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叶纯之音乐评论集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叶小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1096785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9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音乐评论-世界-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叶纯之音乐评论集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93年407
艾德敦沿用老办法安排新曲目407
新一年的音乐理论活动——薄弱环节可望改变409
虽见“精彩”未至“绝伦”的演出——听鲍罗丁四重奏有感411
三地乐人思想交锋精彩可期413
“港乐”已进入成熟阶段——伴奏控制适宜成功相得益彰415
西藏歌舞团难得一见异常吸引——展现“谜”一般的艺术417
孔祥东俨然大师风度419
应当致力培养作曲接班人421
郑济民现身说法惹人深思——中乐交响化不应简单下结论·掌握传统目的在于推陈出新423
顾冠仁作曲仍具五六十年代味道425
“港乐”散发出一股热情427
错过定感遗憾的音乐会——烈桃技艺非凡 尾高名不虚传429
“雄鸡啼鸣”美妙演出甚少见——团员舞台调度灵活,动作随歌声而出,大家集中精力投入这或许给予我们一些启示?431
傅聪演奏过于富有个性?433
内地音乐体制改革谈435
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即将发生——“20世纪华人经典系列活动”下月在京推出437
音响未如理想演出难以评估——闵惠芬师徒同场献艺“弓弦情”听后439
箜篌亮相难得一见——听“中乐名家音乐会”有感441
艺术质素与商业效益的矛盾——音乐会安排分量“轻”却卖座443
青年作曲家在想些什么?445
麦斯米克热情有余沉思不足——身体幅度大乐队受感染447
德费熟练准确塑造意境——听独奏哈恰图良作品有感449
充分体现出俄罗斯风格气质451
联想发展歌剧问题453
能够突破自己的音乐会——明仪合唱团表现令人意外455
难得一闻的合唱演出457
中乐团“歇暑音乐会”听后——《孔雀东南飞》讨好,吸引之余仍有不足459
韦瀚章泉下有知应含笑——14个合唱团积极参与纪念音乐会461
水平不俗略嫌欠光彩——布达佩斯史特劳斯交响乐团演出观后463
《仙凡之恋》与丹麦芭蕾舞学派465
业余与专业成功合作的《睡美人》——经重新编舞,露云娜回娘家担纲467
第一流的乐团与任意挥洒的指挥469
从《蚕丝与鹅毛》到《火鸟》471
三代同堂筝笛和鸣敬老夜——尊师敬老的音乐会473
精彩的《黄河大合唱》475
“土”与“洋”终于结合起来了——一次精彩的声乐学术研讨会477
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选479
歌剧《弄臣》481
千古之谜是否已经解答?483
《岁寒三友》音乐会485
精彩的鞑捷斯坦民族舞蹈487
对《敦煌古乐》的回味489
管风琴与管弦乐491
萧白镛与《满江红》493
台湾声乐家大显身手495
香港作曲家的合唱作品497
1995年503
对《红色娘子军》的议论503
具有俄罗斯乐派风格的上音青年交响乐团505
刘天华诞辰100周年507
普及管弦乐的重要性509
新春音乐会的展望512
音乐评论的问题515
京剧的前途所在517
学校音乐节的启示519
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521
从艺术节的闭幕式谈起523
环游世界的合唱团525
倍受欢迎的小百花越剧团527
对“九七”寄予期望的陈永华529
作词比赛与作曲比赛531
中乐会向何处去533
“雅歌小聚”及音乐与现实的关系535
作曲家与作品的问世难537
从红星红军歌舞团来港说起539
群英汇集的音乐会541
莱比锡乐团与胡琴543
香港音乐如何发展545
夏日的俄罗斯风味547
演艺首批中乐艺术学士549
港乐新乐季偏重热门551
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553
万名大学生《黄河大合唱》555
中国艺术歌曲今昔对比557
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首次来港559
江文也作品专场音乐会561
《雪国皇后》未见太新突破563
好曲不厌百回听565
参与抗战歌曲比赛有感567
眼花缭乱的香港乐坛569
民乐与管弦乐571
佛教音乐的新发展——听《东方慧光》有感573
论现场演出的精神状态575
庆祝国庆文艺晚会577
现代音乐如何理解579
密锣紧鼓的中国舞蹈节581
悼念老指挥家黄贻钧583
内地新音乐赶上来了585
以鼓求新舞出创意——看市政局中国舞蹈节“鼓舞竞飘扬”587
去看《魂断南山》589
中国民俗文化节591
失望多于期望593
悼念丁善德教授——睹物思人,倍添伤感。重阅丁先生遗作,领略教诲,终身受益595
歌乐停不了皆大欢喜597
1996年603
对中乐乐曲创作应该开放些宽容些603
再现古风与寻求卖弄605
春天的笙607
巴托克与萧红梅609
奥克拉荷马州男声合唱团611
王静、王红艺及《十三么》613
双钢琴演奏会615
对马里奥·兰沙的怀念617
《鸽子情缘》是成功作品619
来自湖北的《土里巴人》621
蔡崇力的独奏音乐会623
发展中乐的道路625
选曲不关乎冷门热门627
港台两地音乐界如何加强合作629
国际现代音乐节的开幕演出631
小型中乐的尝试633
台湾青年音乐家的演出635
北京广播之友合唱团与吴天球637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何去何从639
北京音乐生活入佳境641
内地作曲家看香港回归643
中乐团《协奏曲之夜》645
“音乐之父”巴赫647
1997年653
“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五——从创作角度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前景653
从香港看上音70大寿663
20世纪90年代发表于《信报》的文章671
是否,忙于奔走?671
请奔郊区673
古今中外675
中乐需不需要重头来起?676
港乐本乐季的告别音乐会678
歇夏的开始680
协奏曲之夜681
儿童的天下682
仲夏乐韵683
石信之的第一炮685
彭修文与“汇唱九二”687
发表刊物与时间均不详的文章691
现代社会与现代音乐691
中西合璧693
中乐交响化的一次验证695
西乐改成中乐697
现代的新音乐699
中乐交响化与彭修文700
大陆音乐界能否排除“左”的干扰702
狮子会保护视觉慈善音乐会704
独奏与独唱706
初生之犊不怕虎707
消暑的音乐709
美国交响乐团711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小组曲》713
管弦乐与现代音乐715
管弦乐与双钢琴716
谈卓扶利舞团与上海乐团合作718
精彩的爱尔加《第一交响曲》720
领略19世纪维也纳风情722
合唱与乐队724
兰格利治的歌声725
歌剧大使727
罗斯卓波维契与《奥赛罗》728
《罗密欧与朱丽叶》729
名家与名家731
刘诗昆与甄健豪733
蔡敏德与陈屹洲734
瞿春泉与闵惠芬736
大师级的演奏738
李传韵又上一层楼739
郑济民创制十孔笛的成就741
上海民族乐器馆揭幕743
全国交响乐研讨会将召开745
亚洲民族音乐的交流盛会747
亚洲艺术节与其他749
与林声翕教授一席谈750
郑氏三重奏753
郑氏三重奏与内地的舞剧755
《玉卿嫂》音乐创作随想756
俄罗斯的音乐舞蹈765
香港中乐团的新乐季767
香港中乐团的演出与夏飞云请辞768
复活节与音乐会770
也有可听之处772
归于平静773
中乐小品也要有深度775
港作曲家谈内地新音乐777
中乐的曲目安排问题779
六首本港作曲家的新作781
江文也“定位”的悲剧783
江文也研讨会有突破政治与宗教均非禁区790
可贵的努力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