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信用管理和法律规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信用管理和法律规制
  • 夏善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7832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信贷管理-研究;企业管理:信贷管理-法律-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信用管理和法律规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企业信用是国际竞争力1

1.1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2

1.1.1 社会信用体系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动作用2

1.1.2 重视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实施3

1.1.3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信用制度9

1.2 企业信用与国际经济合作10

1.2.1 中国国际信用水平度总体水平偏低11

1.2.2 中国产品质量的国际信用度不高11

1.2.3 国际驰名品牌缺失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1

1.2.4 运用信用制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举措12

1.3 何为企业信用13

1.3.1 企业信用的涵义13

1.3.2 企业信用关系15

1.3.3 信用关系的主要内容16

1.3.4 企业信用与企业竞争力19

1.3.5 企业信用与企业文化24

1.3.6 高诚信精神创造了高绩效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案例27

第2章 金融危机带来的启迪33

2.1 国际资本市场是否是一个可信任的合作市场33

2.2 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37

2.3 国际资本市场合作的法律规制问题40

2.4 经济危机来源于信用的丧失47

2.4.1 剖析此次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此次危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48

2.4.2 金融危机自身的周期性原因49

2.5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措施50

2.5.1 应当加快信用立法工作53

2.5.2 应当加快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信用数据库的建立53

2.5.3 要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发展53

2.5.4 要改变长期以来中国制度设计问题,通盘解决制度管理规制54

2.6 来自美国信用管理制度的启示55

2.6.1 要充分认识到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56

2.6.2 要认真做好信用管理系统的基础性工作57

2.6.3 建立起严格的法律体系和惩戒机制57

2.6.4 要充分保证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立性59

2.7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立法启迪60

2.7.1 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和意义61

2.8 国外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和实践的借鉴64

2.8.1 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与实践64

2.8.2 英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与实践65

2.8.3 澳大利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与实践66

2.8.4 加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与实践67

2.8.5 日本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与实践67

2.9 对于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68

2.9.1 关键是从“投资者”向“金融消费者”的转变,确立“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指导思想69

2.9.2 当务之急是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70

2.9.3 设立专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兼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机构71

2.9.4 建立了一套运作灵活、简便、高效、透明和公正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72

2.9.5 加强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要求金融机构充分披露信息72

2.9.6 弱势群体的权益特殊保护和国家保护73

结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建设刻不容缓74

第3章 “安然”“世通”的神话破灭76

3.1 安然公司的虚构神话与暗渡陈仓76

3.1.1 “滴水不漏”的公司结构78

3.1.2 “创新而复杂”的财务结构79

3.1.3 蛀虫的功用80

3.1.4 难道还是里根的错81

3.1.5 法律能够补台吗83

3.2 无独有偶的世通公司84

3.2.1 埃博斯的发迹85

3.2.2 电信企业的欺诈行为使用户、投资人蒙受了重大的损失86

3.2.3 电信公司也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蒙受巨额损失87

3.3 施乐公司也列入其中88

3.3.1 布什如坐针毡88

3.3.2 施乐是二次犯科89

3.3.3 打击的是信心90

3.4 美国的《萨班斯法案》90

3.4.1 《萨班斯法案》的背景及主要内容90

3.4.2 《萨班斯法案》的简要评述94

3.4.3 借鉴与应对建议95

3.5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98

第4章 从信用骗局到信用危机101

4.1 麦道夫与他的“信用骗局”101

4.1.1 骗局为什么没有被早发现102

4.1.2 儿子大义灭亲102

4.2 从“信用骗局”到“信用危机”104

4.3 安然带出了安达信105

4.3.1 安达信的能耐106

4.3.2 “专业鉴别”的诚信107

4.3.3 安达信近年的历史109

4.4 贪婪埋葬了他们110

4.5 美国信用危机的主要特征111

4.5.1 造假公司规模大、数量多,造假金额惊人111

4.5.2 普遍以会计假账的方式进行财务欺诈111

4.5.3 市场反应强烈,后果十分严重111

4.6 美国信用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112

4.6.1 管理制度安排上的缺陷112

4.6.2 信用评级机构反应滞后113

4.6.3 法律制度与监管上出现漏洞113

4.6.4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114

第5章 “三鹿事件”引发的行业信任危机115

5.1 靠“危机管理”解决了企业产品的问题115

5.2 三鹿集团在劫难逃117

5.2.1 巨人离席始末117

5.2.2 谁动了他们的奶酪118

5.2.3 “一天一斤奶,结石中国人”120

5.2.4 利益纠结成的保护伞121

5.2.5 尘埃难以落定122

5.3 中国企业产品掀起行业信任危机的反思125

5.4 建立针对产品质量的内控体系,提高公众对企业的信用识别127

5.5 外国产品也有不安全的128

5.5.1 德国NUK的婴幼儿爽身粉128

5.5.2 两大可乐公司在印度再曝杀虫剂含量平均超标54倍129

5.6 企业和行业信用建设130

5.6.1 行业信用建设能提升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130

5.6.2 行业信用建设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内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信用建设中来131

5.6.3 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提升了商会协会服务会员的能力131

5.6.4 行业信用建设对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管产生了积极作用132

第6章 中西信用理念和多元文化134

6.1 中国传统的信用思想134

6.1.1 儒家学派的诚信思想134

6.1.2 墨家的诚信思想135

6.1.3 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历史价值136

6.1.4 诚信观在中国商业企业中的体现137

6.2 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的诚信观138

6.2.1 亚里士多德的诚信观138

6.2.2 近代资本主义的商业企业的信用观139

6.2.3 中西信用观的区别140

6.2.4 现代社会的综合诚信观142

6.2.5 全球视野下的多元文化融合143

第7章 企业的信用和社会责任150

7.1 企业信用运用的理论范围151

7.2 从信用缺失的传导会引发企业信用危机152

7.3 品牌建设对企业的信用建立的重要性154

7.3.1 培养发现客户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的能力155

7.3.2 建立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155

7.3.3 尽可能地让目标群体了解你155

7.3.4 便于消费者购买到你的产品156

7.3.5 树立好的口碑,建立企业良好形象156

7.4 企业品牌信用和社会责任157

7.4.1 著名跨国公司的败笔157

7.4.2 不断出现的企业失信行为168

7.5 企业社会责任177

7.5.1 强调企业行为的目的责任,赢利至上的阶段177

7.5.2 重视企业行为的后果责任,开始关注环境和员工福利的阶段178

7.5.3 重视企业行为的过程责任,社会责任全面发展阶段179

7.6 企业信用和企业社会责任关系180

7.6.1 企业信用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重合效用180

7.6.2 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182

7.6.3 国际国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182

7.7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184

7.8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184

7.8.1 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185

7.8.2 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187

第8章 虚拟经济下的网络信用192

8.1 虚拟经济下的信用卡业务192

8.2 以高度信用维护的美国社会生活193

8.3 信用记录跟你一辈子194

8.4 只给企业一次机会196

8.5 网络市场化的经济197

8.5.1 电子商务开拓的网络市场197

8.5.2 网络市场的信用体制建设203

第9章 信用服务应该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系统动力206

9.1 现代服务学、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业理论问题206

9.1.1 关于现代服务学和现代服务业206

9.1.2 WT0框架下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208

9.2 以信用服务作为系统动力完善现代服务业212

9.2.1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科学观促进现代服务学科的完善214

9.3 中介组织机构应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最大诚信机构221

9.3.1 中介组织的特征及作用(社会服务动力系统)221

9.3.2 服务业的价值生命取向在于其诚实信用、客观、周到、公正的服务222

9.3.3 加大服务业的监管和自律机制223

9.3.4 政府部门与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力配合223

9.4 小康社会不可能缺乏信用基础224

第10章 企业信用管理和法律规制234

10.1 中国企业也将面临信用危机236

10.2 中国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的数量在上升239

10.3 设立信用管理独善其身——企业案例241

10.3.1 企业背景242

10.3.2 信用部门的筹备243

10.3.3 信用部门的建立244

10.3.4 初步运转245

10.3.5 案例分析246

10.4 企业信用管理决策机制247

10.4.1 董事会决策模式247

10.4.2 董事会承担、经理决策模式247

10.4.3 分级决策与应急特例决策的模式248

10.5 法律是信用的基石248

10.5.1 信用建设离不开法治建设249

10.6 信用风险255

10.6.1 信用风险255

10.6.2 企业信用风险的来源255

10.6.3 信用风险的种类256

10.6.4 信用的基本要素257

10.6.5 企业信用能力是市场地位、竞争能力、经营规模的核心因素之一258

10.6.6 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交易安全的保证262

10.6.7 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263

10.7 建立企业征信管理制度265

10.7.1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常被分为两类,即“征信国家”和“非征信国家”266

10.7.2 国外企业征信模式特点比较267

10.8 中国《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评价268

10.8.1 较好地实现了征信机构与信息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269

10.8.2 有效避免了“记黑账”的问题269

10.8.3 消除了一次污点伴一生的问题269

10.8.4 《条例》尚缺征信内容增减的权力明确界定270

10.8.5 显示了中国人民银行所控的特权太多270

10.8.6 如何确保数据的全面和准确270

10.8.7 不能同时当运动员和裁判员271

10.8.8 征信管理中的私法问题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