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监测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监测与评价
  • 马放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08993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监测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生态监测及生物监测与评价1

第二节 环境污染和生物监测与评价的特点2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2

二、生物监测与评价的特点3

第三节 生物监测与评价的分类和要求5

一、生物监测与评价的分类5

二、生物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6

第四节 生物监测与评价在环保中的作用与地位7

第五节 生物监测与评价的发展概况7

第二章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9

第一节 大气及大气污染物9

一、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10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11

三、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12

第二节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13

一、概述13

二、大气污染对各级组织水平的影响14

三、主要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15

第三节 利用植物的伤害症状进行监测与评价28

一、监测的依据和标准28

二、监测方法30

三、监测植物的选择30

四、主要监测植物33

第四节 利用污染量指数法及生长量测定法进行监测34

一、污染量指数法34

二、生长量测定法36

第五节 利用地衣、苔藓进行监测36

一、利用地衣进行监测37

二、利用苔藓进行监测40

第六节 植物群落监测法44

第七节 微生物监测法45

一、空气污染和微生物45

二、微生物对空气污染的监测46

三、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评价标准47

四、空气微生物的检测48

第八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49

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论49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节56

第三章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61

第一节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61

一、水体污染62

二、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63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65

四、水体污染物的转归67

第二节 水体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法68

一、污水生物系统69

二、PFU法74

三、生物指数法81

四、种类多样性指数法86

第三节 生物残毒监测法89

第四节 细菌学检验监测法90

一、概述90

二、细菌在水污染生物监测中的作用90

第五节 生物测试92

一、生物测试及其基本方法92

二、利用酶学指标的检测98

三、利用血液学指标的检测98

四、利用呼吸指标的检测98

五、利用微核技术进行测试98

六、染色单体交换测定技术99

七、艾姆斯试验技术100

八、回避试验101

第六节 水环境质量的评价102

一、水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02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的生物学评价105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106

第七节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早期报警系统116

一、生物监测自动报警系统类型116

二、生物监测早期报警系统的特征119

三、生物监测早期报警系统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20

第四章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与评价122

第一节 土壤污染的特征122

一、土壤的组成和本底值122

二、土壤污染的来源124

三、土壤的自净作用125

四、土壤生物污染127

五、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28

第二节 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129

一、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129

二、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31

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33

第三节 土壤环境的生物监测与评价137

一、植物监测法137

二、动物监测法138

三、微生物监测法138

第四节 土壤的微生物学检测139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139

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140

三、土壤的卫生微生物学检测142

第五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144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与环境遥感146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146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46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49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56

四、生态平衡162

五、生态系统的分类164

六、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164

第二节 环境遥感的基本原理164

一、遥感概述165

二、遥感的发展概况167

三、环境遥感的方法和原理170

第三节 环境遥感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171

一、植物环境遥感的理论和方法171

二、植物遥感监测环境污染的应用173

第六章 生物环境影响评价178

第一节 概述178

一、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78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179

三、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特点180

四、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途径180

第二节 基本程序与方法181

一、基本程序181

二、基本原则181

三、基本方法182

四、评价工作的范围和分级183

第三节 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185

一、生态环境调查185

二、生态分析与生态影响分析194

第四节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194

一、现状评价194

二、影响预测202

三、生态环境评价的野外调查简表203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04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04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提出205

第七章 废水生化处理的科研方法209

第一节 概述209

第二节 好氧菌优势菌属的鉴定210

一、细菌优势菌属的鉴定211

二、废水生化处理中常见的菌属212

第三节 厌氧菌群的测定217

一、厌氧生物学原理概述217

二、非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18

三、厌氧消化过程中主要细菌类群的计数219

四、产甲烷细菌的测定223

第四节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227

一、耗氧速度测定法228

二、脱氯酶活性的测定230

三、ATP含量测定230

第五节 活性生物量测定方法231

第六节 生物降解规律的研究方法231

一、生物降解规律概述231

二、生物降解规律的研究方法234

第八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生物监测与评价236

第一节 概述236

一、生物监测与评价在给水工程中的作用236

二、生物监测与评价在排水工程中的作用237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中的生物监测和评价237

一、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237

二、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239

第三节 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中的生物监测与评价241

一、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241

二、指示性生物的监测与评价244

三、微生物的生态演替规律247

四、活性污泥法运行事故处理251

第四节 金属的微生物锈蚀和管道堵塞253

一、金属的微生物锈蚀和营道堵塞的微生物学原理253

二、参加锈蚀和管道堵塞的主要微生物254

第五节 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微生物控制256

一、循环水冷却系统中微生物引起的危害257

二、循环水冷却系统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危害257

三、循环水冷却系统中微生物的控制259

四、循环水冷却系统中有关的微生物学检测261

参考文献265

附录269

附录一 (一)评价工作大纲的内容和格式269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提要271

(三)宜黄公路(黄石江陵段)环境影响评价272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标准276

(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277

(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大纲和评价报告篇章的编制285

(七)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生态影响评价要点287

附录二 PFU法的测定步骤291

附录三 (一)土壤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用培养基295

(二)细菌分类生理生化测定用培养基299

(三)厌氧消化过程中各生理群的培养基300

(四)各阶段计数培养基302

附录四 最大概率数(MPN)法测数统计表303

附录五 水质标准一览表305

附录六 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中常见的藻类和微型动物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