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真菌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真菌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371231.jpg)
- 温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366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医学真菌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真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真菌的形态和分类1
第一节 真菌的结构与形态1
一、真菌的基本结构2
二、真菌细胞壁组成2
三、真菌的隔膜3
四、真菌细胞核3
第二节 真菌分类3
一、概述3
二、真菌种的概念4
三、真菌分类和鉴定4
四、形态学鉴定4
五、分子生物学鉴定5
六、其他鉴定方法6
七、常见致病真菌的分类位置7
第二章 常见致病真菌的特征和鉴定9
第一节 酵母菌特征和鉴定9
一、致病性酵母的鉴定9
二、深部标本(痰、粪、尿、脓、体液、咽拭、尿道及阴道分泌物)培养操作程序9
三、常见鉴定方法与试验10
四、隐球菌的特征与鉴定12
五、丝孢酵母的鉴定13
第二节 常见皮肤癣菌的特征和鉴定13
一、毛癣菌属14
二、小孢子菌属19
三、表皮菌属21
四、迄今已发现的毛癣菌属菌种22
五、迄今已发现的小孢子菌属菌种22
第三节 常见霉菌的特征和鉴定23
一、曲霉的实验室检查23
二、常见曲霉的特征与鉴定24
三、常见青霉的特征与鉴定25
四、常见拟青霉的特征与鉴定26
五、常见镰刀霉的特征与鉴定27
六、常见暗色孢科霉菌的特征与鉴定29
七、申克孢子丝菌的特征与鉴定31
第四节 无绿藻的特征与鉴定31
一、无绿藻的形态与结构31
二、无绿藻的鉴定32
三、无绿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32
四、无绿藻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33
五、无绿藻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特征33
六、总结34
第五节 马拉色菌的特征与鉴定34
一、形态学鉴定方法34
二、生理生化学鉴定36
三、马拉色菌属的鉴别36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37
第六节 真菌的保藏39
一、斜面保藏法40
二、液状石蜡保藏法40
三、滤纸保藏法40
四、冷冻干燥保藏法41
第三章 抗真菌药物42
第一节 概述42
一、对真菌细胞膜的损害作用42
二、对真菌细胞壁的损害作用43
三、对真菌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43
四、其他作用机制43
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现状44
一、多烯类抗真菌药物44
二、唑类抗真菌药物44
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45
四、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45
五、电子转移抑制剂45
六、自然界中的抗真菌成分45
第三节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45
一、两性霉素B45
二、脂质体两性霉素B47
三、制霉菌素48
四、那他霉素49
第四节 唑类抗真菌药物49
一、咪唑类药物49
二、三唑类药物51
三、伏力康唑54
四、泊沙康唑55
第五节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55
一、萘替芬56
二、特比萘芬56
三、布替萘芬57
第六节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57
一、卡泊芬净57
二、米卡芬净58
三、阿尼芬净59
第七节 其他抗真菌药物59
一、灰黄霉素59
二、5-氟胞嘧啶60
三、碘化钾61
四、利拉萘酯61
五、阿莫罗芬61
六、环吡酮胺61
第八节 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62
第九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63
一、液基稀释法64
二、琼脂稀释法64
三、纸片扩散法64
四、E-test法64
第十节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65
一、浅部真菌病65
二、深部真菌病65
第四章 真菌检验67
第一节 真菌检验的条件及设备67
一、真菌实验室空间和设备要求67
二、真菌实验室的工作条件67
第二节 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68
一、标本采集68
二、浅部标本68
三、深部标本68
第三节 常规检查68
一、直接镜检69
二、培养检查70
第四节 特殊检查72
一、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72
二、芽管试验73
三、厚壁孢子形成试验73
四、CHROMagar显色74
第五节 病理检查75
一、标本切片制作76
二、真菌病病理组织标本染色法76
第六节 医学真菌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77
一、真菌的免疫学检测77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78
三、真菌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81
第七节 常用真菌培养基及制备82
第五章 浅部真菌病84
第一节 概述84
第二节 头癣86
一、黄癣87
二、白癣87
三、黑癣88
四、脓癣89
五、头癣的治疗与预防90
第三节 体股癣90
一、体癣90
二、股癣92
第四节 手足癣93
一、手癣93
二、足癣94
第五节 甲真菌病96
第六节 叠瓦癣98
第七节 掌黑癣99
第八节 毛结节病100
第九节 癣菌疹101
第十节 红癣102
第十一节 腋毛菌病103
第六章 马拉色菌属104
一、分类104
二、形态学105
三、生理生化106
四、体表生态学108
五、马拉色菌各个种简介109
六、免疫学112
七、分子生物学112
八、马拉色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14
第七章 念珠菌病116
第一节 病原学116
一、白念珠菌116
二、热带念珠菌117
三、光滑念珠菌117
四、季也蒙念珠菌117
五、近平滑念珠菌118
六、克柔念珠菌118
七、乳酒念珠菌118
八、葡萄牙念珠菌119
九、法氏念珠菌119
十、赫母尤念珠菌119
十一、都柏林念珠菌119
十二、挪威念珠菌120
十三、涎沫念珠菌120
第二节 流行病学120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121
一、毒力因子121
二、宿主免疫123
第四节 临床表现125
一、黏膜念珠菌病126
二、皮肤念珠菌病126
三、系统性念珠菌病127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128
一、直接检查法128
二、培养检查法129
三、念珠菌的鉴定试验130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30
一、临床标本快速检测131
二、培养物的菌种快速鉴定131
第七节 治疗131
一、外用药物治疗131
二、内用药物治疗131
第八章 隐球菌病133
第一节 病原学133
第二节 流行病学133
第三节 致病机制134
第四节 临床表现134
一、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134
二、肺隐球菌病136
三、皮肤黏膜隐球菌病136
四、骨隐球菌病136
五、隐球菌败血症137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137
一、病理学137
二、真菌学检查137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39
第七节 治疗140
第八节 预防142
第九章 曲霉病143
第一节 病原学143
第二节 流行病学143
第三节 组织病理144
第四节 致病机制144
第五节 临床表现145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146
第七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47
第八节 治疗148
第九节 预防150
第十章 孢子丝菌病152
第一节 孢子丝菌病的病原学152
第二节 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152
第三节 孢子丝菌病的发病机制153
第四节 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153
一、皮肤型孢子丝菌病153
二、系统型孢子丝菌病155
第五节 组织学病理改变及致病菌形态特点155
一、组织病理学改变155
二、致病菌的结构特点156
三、致病菌的超微结构156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156
一、直接镜检156
二、培养检查157
三、其他实验室检查157
四、分子生物学检查157
第七节 孢子丝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58
一、诊断158
二、鉴别诊断158
第八节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159
第九节 孢子丝菌病的预防159
第十一章 青霉病161
一、病原学161
二、流行病学162
三、致病机制162
四、临床表现163
五、实验室检查163
六、诊断164
七、治疗165
八、预后165
第十二章 毛霉病169
第一节 病原学169
一、毛霉目169
二、虫霉目170
第二节 临床表现171
一、鼻脑型毛霉病171
二、心肺型毛霉病171
三、胃肠型毛霉病171
四、皮肤型毛霉病171
五、播散型毛霉病171
六、蛙粪霉病172
七、耳霉病172
第三节 诊断要点172
一、具有毛霉病的临床特点172
二、组织病理172
三、真菌学检查172
第四节 治疗172
第十三章 组织胞浆菌病174
第一节 病原学174
第二节 流行病学174
第三节 致病机制175
第四节 临床表现176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176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77
第七节 治疗177
第八节 预后179
第十四章 着色真菌病182
第一节 病原学182
一、着色芽生菌病病原学182
二、暗色丝孢霉病病原学182
第二节 流行病学183
一、着色芽生菌病183
二、暗色丝孢霉病183
第三节 临床表现183
一、着色芽生菌病183
二、暗色丝孢霉病184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185
一、着色芽生菌病185
二、暗色丝孢霉病185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87
一、着色芽生菌病187
二、暗色丝孢霉病187
第六节 治疗187
一、着色芽生菌病187
二、暗色丝孢霉病188
第十五章 放线菌病190
第一节 病原学190
第二节 流行病学190
第三节 病理191
第四节 临床表现191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192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93
第七节 治疗193
第八节 预防193
第十六章 常见污染真菌及真菌毒素194
第一节 污染真菌及其所致疾病194
一、拟青霉属194
二、帚霉属194
三、金孢子菌属195
四、木霉属195
五、毛壳菌属196
六、白僵菌属196
七、酵母菌属196
八、毛孢子菌/丝孢酵母菌197
九、顶孢霉属/头孢霉属197
十、汉逊酵母属198
第二节 真菌毒素及其所致疾病198
一、真菌毒素198
二、真菌毒素中毒症201
三、医学上重要的真菌毒素及其所致疾病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