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育理念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育理念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493789.jpg)
- 赵玉英,张典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6415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德育-教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育理念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走进德育理念1
一、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1
二、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3
三、德育理念的分类与功能7
四、德育理念的发展演变9
五、德育理念的形成路径15
六、德育理念的理论基础18
七、德育理念的研究方法19
第一章 终身德育理念23
一、终身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23
二、终身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28
三、终身德育理念的价值与目标31
四、终身德育理念的运行机制34
五、终身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37
第二章 民主德育理念40
一、民主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40
二、民主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42
三、民主德育理念的价值与目标46
四、民主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48
第三章 和谐德育理念55
一、和谐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55
二、和谐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58
三、和谐德育理念的价值与内容62
四、和谐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67
第四章 制度德育理念70
一、制度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70
二、制度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73
三、制度德育理念的价值作用80
四、制度德育理念的实施原则85
五、制度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87
第五章 人性德育理念90
一、人性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90
二、人性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93
三、人性德育理念的目标与内容97
四、人性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101
第六章 生命德育理念106
一、生命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106
二、生命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109
三、生命德育理念的价值与内容114
四、生命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120
第七章 主体德育理念124
一、主体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124
二、主体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128
三、主体德育理念的价值作用132
四、主体德育理念的运行机制137
五、主体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140
六、主体道德学习的实现方式144
第八章 生活德育理念151
一、生活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151
二、生活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157
三、生活德育理念的价值作用162
四、生活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163
第九章 生态德育理念169
一、生态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169
二、生态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173
三、生态德育理念的价值与内容177
四、生态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180
第十章 体验德育理念187
一、体验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187
二、体验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189
三、体验德育理念的价值与分类193
四、体验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198
五、体谅关心德育模式述评201
第十一章 交往德育理念206
一、交往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206
二、交往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208
三、交往德育理念的价值与目的216
四、交往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218
第十二章 对话德育理念222
一、对话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222
二、对话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225
三、对话德育理念的价值与目标234
四、对话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237
第十三章 理解德育理念241
一、理解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241
二、理解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244
三、理解德育理念的价值作用249
四、理解德育理念的构成要素250
五、理解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253
第十四章 网络德育理念257
一、网络德育理念问题的提出257
二、网络德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261
三、网络德育理念的实施原则与路径265
四、网络德育理念的实施模式与方法269
五、青少年学生网瘾的家校协同治理274
第十五章 教师德性理念279
一、教师德性理念问题的提出279
二、教师德性理念的内涵与特征282
三、教师德性理念的价值作用286
四、教师德性理念的构成要素288
五、教师德性理念的建构生成294
结语:走向德育变革298
一、德育变革的内涵解读298
二、德育变革的动因分析300
三、20世纪西方德育的变革与启示304
四、我国当代德育变革的问题与趋向311
参考文献317
后记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