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任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任县志
  • 陈振斌主编;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2841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84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8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任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序二3

序三5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建置区划63

第一章 建置63

第一节 位置63

第二节 沿革63

第二章 境域区划66

第一节 境域变化66

第二节 行政区划67

第三章 城镇乡村71

第一节 县城71

第二节 镇72

第三节 乡75

第四节 村85

第二编 自然环境101

第一章 地质地貌101

第一节 地质101

第二节 地貌102

第二章 气候物候105

第一节 气候105

第二节 物候112

第三章 水文114

第一节 地表水114

第二节 地下水115

第四章 土壤117

第一节 类属分布117

第二节 土壤养分118

第五章 植物动物122

第一节 植被122

第二节 植物122

第三节 动物123

第六章 能资源124

第一节 生物能资源124

第二节 太阳能资源124

第三节 风能资源124

第七章 自然灾害125

第一节 旱灾125

第二节 水涝灾128

第三节 风灾132

第四节 雹灾133

第五节 虫灾133

第六节 地震灾害136

第三编 人口139

第一章 人口变动139

第一节 自然变动139

第二节 机械变动139

第二章 人口数量140

第三章 人口分布152

第四章 人口构成153

第一节 民族153

第二节 性别153

第三节 年龄153

第四节 文化构成153

第五节 职业154

第六节 城乡构成158

第五章 计划生育158

第一节 机构管理158

第二节 晚婚节育158

第三节 节育技术与措施159

第四节 奖惩制度160

第四编 农林牧渔163

第一章 农业163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164

第二节 农业区划166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167

第四节 农业生产技术172

第五节 农业机具176

第六节 管理机构179

第二章 林业179

第一节 林木品种179

第二节 植树造林181

第三节 果树果园182

第四节 栽培管理184

第五节 林木管护185

第六节 林木经营管理187

第七节 管理机构187

第三章 畜牧水产187

第一节 畜禽种类188

第二节 饲养管理190

第三节 疫病防治193

第四节 水产200

第五节 管理机构200

第五编 乡镇企业201

第一章 概况201

第二章 行业门类201

第一节 工业企业201

第二节 建筑业203

第三节 运输业203

第四节 商业及饮食服务业204

第三章 企业管理2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204

第二节 产供销204

第三节 企业内部管理205

第四章 重点企业205

第一节 乡镇企业205

第二节 村企业206

第三节 龙头企业207

第四节 名优产品209

第六编 水利213

第一章 工程建设213

第一节 河道治理213

第二节 渠道治理215

第三节 滞洪区治理217

第四节 提灌220

第五节 桥221

第六节 闸221

第二章 农田水利建设222

第一节 水井222

第二节 提水工具222

第三节 盐碱治理222

第四节 节水防渗222

第五节 改水降氟223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223

第一节 水资源供需223

第二节 地上水利用224

第三节 地下水开采224

第四章 管理224

第一节 工程管理224

第二节 水利效益225

第三节 机构226

第四节 水利法规227

第五章 县外施工240

第一节 岳城水库施工240

第二节 东风渠施工241

第三节 根治海河施工241

第四节 支唐施工242

第五节 开挖百泉施工243

第六节 朱庄水库施工243

第六章 抗洪纪实243

第一节 1956年抗洪243

第二节 1963年抗洪244

第三节 1996年抗洪245

第七编 基础设施249

第一章 交通249

第一节 公路249

第二节 桥梁251

第三节 公路管理253

第四节 交通监理256

第二章 运输256

第一节 运输工具256

第二节 客运258

第三节 货运259

第四节 运输机构259

第五节 运输管理260

第三章 电力263

第一节 网电建设263

第二节 电力供应265

第三节 供用电管理267

第四节 电力调度268

第四章 邮电269

第一节 机构设置269

第二节 邮政269

第三节 电信271

第四节 电信线路272

第五章 城乡建设273

第一节 城镇建设273

第二节 农村建设275

第三节 规划与管理276

第四节 建筑业279

第五节 环境保护280

第八编 工业283

第一章 综述283

第一节 工业沿革283

第二节 工业布局284

第三节 工业技术287

第二章 行业门类288

第一节 机械行业288

第二节 化工行业289

第三节 纺织行业291

第四节 煤矿工业291

第五节 建材工业291

第六节 造纸工业292

第七节 食品工业292

第八节 工艺美术业293

第九节 木材加工业293

第十节 其他行业294

第三章 经营管理2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95

第二节 管理体制295

第三节 企业管理296

第九编 贸易303

第一章 经济成分303

第一节 私营商业303

第二节 集体商业305

第三节 国营商业310

第二章 商品购销318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318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320

第三节 副食品及食品购销323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326

第五节 燃料购销327

第六节 废品及畜产品购销328

第三章 饮食服务329

第一节 饮食业329

第二节 服务业330

第四章 对外贸易336

第一节 土特产品336

第二节 粮油食品336

第三节 工业工艺品337

第五章 粮油管理341

第一节 征购341

第二节 销售342

第三节 粮油调运343

第四节 粮油储藏344

第五节 粮油加工345

第六章 物资管理347

第一节 管理体制347

第二节 物资购销347

第七章 自由贸易350

第一节 集市设置350

第二节 集市贸易350

第三节 庙会及物资交流大会351

第四节 专业市场351

第十编 财政 金融355

第一章 财政3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355

第二节 财政管理356

第三节 财政收支362

第二章 税务370

第一节 税制370

第二节 税种372

第三节 稽征管理379

第三章 金融381

第一节 货币381

第二节 金融机构383

第三节 存款385

第四节 信贷388

第五节 基建投资管理392

第六节 保险393

第七节 农村信用社业务394

第八节 货币流通395

第九节 债券396

第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397

第一章 计划管理397

第一节 管理体制397

第二节 计划编制398

第三节 专业计划399

第二章 统计管理402

第一节 统计体制402

第二节 统计调查402

第三节 县情调查406

第三章 物价管理4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6

第二节 建国前物价状况406

第三节 新中国物价管理408

第四章 审计监督411

第五章 劳动工资管理411

第一节 工人411

第二节 工资414

第三节 劳动保护416

第四节 福利待遇416

第六章 标准计量417

第一节 计量制度417

第二节 计量管理417

第三节 计量器具419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419

第五节 度量衡器制造419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419

第一节 市场管理41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421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42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22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422

第八章 经济综合指标423

第九章 经济体制改革427

第十二编 政党团体42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任县地方组织429

第一节 组织创建429

第二节 组织建设429

第三节 思想建设441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443

第五节 县委重大活动444

第六节 纪律检查449

第七节 统一战线45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青团任县地方组织453

第一节 国民党453

第二节 三青团454

第三节 主要活动454

第三章 群众团体454

第一节 工人组织454

第二节 青年组织456

第三节 妇女组织458

第四节 农民组织461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461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组织462

第七节 科技组织462

第八节 计划生育协会组织463

第九节 残疾人联合会组织463

第十三编 政权政协46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465

第一节 代表选举465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6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466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468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469

第六节 提案处理和调查视察469

第二章 人民政府470

第一节 县级政府470

第二节 基层政府474

第三节 主要工作475

第三章 人民政协478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478

第二节 组织机构479

第三节 主要活动481

第四章 旧政权482

第一节 县级机构482

第二节 基层组织483

第十四编 公安司法491

第一章 机构设置491

第一节 治安机构491

第二节 检察机构492

第三节 审判机构492

第四节 司法行政机构492

第二章 社会治安493

第一节 清查登记493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93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493

第四节 对“四类分子”的监督改造494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494

第六节 户籍管理495

第七节 消防管理495

第八节 特种行业管理495

第九节 交通管理496

第十节 看守496

第三章 检察496

第一节 刑事检察496

第二节 法纪检察497

第三节 经济检察497

第四节 监所检察497

第五节 控诉申诉检察498

第六节 税务检察498

第四章 审判498

第一节 刑事审判498

第二节 民事审判499

第三节 经济审判499

第四节 行政审判499

第五节 审判制度499

第五章 司法行政500

第一节 律师事务500

第二节 公证500

第三节 民事调处501

第四节 法制宣传501

第十五编 军事503

第一章 地方武装及驻军503

第一节 地方武装503

第二节 驻军507

第二章 民兵511

第一节 民兵组织511

第二节 教育训练512

第三节 民兵活动513

第三章 兵役515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度515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515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515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516

第五节 两结合兵役制516

第四章 兵事517

第一节 历代兵事517

第二节 抗日战争前后兵事518

第十六编 教育 科技523

第一章 教育523

第一节 教育方针523

第二节 科举教育524

第三节 幼儿教育525

第四节 小学教育527

第五节 中等教育534

第六节 专业学校540

第七节 职业学校540

第八节 业余教育541

第九节 教师542

第十节 教育管理549

第十一节 学生556

第二章 科技564

第一节 科技队伍564

第二节 科技成果565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566

第四节 科技引进567

第五节 科学普及568

第六节 科技管理568

第七节 科技组织569

第十七编 卫生 体育571

第一章 卫生571

第一节 医疗机构571

第二节 医疗队伍573

第三节 卫生防疫575

第四节 妇幼保健577

第五节 医药和药政578

第六节 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579

第二章 体育584

第一节 学校体育585

第二节 农民体育585

第三节 职工体育585

第四节 老年体育586

第五节 武术586

第六节 体育竞赛587

第十八编 文化589

第一章 文化组织与设施589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589

第二节 文化设施593

第二章 文学艺术594

第一节 文艺创作594

第二节 民间艺术597

第三节 民间文学600

第三章 报刊 广播 电视607

第一节 报刊607

第二节 广播608

第三节 电视609

第四章 档案609

第一节 档案管理610

第二节 档案管藏610

第三节 档案利用611

第五章 文物胜迹612

第一节 文物管理612

第二节 古遗址613

第三节 古迹614

第四节 古墓葬615

第五节 碑石文存616

第六节 庙宇617

第七节 任县八景618

第八节 牌坊620

第九节 近现代文物621

第十九编 民政人事625

第一章 民政625

第一节 社会救济625

第二节 社会福利626

第三节 拥军优抚627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628

第五节 婚姻登记629

第六节 丧葬管理630

第七节 移民630

第二章 人事630

第一节 干部队伍630

第二节 干部管理631

第三节 干部离退休632

第四节 老干部管理632

第五节 接受安置知识青年633

第二十编 社会民情635

第一章 婚姻家庭635

第一节 婚姻635

第二节 家庭636

第三节 社会关系637

第二章 姓氏637

第一节 概况637

第二节 姓氏及分布638

第三章 居民生活649

第一节 农民生活649

第二节 职工生活650

第四章 社会风尚651

第一节 民情651

第二节 社会风气652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652

第五章 风俗656

第一节 生活习惯656

第二节 礼俗658

第三节 节日659

第四节 称谓661

第五节 婚丧礼仪663

第六节 生育习俗665

第七节 杂俗666

第八节 迷信陋习667

第六章 宗教669

第七章 方言俗语669

第一节 语音669

第二节 词汇676

第三节 俗语688

第二十一编 人物695

第一章 人物传695

第一节 古代人物695

第二节 近代人物699

第三节 现代人物700

第二章 生人名人简介711

第三章 人物表716

第一节 北魏至清代文武职官及学者名人716

第二节 任县籍党政军副地师级以上干部名表721

第三节 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名表723

第四节 任县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名表724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727

附录747

一、文献辑存747

二、旧志序选录763

三、任县古、近代著述一览表764

四、任县现代著述一览表765

志补767

一、政区、人口767

二、领导人更替767

三、重要会议773

四、经济概述775

(一)农业777

(二)县办工业778

(三)乡镇企业778

(四)财政税收779

(五)金融保险779

五、社会事业780

(一)科技教育780

(二)文化、卫生780

(三)交通运输781

(四)邮电、电力781

(五)县城建设781

(六)人民生活781

六、党的建设782

编后记7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