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
  • 陈学明,黄力之,吴新文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7870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疑问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的丧钟至今未敲响,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失去时效?1

一、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1.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是资产阶级“执行”了马克思的理论才导致的3

2.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是科技革命带来的,并不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6

3.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某些变化反而使马克思主义更具客观现实性8

4.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始终没有变10

二、来自西方国家的声音11

1.当今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五位大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评价11

2.当代西方世界最活跃的五大社会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评价12

3.从十部著作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看资本主义的现状15

4.不能用“两个决不会”来否定“两个必然”21

三、美国的金融危机从反面告诉了人们当今资本主义的矛盾依旧22

1.美国最近20年的真实处境23

2.一些西方思想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已使马克思的幽灵从坟墓中复活24

3.在西方世界出现了马克思“王者归来”的景象25

疑问二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易帜了,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破产?27

一、造成苏联解体既有外在因素但主要缘于内在原因30

1.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因”30

2.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内因”造成的32

二、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33

1.从第一个“内因”即所谓“十月革命”的“先天不足”可以看出苏联解体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破产33

2.从第二个“内因”即斯大林的错误可以看出苏联解体与马克思主义没有直接的联系35

3.从第三个“内因”即戈尔巴乔夫的背叛可以看出苏联解体不是坚持而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结果39

三、20多年的时间验证了邓小平以及一些西方思想家所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42

1.邓小平如何看待苏联解体42

2.一些西方大思想家如何看待苏联解体43

3.东欧和苏联那些变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的真实状况44

4.从苏东剧变领悟到了维护马克思主义旗帜的至关重要49

疑问三 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晚年对自己的理论作出过许多修正,这是不是说明连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在晚年也已放弃了自己的理论,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坚持这一理论?53

一、用《共产党宣言》的7篇序言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是站不住脚的55

1.7篇序言对《共产党宣言》所作出的修正和说明是怎样的修正和说明55

2.7篇序言反复申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58

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不能证明恩格斯已放弃共产主义的信仰61

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美国版附录”中究竟讲了些什么61

2.从恩格斯为三大名篇再版作的序看出恩格斯晚年没有放弃三大名篇的共产主义学说65

3.再引证两个历史事实66

三、《卡·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并不证明恩格斯已是个社会民主主义者68

1.恩格斯在生前反对有人利用和歪曲他的《卡·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69

2.恩格斯确实肯定利用普选权70

3.恩格斯在肯定利用普选权的同时,又对迷恋利用普选权进行了批评72

4.恩格斯在肯定利用普选权的同时,从来也没有否定过利用暴力的手段夺取政权75

四、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并没有推翻第一卷的结论77

1.马克思对股份制和信用制度的论述看不出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78

2.从《资本论》第三卷中直接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几段话可以看出《资本论》第三卷与《资本论》第一卷是一脉相承的79

疑问四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创的基本理论已过时?83

一、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86

1.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两个坚信”体现了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86

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为理论创新提供基础和条件87

3.从“制造马克思主义”的倾向看离开了“坚持”来谈“创新”的后果89

二、从“四个分清”看如何在“坚持”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93

1.按照“四个分清”的要求我们应当做些什么93

2.后三个“分清”建立在第一个“分清”的基础上94

三、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深刻探索95

1.邓小平强调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95

2.邓小平在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97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前进并不意味着远离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98

1.是否还走在马克思主义的大道上主要取决于有没有丢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99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元素”103

疑问五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欧洲有着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显然有别于欧洲,这是不是意味着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中国?109

一、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论”111

1.以文化的地域、民族区别为理由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之说111

2.艾思奇批评外表形式不断翻新的“国情论”112

二、从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112

1.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与相互影响113

2.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进入现代中国116

3.中国为什么要用来自西方的文化改造自己的文化119

三、马克思主义是怎样适应中国的125

1.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的历史必然要求125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127

3.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语表述131

疑问六 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功利主义作为思想动力,鼓励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建立在“集体本位”的基础之上,这是否表明马克思主义因排斥个人利益而不合时宜?135

一、马克思主义并不完全排斥和否认个人利益包括个性137

1.毛泽东论共产党员的个性与党性137

2.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38

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141

1.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141

2.个体必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发展144

三、辩证看待市场经济时期的个人利益——张扬与限制149

1.走出忽略个体利益的误区149

2.市场经济时期也存在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150

3.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54

四、还得回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性之关系的理论155

疑问七 西方世界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当今许多人又把这些价值观念视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显然是与这些价值观念有区别的,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因在价值观上“独树一帜”而丧失了指导意义?159

一、价值观念的普遍性与个别性之关系161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坚持价值观的现实差异与对立161

2.“普世价值”主张内含着概念与实在之间的关系162

二、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真实状况163

1.西方的“普世价值观”立场163

2.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虚伪性165

3.迷信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后果170

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172

1.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类文明的价值共识172

2.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的人类文明价值意义175

疑问八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革命学说,阶级斗争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根主线,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只是在革命时代具有历史必然性,到了建设时期它已失去了时效性?185

一、破除革命和建设的二元论187

1.什么是“革命”187

2.革命是为了建设189

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191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是一种科学191

2.阶级斗争对革命的推动作用193

三、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196

1.革命与建设的辩证转换196

2.以改革推进革命和建设20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201

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204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204

2.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206

疑问九 中国目前强调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强调中华文明的复兴,这是不是意味着既然选择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那就要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211

一、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传统214

1.批判不是要割裂传统215

2.毛泽东论传统文化217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亲和性220

1.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220

2.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和性222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吸纳与利用224

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224

2.马克思主义吸纳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方法225

四、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民族文化特色228

1.中国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差异229

2.中国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不同232

五、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237

1.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主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37

2.中国应对并吸纳西方文明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40

疑问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路线政策,这些路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原先所批评的资本主义相接近,这是不是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马克思主义无缘,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243

一、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246

1.姓“社”姓“资”问题的由来246

2.什么是社会主义247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差异249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线253

三、马克思主义主张扬弃和利用资本主义258

1.社会主义必须“扬弃”资本主义258

2.利用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60

四、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262

1.利用资本主义不同于走资本主义道路262

2.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与危险性264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65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265

2.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灵魂267

参考文献269

人名索引274

文献索引278

术语索引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