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辐射防护培训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辐射防护培训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3825914.jpg)
- 辐射防护培训教程编委会编;李全太,刘桂刚,张翼主编;邓大平,李福生,耿林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750594216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辐射防护培训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1
第一章 辐射物理与剂量1
第一节 放射性与电离辐射1
一、放射性1
二、电离辐射8
第二节 常用辐射量和单位10
一、照射量(exposure)X11
二、比释动能(kerma)K11
三、吸收剂量(absorbed does)D12
四、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H T,R12
五、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13
六、待积剂量(committed dose)14
七、剂量当量(dose equivalent)H15
八、个人剂量当量(personal dose equivalent)Hp(d)16
九、周围剂量当量(ambient dose equivalent)H*(d)16
十、定向剂量当量(directinal dose equivalent)H′(d,Ω)16
十一、集体剂量(collective dose)16
第二章 辐射生物效应17
第一节 确定性效应17
一、阈剂量17
二、外照射急性放射病18
三、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18
四、外照射慢性放射病19
五、内照射放射病19
六、放射性甲状腺疾病21
七、放射性白内障21
八、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23
第二节 随机性效应23
一、致癌效应24
二、遗传效应27
第三节 胚胎和胎儿的效应28
一、致死效应28
二、致畸效应28
三、致严重智力迟钝29
四、致癌效应29
第四节 皮肤效应30
一、确定性效应30
二、随机性效应31
第五节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32
一、吸收剂量32
二、剂量率33
三、时间和空间的剂量分布33
四、照射面积和部位33
五、受照个体与组织细胞的放射敏感性33
六、辐射种类与能量34
第六节 辐射生物效应原理34
一、电离和激发34
二、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35
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35
四、细胞死亡和细胞变异35
第二篇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37
第三章 辐射防护体系37
第一节 辐射源和照射方式与类型37
一、辐射源37
二、辐射源的特性38
三、照射方式39
四、照射类型39
第二节 辐射防护体系40
一、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40
二、辐射防护体系的应用41
第四章 外照射防护50
第一节 防护措施50
一、时间防护50
二、距离防护51
三、屏蔽防护52
四、控源防护52
第二节 屏蔽材料53
一、x、γ射线屏蔽材料53
二、中子屏蔽材料58
三、β射线屏蔽材料61
四、屏蔽厚度的表示方法63
五、对屏蔽厚度的要求65
六、确定屏蔽厚度所需参数和资料69
第五章 内照射防护72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的途径72
一、吸入72
二、食入72
三、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72
第二节 内照射的特点72
一、持续性照射73
二、选择性照射73
三、生物半排期73
第三节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防护的基本原则75
一、优选核素与活度75
二、内外照射防护兼顾75
三、防护设施为主,个人防护为辅75
第四节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级76
一、分级76
二、防护要求77
第五节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区79
一、分区原则79
二、分区方法79
第六节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设计80
第七节 防护设施81
一、污染控制设备81
二、防护屏障83
三、操作工具84
四、贮存设备84
五、运输设备85
第八节 个人防护86
一、个人防护用品86
二、个人卫生规章88
第六章 放射性废物处理90
第一节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要点90
第二节 放射性“三废”处理方法90
一、放射性废气90
二、放射性废水92
三、放射性废物95
第七章 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清除97
第一节 污染来源与类型97
一、污染来源97
二、污染类型97
第二节 污染水平控制与去污基本原则98
一、污染水平控制98
二、去污基本原则99
第二节 去污方法99
一、去污率99
二、机械物理去污法100
三、化学去污法100
四、体表去污100
五、场所、设备去污101
第八章 辐射监测104
第一节 概述104
一、监测类型104
二、监测对象104
三、质量保证105
第二节 个人监测106
一、外照射106
二、内照射108
第三节 工作场所监测110
一、概述110
二、场所监测主要项目110
三、监测仪表的选择111
四、外照射的监测方法112
五、外照射监测的剂量估算与评价113
第四节 表面污染监测114
一、监测频率114
二、监测方法115
第五节 环境监测117
一、概述117
二、地表γ监测118
三、环境样品(空气、水、土壤和生物)监测120
第三篇 辐射防护监督管理121
第九章 辐射防护法律体系121
第一节 法律与法规121
一、法律121
二、相关法律简介122
三、法规123
第二节 标准126
一、基本概念126
二、标准的分级分类127
三、卫生标准体系128
四、国际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简介128
五、我国辐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简介130
六、我国现行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32
第十章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1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136
一、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机构136
二、自主管理机构137
三、检测机构138
第二节 卫生许可制度139
一、申办卫生许可证的条件139
二、申办卫生许可证的主要程序140
第三节 自主管理141
一、专人负责,规范管理141
二、源的安全管理141
三、运行安全管理141
四、医疗照射管理142
五、流通环节安全管理142
六、废物管理142
第四节 监督管理142
一、监督权142
二、监督管理内容143
第五节 行政处罚147
一、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147
二、实施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147
三、行政处罚类型148
第六节 健康管理149
一、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149
二、个人剂量管理150
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151
第七节 放射事故管理155
一、管理机构与分工155
二、事故分级156
三、事故性质与原因分布157
四、事故在辐射应用领域的分布157
五、事故处理158
第四篇 医用辐射的防护161
第十一章 医用X射线诊断的防护161
第一节 放射诊断值得重视的防护问题161
一、放射诊断的特点161
二、防护现状162
第二节 防护原则163
一、X射线检查正当化与最优化163
二、X射线工作者、受检者与其他有关人员防护兼顾164
三、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164
四、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164
第三节 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164
第四节 防护设施166
一、X射线机房167
二、辅助防护设施169
第五节 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170
一、X射线透视的卫生防护170
二、X射线摄影的卫生防护170
第六节 X射线检查的合理应用171
一、正当化判断程序和最优化照射计划的制定171
二、严格控制各种健康查体中的常规胸部X射线检查173
第七节 受检者和患者的防护173
一、防护的必要性173
二、降低受检者和患者受照剂量的技术措施174
三、某些类型X射线检查的合理应用与防护176
第八节 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181
一、基本概念181
二、目的和预期目标182
三、基本内容182
四、检验类型与工具184
五、组织186
第十二章 医用X射线特殊诊疗的辐射防护187
第一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的防护187
一、CT检查辐射的特点187
二、CT机房的防护188
三、CT检查时的防护措施189
四、CT影像质量保证190
第二节 泌尿生殖器官造影X射线的防护192
一、手术特点192
二、手术医生操作位的辐射水平193
三、防护措施193
第三节 骨科整骨与APLD的辐射防护194
一、整骨用射线装量194
二、床边整骨手术区辐射水平194
三、床边整骨医生受照剂量195
四、防护措施196
第四节 体外震波碎石X射线的防护197
一、体外震波治疗机房的防护198
二、治疗机房内场所剂量198
三、患者体表受照剂量199
四、防护措施199
第十三章 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201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防护的重要性201
一、介入放射学发展的需要201
二、介入手术操作的特点201
第二节 介入手术者受照剂量及其危害202
一、受照剂量202
二、身体状况203
第三节 病人受照剂量及其危害204
一、受照剂量204
二、危害204
第四节 防护措施206
一、X射线机房的防护206
二、介入医生自主防护措施207
三、附加屏蔽防护208
第十四章 临床核医学的防护212
第一节 核医学诊断的防护212
一、辐射源212
二、工作场所212
三、活性操作的辐射防护214
四、防护器具配置216
五、放射性物质的贮存221
六、放射性废物处理222
七、辐射监测226
八、对公众的防护227
第二节 核医学治疗的防护229
一、核医学治疗的常见病种与常用放射性核素229
二、碘-131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防护230
三、锶-90/钇-90敷贴治疗皮肤病的防护236
第十五章 放射治疗的防护243
第一节 概述243
一、辐射源与治疗设备243
二、放射治疗的防护原则243
三、放射治疗防护现状244
第二节 医用治疗X射线机的防护245
一、治疗X射线机的特点245
二、对治疗X射线机的技术要求246
第三节 医用电子加速器的防护247
一、对加速器的技术要求247
二、加速器产生的辐射247
三、加速器治疗室设计248
四、加速器治疗室屏蔽防护计算250
五、X刀的防护260
第四节 钴-60治疗机的防护260
一、钴-60治疗机的一般结构260
二、对钴-60治疗机的技术性能与安全防护要求261
三、钴-60治疗室设计261
第五节 γ刀的防护265
一、结构与特点265
二、γ刀治疗室结构与墙体屏蔽厚度265
第六节 后装治疗的防护267
一、后装机的组成与防护要求268
二、后装机用辐射源269
三、治疗室防护要求269
四、近距离治疗的质量保护270
第七节 放射治疗患者的防护272
第五篇 工业用辐射的防护275
第十六章 工业射线探伤的防护275
第一节 辐射源与射线装置275
第二节 X射线工业探伤的防护276
一、射线装置的防护276
二、固定式探伤的防护277
第三节 γ射线工业探伤的防护283
一、辐射源与安全要求283
二、探伤室的防护283
第四节 移动式探伤的防护287
一、自主综合防护措施287
二、附加屏蔽防护装置287
三、分区管理措施287
第五节 射线探伤常见放射事故与管理措施288
一、γ射线探伤放射事故288
二、X射线探伤放射事故289
三、自主管理措施290
第十七章 γ辐照加工装置的辐射防护291
第一节 卫生许可与放射事故分析291
一、辐照加工装置工程项目的审批291
二、放射事故分析291
第二节 安全防护措施293
一、多重联锁防护系统293
二、辐射防护与安全检测内容294
三、辐射监测295
四、放射性污染的控制296
五、废物治理及有害气体的清除296
六、防护安全管理298
第十八章 工业用小型密封源和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300
第一节 小型密封源的辐射防护300
一、小型密封源的类型与特点300
二、小型密封源的防护要求301
第二节 含密封源仪表的辐射防护303
一、核辐射仪表应用概况303
二、对检测仪表辐射源容器安装的防护要求304
三、对检测仪表辐射源周围泄漏辐射的控制305
四、对检测仪表的防护要求305
五、防护措施306
六、自主管理306
第三节 工业用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308
一、放射性发光涂料的辐射防护308
二、汽灯纱罩生产的辐射防护311
第十九章 X射线分析仪与伴生X射线产品的防护316
第一节 X射线分析仪的防护316
一、分型与主要部件316
二、对分析仪防护性能的要求317
三、调试、维修及使用中的防护319
第二节 伴生X射线产品的防护320
一、伴生X射线产生的条件320
二、伴生X射线产品类型320
三、卫生防护与管理321
附录323
附录一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323
附录二 与辐射防护有关的其他标准题录330
附录三 X射线检查中影响患者所受剂量的因素331
附录四 基本辐射量和单位333
附录五 电子加速器轫致辐射减弱K倍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层厚度,cm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