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徽统计年鉴 201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徽统计年鉴 2011
  •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978750376290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12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891页
  • 主题词:统计资料-安徽省-2011-年鉴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徽统计年鉴 201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综合3

1—1 全省行政区划(2010年末)3

1—2 全省县以上行政区划(2010年末)4

1—3 各行业机构单位数(2010年)5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8

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0

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3

1—7 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26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规划目标完成情况(2010年)27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指标28

1—10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主要指标32

1—11 分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规划目标完成情况(2010年)36

1—12 黄山旅游区域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37

1—13 九华山旅游区域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38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39

二、国民经济核算45

2—1 安徽生产总值45

2—2 安徽生产总值构成45

2—3 安徽生产总值指数(上年为100)46

2—4 安徽生产总值指数(1978=100)46

2—5 三次产业贡献率47

2—6 三次产业拉动率47

2—7 安徽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2010年)48

2—8 安徽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比例(2010年)48

2—9 第三产业增加值49

2—10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49

2—11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50

2—12 各市生产总值和指数50

2—13 各市生产总值(2010年)51

2—14 支出法计算的安徽生产总值52

2—15 支出法安徽生产总值结构52

2—16 居民消费水平53

2—17 各市、县生产总值及指数(2010年)54

2—18 资产负债综合表(2009年末)56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58

三、人口67

3—1 主要年份人口指标67

3—2 主要年份人口系数67

3—3 六次全省人口普查基本情况68

3—4 各市主要人口指标(2010年)69

3—5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2010年)69

3—6 各市主要年份总人口文盲率70

3—7 各市15—49岁妇女活产和存活子女状况(2010年)70

3—8 各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1

3—9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构成(2010年)71

3—10 各市常住人口基本情况(2010年)72

3—11 各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构成(2010年)72

3—12 各市人口年龄结构(2010年)73

3—13 各市按性别分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010年)73

3—14 各市每十万人口拥有受教育程度人口(2010年)74

3—15 各市2009—2010学年小学初中入学率状况74

3—16 各市婚姻人口构成(2010年)75

3—17 全省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率(2009年)75

3—18 各市主要年份妇女平均初婚年龄76

3—19 各市按职业分的在业人口比例(2010年)76

3—20 各市未工作人口按寻找工作方式分的比例(2010年)77

3—21 各市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比重、性别比及流向(2009年)77

3—22 各市流向省外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构成(2009年)78

3—23 各市省内跨市外出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构成(2010年)79

3—24 全省外出半年以上人口分年龄构成(2010年)80

3—25 各市按外出时间分的外出人口比例(2010年)81

3—26 历年全省总人口、总户数81

3—27 各市、县、区户数、人口数(2010年)82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85

四、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89

4—1 就业基本情况89

4—2 主要年份分行业从业人员数90

4—3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从业人员数(2010年)90

4—4 主要年份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91

4—5 各市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0年)92

4—6 各市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数(2010年)93

4—7 主要年份私营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94

4—8 各市私营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2010年)94

4—9 主要年份个体年末从业人员数95

4—10 各市新增就业和个体年末从业人员数(2010年)95

4—11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96

4—12 各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2010年)96

4—13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数(2010年)97

4—14 各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数(2010年)97

4—15 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10年)98

4—16 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女性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2010年)100

4—17 各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10年)102

4—18 主要年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从业人员变动情况103

4—19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从业人员变动情况(2010年)103

4—20 城镇非私营单位主要年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104

4—21 城镇非私营单位主要年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及指数104

4—22 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0年)105

4—23 各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0年)107

4—24 各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0年)108

4—25 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8

4—26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0年)109

4—27 各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0年)109

4—28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和工资情况(2010年)110

4—29 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0年)111

4—30 各县(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和工资(2010年)113

4—31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情况(2010年)115

4—32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综合情况(2010年)115

4—33 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基本情况(2010年)116

4—34 各市职业技能鉴定综合情况(2010年)117

4—35 职业介绍机构基本情况118

4—36 劳动部门职业介绍工作情况118

4—37 各市劳动部门职业介绍工作情况(2010年)119

4—38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120

4—39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2010年)12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21

五、固定资产投资127

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

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128

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长速度及构成128

5—4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

5—5 全社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29

5—6 按经济类型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130

5—7 城镇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2010年)131

5—8 各行业城镇建设项目投资(2010年)132

5—9 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134

5—10 各市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10年)135

5—11 主要年份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135

5—12 主要年份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136

5—13 各市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2010年)136

5—14 各市按经济类型分城镇建设项目投资(2010年)137

5—15 各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分(2010年)137

5—16 各市分行业城镇建设项目投资(2010年)138

5—17 各市分行业城镇建设项目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139

5—18 各市按资金来源和隶属关系分的城镇建设项目投资(2010年)140

5—19 各市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的城镇建设项目投资(2010年)140

5—20 各市征用、购置土地和保障性住房情况(2010年)141

5—21 城镇建设项目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142

5—22 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143

5—2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144

5—24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资金和土地情况145

5—25 房地产开发投资(2010年)146

5—26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状况(2010年)148

5—2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状况(2010年)148

5—2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0年)150

5—2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0年)152

5—30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数(2010年)152

5—31 各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2010年)153

5—32 各市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额(2010年)153

5—3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2010年)154

5—34 各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10年)155

5—35 各市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2010年)155

5—36 各市商品房屋销售情况(2010年)156

5—37 各市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面积(2010年)156

5—38 各市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2010年)157

5—39 各市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待售情况(2010年)157

5—40 各县(市)城镇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158

5—41 本年新开工大型项目基本情况(2010年)16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66

六、能源生产和消费175

6—1 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及电力生产和消费量175

6—2 综合能源平衡表175

6—3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176

6—4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76

6—5 电力平衡表177

6—6 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177

6—7 生活能源消费量178

6—8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178

6—9 主要年份能源消耗指标179

6—10 各市能源消耗指标(2009年)179

6—11 全社会用电情况180

6—12 电力建设情况180

6—13 主要年份工业企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181

6—14 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0年)181

6—15 分行业全社会工业用电量182

6—16 分行业工业用水情况(2010年)183

6—17 分行业工业企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2010年)184

6—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0年)188

6—19 地区能源消费与单位GDP能耗189

6—20 各市全社会用电情况(2010年)189

6—21 各市主要年份工业用电量190

6—22 各市工业用水情况(2010年)19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91

七、财政、金融、保险195

7—1 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195

7—2 财政收入占安徽生产总值的比重195

7—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196

7—4 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及比重196

7—5 各项税收收入196

7—6 地方财政收支情况197

7—7 地方财政收支情况(2010年)198

7—8 各市地方财政收入(2010年)199

7—9 各市财政支出(2010年)201

7—10 各县(市)地方财政收入(2010年)203

7—11 各县(市)财政支出(2010年)207

7—12 主要年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213

7—13 主要年份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差额213

7—14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来源)214

7—15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215

7—16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2010年)216

7—17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7

7—18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17

7—19 金融机构本外币合并信贷收支218

7—20 各市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2010年)218

7—21 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2010年)219

7—22 安徽省上市公司数量220

7—23 安徽省股票发行及筹资情况220

7—24 各市股票发行情况及筹资情况(截止2010年)221

7—25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2010年)221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22

八、物价指数227

8—1 各种价格总指数227

8—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227

8—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10年)228

8—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10年)229

8—5 调查市、县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10年)230

8—6 调查市、县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10年)231

8—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232

8—8 调查市、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2010年)232

8—9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233

8—10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234

8—11 分部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34

8—12 工业品出厂价格轻重工业分类指数235

8—1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类指数235

8—1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35

8—15 房地产价格指数236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37

九、城乡人民生活241

9—1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241

9—2 全省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和年增加额242

9—3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242

9—4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43

9—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244

9—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44

9—7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10年)245

9—8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2010年)246

9—9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收入(2010年)247

9—10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支出(2010年)249

9—11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性支出(2010年)251

9—12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构成(2010年)253

9—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0年)254

9—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商品数量(2010年)255

9—15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收支(2010年)256

9—16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员年均收入(2010年)260

9—17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员年均收入情况(2010年)260

9—18 各市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10年)261

9—19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0年)261

9—20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0年)264

9—21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65

9—22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66

9—23 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267

9—24 农村居民家庭按人均纯收入分组(2010年)267

9—25 主要年份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68

9—26 各市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10年)268

9—27 农村居民人均收支情况269

9—28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71

9—29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271

9—30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272

9—31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72

9—32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0年)273

9—33 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收支情况274

9—34 农村家庭房屋使用情况275

9—35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情况275

9—36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情况276

9—37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情况276

9—38 各市、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支情况(2010年)277

9—39 各市、县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010年)281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83

十、城市概况287

10—1 地级城市基本情况(2010年)287

10—2 地级城市市区基本情况(2010年)290

10—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基本情况296

10—4 各市城市建设情况(2010年)297

10—5 各市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10年)297

10—6 各市城市设施水平(2010年)298

10—7 各市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10年)298

10—8 各市城市绿地和园林(2010年)299

10—9 各市城市燃气情况(2010年)299

10—10 城市供水用水情况300

10—11 各市城市供水用水情况(2010年)300

10—12 各市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2010年)301

10—13 各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2010年)301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302

十一、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305

11—1 自然状况305

11—2 自然资源306

11—3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2010年)307

11—4 主要城市降水量(2010年)307

11—5 各市全年降水量(2010年)308

11—6 流域分区全年降水量(2010年)308

11—7 各市水资源总量(2010年)309

11—8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2010年)309

11—9 主要年份供水和用水情况310

11—10 各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10年)310

11—11 环境综合整治311

11—12 环保系统机构、人员数313

11—13 生活污染物排放313

11—14 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及治理314

11—15 各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2010年)315

11—16 各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2010年)316

11—17 各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2010年)317

11—18 各市城市空气质量指标(2010年)318

11—19 各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10年)318

11—20 水资源情况319

11—21 各市水资源情况(2010年)319

11—22 农村环境状况320

11—23 各市农村环境状况(2010年)320

11—24 农村改水、改厕情况321

11—25 农村改水、改厕投资情况321

11—26 突发环境事件情况322

11—27 各市突发环境事件情况(2010年)322

11—28 土地利用情况323

11—29 各市土地利用情况(2008年)323

11—30 主要年份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324

11—31 各市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2010年)324

11—32 自然保护基本情况325

11—33 各市自然保护基本情况(2010年)325

11—34 主要年份湿地面积326

11—35 森林资源情况326

11—36 各市森林资源情况(2010年)327

11—37 造林面积328

11—38 各市造林面积(2010年)328

11—3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329

11—40 各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2010年)329

11—41 森林病虫害防治情况330

11—42 各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情况(2010年)33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331

十二、农业341

12—1 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341

12—2 主要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342

12—3 农业现代化情况343

12—4 农田水利建设343

1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344

12—6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344

12—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345

12—8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及构成345

12—9 主要年份耕地面积346

12—10 主要年份林业生产情况346

12—1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0年)347

12—12 农作物主要产品生产和结构情况(2010年)348

12—13 各市农村基层组织情况(2010年)349

12—14 各市乡村从业人员(2010年)349

12—15 各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2010年)350

12—16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及构成(2010年)351

12—17 各市耕地面积(2010年)352

12—18 各市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2010年)352

12—19 各市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用电情况(2010年)353

12—20 各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0年)354

12—21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0年)355

12—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0年)355

12—23 各市主要林业生产情况(2010年)357

12—24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0年)357

12—25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0年)358

12—26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动物产品的出售量(2010年)358

12—27 各市水产品产量(2010年)359

12—28 各市受灾面积(2010年)359

12—29 国营农场基本情况360

12—30 各县(市)农村基本情况(2010年)361

12—31 各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3

12—32 各县(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0年)365

12—33 各县(市)农作物产量和耕地面积(2010年)367

12—34 各县(市)主要林业生产情况(2010年)369

12—35 各县(市)畜牧业、渔业生产情况(2010年)371

12—36 各县(市)农业机械化及主要能源、物资消耗情况(2010年)373

12—37 各县(市)农田水利情况(2010年)375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379

十三、工业385

13—1 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385

13—2 工业增加值385

1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386

13—4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386

13—5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387

13—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388

1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0年)392

13—8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394

13—9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0年)398

13—10 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00

13—11 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0年)404

13—12 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06

13—13 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0年)410

13—14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12

13—15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0年)416

13—16 工业分行业职工人数418

13—17 各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2010年)419

13—18 各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10年)419

13—19 各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20

13—20 各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21

13—21 各市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22

13—22 各市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23

13—23 各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424

13—2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425

13—25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0年)428

13—26 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430

13—27 各县(市)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2010年)431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433

十四、建筑业441

14—1 建筑业企业概况441

14—2 主要年份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442

14—3 国有经济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443

14—4 集体经济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444

14—5 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445

14—6 国有经济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445

14—7 建筑业企业主要生产指标(2010年)446

14—8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0年)448

14—9 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0年)452

14—10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2010年)453

14—11 各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2010年)453

14—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和行业分的建筑业企业单位数(2010年)454

14—13 各市按经济类型和行业分的建筑业总产值(2010年)454

14—14 各市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0年)455

14—15 各市国有经济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0年)456

14—16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0年)457

14—17 各市国有经济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0年)458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459

十五、运输和邮电463

15—1 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463

15—2 运输路线长度464

15—3 运输线路质量465

15—4 内河港口码头吞吐量465

15—5 主要港口分货类吞吐量466

15—6 全社会水路分货类运输量466

15—7 全社会公路分货类运输量467

15—8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0年)467

15—9 主要年份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按技术等级分)468

15—10 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按技术等级分)(2010年)468

15—11 各市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按技术等级分)(2010年)469

15—12 公路密度及通达情况469

15—13 主要年份民用车辆拥有量470

15—14 主要年份私人车辆拥有量470

15—15 民用车辆拥有量营运情况(2010年)471

15—16 各市民用车辆拥有量(2010年)472

15—17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0年)472

15—18 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473

15—19 各市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2010年)473

15—20 国、省道公路交通量(2010年)474

15—21 各市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2010年)474

15—22 各市私人运输船舶拥有量(2010年)475

15—23 全省机场运输业务量(2010年)475

15—24 民航机场吞吐量(2010年)476

15—25 东航(安徽公司)基本情况476

15—26 邮电业务基本情况477

15—27 各市邮电业务量(2010年)478

15—28 邮电局所数及邮递线路(年底数)479

15—29 各市邮电局所数及邮递线路(2010年)479

15—30 各市邮电通信线路(2010年)480

15—31 各市邮电通信设备年末拥有量(2010年)480

15—32 邮电通信水平481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482

十六、国内贸易487

16—1 国内贸易基本情况487

16—2 消费品市场交易情况487

16—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业基本情况(2010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488

16—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情况(2010年,按注册类型分)489

16—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情况(2010年,按行业分)490

16—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2010年)491

16—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2010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492

16—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2010年,按行业分)496

16—9 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2010年)500

16—10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连锁经营情况(2010年)504

16—11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连锁经营情况(2010年)504

16—12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连锁经营情况(2010年)505

16—13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连锁经营情况(2010年)505

16—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2010年)506

16—15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2010年)506

16—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从业人数(2010年)510

16—17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情况(2010年)510

16—18 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情况(2010年)511

16—19 各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情况(2010年)511

16—20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分类情况(2010年)512

16—21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512

16—22 各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513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515

十七、对外经济贸易521

1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521

17—2 海关出口商品分类金额522

17—3 海关进口商品分类金额522

17—4 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523

17—5 安徽省同各国(地区)进出口总额525

17—6 安徽省主要商品出口数量和金额529

17—7 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2010年)532

17—8 主要年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533

17—9 对外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额534

17—10 实际利用外资额534

17—11 外商投资企业年末企业数、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2010年)535

17—12 各市外商投资企业年末企业数、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2010年)535

17—13 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按行业)(2010年)536

17—14 各市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2010年)537

17—15 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按国别和地区)(2010年)538

17—16 各市商品进出口总额539

17—17 各市外商直接投资539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540

十八、旅游545

18—1 旅游事业发展545

18—2 各市旅游星级饭店(宾馆)住宿设施情况(2010年)546

18—3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546

18—4 接待外国人旅游人数(按国别分)547

18—5 国内旅游情况人数结构(按年龄、身份和职业分)(2010年)547

18—6 国内旅游主要经济指标548

18—7 各市国内旅游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548

18—8 国内旅游人均花费(2010年)549

18—9 各市国内旅游人均花费(2010年)549

18—10 国家级黄山风景区旅游事业发展情况550

18—11 国家级九华山风景区旅游事业发展情况551

18—12 风景名胜区(2010年)552

18—13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4

18—14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5

18—15 自然保护区563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564

十九、教育、科技567

19—1 教育事业基本情况567

19—2 研究生数568

19—3 普通高等学校分科在校学生数568

19—4 普通高等学校分科招生数568

19—5 普通高等学校分科毕业生数569

19—6 普通高等学校分科专任教师数(2010年)569

19—7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分科学生数(2010年)570

19—8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分科专任教师数(2010年)570

19—9 技工学校数和学生数571

19—10 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及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571

19—11 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和大中小学学生构成572

19—12 各级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572

19—13 各级学校女学生和女教师数573

19—14 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基本情况(2010年)574

19—15 各市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情况(2010年)575

19—16 各市特殊教育情况(2010年)575

19—17 各市普通中学分城乡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2010年)576

19—18 各市普通中学分城乡招生数和毕业生数(2010年)577

19—19 各市小学分城乡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2010年)578

19—20 各市职业中学基本情况(2010年)579

19—21 各市幼儿园基本情况(2010年)579

19—22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2010年)580

19—23 全省科技活动基本情况581

19—24 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数、人员数582

19—25 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科技经费筹集和支出总额582

19—26 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经费收入(2010年)583

19—27 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经费支出(2010年)583

19—28 科协系统科技活动情况(2010年)584

19—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研究机构情况(2010年)585

19—30 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010年)586

19—3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0年)588

19—3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0年)590

19—33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研究机构情况(2010年)590

19—34 各市科技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010年)591

19—35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0年)592

19—36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0年)593

19—37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593

19—38 各市科协系统科技活动情况(2010年)594

19—39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595

19—40 各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基本情况(2010年)596

19—41 各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2010年)597

19—42 各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R&D项目和政策情况(2010年)598

19—43 各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情况(2010年)599

19—44 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600

19—45 各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601

19—46 各省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602

19—47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经营状况(2010年)603

19—48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品概况(2010年)603

19—49 全省监督抽查产品质量情况604

19—50 技术市场成交情况604

19—51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0年)605

19—52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授权量607

19—53 各市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授权量(2010年)608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609

二十、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他615

20—1 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人员情况(2010年)615

20—2 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情况(2010年)616

20—3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10年)616

20—4 公共图书馆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10年)617

20—5 博物馆、文物机构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10年)617

20—6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618

20—7 广播、电视覆盖率618

20—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18

20—9 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2010年)619

20—10 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数量619

20—11 体育活动基本情况620

20—12 全省体育场地数620

20—13 体育系统职工人数(2010年)621

20—14 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2010年)621

20—15 卫生机构数622

20—16 卫生机构人员数622

20—17 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数(2010年)623

20—18 卫生机构各类人员数(2010年)624

20—19 各市卫生机构人员数(2010年)624

20—20 各市卫生机构、床位数(2010年)625

20—21 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服务情况(2010年)625

20—22 重大传染病救治及救助情况626

20—23 医疗机构病床使用情况(2010年)626

20—24 主要年份医院病床使用情况627

20—25 各市医院病床使用情况(2010年)627

20—26 主要年份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情况628

20—27 各市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情况(2010年)628

20—28 主要年份村卫生室基本情况629

20—29 各市村卫生室基本情况(2010年)629

20—30 历届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630

20—31 历届政协安徽省委员会委员人数630

20—32 工会组织情况631

20—33 妇女参政议政状况631

20—34 妇女儿童教育培训情况631

20—35 妇联组织及工作情况632

20—36 妇女卫生保健状况633

20—37 儿童卫生保健状况633

20—38 残疾人事业基本情况634

20—39 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635

20—40 各市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2010年)635

20—41 律师、公证、调解工作基本情况636

20—4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及处理案件情况(2010年)637

20—43 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情况638

20—44 公安机关受理、查处治安案件情况638

20—45 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情况(2010年)639

20—46 检察机关处理申诉案件情况(2010年)639

20—47 人民法院行政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2010年)640

20—48 人民法院刑事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2010年)640

20—49 人民法院合同纠纷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2010年)641

20—50 人民法院婚姻家庭、继承、权属、侵权纠纷及其他民事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2010年)641

20—51 全省统计执法检查情况(2010年)642

20—52 交通和火灾事故发生情况643

20—53 交通事故情况(2010年)643

20—54 主要年份火灾事故情况644

20—55 火灾事故发生情况(2010年)644

20—56 各市交通事故情况(2010年)645

20—57 各市火灾事故情况(2010年)645

20—58 灾害情况(2010年)646

20—59 救灾情况646

20—60 全省33项民生工程完成情况(2010年)647

20—61 民生工程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情况648

20—6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648

20—63 民政行业单位基本情况649

20—64 社会福利救济主要费用情况649

20—65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基本情况(2010年)650

20—66 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650

20—67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和社会保障网络基本情况651

20—68 各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网络基本情况(2010年)651

20—69 就业训练中心综合情况652

20—70 工伤保险情况653

20—71 各市基本医疗保险情况(2010年)653

20—72 基本养老保险情况654

20—73 各市基本养老保险情况(2010年)654

20—74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情况655

20—75 各市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情况(2010年)655

20—7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656

20—77 各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2010年)656

20—78 各市失业保险基本情况(2010年)657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658

二十一、企业景气调查665

21—1 全省企业景气指数(2010年)665

21—2 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2010年)666

21—3 全省分行业企业景气指数(2010年)667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671

二十二、省级和县级主要经济指标及位次675

22—1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生产总值及位次675

22—2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及位次676

22—3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及位次677

22—4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及位次678

22—5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位次679

22—6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位次680

22—7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工业增加值及位次681

22—8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位次次682

22—9全省分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及位次(2010年)683

附录691

附录1—1 全省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情况(2010年)691

附录1—2 各市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情况(2010年)691

附录1—3 农村扶贫开发重点县监测调查情况(2010年)692

附录1—4 山区、库区县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情况(2010年)693

附录2 全部林业部门产业总产值694

附录3 全省建制镇基本情况(2010年)6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