GRAND CANAL”5

三 中国早期的运河开发—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11

四 “开发”略论17

五 中国运河开发简评21

六 沿运参观有感24

第一篇 黄河北侧运河的开凿与水运系统的形成29

第一章 黄河北侧运河开凿前平原的河流与环境29

第一节 平虏渠、泉州渠开凿前从太行山和燕山山地流出的诸河流29

第二节 平虏渠开凿前黄河河道的变迁31

第三节 湖泊沼泽35

第二章 枋头的兴建与白沟、平虏渠、泉州渠的开凿以及黄河北侧水运网络的形成36

第一节 枋头的兴建与白沟的开通36

第二节 平虏渠、泉州渠的开凿及其位置41

第三节 水运网络系统的完善45

第四节 晋代与北朝时期黄河北侧运河的通航48

第五节 北方运河沿线城镇的发展52

第六节 白沟、平虏渠、泉州渠的开凿与海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57

第三章 永济渠59

第一节 永济渠的开凿与通航59

第二节 永济渠的位置62

第三节 唐代永济渠与相关运河75

第四章 永济渠的延续—宋、金、元时的御河和明清的卫运河79

第一节 宋、金、元御河79

第二节 明清卫运河90

第五章 永济渠及相关历史文化遗迹95

第一节 辉县百泉湖95

第二节 卫辉市、滑县与浚县的古运河遗迹和相关古建筑97

第三节 大名永济渠遗迹与被冲淹的大名古城遗迹100

第四节 临清与德州的古运河及相关历史文化遗迹101

第五节 泊头与沧州的古运河以及相关古建筑109

第六节 天津市的古运河与相关古建筑111

第二篇 山东运河开发史研究115

引言115

第一章 山东运河开凿前运河沿线的地理背景116

第一节 河漯平原区116

第二节 汶泗水系区117

第三节 北魏至宋代本区水系的变化120

第二章 元代济州河和会通河的开凿及其在通运上的问题121

第一节 济州河和会通河的开凿121

第二节 元一代漕运仍以海运为主128

第三节 济州河、会通河在通航中存在的问题130

第三章 明清两代会通河的改造与沿运设施133

第一节 水源的改造134

第二节 运河河道的改迁140

第三节 沿运坝闸的设置145

第四节 沿运水柜的设置161

第四章 山东运河治理、管理与通运168

第一节 运河的治理168

第二节 运河的管理173

第三节 运河的通运183

第五章 山东运河沿线聚落、城市的发展和环境变迁194

第一节 运河沿线聚落、城市的发展194

第二节 运河沿线的环境变迁200

第三节 水资源枯竭和农业的衰败201

第六章 山东运河的淤废与沿运经济的衰落203

第一节 运河的淤废203

第二节 沿运经济的衰落205

尾声 今日运河206

附录:胶莱运河的历史研究208

第三篇 里运河的历史变迁217

引言217

第一章 六朝及其以前的邗沟217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邗沟和山阳读220

第三章 宋代淮南运河223

第四章 明清淮南运河225

第四篇 关中豫东与皖北皖中运河史229

第一章 鸿沟水系的开凿及其通塞变化229

第一节 鸿沟水系、鸿沟水道、鸿沟229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河、济、淮、泗诸河之流经态势229

第三节 鸿沟水系的始建与建成年代232

第四节 鸿沟的开凿与鸿沟水道的建成234

第五节 鸿沟水系的构成235

第六节 鸿沟水系建成后之功效239

第七节 两汉至北魏期间对鸿沟水系的疏浚治理241

第八节 几点结论245

第二章 西汉关中漕渠的开凿246

第一节 西汉建国之初统治集团对水运的倚重246

第二节 西汉前期关中地区发展农田水利与漕运的诸多努力及其成效247

第三节 西汉前期国势发展与渭河下游河道水沙运行状况之变化对渭河漕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49

第四节 关中漕渠的兴修及其功效250

第五节 关中漕渠之渠首、经行路线与入黄河处250

第六节 西汉关中漕渠的历史功绩及对后世之作用253

第三章 关于巢肥运河之研讨253

第一节 问题缘起253

第二节 东方通沟于江、淮之间的鸿(大)沟—巢肥运河254

第三节 对巢肥运河存疑与持否定态度学者的主要论点257

第四节 1986年马骐等学者的实地考察及其结论261

第五节 研讨结论262

第四章 隋唐关中漕渠之修建浚治266

第一节 “隋唐关中漕渠”释名266

第二节 隋唐关中航运之紧迫与艰困266

第三节 隋唐漕渠之兴建与渠线经行269

第四节 隋唐关中漕渠之延伸与配套设施274

第五节 隋唐关中漕渠之功用与最终淤废276

第五章 隋通济渠与唐宋汴渠的兴修及其演变278

第一节 隋通济渠开凿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动因278

第二节 隋通济渠的兴修及其经行路线282

第三节 唐汴渠的维护浚治291

第四节 北宋汴渠的维修疏浚293

第五节 北宋后汴渠水系的淤毁及贾鲁河之兴废302

第六节 隋通济渠与唐宋汴渠之功过评说304

第五篇 江南运河的形成及其演变315

第一章 原始太湖水系315

第一节 “三江五湖”中的三江316

第二节 “三江五湖”中的五湖318

第二章 吴越南北渠道—原始河渠的利用319

第一节 吴越南北渠道319

第二节 百尺读320

第三章 秦代—江南运河的开凿321

第一节 秦代江南运河开凿的背景321

第二节 丹徒(曲阿)水道的开凿322

第三节 陵水道(钱唐至嘉兴)的挖掘323

第四章 东吴至南朝—凿破岗读324

第一节 破岗读的开凿324

第二节 整治及其变迁326

第五章 隋代—江南运河的大规模开凿327

第一节 隋代大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327

第二节 江南运河的大规模开凿329

第六章 唐代江南运河的整治及其影响331

第一节 江南运河的整治332

第二节 对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335

第七章 两宋以后江南运河的演变336

第八章 运河杭州段功能的变迁及其对杭州发展的作用340

第一节 运河杭州段水道的历史变迁341

第二节 运河杭州段功能的历史变迁343

第三节 运河杭州段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作用345

结语347

附录一:锡澄运河347

附录二:银林河348

第六篇 大运河杭州段开发史研究351

第一章 区域背景351

第一节 区域自然背景351

第二节 大运河杭州段历史人文背景353

第二章 春秋至隋时期—江南运河肇始时期的修浚361

第一节 江南运河的开凿361

第二节 隋代重修江南河363

第三章 唐至北宋时期—城内运河渐次形成阶段368

第一节 唐代对杭州运河的开发和治理368

第二节 吴越对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372

第三节 北宋时期杭州运河的修浚374

第四节 运河与杭州经济发展的关系379

第四章 南宋至元末—城内运河繁忙阶段386

第一节 南宋临安运河的治理386

第二节 元代的杭州运河391

第三节 运河区域工商业的发展394

第五章 明清至民国时期大运河杭州段开发398

第一节 明朝杭州运河的治理398

第二节 清朝杭州运河的治理402

第三节 明清时期城内外运河对杭州城市发展的影响407

第四节 民国杭州运河的衰落413

第六章 建国以后—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及保护开发415

第一节 建国后运河各项整治工程415

第二节 打造以运河为中心的世界级旅游产品433

第七篇 浙东运河史研究437

第一章 春秋越国山阴故水道437

第一节 史前宁绍平原历史地理变迁438

第二节 古越文化遗址中的水运及其工具439

第三节 越部族由山丘向平原的发展441

第四节 山阴故水道的开凿444

第五节 山阴故水道的功能和地位445

第二章 秦汉航运及鉴湖航线的形成和影响463

第一节 秦始皇巡越及秦至西汉航运463

第二节 鉴湖对浙东航运作用与影响465

第三章 六朝时期478

第一节 西兴运河479

第二节 会稽郡城运河485

第三节 鉴湖运河航道488

第四节 六朝运河建筑物489

第四章 唐宋时期496

第一节 唐宋浙东运河497

第二节 唐宋运河建筑物503

第三节 航运与疏浚509

第四节 运河名人行踪512

第五章 明清时期514

第一节 水环境演变514

第二节 堰闸塘之兴废521

第三节 明清运河水道524

附录一:三山万户巷盘曲 千桥百街水纵横—绍兴水城526

越人长家山水国526

百桥千街水似罗528

淤滞成病 疏通则健529

举社会之力 治古越河道532

附录二:传承古越文脉 展示水乡风情—浙东古运河绍兴“运河园”535

一 正本清源 自然和谐535

二 文脉相连 古为今用540

三 一脉相承 同中求异552

四 几点认识554

附录三:城河入胜处 更在鹿湖园—绍兴龙横江556

一段神秘历史556

一座精深园林556

一条千古名河558

第八篇 灵渠559

第一章 灵渠的地貌地质基础559

第二章 灵渠的历史开发与功能现状562

第一节 灵渠的创建与历史演变562

第二节 历史功能的演变564

第三节 灵渠工程组成功能分析565

第四节 灵渠在区域发展中的价值研究571

后记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