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纲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4285100.jpg)
- 李秀筠,季统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2453·00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1
一 道德与伦理学1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对象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特征9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9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特征1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任务和方法13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任务13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方法1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西方的伦理思想24
一 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25
二 中世纪的伦理思想36
三 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4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前中国的伦理思想58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58
二 汉唐时期的伦理思想69
三 宋元明至清代中期的的伦理思想75
四 近代中国的伦理思想8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89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89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93
第三章 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作用99
第一节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99
一 经济基础决定道德99
二 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103
第二节 道德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关系108
一 道德与政治108
二 道德与法111
三 道德与文艺115
四 道德与宗教117
第三节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作用118
一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118
二 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121
第四章 道德的发展规律128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128
一 道德的起源128
二 道德的历史发展134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46
一 社会实践是道德产生和发展的源泉147
二 善恶矛盾是道德普及和发展的内在动力147
三 在阶级社会,不同道德思想间的斗争是推动人类道德进步的杠杆148
四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过程149
一 道德继承问题上的不同见解150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继承性150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基本观点151
第五章 共产主义道德及其原则规范157
第一节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157
一 共产主义道德及其形成157
二 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159
三 共产主义道德是最高尚的道德162
第二节 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163
一 忠于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163
二 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1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183
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183
二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187
一 爱情及恋爱道德190
第一节 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19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三大生活领域中的道德190
二 婚姻家庭道德200
第二节 职业道德208
一 职业道德的一般问题208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211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道德213
第三节 社会公德217
一 社会公德的涵义217
二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218
第七章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222
第一节 人生观222
一 什么是人生观222
二 剥削阶级人生观剖析224
三 共产主义人生观230
一 理想与道德理想240
第二节 道德理想240
二 理想与现实243
三 树立共产主义道德理想246
第三节 人生观、道德理想与道德活动的关系248
一 人生观与道德理想的一致性248
二 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是推动道德活动的恒久动力249
第八章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253
第一节 道德行为253
一 行为与道德行为253
二 道德行为的价值257
三 道德行为的选择259
四 良心在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作用262
第二节 道德品质265
一 道德品质的特征265
二 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关系267
三 道德品质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269
四 开拓型人才的品质特征274
第九章 道德评价278
第一节 道德评价的形式与社会作用278
一 道德评价及其形式278
二 道德评价的社会作用283
第二节 道德评价中的几个问题284
一 道德行为性质的区分--善和恶284
二 道德责任的判定286
三 荣誉和耻辱293
第十章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29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及其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297
一 伦理史上的人性论297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及其对道德实践的意义298
一 道德教育的任务302
第二节 道德教育302
二 道德教育的过程、特点和方法304
第三节 道德修养309
一 什么是道德修养309
二 道德修养的方法311
三 道德境界313
第十一章 我国道德建设的新局面317
第一节 我国道德建设新局面的形成317
一 道德建设新局面到来的历史必然性317
二 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323
第二节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特点和意义325
一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特点325
二 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巨大意义331
后记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