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辽金卷 修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余蔚著;周振鹤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2700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959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976页
- 主题词:政区沿革-历史-中国;政区沿革-历史-中国-辽金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辽金卷 修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辽代政区之研究状况1
二、关于辽代政区沿革史料之评判7
三、辽代京府州县沿革考辨的疑难之处与处理手法14
四、金代政区之研究状况16
第一编 辽代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考述25
第一章 辽代疆域25
第二章 辽代政区五京制与高层政区31
第一节 辽代的“复式”政区体制31
第二节 五京之沿革33
第三节 辽疆域的三种分区模式及五京道的意义42
一、财政路44
二、军事路44
1.南京路47
2.山北路—西京路53
3.西南面57
4.西北路62
5.乌古敌烈路63
6.东北路67
7.黄龙府路71
8.咸州路72
9.东京路76
10.南路80
11.保州路82
12.平州路85
13.治安区——以辽西路为例87
三、五京道——辽代的行政区和中央监察分区88
四、辽诸种高层区划之综述92
第三章 辽代州县制度97
第一节 州的种类97
第二节 隶宫州县99
第三节 头下州军100
第四节 方州107
一、方州之始置107
二、统县政区与县级政区的体系化108
三、州之等第之完善112
四、统县政区与县的遍置——政区分布格局的变迁及其战略意义114
五、与方州相关的统辖关系117
第五节 边防城121
第六节 遥领虚封与辽代州军的虚实之辨124
一、辽代遥领使职体系的发展及其与唐五代、宋制的关系126
二、辽代遥领使职与州的等第的关系129
第二编 辽代政区建置沿革考137
凡例137
第一章 上京道府州城县沿革141
第二章 东京道府州军城县沿革170
第三章 中京道府州城县沿革259
第四章 南京道府州军县沿革299
第五章 西京道府州县沿革338
第六章 平州路州县沿革359
第七章 西南面州军城沿革366
第八章 西北路州城沿革376
第九章 乌古敌烈路州城沿革381
第十章 头下州386
第一节 上京道境内386
第二节 东京道境内399
第三节 中京道境内403
第四节 西京道境内404
第五节 不知所在之州406
第十一章 未知所属的府州军城县409
第十二章 辽前、中、后期的政区416
第一节 太宗大同元年(947)辽政区416
第二节 圣宗太平十年(1030)辽政区421
第三节 天祚天庆三年(1116)辽政区428
第三编 金代疆域与制度441
第一章 金代疆域变化及政区之出入置废441
第一节 金初疆域的确立过程441
一、太祖朝取辽境之过程442
1.辽天庆四至六年:获取辽之东境442
2.天辅元年至四年:经略上京道443
3.天辅六年至七年:获辽全境444
二、获取北宋北境之过程445
1.天会三年至九年:取宋秦岭—淮河以北之地445
2.天会九年至皇统二年:对河、淮之间的争夺与金南界的形成448
三、金、夏关于西南路、麟府路以及“陕西北鄙”之争夺452
第二节 皇统二年之疆域455
第三节 金中期边地之得失456
第四节 金境陷蒙之漫长过程462
一、金蒙对华北之争夺465
1.大安二年至贞祐二年:西北、西南路之沦陷465
2.至宁元年至贞祐四年:陷西京路大部及中都路北部466
3.兴定元年至元光二年:金失中都路南部及河北、河东466
4.正大中的反攻及失败468
5.兴定至正大间山东两路、大名府路之陷落469
6.正大八年至天兴二年:灭金战役中河南、陕西之大部陷落470
7.天兴三年之后:陕西陷落—全境陷落471
二、大安以后的东北疆471
1.贞祐二、三年:失咸平路、北京路、临潢府路、东北路、蒲裕路全境及东京路北部472
2.兴定元年:失上京及隆安、曷懒、速频、胡里改、婆速路474
3.正大三年:辽阳府以南至辽东半岛的陷落476
4.金末东北疆失守次第之总结及原因探析478
附 蒲鲜万奴东夏国疆域政区481
三、金疆域陷蒙过程之特点及解释489
第五节 金末与宋之战争及疆域之出入493
第六节 金末西夏之扰边494
第二章 金代政区制度:路、镇、州、县四级统辖体制495
第一节 高层政区之一:路制概说495
第二节 高层政区之二:金代的地方高层军事区划497
一、北境路制之草创498
1.金初“路”之缘起及性质之辨——关于万户路498
2.都统路的生成及推广以及万户、都勃堇、都统、军帅、统军之关系501
3.招讨司504
二、进据中原时期对宋制与伪齐制度的吸收505
三、海陵朝对全国高层军事区划的整饬506
四、关于北境“节度使路”的层级——对于金代“路下有路”说的质疑508
五、定制之后军事路的种类与数量509
六、大安以后总管府的淡出515
第三节 高层政区之三:金各军事路沿革517
一、上京路517
二、隆州路518
三、胡里改路519
四、蒲裕路519
五、速频路520
六、曷懒路521
七、咸平路521
八、东京路526
九、婆速路527
十、北京路529
十一、临潢府路530
十二、东北路533
十三、西南路536
十四、西北路538
十五、中都路541
十六、河北东路544
十七、河北西路544
十八、大名府路545
十九、西京路545
二十、河东北路547
二十一、河东南路547
二十二、南京路548
二十三、山东东路550
二十四、山东西路550
二十五、京兆府路551
二十六、凤翔路553
二十七、鄜延路553
二十八、庆原路554
二十九、临洮路554
三十、(废)耶懒路554
三十一、(废)南京路554
三十二、(废)麟府路555
三十三、(废)乌古迪烈路557
三十四、(废)曷苏馆路558
第四节 高层政区之四:转运司路561
第五节 高层政区之五:提刑司、按察司路与地方监察制度564
一、提刑司、按察司的变迁:大定二十九年至贞祐三年567
1.建立提刑司的政治需要567
2.提刑司之建立、隶属关系与建制568
3.提刑司改按察司及两者的主要区别570
4.按察司与转运司的合并572
5.按察司的撤销及其政治背景573
6.提刑司与按察司的职责575
二、中央官员的地方监察工作:监察御史与其他特使578
三、提刑司及按察司辖区、治所581
1.九路提刑司辖区及治所581
2.按察司辖区及治所582
四、金制与宋制585
第六节 金代的京、府、州、县制度589
一、京制589
二、统县政区591
1.金前期的统县政区制度及其阶序的调整591
2.统县政区的阶序与等第593
3.遥领州、府594
三、县及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辖区597
第七节 跨高层地方军政机构:金初枢密院及行台尚书省600
第八节 金后期地方军政机构:行省及其他军政区602
一、行尚书省602
二、行枢密院、行元帅府、总帅、经略司604
三、宣抚司、安抚司、经略司605
第九节 由割据而分封——封建九公608
第四编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613
凡例613
第一章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上)615
第一节 上京路州县沿革615
第二节 隆州路州县沿革627
第三节 胡里改路州县沿革629
第四节 蒲裕路州县沿革629
第五节 咸平路州县沿革630
第六节 东京路州县沿革635
第七节 婆速路州县沿革647
第八节 北京路州县沿革649
第九节 临潢府路州县沿革667
第十节 东北路州县沿革671
第十一节 西南路州县沿革675
第十二节 西北路州县沿革683
第二章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中)688
第一节 中都路州县沿革688
第二节 河北东路州县沿革710
第三节 河北西路州县沿革720
第四节 大名府路州县沿革737
第五节 西京路州县沿革744
第六节 河东北路州县沿革756
第七节 河东南路州县沿革774
第三章 金代京府州县沿革(下)794
第一节 南京路州县沿革794
第二节 山东东路州县沿革836
第三节 山东西路州县沿革853
第四节 京兆府路州县沿革867
第五节 凤翔路州县沿革877
第六节 鄜延路州县沿革888
第七节 庆原路州县沿革893
第八节 临洮路州县沿革900
第四章 金代政区断代911
第一节 皇统三年政区912
第二节 大定二十九年政区921
第三节 泰和八年政区930
第四节 关于全国政区数之变化的简单分析939
主要参考文献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