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128477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

一、新课程概念2

1.课程的概念2

2.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3

3.课程的分类6

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13

1.三维目标的内涵、层次结构及水平要求13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32

3.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34

三、新课程的价值观41

1.新课程的知识观42

2.新课程的学生观43

3.新课程的学习观46

4.新课程的教学观57

5.新课程的评价观65

第二章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90

一、多元互动策略91

1.多元互动的特征91

2.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93

3.多元互动的三大教学策略100

二、问题情境策略106

1.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特点107

2.掌握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要处理好几个关系109

3.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要分类把握,从实际效果出发111

三、信息运用策略118

1.搜集信息的策略119

2.处理信息的策略123

3.提取信息的策略127

四、合作探究策略138

1.合作探究的基本特点138

2.合作探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40

五、把手整合策略156

1.把手整合策略的特点156

2.把手整合的程序与方法158

六、赏识激励策略168

1.赏识激励策略的特点168

2.赏识激励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70

七、教学评价策略178

1.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179

2.教学评价的分类179

3.教学评价的标准182

4.教学评价策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83

5.教学评价策略的误区185

八、教与学的调控策略197

1.调控策略的主要特点197

2.教与学调控的分类199

3.教与学调控策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201

4.教与学调控的基本策略202

九、时间运筹策略215

1.整体运筹时间的策略216

2.交替运筹策略218

3.时间的利用策略219

4.掌握人体生物钟运行的策略223

十、复习应考的策略225

1.复习的策略226

2.应考的技能233

3.教师、家长在复习应考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235

第三章 新课程的研究策略240

一、课题选择的策略243

1.课题选择的主要原则243

2.课题选择的步骤和方法246

3.课题选择的来源248

二、教育观察和经验总结的策略252

1.教育观察的策略252

2.经验总结的策略255

1.教育调查的概念和特点260

三、教育调查的策略260

2.教育调查的种类261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262

4.问卷调查法264

5.其他调查方法267

四、案例研究的策略268

1.案例研究的概念268

2.案例研究的特点269

3.案例研究的一般程序270

4.个案研究中的几个特殊方法272

5.怎样写好教育案例274

五、行动研究的策略277

1.行动研究的概念278

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279

3.行动研究的操作模式280

4.行动研究的实例285

5.行动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286

1.实验研究的概念287

六、实验研究的策略287

2.实验研究的三要素288

3.实验研究的类型289

4.实验研究的实施步骤与要求290

5.无关变量的控制293

6.运用教育实验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296

七、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策略298

1.文献研究的策略298

2.比较研究的策略302

1.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和要求305

八、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策略(一)305

2.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结构307

3.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310

九、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策略(二)313

1.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313

2.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314

3.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318

十、新课标的学习研究策略321

1.教师应该怎样学习研究新课标321

2.整体学习研究新课标的策略322

3.局部学习研究新课标的策略326

4.重点突破的学习研究策略332

第四章 新课程的思维策略337

一、思维策略概述338

二、常用的基本思维策略340

1.预测的思维策略340

2.启发诱导的思维策略348

3.选择与排除的思维策略355

4.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360

5.双向互动的思维策略364

6.区别比较的思维策略368

7.多元化的思维策略372

8.融通建构的思维策略380

9.灵活应变的思维策略385

10.创新发展的思维策略390

附:新课程的政策性规定与导向性要求397

(一)新课程的实施范围397

(三)新课程的培养目标398

(二)新课程的指导思想398

(四)新课程的具体改革目标399

(五)新课程的设置要求403

(六)分科课程的性质与要求408

(七)综合课程的性质、目标与要求409

(八)新课程周期性课程结构要求及其课程设置409

(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410

(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板块内容、目标与基本要求412

(十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功能416

(十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417

(十三)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418

(十四)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定420

(十五)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421

(十六)新课程对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423

(十七)课程评价的基本规定与要求424

(十八)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427

(十九)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428

(二十)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431

(二十一)建立促进新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432

(二十二)课程管理的基本政策与制度434

(二十三)教材开发与管理的制度要求437

(二十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38

(二十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性要求439

(二十六)教师培养、培训的规定和要求440

(二十七)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和总体规划442

(二十八)课改实验区的任务要求445

(二十九)建立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体系446

(三十)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估验收447

主要参考文献452

后记4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