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肾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肾癌](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4609713.jpg)
- 韩瑞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725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259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肾肿瘤-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肾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肾癌流行病学与研究方法1
第一节 肾癌的流行特征与趋势1
一、发病率和死亡率1
二、发病率时间趋势1
三、发病率地区分布2
四、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2
五、死亡率趋势3
六、生存率与预后3
第二节 肾癌的病因学3
一、吸烟因素3
二、饮食因素3
三、生育因素与荷尔蒙4
四、其他因素4
第三节 肾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5
一、描述性研究5
二、队列研究5
三、病例对照研究6
四、实验研究6
五、肾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相关问题7
第二章 肾癌发生的分子机制10
第一节 肾癌发生相关基因10
一、特异性基因10
二、非特异性基因13
三、辅助性基因13
第二节 肾癌分子信号的传导通路14
一、VHL/HIF通路15
二、VEGF通路15
三、EGFR通路15
四、PD-ECGF通路16
五、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16
第三节 肾癌细胞增殖和周期调控的相关基因16
一、细胞周期素16
二、p2717
三、p5317
四、p1618
五、端粒酶18
六、Ki67和PCNA18
七、Survivin18
八、bcl-218
第三章 肾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22
第一节 概论22
第二节 肾癌侵袭与转移的调节基因23
一、编码基因23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23
三、肾癌转移和转移抑制的相关基因24
第三节 细胞黏附分子和肾癌转移25
一、整合素25
二、钙黏素25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27
四、选择素27
五、CD44及其他28
第四节 细胞外基质降解与肾癌转移28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28
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肾癌转移29
三、肝素酶与肾癌转移30
第五节 肿瘤血管生成与肾癌转移30
第六节 癌细胞运动与肾癌转移31
第四章 肾癌的血管与形成机制35
第一节 肾血管的解剖学基础35
一、肾外血管的解剖学特点35
二、肾内血管的解剖学特点36
第二节 肾癌血管的多普勒超声特征36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基本原理36
二、肾癌多普勒超声的血流特征37
三、多普勒超声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37
第三节 超声造影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38
一、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38
二、超声造影剂的类型38
三、超声造影在肾癌中的应用39
第四节 肾癌的微血管密度40
一、微血管密度的判定方法40
二、微血管密度与预后评价41
第五节 肾癌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41
一、概述41
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42
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4
四、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46
五、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47
六、结语47
第五章 肾癌血管生成拟态与形态特征51
第一节 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现与背景51
第二节 肾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52
第三节 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现状53
第四节 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分子机制53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类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53
二、细胞分泌黏附分子与血管生成拟态54
三、肿瘤细胞去分化与血管生成拟态54
四、肿瘤细胞局部微环境变化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54
第五节 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信号转导通路55
一、上游启动分子55
二、枢纽性信号分子55
三、下游效应分子55
第六节 组织因子通路抑制物在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56
第七节 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治疗策略56
第八节 尚待解决的问题57
第六章 内源性肿瘤血管内皮生成抑素59
第一节 概述59
第二节 Tumstatin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59
一、Tumstatin的发现、分子结构与分布59
二、Tumstatin的生物学特性与作用机制60
第三节 Tumstatin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肽段的研究62
一、Tumstatin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肽段62
二、Tumstatin的应用前景与展望62
第四节 其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63
一、内皮抑素63
二、癌抑素63
第七章 肿瘤免疫逃逸与治疗新策略65
第一节 肿瘤抗原与免疫65
一、弱抗原性和抗原调变65
二、肿瘤抗原诱导免疫耐受66
三、肿瘤细胞的“漏逸”和“免疫刺激”66
四、免疫选择66
五、肿瘤抗原被覆盖66
第二节 肿瘤细胞MHC分子表达异常66
一、MHCⅠ类抗原分子的表达异常66
二、MHCⅡ类抗原分子的表达异常67
三、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分子的表达68
第三节 肿瘤缺乏共刺激信号与产生免疫抑制物69
一、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69
二、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物69
第四节 免疫细胞凋亡与免疫治疗新策略70
一、肿瘤细胞介导的免疫细胞凋亡70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70
第八章 肾癌细胞凋亡机制与相关治疗的研究73
第一节 概述73
第二节 肾癌细胞凋亡机制75
一、促凋亡因子在RCC细胞凋亡中的作用75
二、凋亡抑制蛋白在RCC细胞凋亡中的作用78
第三节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的凋亡83
一、Fas/FasL在RCC TIL凋亡中的作用83
二、Bcl-2在RCC TIL凋亡中的作用83
三、NF-KB在RCC TIL凋亡中的作用83
四、苷脂在RCC TIL凋亡中的作用84
五、CD70在RCC TIL凋亡中的作用84
第四节 肾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治疗研究84
一、针对TRAIL的治疗84
二、针对NF-кB的治疗84
三、针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治疗85
第九章 肾癌组织学来源与病理特征87
第一节 肾脏的组织学来源87
第二节 肾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87
一、肾透明细胞癌87
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89
三、乳头状肾细胞癌89
四、嫌色性肾细胞癌89
五、集合管肾癌90
六、肾髓质癌90
七、Xp11.2易位性癌91
八、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91
九、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91
第三节 未分类肾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91
一、肾母细胞瘤92
二、透明细胞肉瘤92
三、平滑肌肉瘤93
四、血管肉瘤93
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3
第四节 肾脏其他类型肿瘤93
一、类癌93
二、神经内分泌癌94
三、小细胞癌94
四、恶性黑色素瘤94
五、恶性淋巴瘤94
第十章 肾癌分子病理与分类的意义96
第一节 分子病理研究概念与内容96
一、分子病理学概念96
二、分子病理学研究内容96
第二节 分子病理学研究相关技术96
一、聚合酶链反应96
二、DNA分子克隆技术97
三、核酸序列测定技术97
四、核酸分子杂交技术97
五、荧光原位杂交98
六、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98
七、生物芯片技术98
八、流式细胞技术99
九、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99
十、其他技术方法100
第三节 肾癌分子病理与分类100
一、概述100
二、肾癌的分子病理学100
第四节 肾母细胞瘤分子病理学和分类104
一、概述104
二、肾母细胞瘤的分子病理学104
三、结语105
第十一章 肾癌超微病理研究108
第一节 超微结构的研究方法108
一、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制备技术108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标本制备109
三、分析型电镜109
四、超高压电镜109
五、扫描隧道显微镜109
第二节 肿瘤超微结构的特征110
一、质膜与特化物的超微病理110
二、细胞质的超微病理结构111
三、细胞核的超微病理结构112
四、细胞间质113
第三节 肾脏的超微结构基础114
一、肾小球114
二、肾小管115
三、集合小管116
四、肾小球旁器116
五、肾间质116
第四节 肾细胞癌的超微病理研究117
一、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117
二、颗粒细胞性肾细胞癌118
三、混合性肾细胞癌119
四、嫌色性肾细胞癌119
五、肾癌的血管特征120
第五节 其他肾脏肿瘤的超微病理研究123
一、肾大嗜酸粒细胞腺瘤123
二、肾母细胞瘤124
三、肾横纹肌样瘤127
四、结语129
第十二章 激光捕获显微分离技术在肾癌研究中的应用130
第一节 LCM的发展历史与优越性130
第二节 LCM的工作原理131
第三节 LCM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132
一、DNA分析132
二、蛋白质组学133
三、基因表达分析133
四、单细胞分析133
第四节 LCM在肾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134
第十三章 流式细胞技术在肾癌研究中的应用136
第一节 流式细胞术发展历史136
第二节 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知识136
一、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136
二、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138
三、流式细胞仪的类型与特性138
四、流式细胞仪的主要技术指标138
五、FCM测量数据的显示和分析141
第三节 FCM肾癌组织样本的制备142
一、肾癌新鲜组织样本的制备142
二、单细胞悬液的制备142
三、石蜡包埋肾癌组织样本的制备143
第四节 FCM在肾癌研究中的应用143
一、FCM在肾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143
二、流式细胞术在肾癌多药耐药研究中的应用146
三、FCM在肾癌细胞周期检测中的应用147
四、FCM在肾癌免疫研究中的应用148
五、问题与展望149
第十四章 CT、MR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与评价151
第一节 概述151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技术与方法151
一、螺旋CT检查方法151
二、MR检查方法151
三、增强分期与命名152
四、CT灌注成像152
五、MR弥散加权成像152
第三节 肾癌的影像学表现154
一、肾癌病灶的影像学特征154
二、肾癌侵犯和转移的影像学特征156
三、肾癌的影像学分型159
四、肾癌的影像学分期159
五、肾癌的影像学鉴别160
第四节 肾癌的术前影像学评价162
第十五章 多普勒超声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164
第一节 超声技术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164
一、B型超声的原理与特点164
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165
三、超声造影的原理与特点165
第二节 肾脏肿物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诊断166
一、肾脏囊性肿物的超声分型166
二、特殊类型良性肾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167
三、肾癌的超声特征167
四、肾脏实性肿物的超声鉴别170
第三节 超声在肾癌介入治疗与随访的应用171
一、超声在肾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应用171
二、超声在肾癌随访的应用171
三、结语171
第十六章 腹腔镜术中超声在小肾癌定位中的应用与评价173
第一节 腹腔镜超声的发展与现状173
第二节 腹腔镜超声相关设备的结构功能特点、使用及维护174
第三节 腹腔镜术中超声在小肾癌定位中的应用175
第四节 术中超声在小肾癌定位中的意义与评价176
第十七章 肾癌的相关分子标记物与评价178
第一节 肾癌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标记物178
一、肾癌发生的相关标记物178
二、肾癌血管形成的分子标记物180
三、肾癌分期与病理分型的分子标记物181
第二节 肾癌浸润与转移分子标记物182
一、MMP(MMP2,MMP9,MMP7)182
二、Fas与FasL183
三、Pax-2183
四、CD44183
五、P选择素184
六、黏蛋白184
七、COX-2184
八、eadherin-6184
第三节 肾癌预后的相关标记物185
一、Ki-67185
二、MCMs185
三、nm23基因185
四、Survivin185
五、丙酮酸激酶M2型同工酶185
六、结语186
第十八章 肾癌临床表现与副瘤综合征190
第一节 概论190
第二节 肾癌的临床表现190
一、临床表现190
二、肾癌分期与临床表现192
第三节 副瘤综合征193
一、副瘤综合征的概念193
二、副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193
第十九章 肾癌外科治疗的相关形态学195
第一节 肾的发生195
第二节 胚胎肾的组织培养197
第三节 极化上皮形态发生的细胞培养模型198
第四节 肾的形态198
第五节 肾的位置和毗邻199
一、肾的位置199
二、肾的体表投影199
三、肾与腹壁肌肉和胸膜腔的位置关系199
四、肾的毗邻关系200
第六节 肾的被膜201
一、纤维囊201
二、脂肪囊202
三、肾筋膜202
第七节 肾的内部结构202
一、肾皮质202
二、肾髓质203
第八节 肾的影像解剖203
一、肾的X线解剖203
二、正常肾的超声图像204
三、肾的CT解剖204
第九节 肾的血液供应205
一、肾的动脉205
二、肾静脉207
三、肾内血管208
第十节 肾的淋巴管208
第十一节 肾的神经支配209
第十二节 肾的先天异常210
一、肾的数目异常210
二、肾的位置异常210
三、肾的形状异常211
四、肾实质异常211
第二十章 肾癌外科治疗的手术途径213
第一节 肾癌手术的相关解剖213
一、肾的位置213
二、肾的毗邻214
三、肾的被膜214
四、肾脏周围的肌肉和局部解剖215
五、背部筋膜218
六、腹部筋膜219
七、腹直肌鞘219
八、第十二肋219
第二节 肾癌的手术路径与选择220
一、腹膜外肋腹路径220
二、腹部路径224
三、胸腹联合切口226
四、腰背部路径227
五、结语227
第二十一章 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及评价228
第一节 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22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28
二、术前准备228
三、麻醉方法与手术体位228
四、几种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方法228
五、术后处理230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230
第二节 根治性肾切除术相关问题的处理231
一、同侧肾上腺的处理231
二、手术中淋巴结的处理232
三、肾动脉栓塞术的应用234
四、有转移肾癌的肾切除术234
五、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疗效与评价235
第二十二章 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与评价236
第一节 概述236
第二节 腔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评估236
一、超声检查236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237
三、血管影像学检查237
四、腔静脉癌栓的分级238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手术治疗239
一、临床表现239
二、手术适应证239
三、术前肾动脉栓塞239
四、手术方法与选择239
五、腹腔镜手术243
六、手术并发症243
第四节 预后评价与展望243
一、预后评价243
二、问题与展望244
第二十三章 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评价246
第一节 概述246
第二节 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46
一、适应证的总体原则247
二、绝对适应证247
三、相对适应证247
四、选择性适应证247
五、手术禁忌证247
第三节 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47
一、严格掌握“可选择适应证”247
二、关注肿瘤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式247
三、警惕肾癌的多灶性248
四、警惕小肾癌早期局部浸润与远处转移248
第四节 保留肾单位开放手术的方法与评价248
一、术前准备248
二、麻醉选择与手术体位249
三、手术方法与评价249
第五节 手术主要并发症与处理253
一、急性肾衰竭253
二、尿外渗或尿漏253
三、继发性出血253
四、输尿管梗阻与感染253
五、蛋白尿254
第六节 术后随访与疗效评价254
一、术后随访254
二、临床效果与评价254
三、结语254
第二十四章 腹腔镜在肾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257
第一节 腹腔镜肾癌根治性手术的选择257
一、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257
二、术前评估和准备257
第二节 经腹腔路径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57
一、腹腔镜手术路径257
二、腹腔镜手术前准备258
三、腹腔镜手术室布局258
四、腹腔镜常用手术器械259
五、麻醉与体位259
六、腹腔镜穿刺套管位置的选择259
七、腹腔镜左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60
八、腹腔镜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63
第三节 经腹膜后路径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63
一、患者体位263
二、腹腔镜穿刺套管位置的选择264
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64
第四节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266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66
二、手术前准备266
三、手术路径选择266
四、经腹腔路径肾部分切除术的要点267
五、手术效果与评价268
第五节 腹腔镜肾癌手术的并发症268
一、皮下气肿269
二、气胸和纵隔气肿269
三、气体栓塞269
四、高碳酸血症269
五、出血269
六、腹内脏器损伤269
七、感染270
八、输尿管损伤270
九、内科并发症270
第六节 腹腔镜肾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评价270
一、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比较270
二、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的比较270
三、手助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疗效271
四、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费用的比较271
五、长期的随访结果271
第二十五章 机器人在肾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273
第一节 手术机器人概况273
第二节 机器人肾癌根治性切除术275
一、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275
二、机器人手术装置275
三、手术前准备275
四、麻醉和体位275
五、手术步骤275
六、术后处理275
第三节 机器人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276
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使用要点276
二、机器人手术技巧276
三、手术后处理276
四、结语276
第二十六章 肾癌消融治疗与相关问题278
第一节 冷冻消融的原理与应用278
一、冷冻消融的原理278
二、冷冻消融的设备279
三、冷冻消融的途径279
四、冷冻消融的并发症281
五、冷冻消融小结281
第二节 射频消融的原理与应用281
一、射频消融的原理281
二、影响射频消融效果的因素281
三、射频消融的定位与监测282
四、射频消融的适应证282
五、射频消融的并发症283
第三节 肾癌消融治疗的相关技术283
一、微波消融283
二、组织间激光凝固技术283
三、高能聚焦超声284
四、射线消融284
五、结论284
第二十七章 肾癌介入治疗与相关问题287
第一节 肾癌介入治疗材料287
一、生物栓塞剂287
二、不可吸收材料287
第二节 肾癌介入治疗的方法288
一、经皮活检288
二、肾动脉栓塞治疗288
三、缓解性栓塞治疗289
四、骨转移的栓塞治疗289
五、影像介导的消融术289
第三节 肾癌动脉栓塞治疗290
一、栓塞的适应证290
二、器械选择290
三、术前准备290
四、手术步骤290
五、注意事项292
六、术后处理292
七、并发症及预防292
八、疗效与评价292
九、结语293
第二十八章 肾癌晚期疼痛治疗与评价295
第一节 概述295
第二节 肾癌痛的测量与评估295
一、数字评分法295
二、主诉评分与疼痛强度评分法295
三、疼痛简明评估量表295
第三节 肾癌疼痛性质与临床表现296
一、癌痛的病因机制296
二、癌疼痛性质296
三、临床检查296
第四节 肾癌疼痛治疗药物与应用297
一、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297
二、非阿片类药物297
三、阿片类药物297
四、癌痛药物治疗的适应证298
五、癌痛“三阶梯”疗法的应用与评价299
第五节 肾癌痛病人的自控镇痛方法301
一、自控镇痛(PCA)特点301
二、病人自控镇痛方法301
三、自控镇痛药物应用301
四、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302
第六节 外周神经疼痛的介入治疗302
一、适应证302
二、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303
第七节 内脏疼痛的微创治疗306
一、术前评估306
二、操作前准备306
三、技术操作306
四、不良反应306
第二十九章 肾细胞癌化学治疗与评价309
第一节 肾细胞癌药物治疗的概况309
第二节 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化疗309
一、肾癌的全身化疗309
二、肾癌的化学栓塞治疗310
第三节 靶向治疗药物310
一、阿瓦斯汀311
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312
三、预测小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指标314
四、结论315
第三十章 肾癌术后中医扶正治疗与现代观点318
第一节 概述318
第二节 肾癌术后中医扶正治疗的基本理论318
一、扶正治疗的基本概念318
二、肾癌术后的虚证本质318
第三节 扶正治疗的现代认识319
第四节 中医药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319
第五节 中医学对肾癌的认识和治疗319
一、病因病机319
二、辨证论治320
三、辨病选方320
四、围术期及放化疗后的治疗320
第六节 肾癌术后其他相关治疗321
一、针灸疗法321
二、外治疗法322
三、饮食调养322
四、结语322
第三十一章 肾癌抗药性研究与治疗对策323
第一节 MDR产生的机制323
一、药物外排与MDR323
二、酶介导的耐药性机制327
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MDR329
四、转录因子与MDR331
第二节 肾癌MDR研究方法333
一、肾癌细胞系在MDR研究中的应用333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MDR研究中的应用334
三、高通量分析技术在MDR研究中的应用337
四、流式细胞技术(FCM)与MDR338
第三节 基因多态性对肾癌MDR的影响338
一、MDR1基因多态性339
二、MRP基因多态性340
三、BCRP基因多态性340
四、GST基因多态性341
第四节 MDR的逆转研究341
一、基因治疗逆转肾癌MDR341
二、药物逆转342
第三十二章 干扰素治疗肾癌的原理与实践348
第一节 概述348
第二节 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与免疫调节作用348
一、IFN的分类与生物学特点348
二、干扰素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350
三、干扰素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351
四、干扰素对NK细胞的调节效应351
五、干扰素对MHC-Ⅱ类抗原表达的调节354
六、干扰素在抗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355
第三节 干扰素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与评价356
一、IFN-a-2b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356
二、低剂量IFN-a-2b与IL-2联合治疗357
三、IFN-a-2b与抗血管增殖剂联合治疗357
四、IFN-a-2b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358
第四节 IFN-a-2b治疗的副作用与处理359
一、流感样综合征360
二、神经系统异常360
三、血液系统变化360
四、消化系统反应360
五、呼吸系统影响360
六、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360
七、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360
八、其他不良反应360
九、结语360
第三十三章 白细胞介素-2在肾癌治疗中的原理与实践364
第一节 概述364
第二节 IL-2在肾癌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364
一、IL-2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364
二、IL-2、IL-12对NK细胞的免疫调节367
三、靶向性IL-2与抗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368
第三节 IL-2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368
一、IL-2治疗肾癌的适应证368
二、大剂量IL-2治疗方案与评价369
三、IL-2皮下注射的应用与评价369
四、IL-2和IFN-α联合治疗与评价370
第四节 IL-2治疗副作用与处理371
一、微血管漏综合征371
二、对肾脏功能的影响372
三、胃肠道副作用372
四、神经系统副作用372
五、感染373
六、流感样症状373
七、其他副作用373
第三十四章 LAK在肾癌过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376
第一节 LAK细胞的生物免疫特性376
一、LAK细胞的免疫特性376
二、L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376
第二节 LAK细胞的制备及活性测定378
一、LAK细胞来源及分离方法378
二、LAK细胞诱导过程中的相关问题380
三、LAK细胞的制备与活性测定381
第三节 LAK细胞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381
一、自体LAK/IL-2免疫治疗方案381
二、LAK/IL-2对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与评价382
三、自体LAK/IL-2免疫治疗的副反应与处理382
四、自体LAK/IL-2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节效应382
五、LAK/IL-2疗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83
六、LAK细胞在肾癌治疗中的一些探索383
第三十五章 树突状细胞在肾癌治疗中的作用388
第一节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调节功能388
一、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与分类388
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生物学功能388
第二节 肾癌患者树突状细胞特点与临床治疗意义389
一、肾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特点389
二、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389
三、问题与展望391
第三十六章 肾癌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393
第一节 肾癌生物治疗进展393
一、概述393
二、肾癌的生物学特性393
三、肾癌的生物免疫治疗策略395
第二节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395
一、概述395
二、肿瘤疫苗的免疫学机制396
三、肿瘤疫苗的类型397
第三节 肾癌疫苗的研究进展401
一、概述401
二、肾癌细胞自体肿瘤疫苗402
三、基因修饰肾癌细胞疫苗402
四、肾癌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402
五、肾癌细胞抗原疫苗403
六、肾癌相关基因疫苗403
七、癌胚抗原肾癌疫苗403
八、热休克蛋白与肾癌疫苗研究404
九、肾癌疫苗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评价406
第四节 肾癌疫苗面临的问题与展望406
一、影响肾癌疫苗的生物免疫疗效的因素406
二、问题与展望407
第三十七章 肾癌分子靶向治疗原理与实践410
第一节 肿瘤靶向治疗与分子靶向410
一、肿瘤靶向治疗与技术410
二、肿瘤分子靶向药物411
三、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应用416
第二节 肾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基本策略416
一、肾癌分子靶点的确定416
二、肿瘤靶向治疗前的靶标监测437
三、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438
四、临床用药指导和疗效评价440
第三节 肾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与分类441
一、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药物441
二、抗肿瘤血管作用的靶向药物445
三、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452
四、小分子多靶点抑制剂454
五、细胞周期靶向药物457
六、凋亡抑制蛋白的靶向药物458
七、端粒酶靶向抑制剂460
八、法尼醇蛋白转移酶抑制剂461
九、mTOR激酶功能抑制剂462
十、其他分子靶向药物464
第四节 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466
一、概述466
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466
三、肾癌分子靶向治疗467
第五节 分子靶向治疗的问题与展望473
一、诊断治疗的个体化问题473
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尚需研究474
三、药物研究中的相关问题474
四、问题与展望475
第三十八章 家族性肾癌485
第一节 概述485
第二节 家族性肾癌遗传学485
一、VHL病486
二、遗传性乳头状肾癌488
三、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489
四、BHD综合征491
第三节 家族性肾癌的临床表现491
一、VHL病491
二、遗传性乳头状肾癌491
三、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491
四、BHD综合征肾癌492
第四节 家族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492
一、家族性肾癌的诊断492
二、家族性肾癌的治疗492
三、结语493
第三十九章 囊性肾癌495
第一节 囊性肾癌分类与病理495
一、多房性囊性肾癌495
二、单房性囊性肾癌495
三、坏死性囊性肾癌495
四、单房性肾囊肿伴癌结节496
第二节 囊性肾癌的临床表现496
一、囊性肾癌的诊断496
二、鉴别诊断497
三、囊性肾癌的治疗497
四、囊性肾癌的预后497
第四十章 肾盂癌诊断治疗与评价499
第一节 肾盂癌的流行病学特点499
一、发病率与死亡率499
二、性别与种族差异499
第二节 肾盂癌的病因与相关危险因素499
一、巴尔干肾病499
二、吸烟与咖啡因素500
三、分子遗传因素500
四、其他因素500
第三节 肾盂癌生物学特性与病理组织学500
一、肿瘤的生物学特性500
二、肿瘤浸润转移方式与评价500
三、肿瘤病理组织学501
四、肿瘤病理分期501
第四节 肾盂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501
一、临床表现501
二、诊断方法502
第五节 肾盂癌的外科治疗504
一、根治性开放性肾输尿管切除术504
二、肾输尿管保守性切除术507
三、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508
四、输尿管肾镜肾盂肿瘤切除术510
五、经皮肾镜肿瘤切除术511
六、肾盂癌术后预防性灌注治疗512
第四十一章 肾癌预后的相关因素514
第一节 肾癌分期、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514
一、肾癌分期514
二、肾癌预后与相关病理组织学因素516
第二节 肾癌预后与相关的临床评价指标516
一、恶液质516
二、血小板增多症517
三、患者年龄与预后517
四、患者体重指数与预后517
第三节 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肾癌预后的关系517
一、生存素与预后517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预后517
三、VHL基因与预后518
四、G250抗原与预后518
五、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与预后518
六、Ki-67抗原与预后518
七、p53基因与预后519
八、血清组织特异性多态抗原与预后519
九、程序性死亡配体-1与预后519
十、钙黏蛋白-6与预后519
第四节 肾癌预后分析系统519
一、UISS519
二、SSIGN520
三、Nomogram520
第四十二章 肾癌术后的随访研究与评估策略523
第一节 我国目前推荐使用的肾癌术后随访指南523
第二节 肾癌预后分析、分级系统和循证医学评价523
一、肾癌患者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523
二、评估肾癌预后的分级系统及运算法则524
三、肾癌预后的研究证据——循证医学研究524
第三节 肾癌术后随访资料的处理525
一、随访研究资料的特点及注意事项525
二、肾癌术后随访资料的处理526
第四节 循证医学在随访决策中的应用526
一、临床决策分析526
二、制定临床随访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526
三、肾癌的随访决策分析与评价526
第五节 随访指南——研究证据与实践的桥梁527
第四十三章 肾癌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530
第一节 数据库技术概述530
一、数据库系统概念531
二、数据库系统的特征532
三、数据库技术的应用532
四、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532
第二节 肾癌相关数据库的设计532
一、数据库总体设计533
二、数据库系统可视化操作界面的实现547
第三节 肾癌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548
一、资料录入548
二、录入资料的保存及修改550
三、资料查询551
四、退出系统554
五、系统管理员权限554
第四节 肾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及展望554
第四十四章 肾癌网络资源与应用556
第一节 医学网络搜索引擎556
一、医学搜索引擎的分类556
二、常用医学专业搜索引擎556
三、使用医学搜索引擎的注意事项557
第二节 常用医学文献数据库557
一、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557
二、万方数据库560
第三节 常用相关网址560
一、相关研究机构的网址560
二、泌尿外科学期刊网址561
三、获取原始文献的方法561
中英文名词对照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