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结构快速通 201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袁树基,袁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7469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68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建筑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结构快速通 201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力学篇3
第1章 建筑力学3
1.1 结构机动分析3
1.1.1 概述3
1.1.2 自由度和约束4
1.1.3 几何组成分析8
1.2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区别16
1.2.1 受力分析所需的条件不同16
1.2.2 温度变化、制作误差、支座沉降等因素在静定结构中不会产生内力20
1.2.3 温度变化、制造误差和支座位移等因素在超静定结构中可能会引起内力21
1.2.4 工程结构应尽量采用超静定结构23
1.3 静定结构的定性分析及计算24
1.3.1 单跨梁内力的求解——由“取分离体”过渡到“不用取分离体”24
1.3.2 弯矩图和剪力图的一般规律26
1.3.3 桁架33
1.3.4 静定刚架39
1.3.5 三铰拱46
1.4 超静定结构的定性分析及特定条件下的定量判别49
1.4.1 结构变形的连续性49
1.4.2 变形与内力图的关系·力法浅说51
1.4.3 截面的几何特性53
1.4.4 求解杆件变形的图形相乘法60
1.4.5 超静定梁、柱的内力65
1.4.6 连续梁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68
1.4.7 排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分配问题70
1.4.8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定性分析71
1.4.9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定性分析74
1.4.10 组合结构76
1.4.11 可以按简支梁求解的超静定梁77
1.4.12 温度变化、制造误差和地基变形在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时的内力图78
1.5 应力分析79
1.5.1 弯曲时的正应力79
1.5.2 横力弯曲时的剪应力82
1.5.3 拉弯或压弯构件的正应力86
1.5.4 扭转应力简介87
1.6 模拟试题和题解88
结构篇137
第2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137
2.1 地震常识137
2.1.1 地震的种类137
2.1.2 地震术语137
2.1.3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138
2.1.4 抗震设防烈度142
2.1.5 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的起始抗震设防烈度142
2.2 抗震设防的三水准目标142
2.3 抗震设防分类143
2.3.1 概述143
2.3.2 防灾救灾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145
2.3.3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146
2.4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149
2.4.1 抗震设防标准149
2.4.2 相关术语的解释150
2.5 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的实现:两阶段设计152
2.5.1 第一阶段设计152
2.5.2 第二阶段设计154
2.6 场地的选择155
2.6.1 《抗震规范》的规定155
2.6.2 对抗震不利地段的难点——液化土156
2.6.3 对抗震危险地段的难点——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160
2.7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161
2.7.1 规范的相关规定161
2.7.2 防震缝165
2.8 非结构构件165
2.8.1 什么是非结构构件165
2.8.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166
2.9 地震作用计算及截面抗震验算简介168
2.9.1 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169
2.9.2 设计特征周期——场地类别及设计地震分组169
2.9.3 结构的自振周期——琴弦比喻171
2.9.4 重力荷载代表值174
2.9.5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反应谱、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174
2.9.6 竖向地震作用182
2.9.7 截面抗震验算简介183
2.10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184
2.11 模拟试题和题解186
第3章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荷载199
3.1 设计方法199
3.1.1 极限状态概述199
3.1.2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204
3.2 荷载208
3.2.1 荷载分类、设计基准期、荷载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准永久值、频遇值)及设计值208
3.2.2 荷载组合212
3.2.3 风荷载214
3.2.4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221
3.2.5 永久荷载226
3.3 模拟试题和题解228
第4章 混凝土结构239
4.1 概述239
4.2 材料240
4.2.1 钢筋240
4.2.2 混凝土243
4.3 受弯构件承载力的定性分析及简单计算248
4.3.1 正截面承载力248
4.3.2 斜截面承载力及抗剪计算254
4.3.3 抗扭承载力简介257
4.4 轴心受力构件的承载力258
4.4.1 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258
4.4.2 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258
4.5 偏心受力构件的承载力261
4.5.1 偏心受拉构件262
4.5.2 偏心受压构件263
4.6 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及裂缝控制266
4.6.1 受弯构件的变形266
4.6.2 裂缝控制268
4.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270
4.7.1 钢筋的张拉方法270
4.7.2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及对材料性能的要求272
4.7.3 预应力对构件的承载力有没有影响274
4.8 构造规定275
4.8.1 伸缩缝275
4.8.2 混凝土保护层276
4.8.3 钢筋的锚固276
4.8.4 钢筋的连接278
4.9 楼盖结构279
4.9.1 概述279
4.9.2 四边支承矩形板的受力特点及设计方法281
4.10 多层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和非抗震设计283
4.10.1 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界定及主要结构形式283
4.10.2 各类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最大适用高宽比284
4.10.3 结构的平面布置286
4.10.4 抗震等级288
4.10.5 框架结构(含“强柱弱梁”的道理)290
4.10.6 剪力墙结构296
4.10.7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299
4.10.8 框架-核心筒结构302
4.10.9 筒中筒结构305
4.10.10 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306
4.10.11 防震缝307
4.10.12 抗震设计中的几个“强”与“弱”的问题308
4.11 模拟试题和题解309
第5章 钢结构345
5.1 概述345
5.2 钢材346
5.2.1 钢结构对钢材力学性能的要求346
5.2.2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348
5.2.3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352
5.2.4 钢材产品的规格353
5.3 连接354
5.3.1 焊缝连接354
5.3.2 紧固件连接358
5.4 轴心受力构件360
5.4.1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验算360
5.4.2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361
5.4.3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364
5.4.4 构件的允许长细比[λ]365
5.5 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366
5.5.1 受弯构件——梁的强度计算366
5.5.2 受弯构件——梁的整体稳定367
5.5.3 受弯构件——梁的局部稳定370
5.5.4 吊车梁的疲劳问题371
5.5.5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372
5.5.6 压弯构件简介373
5.5.7 柱脚的防护374
5.6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抗震和非抗震设计374
5.6.1 各类钢结构多、高层建筑的适用高度374
5.6.2 各类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的高宽比限制376
5.6.3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多、高层钢结构的抗震等级的划分377
5.6.4 防震缝378
5.6.5 竖向支撑378
5.6.6 水平支撑380
5.6.7 柱截面形式380
5.6.8 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380
5.7 钢结构涂装工程383
5.7.1 概述383
5.7.2 钢材表面除锈384
5.7.3 防腐蚀涂料涂装385
5.7.4 防火涂料涂装386
5.8 模拟试题和题解387
第6章 砌体结构401
6.1 概述401
6.2 材料401
6.2.1 块体401
6.2.2 砌筑砂浆403
6.2.3 砌体的力学性能及计算指标404
6.3 受压构件407
6.3.1 静力计算时的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407
6.3.2 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外墙可以不考虑风荷载影响的情况409
6.3.3 墙和柱的高厚比410
6.3.4 无筋受压构件计算简介413
6.4 一般构造要求414
6.4.1 在潮湿环境中的砌体对材料的要求415
6.4.2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设拉结钢筋415
6.4.3 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毛石墙截面和毛料石柱截面的最小尺寸416
6.4.4 防止局部受压破坏的措施416
6.4.5 在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的规定416
6.4.6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416
6.5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419
6.5.1 圈梁419
6.5.2 过梁420
6.5.3 墙梁421
6.5.4 挑梁424
6.6 配筋砖砌体构件简介425
6.6.1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425
6.6.2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426
6.6.3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426
6.7 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427
6.7.1 多层房屋的总高度、层数和层高的限制427
6.7.2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限制428
6.7.3 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429
6.7.4 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431
6.7.5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431
6.7.6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432
6.7.7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433
6.7.8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436
6.7.9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436
6.7.10 生土房屋和石砌体房屋的层数和高度限制439
6.8 砌体施工若干问题440
6.8.1 砌体结构砌筑前预先浇水的问题440
6.8.2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时的处理方法441
6.8.3 临时施工洞口和脚手眼的留置问题443
6.9 模拟试题和题解443
第7章 地基与基础461
7.1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461
7.1.1 土的生成461
7.1.2 土的结构461
7.1.3 土的三相组成462
7.1.4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464
7.1.5 黏性土的缩限、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466
7.1.6 岩土的分类467
7.2 地基的强度与变形469
7.2.1 概述469
7.2.2 土体的抗剪强度469
7.2.3 土的压缩系数a和压缩模量Es471
7.2.4 地基变形的原因及计算深度472
7.2.5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控制473
7.3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474
7.3.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474
7.3.2 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相应的设计要求475
7.4 基础设计476
7.4.1 基础的埋置深度476
7.4.2 地基承载力验算477
7.4.3 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481
7.4.4 扩展基础482
7.4.5 柱下条形基础484
7.4.6 高层建筑的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485
7.4.7 桩基础487
7.5 软弱地基491
7.5.1 软弱地基的利用491
7.5.2 软弱地基的处理492
7.5.3 沉降缝493
7.5.4 砌体承重结构房屋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494
7.5.5 大面积地面荷载494
7.6 地基的冻胀性及应对措施494
7.6.1 地基的冻胀性494
7.6.2 防冻害措施495
7.7 土压力和支挡结构496
7.7.1 土压力496
7.7.2 支挡结构概述504
7.7.3 边坡重力式挡土墙506
7.7.4 基坑工程511
7.8 地基及基础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情况514
7.8.1 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天然地基及基础514
7.8.2 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515
7.9 模拟试题和题解515
第8章 其他结构体系及结构制图534
8.1 木结构534
8.1.1 木材534
8.1.2 若干计算规定537
8.1.3 构造要求538
8.1.4 木结构防火539
8.1.5 木结构的防潮通风措施540
8.2 大跨度结构541
8.2.1 平板网架结构541
8.2.2 悬索结构544
8.3 建筑结构制图547
8.4 模拟试题和题解554
第9章 2010、2011和2012年模拟试题精解561
9.1 2010年模拟试题精解561
9.2 2011年模拟试题精解606
9.3 2012年模拟试题精解634
参考文献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