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303826.jpg)
- 王泽龙,刘克宽主编;樊星,郭仁怀,徐型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5756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编11
文学思潮篇11
第—章 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11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11
第二节 新旧文学思潮的交战15
第三节 变革中的文学观18
第二章 左翼十年文学思潮23
第一节 普罗文学思潮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3
第二节 新现实主义的倡导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27
第三节 关于人性、文艺自由论等问题的论争30
第三章 抗战文艺运动与工农兵文学思潮35
第一节 关于民族形式、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35
第二节“战国策派”与“孤岛”文艺运动38
第三节 毛泽东的《讲话》与解放区文艺运动40
小说篇43
第四章 现代小说的产生43
第一节 从近代“小说界革命”到现代小说的产生43
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现代小说观念46
第五章鲁迅的小说50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与思想发展50
第二节《阿Q正传》、《祝福》、《伤逝》53
第三节《呐喊》、《彷徨》的现代性开拓56
第四节《故事新编》59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短篇小说63
第一节 人生派小说与叶圣陶的小说创作63
第二节“乡土文学”与鲁彦、许杰的创作66
第三节 浪漫派小说与郁达夫的创作68
第七章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成熟72
第一节 茅盾及其《子夜》72
第二节 巴金及其《家》78
第三节 老舍及其《骆驼祥子》84
第四节 李劼人及其《死水微澜》89
第八章 左翼青年作家的小说93
第一节 左翼青年作家小说创作概况93
第二节 蒋光慈与柔石的小说95
第三节 丁玲的早期小说与艾芜的小说97
第四节 张天翼与沙汀的小说99
第五节“东北作家群”与萧红的小说102
第九章“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106
第一节“京派”小说创作106
第二节 沈从文及其《边城》109
第三节“新感觉派”小说112
第十章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的多重变奏116
第一节“七月派”小说与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116
第二节 钱锺书的《围城》118
第三节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120
第四节 张爱玲等的“洋场小说”122
第十一章 小说创作的新变革127
第一节 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新特征127
第二节赵树理的小说130
第三节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33
第四节 孙犁的短篇小说137
诗歌篇140
第十二章 白话自由体诗的产生与发展140
第一节 从近代“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运动140
第二节 胡适的新诗理论及其《尝试集》142
第三节 民歌体新诗与刘半农的诗145
第四节 湖畔诗派与“冰心体”小诗147
第十三章 郭沫若的诗歌151
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与早期创作思想151
第二节《女神》153
第三节从《星空》到《恢复》157
第十四章 现代格律诗160
第一节 新月诗派及其诗歌理论160
第二节 闻一多的诗162
第三节 徐志摩的诗165
第十五章 象征派诗与现代派诗169
第一节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169
第二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172
第三节 何其芳与卞之琳的诗175
第十六章 普罗诗潮与现实主义诗歌180
第一节 普罗诗潮180
第二节 中国诗歌会与蒲风的诗182
第三节 臧克家与田间的诗184
第四节 艾青的诗187
第五节 七月诗派190
第十七章20世纪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193
第一节 冯至及其《十四行集》193
第二节 九叶诗派与穆旦的诗196
第十八章 民歌体新诗200
第一节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与阮章竞的《漳河水》200
第二节 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203
散文篇205
第十九章 杂文的产生与发展205
第一节 从随感录到“语丝”杂文205
第二节 鲁迅杂文207
第三节 左翼青年作家杂文与瞿秋白杂文213
第四节《鲁迅风》杂文与《野草》杂文作家群215
第二十章 小品散文的产生与发展220
第一节 从近代“文界革命”到白话美文的产生220
第二节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221
第三节 冰心的散文223
第四节 朱自清的散文226
第五节 鲁迅的《野草》与《朝花夕拾》229
第二十一章 小品散文的繁荣233
第一节 茅盾、吴组缃的社会化“新小品文”233
第二节 丰子恺、梁遇春的“絮语家常”散文234
第三节 沈从文、萧红的自传性散文236
第四节 徐志摩、郁达夫的写景纪游散文238
第五节 何其芳、丽尼的“内心探索”散文240
第六节 林语堂、梁实秋的“闲适”“性灵”小品242
第二十二章 报告文学的产生与发展246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产生246
第二节20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的发展247
第三节 在民族解放浪潮中报告文学的繁荣250
戏剧篇253
第二十三章 开创期的现代戏剧253
第一节 现代话剧的诞生与新剧运动253
第二节 社会问题剧与国剧运动256
第三节 南国戏剧运动与田汉早期剧作259
第四节 洪深的戏剧与丁西林的喜剧261
第二十四章 成熟期的现代戏剧264
第一节 左翼戏剧运动与创作264
第二节 曹禺的戏剧266
第三节 李健吾的戏剧272
第二十五章 现代戏剧的新发展275
第一节 夏衍的戏剧275
第二节 历史剧的繁荣与阿英、阳翰笙的历史剧277
第三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及其《屈原》279
第四节 讽刺喜剧的发展与陈白尘的《升官图》282
第五节 解放区戏剧运动与歌剧《白毛女》284
下编289
文学思潮篇289
第一章“十七年”文艺思潮289
第一节 全国文代会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贯彻传播28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思想论争及创作倾向批判291
第三节“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294
第四节 文艺政策调整与“左”倾文艺思潮297
第二章“文革”十年文艺思潮299
第一节由《海瑞罢官》批判到“文艺黑线专政论”299
第二节从“革命样板戏”到文艺“三突出”原则301
第三节 文艺界与极左路线和文化专制主义的斗争302
第三章 新时期文艺思潮305
第一节 文艺思想解放与文艺理论问题的讨论305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回归与开拓310
第三节 现代主义探求中的多重变奏313
小说篇316
第四章“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316
第一节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概貌316
第二节 吴强的《红日》与曲波的《林海雪原》318
第三节 梁斌的《红旗谱》与欧阳山的《三家巷》321
第四节 杨沫的《青春之歌》与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324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与茹志鹃的短篇小说327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331
第一节 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作概况331
第二节 赵树理的《三里湾》与孙犁的《铁木前传》333
第三节 柳青的《创业史》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335
第四节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与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337
第五节 李准、马烽、王汶石的短篇小说340
第六章从“文革”十年小说到新时期小说344
第一节“文革”时期的三类小说与浩然的创作344
第二节 张扬等人的“地下”小说创作346
第三节 新时期小说的繁荣与发展349
第七章 历史反思与社会改革小说355
第一节 历史反思与社会改革小说创作概述355
第二节 刘心武与张贤亮的小说358
第三节 王蒙的小说361
第四节 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364
第五节 农村改革题材与高晓声、贾平凹的小说365
第八章 知青题材与寻根小说370
第一节 知青题材小说的崛起370
第二节 梁晓声与张承志的小说372
第三节 文化寻根与小说变革377
第四节 阿城的《棋王》与韩少功的《爸爸爸》379
第九章“先锋小说”与“新写实小说”382
第一节 从艺术探索到“先锋小说”382
第二节 莫言的《红高粱》与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385
第三节 余华、苏童与格非的小说388
第四节 新写实小说393
第五节 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与刘震云的《一地鸡毛》396
第十章 新时期其他小说创作401
第一节 女作家群及张洁、谌容、王安忆的创作401
第二节 汪曾祺、邓友梅与陆文夫的小说405
第三节 李存葆、朱苏进等人的军旅小说409
第四节 张炜的《古船》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412
第五节 姚雪垠的《李自成》与凌力的《少年天子》415
第十一章 台港小说418
第一节 台湾小说发展概况418
第二节 白先勇、陈映真的小说420
第三节 香港小说与金庸等人的创作424
诗歌篇428
第十二章“十七年”诗歌428
第一节“十七年”诗歌创作概述428
第二节 闻捷、李瑛的诗歌430
第三节 郭小川的诗歌433
第四节 贺敬之的诗歌437
第十三章 新时期诗歌440
第一节 新时期诗歌创作概述440
第二节 艾青等归来诗人的诗歌445
第三节 舒婷等朦胧诗人的诗歌449
第四节“新生代”诗歌453
第五节20世纪90年代诗歌456
第十四章 台港诗歌465
第一节 台湾诗歌发展概况465
第二节 余光中、洛夫的诗歌467
第三节 香港诗歌与张诗剑等人的诗作470
散文篇473
第十五章“十七年”散文473
第一节 通讯特写的兴起与魏巍的散文473
第二节 杨朔的抒情散文476
第三节 秦牧、刘白羽与吴伯箫的散文478
第四节 杂文的兴盛与邓拓等人的创作483
第十六章 新时期散文486
第一节 散文的多样化与报告文学的勃兴486
第二节 巴金、孙犁的散文489
第三节 贾平凹、余秋雨的散文492
第四节 徐迟、黄宗英、理由的报告文学495
第五节 全景式报告文学与李延国、钱钢的创作501
第十七章 台港散文504
第一节 台湾散文发展概貌504
第二节 三毛、张秀亚的散文505
第三节 郭枫、余光中的散文508
第四节 香港散文概况509
戏剧篇512
第十八章“十七年”话剧创作512
第一节“十七年”话剧创作概述512
第二节 现实题材剧本与《霓虹灯下的哨兵》513
第三节 老舍及其《茶馆》516
第四节 田汉、曹禺、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520
第十九章 新时期话剧525
第一节 新时期话剧创作概述525
第二节 苏叔阳、沙叶新、刘锦云、高行健的话剧527
第二十章 台港戏剧534
第一节 台湾话剧与姚一苇等的创作534
第二节 香港话剧创作536
后记539
二版后记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