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福建作家论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福建作家论 上
  • 谢春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780105709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4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7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福建作家论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我是《厦门文学》同龄人(代总序)&谢春池1

闽海评论界南帆小辑(1990.3)&南帆3

作家与批评家论天真许怀中小辑(1990.4)&许怀中17

关于都市小说的一点思考——夜读札记闽江帆影 大地情思——评章武近几年关于福建题材的散文陈仲义小辑(1990.5)&陈仲义29

新诗的蜕变与广义现代诗的确立迟来的季风曾镇南小辑(1990.7)&曾镇南38

幻觉中的心灵裸照——读《习惯死亡》读《洗澡》有感俞兆平小辑(1990.11—12)&俞兆平45

论诗的哲理性抽象象征与比喻的界分朱水涌小辑(1991.2)&朱水涌54

差异与认同——新时期青年文学的三种主题一个意识包容、互补:审美的融合——文学批评随感何镇邦小辑(1991.9)&何镇邦62

历史小说:期待着新的突破范小青长篇小说《天砚》序林兴宅小辑(1991.10)&林兴宅72

艺术之思艺术的未来——向音乐的复归徐学小辑(1991.12)&徐学81

台湾幽默散文综论批评的诱惑王光明小辑(1992.3)&王光明90

生命体验的提取与张扬——《灵魂的探险》苦饮“碱水泉”的灵魂——评介张贤亮小说集《肖尔布拉克》孙绍振小辑(1992.6)&孙绍振94

寻找着迷的感觉呼唤喜剧性刘登翰小辑(1993.3)&刘登翰105

八十年代新诗的历史进程关于《中国当代新诗史》的写作谢冕小辑(1993.12)&谢冕117

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索——《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总序《新世纪的太阳》书后林焱小辑(1994.9)&林焱123

档次与秩序世纪末的文学人王炳根小辑(1995.3)&王炳根130

文化与人生的抒说——郭风《黄巷集》漫议一份求索颜纯钧小辑(1995.6)&颜纯钧140

创作的非线性和非稳态自由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危机与生机(1993.2)——第二届中国经济特区文学笔会暨研讨会述评&宋西顺149

第三次浪潮:解构与拯救(1995.1)——关于世纪末中国当代文学的谈话录&王干/谢春池152

从语言折磨到折磨语言(1995.9)——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管窥之二&王列生161

后现代:精英与大众的混乱(1996.1)&陈晓明170

新时期文学的世纪末选择(1996.10)&苏浩峰175

世纪末的剧变与多元格局的形成(1996.10)&谢春池180

子夜的文学(1997.2)&朱必圣189

我们都是杂种:如何断裂?(另稿)——重审“断裂”理论并读汪继芳的《断裂:世纪末的文学事故》&吴励生200

关于福建文学创作关于福建文学创作福建散文艺术诌论(1990.7)——兼评《厦门文学》海内外福建作家散文专号&谢春池219

地域文化与人类精神及其他(1991.1)&朱大可/北村227

我观福建散文(1996.6—1998.6)&何为/南帆/郭风/孙绍振等234

关于厦门文学创作1992,厦门文坛的丰收之年(1993.1)&林黎237

重新集结,走向二十一世纪(1994.1)——关于厦门文学创作的对话&黄梅岗240

新时期的辉煌检阅,跨世纪的壮丽进军(1994.11)——《厦门优秀文学作品选》首发式暨厦门文学现状与展望座谈会综述&浩峰/梅岗247

关于《厦门文学》不再寂静的文学海岸(1990.2)——《厦门文学》闽西作家专号读后&斯思254

愈有地方特色,愈能走向全国(1990.5)——也谈《厦门文学》闽南作家专号&陈金山/苏效明258

时代·特区·地域(1991.9)——《小说月报》《厦门文学》特区题材小说研讨会”综述&谢春池261

作家和人民同呼吸 文学与祖国共命运(1991.11)——祝贺本《厦门文学》创刊40周年题词荟萃&冰心/冯牧/王朝闻/郑朝宗 汪曾祺/林林/谢冕/杨匡汉 潘旭澜/郭风/何为 舒婷/等264

《厦门文学》:在历史和时代的临界面拓展(1992.4)——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讨论《厦门文学》1991年小说创作&张建明270

年轻诗人的追求(1992.4)——评《厦门文学》1991年7、9、10月号诗歌&陈志铭279

别具一格的《厦门文学》军旅小说(1992.10)&宋西顺283

寂寞中又一次滚烫的展示(1992.11)——《厦门文学》’92闽南作者小说专号漫评&朱水涌286

闽南作家群的又一回小说演示(1993.11)——《厦门文学》’93闽南作家小说专号漫评&谢春池292

略论特区文学杂志的文学策略与趋向(1994.6)——评《厦门文学》&谢春池297

生存的多样与多样的表达(1996.2)——漫谈《厦门文学》近期的几部小说&万登学302

贴近生活,表现时代,多出精品(1996.4)——《厦门文学》杂志公开发行10周年座谈会纪要&金山306

关于诗歌与诗人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讨论平静的追问(1998.1)——在武夷山现代汉诗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谢冕313

新潮诗应该反省了(1998.1)——根据在武夷山现代汉诗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改写&孙绍振317

过期的聚会(1998.1)&徐敬亚323

为新潮诗和新潮诗人一辩(1998.3)——对孙绍振先生的一次反批评&谢春池327

中国诗歌,在沉寂中兴起(1998.4)&傅翔334

我以为的九十年代诗歌(1998.5)&程光炜343

诗的知性和个人性(1998.5)&马相武345

诗歌的难度(1998.5)&荒林347

处境中的诗学:对限度的自觉(1998.5)&姜涛349

敞开与变异:高校诗歌的一种评说(1998.5)&胡续冬351

一则札记(1998.5)&冷霜353

我在九十年代诗歌中所读到的(1998.5)&张宁356

崛起论者更应该反思&陈钊淦357

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展论文诗:聆听与言说(1996.1)&王光明366

迷惘的自我(1996:3/4)&朱必圣377

幻象在非理性中疯长(1996.7)——超现实诗学&陈仲义396

诗的道路是辐射展开的&(1997.1)&俞兆平408

中国诗歌:阳光下的生存挑战(1997.9)——由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展而引发的一场交谈&青阳411

我喜欢读诗(1997.10)——一点感觉&郭风420

应当把根须伸向深厚的黄土地(1997.10)&谢冕421

向艺术的败家子发出警告(1997.10)&孙绍振422

新诗失却了审美标准(1997.10)&俞兆平424

第一义的诗人(1997.10)&王光明425

九十年代:诗的相对主义及其他(1997.10)&陈仲义427

为灵性而歌(1998.1)——“浙江诗人专辑”简评&盛子潮/洪治纲429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诗歌冲动(1998.2)——巴渝诗歌片论&王晓初433

诗歌敞开奥秘的生活(1998.6)——兼论广东中青年诗人专辑&温远辉436

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展诗论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展诗论(1996.1—1998.6)&蔡其矫/舒婷/叶延滨/傅天琳等439

评介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展评介走向新世纪中国诗歌大展(1997.10)——诗人、评家、读者来信摘录&丁国成/毛翰/鄢家发/林染455

关于诗歌和诗人诗与非诗(1989.8)&鲁萍459

稀释型散文美:一种宣叙调性(1989.11—12)&陈仲义461

爱的方式、深度和过程(1990.2)——《爱的四月》、《相忘》、《空座》读后&汪威471

谈现代诗的情感流程(1990.7)&思良473

第三代:晕眩,低谷及危机(1990.8)&林华春476

诗:语言的歌舞(1992.9)&王光明482

展示:回升的合题(1992.12)&陈仲义487

每一朵熟悉和陌生的浪花都是地址(1993.5)——关于海洋与诗&汤养宗494

迷失:突围后的代价(1994.3)&陈仲义496

智力的结构与智慧的“诗想”——智性诗学(1997.5)&陈仲义504

陈仲义:对诗歌理论的独特建树(1997.11)——评《中国朦胧诗人论》&叶橹517

海上和他的散文诗(1998.6)&红淑521

高傲的审美(拟发稿)——一种必要的话语姿态&林茶居525

关于小说散文与小说家散文家关于小说与小说家谈刘增新小说的诗化感觉(1990.2)&肖延平531

小说:故事的贫困(1990.10)&北村533

小说的简化(1990.10)&叶励华540

《废都》别说(1994.2)&周政保545

小说语言的可读性(1996.1)&胡平549

灵感:苦难与良知的精神(1996.4)——论路遥&傅翔554

从冲突出发来思考文学(拟发稿)&谢有顺563

关于散文与散文家艺术散文的本体回归(1990.1)&杨匡汉567

优劣反差的价值(1990.4)——读阿红《日记二则》&黄汉忠574

谈散文(1992.7)&郭风576

散文偶感(1992.7)——读书札记&何为577

脱不了一个“情”字(1992.7)&许怀中579

散文的本质是非诗的(1992.7)&孙绍振581

充分发挥作者品格的文体(1992.7)&俞元桂583

真诚,散文的灵魂(1992.7)&朱水涌585

神性与悟性(1992.7)&俞兆平587

寻求散文的魅力(1992.7)&徐学588

关于知青文学青春祭(1991.9)——读《厦门文学》5月号厦门知青作家作品专辑随想&洪群593

附:情深意切 真实感人(1991.6载《厦门日报》)——《厦门文学》5月号厦门知青作家作品专辑读后&谢益美595

磨难与洗礼:特殊历史中的个人叙述(1995.10)——《厦门文学》厦门知青文学作品专号简评&朱水涌598

魂去来兮(未发稿)——读《厦门文学》知青文学专号有感&杜鸿林603

寻找人性,寻找良知,就是寻找我们自己(1996.2)——老三届·知青文学研讨会综述&夏雨608

一次历史时代与个人心灵的检阅(1996.3)——关于《厦门文学》知青专号书简二则&应锦襄/谢春池614

作家、读者来信摘录(1996.3)——读《厦门文学》知青专号&林鸿林等623

缅怀之路上的精神牧歌与时代情怀(1996.6)——从知青文学到老三届文化的对话&杨家慧625

关于女性文学关于女人的命运(1991.7)——《倩玲小姐》《亚美小姐》《ci ci小姐》编后&谢春池633

涌动希望:女性反诘的浪潮(1996.8)——评《女性独白》&余岱宗635

反抗自己(1997.3)——读艾云&楚尘640

知识女性角色的再度重临(1997.4)——读陈染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杨克642

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四人谈(1997.7)&林白/荒林/徐小斌/谭湘644

女性的境遇与表达(拟发稿)——张烨的诗歌&荒林649

关于台湾及东南亚文学多声部的抒情合奏(1989.9)——读楚复生《北斗》有感&潘亚暾661

东南亚的华文文学(1990.3)&潘亚暾665

灰青色群山中的一点鲜红(1990.8)——读《落日》&徐学672

交流·根·新的期待(1992.1)——中秋前夕,关于台湾文学的漫谈&郭琳674

《台湾文艺美学研究》后记(1993.12)&卢善庆681

其他“死”的力量(1990.11—12)——关于死与文学&青禾685

批评的危险(1996.4)&傅翔691

关于知识分子回到个人生存的真实性(1997.3)&艾云694

不和谐音:现代文明的变调与失调(1997.9)&楚尘697

南帆跋·后记二篇(拟发稿)&南帆710

批评的品格(拟发稿)&谢有顺713

附录谢春池策划并组织的《厦门文学》的活动(1990-1999)719

谢春池策划并编发的《厦门文学》专号专辑(1989.11-1998.6)721

谢春池编发专稿评介的当代福建作家(1990-1998)724

谢春池责编的《厦门文学》文稿总目录(1989.11-1998.10)725

总后记&谢春池7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