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宪法与政治 第1册 宪法总论与德国法制 公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宪法与政治 第1册 宪法总论与德国法制 公法史
  • 张正修著 著
  • 出版社: 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7293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宪法与政治 第1册 宪法总论与德国法制 公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论篇 比较宪法中之西欧宪?3

一、何谓比较宪法?3

二、国家发展之简史4

(一)农业型社会4

(二)从农业时代至行政国家的成立4

三、近代以前立宪主义的发展10

(一)constitution的意义10

(二)古希腊的立宪主义——宗教共同体与法律共同体10

(三)罗马的立宪主义——人民主权12

(四)中世的立宪主义15

四、近代立宪主义的发展16

(一)国家与宪法17

(二)从消极国家到积极国家25

(三)自然法的思考与实证主义的思考33

(四)宪法的角色——从「价值中立的宪法」到「对宪法的忠诚」38

(五)宪法运作时,宪法所具有的规范性44

(六)非常时期拥护宪法秩序的制度——实定法上的紧急权与抵抗权48

(七)统治机构——从「立法国家」到「行政国家」与「司法国家」49

(八)选举制度与政党58

(九)权力分立与其新状况69

(十)人权——从「自由国家」到「社会国家」76

(十一)从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到宪法的国际化97

各论篇105

第一部 德国篇105

第一章 德意志中世初期之国家社会体制105

一、中世初期105

二、法兰克王国之产生106

三、法兰克王国的努力与其脆弱性108

四、法兰克王国之社会结构109

五、法兰克王国之一般法制109

(一)部族法109

(二)王室法令——敕令111

(三)证书112

六、公法领域113

(一)法兰克王国之国家体制113

(二)法兰克王国之行政114

七、私法领域117

八、法兰克王国的法制特色——人结合之国家与完全的家及实力原则117

第二章 中世盛期与中世后期德意志之国家社会体制119

一、德意志王国的形成119

二、神圣罗马帝国的成立与发展120

(一)国家教会制120

(二)法兰肯公国的萨利亚王室与领域国家之推动121

(三)克鲁尼运动121

(四)主教授任权之斗争与帝国的弱化122

(五)沃姆斯协定对帝国的影响124

(六)史陶芬的时代——德意志封建时代的形成与空有其殼的帝国125

(七)大空位时代127

(八)家门权力政策127

(九)哈布斯堡家独占帝位128

三、经济128

(一)都市128

(二)农业129

(三)工业129

四、社会结构129

五、一般法制130

(一)法源的错综性——邦法的时代130

(二)法源130

六、公法领域133

(一)国家体制133

(二)领邦之发展137

(三)行政139

(四)诉讼141

七、中世盛期与中世末期德意志国制之特色——等族国家的形成142

(一)制度性领域国家的发展142

(二)帝国会议的形成与二元式的身分制国家143

(三)领邦身分制国家之法结构144

(四)帝国议会中的帝国与领邦145

第三章 近代初期德意志之国家社会体制147

一、近代初期147

二、欧洲世界的扩张与德意志147

(一)奥地利的崛起147

(二)欧洲列强——奥地利的称霸148

(三)德意志中的普鲁士149

(四)启蒙思想之准备——人文主义与德意志的神秘主义149

(五)宗教改革153

(六)农民战争156

(七)宗教战争157

(八)三十年战争159

(九)西发里亚条约与神圣罗马帝国161

三、一般法制与帝国之发展162

(一)罗马法之继受162

(二)帝国之法制与行政163

(三)人民角色的转换165

(四)帝国之司法165

四、领邦之发展与都市——领邦君主的强化与领邦绝对主义之发展166

(一)领邦君主的强化与领邦身分的转变166

(二)领邦行政的变化168

(三)领邦统治的理念——Polizei169

(四)领邦的财政169

(五)领邦的法制发展170

五、自然法与理性法之发展172

六、法律学著作172

七、宗教对抗中的帝国法院173

八、德意志法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177

第四章 德意志的罗马法继受179

一、罗马法继受之原因与新阶级的出现179

二、中世纪的罗马法学180

(一)注释学派与注解学派180

(二)士林哲学的方法181

三、罗马法在德意志被继受的原因185

(一)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法185

(二)帝室法院与罗马法继受186

四、教会法188

(一)罗马教会与教会法188

(二)教会法典之编纂190

(三)教会法对政治思想之影响190

(四)教会法对西洋法治化的贡献191

(五)教会法对于法制近代化的影响191

五、罗马法的相对化195

(一)人文主义法学195

(二)三巨头196

(三)法兰西学风196

(四)标特196

(五)法的体系化197

(六)法国人文主义法学的终结197

(七)德意志的特殊情事198

六、潘德克顿的现代适用203

(一)普通法与地域固有法203

(二)潘德克顿的现代适用205

(三)潘德克顿的现代适用之展开206

(四)潘德克顿的现代适用之顶峰206

(五)赖札与潘德克顿的现代适用206

(六)潘德克顿的现代适用之结束207

(七)法学发展中的潘德克顿之现代适用207

七、罗马法与自然法论、启蒙思想之关连207

第五章 德国近代的自然法思想209

一、近代自然法前史209

(一)近代自然法论的先驱——西班牙后期士林哲学派209

(二)尼德兰运动与新斯多噶学派210

(三)新旧论争212

(四)格老秀斯——近代自然法之父212

二、德国的自然法思想215

(一)蒲芬多夫215

(二)自然法与法实务217

(三)自然法论与潘德克顿现代适用之互相影响217

(四)汤姆修斯217

(五)多玛的法体系219

(六)沃尔夫——自然法的完成者219

三、自然法的影响222

四、自然法论的衰退223

第六章 德意志的绝对主义时代225

一、有关绝对主义概念之再探讨225

二、绝对主义的时代与社会之需求——以德意志的社会纪律化与Polizei为例226

(一)时代的变动与秩序之重整——社会纪律化226

(二)新统治学——Polizei 227

三、启蒙绝对主义与普鲁士及其法制之发展229

(一)普鲁士之兴起229

(二)菲特烈·威廉之改革231

(三)菲特烈·威廉一世232

(四)菲特烈·威廉二世与启蒙及法典之编纂233

(五)普鲁士的史坦因—哈登贝格改革241

四、浪漫主义245

(一)浪漫主义意识之特徵——浪漫主义具有无法还原到他人的自己的特殊性247

(二)浪漫主义是被主观化的偶因主义247

(三)浪漫主义中的不幸意识250

(四)浪漫主义的发展250

(五)德意志的浪漫主义251

五、绝对主义与行政学的发展254

(一)绝对主义与秘书学254

(二)行政法发展的背景255

第七章 德意志同盟257

一、德意志同盟的成立257

(一)维也纳会议与德意志同盟257

(二)德意志同盟与宪法258

(三)德意志同盟与德意志的统一259

二、德意志同盟与初期立宪主义260

三、德意志关税同盟262

第八章 法治国家论之发展——三月前期暨其以前的理论263

一、法治国与法的统治的差别263

二、德意志法治国理论形成简史265

三、自由主义式的法治国理论266

(一)康德266

(二)费希特267

(三)洪宝德267

四、三月前期的思想状况268

五、三月前期的重要思想家269

(一)史塔尔——形式法治主义的创造者269

(二)国家有机体论与布鲁兹利273

(三)摩尔277

第九章 法兰克福宪法283

一、法兰克福宪法制定的背景283

二、法兰克福宪法的内容286

三、法兰克福宪法的意义287

第十章 普鲁士宪法与法实证主义之发展289

一、1848年普鲁士宪法289

二、1850年普鲁士宪法的制定291

(一)普鲁士宪法制定前后的各种宪法思想291

(二)普鲁士宪法制定之过程291

(三)普鲁士宪法之内容294

三、普鲁士宪法的运作与宪法争议以及俾斯麦的宪法思想297

四、法实证主义宪法学与德国历史法学派300

(一)法实证主义宪法学之发展300

(二)莫惹——德意志国法理论之父301

(三)披特——近代公法学始祖302

(四)哥纳——神圣罗马帝国之最后公法学者302

(五)历史法学派之发展303

(六)历史法学派之影响306

第十一章 德意志帝国宪法309

一、德意志同盟的复活与普奥之争309

(一)三王同盟(Dreikonigsbuendnis) 309

(二)四王同盟(Vierkonigsbunden) 311

(三)艾尔福特之同盟议会(Das Erfurter Unionsparlement) 311

(四)柏林王侯会议(Der Berliner Furstenkongress)与法兰克福会议(Die Frankfurter Konferenz)312

(五)奥米兹条约312

(六)德列斯登会议(Die Dresdener Konferenzen) 313

(七)法兰克福王侯会议(Furstentagzu Frankfurt am Main) 313

二、北德意志联邦宪法之诞生313

(一)普奥战争314

(二)八月同盟315

(三)1866年12月15日普鲁士政府的草案315

(四)北德意志联邦宪法的成立316

三、德意志帝国宪法316

(一)德意志帝国宪法产生的背景316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317

(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色321

(四)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运作322

(五)德意志帝国的崩溃331

四、潘德克顿法学与概念法学334

(一)潘德克顿法学教科书的重要性334

(二)潘德克顿法学之特徵——以概念化、体系化为基础的构成法学335

(三)中立性的要求335

(四)对潘德克顿法学之批比判336

五、法治国家之理论341

(一)自由主义的法治国理论的变化341

(二)德意志式的法治国家理论342

六、奥图·麦耶与德国行政法的发展347

(一)政策学的发展347

(二)史坦因的行政法学348

(三)史坦因行政法学的影响349

(四)奥图·麦耶的突破350

七、德意志国法学的成立与其性格360

(一)给尔巴362

(二)拉邦德367

(三)耶立内格372

第十二章 威玛宪法与其崩溃379

一、现代的宪法状况与德意志典型的问题性379

二、威玛宪法的成立背景与各邦宪法的制定380

(一)皇帝的退位380

(二)临时政府的成立380

(三)大柏林工兵委员会与柏林执行委员会381

(四)临时政府与工兵委员会之关系381

(五)德意志工兵委员会内部之冲突382

(六)斯图加特宣言382

(七)斯巴达克斯团之暴动383

(八)威玛宪法的制定过程383

(九)各邦宪法之制定384

(十)邦宪法之内容385

(十一)威玛宪法的主要内容385

三、联邦宪法与联邦之发展404

(一)单一国化之倾向404

(二)邦边境的重新区划407

(三)普鲁士的问题408

四、威玛宪法的崩溃与危机409

(一)威玛宪法体制的实施与崩溃之经过409

(二)威玛议会制的崩溃——制度性的原因与现实社会的原因412

(三)纳粹产生的背景414

(四)纳粹德国之发展418

五、有关议会制民主主义危机之论争422

(一)施密特之看法423

(二)凯尔生之看法424

六、纳粹独裁的原理与新法制的构思425

(一)纳粹统治结构之原理425

(二)以纳粹之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法思想之形构427

(三)纳粹政权的司法与一般条款428

七、德意志危机下的宪法学——新宪法学的抬头428

八、施密特的政治思想与宪法思想430

(一)施密特之生平430

(二)施密特思想特徵430

(三)施密特思想之分类434

(四)施密特的法制思想与其宪法理论438

(五)西洋法思想中的施密特441

九、纯粹法学443

十、拉德布鲁贺450

(一)与新康德学派之关系/450

(二)价值相对主义450

(三)法哲学的任务451

(四)法的理念451

(五)政治的理论——民主主义的世界观452

第十三章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453

一、波昂基本法的成立与背景453

(一)基本法的制定背景——纳粹的体验与东西冷战453

(二)战后的德国与东西德的诞生—东西德宪法与邦宪法的制定453

(三)东德宪法之成立463

二、柏林宪法之制定469

三、基本法的内容470

(一)基本法之结构470

(二)基本权470

(三)联邦制度471

(四)联邦国会472

(五)联邦行政——总统与首相473

(六)司法475

(七)政党476

(八)国际法与主权476

四、东德宪法之内容478

五、1990年以前对基本法的修改481

(一)1954年的修改482

(二)1956年的修改482

(三)1968年的修改483

六、德意志的统一484

(一)东德加入联邦所形成的统一484

(二)统一德国方式之论争486

(三)统一后的国家体制487

七、统一前后基本法之修正489

(一)两德统一前之修正489

(二)德国统一后宪法之修正490

八、原东德五邦的宪法制定491

九、基本法之发展492

(一)宪法忠诚的观念与司法国家492

(二)紧急权与抵抗权497

(三)违宪审查制度499

(四)政党国家与行政国家505

十、战后德意志的法思想522

(一)对价值相对主义的评价522

(二)解释学说的方法论议523

(三)西德现代法思想的展开524

1、再生自然法论与事物的本性524

2、超越法实证主义与自然法论527

3、法律学的解释学530

4、言说(Rhetorik )法律学与实践的论证理论532

(四)福尔斯托夫与战后西德行政法学539

文献目录541

历代年表5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