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维形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思维形态](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506681.jpg)
- 吾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2717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中华民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思维形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思维的涵义1
二、思维标准:走出误区3
三、中国思维进程与形态之俯瞰8
四、中国思维的定位11
第一章 中国思维的地理背景17
一、自然条件或地理环境的意义17
二、中国思维地理前提之一:气候与采集因素19
三、中国思维地理前提之二:壁障或隔离因素26
第二章 思维起点之一:实践29
一、实践作为起点:心理学的证明29
二、早期实践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31
三、实践路径36
四、实践在知识与思想层面的地位40
第三章 思维起点之二:观察44
一、观察作为起点:心理学的证明44
二、早期观察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46
三、观察方式51
四、观察在知识与思想层面的地位54
第四章 摹形58
一、狩猎年代:表现特征58
二、开放时期:写实风格62
三、希腊的比较67
第五章 辨物71
一、采集与识别71
二、分辨和分类75
三、定性思维一定是模糊的吗?80
四、希腊的比较84
第六章 取数87
一、观象与记录87
二、测算和演算91
三、取数思维特别发达的原因95
四、希腊的比较99
第七章 经验的形成及主要运用形式102
一、积累102
二、直觉104
三、归纳112
四、个人性与公众性117
第八章 对经验思维的评价121
一、经验:生动性的一面121
二、经验:保守性的一面126
三、经验的可靠性问题132
四、经验的合法性问题136
第九章 价值取向:目的性142
一、合目的性的涵义142
二、工具:发生形态,对实用的兴趣143
三、知识:发展形态,对实利的追求147
四、思想家的看法153
五、古希腊人的态度154
第十章 运行准则:适宜性157
一、宜思维的发生与发展157
二、主要形式或种类163
三、基本精神与价值170
第十一章 对现象的特殊兴趣173
一、驻足现象173
二、多样性观念174
三、变化性观念180
四、具体性特征184
五、古希腊人的比较186
第十二章 对对立现象的关注与思考189
一、从现象到观念189
二、从观念到概念193
三、追加因素:观念与概念的概括化形式196
第十三章 从现象到想象205
一、现象与想象205
二、想象与表现207
三、想象与创造213
第十四章 象征倾向218
一、象征与巫术218
二、象征与造型艺术221
三、象征与诗歌艺术227
第十五章 逻辑问题231
一、在中国逻辑思维问题上的误解231
二、希腊类型233
三、中国类型238
四、何谓逻辑,或逻辑究竟是什么241
五、逻辑起源于经验242
第十六章 从推断到论证246
一、逻辑思维的起始246
二、推断及其主要形式、规则249
三、论证及其主要形式、规则255
第十七章 相似性思考:类比与类推262
一、类比262
二、类推268
三、比附275
四、希腊的状况278
第十八章 相关性思考之一:辩证282
一、依存282
二、转化287
三、相对291
四、与古希腊人的比较296
第十九章 相关性思考之二:整体299
一、对称299
二、中庸303
三、兼两308
四、联系312
五、与古希腊人的比较315
第二十章 分析与综合317
一、中国缺少分析思维吗317
二、划分类型319
三、解析类型323
四、因果类型327
五、比较与典型类型329
六、综合332
第二十一章 概念系统336
一、概念应与现实相符336
二、对属性的淡漠339
三、对内涵的关注342
四、希腊的状况346
第二十二章 语词系统351
一、希腊的状况351
二、中国语词系统的基本面貌355
三、中国语词系统的辅翼形式361
四、语言问题的提出365
结语371
一、中国思维的本质精神371
二、中国思维的类型特征379
三、中国思维的历史位置386
四、关于文化研究方法的一点思考387
后记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