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282098.jpg)
- 赵建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956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国际法-法的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法的概念和历史发展1
第一节 国际法的特征1
一、国际法的主体是国际社会成员1
二、国际法的对象是国际关系2
三、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3
四、国际法是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范4
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7
一、古代国际法7
二、近代国际法8
三、现代国际法10
第三节 国际法的学说12
一、格劳秀斯及其学派12
二、自然法学派13
三、实证法学派16
四、社会连带法学派18
五、规范法学派19
六、批判法学派20
七、苏联的国际法理论21
第二章 国际法的渊源和效力23
第一节 国际法的渊源23
一、国际法渊源的概念23
二、国际条约24
三、习惯国际法26
四、一般法律原则28
五、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29
第二节 国际法的编纂及效力根据31
一、国际法的编纂和逐渐发展31
二、国际法效力的根据34
第三节 国际法的体系35
一、国际法的结构体系35
二、国际法的规范体系37
三、国际法的内容体系43
第四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43
一、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44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46
三、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49
第三章 国际条约法53
第一节 条约及条约法概述53
一、条约法的渊源53
二、条约的定义54
三、条约的名称54
四、条约的种类55
五、条约的结构及文字56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及修正与修改56
一、缔约能力与缔约权56
二、缔约程序58
三、条约的加入60
四、条约的保留61
五、条约的修正与修改63
第三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64
一、条约必须遵守64
二、条约的适用65
三、条约与第三方67
四、条约的解释68
第四节 条约的效力70
一、条约的生效70
二、条约的暂时适用71
三、条约的无效71
四、条约的终止73
五、条约的暂停施行75
六、条约终止、暂停施行或无效的法律后果76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79
第一节 国家的要素和类型79
一、国家的要素79
二、国家的类型80
第二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83
一、承认的概念、条件、方式和效果83
二、国家承认86
三、政府承认87
第三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88
一、国际法上继承的概念88
二、国家继承88
三、政府继承93
四、国际组织继承95
第五章 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97
第一节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98
一、互相尊重主权98
二、独立权102
三、领土完整权104
四、尊重人权及基本自由105
五、确保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活动不危害国际社会105
第二节 互不侵犯105
一、不侵犯的义务105
二、自卫权107
第三节 互不干涉内政110
一、管辖权110
二、不干涉内政的义务115
第四节 平等互利119
一、平等权119
二、国家豁免121
三、公平互利126
四、不歧视的义务127
第五节 和平共处127
一、善意履行国际义务、不滥用国际权利128
二、国际合作共谋和平与发展129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129
第六章 国际组织131
第一节 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概念131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与特征131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132
三、国际组织的历史发展133
四、国际组织法的构成134
第二节 国际组织外部关系中的主要法律问题135
一、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人格135
二、国际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36
三、国际组织的义务和责任138
第三节 国际组织内部关系中的主要法律问题138
一、国际组织的成员138
二、国际组织的机构及职能139
三、国际组织的议事规则140
第四节 联合国体系141
一、联合国的建立141
二、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142
三、联合国会员国144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145
五、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和相关组织152
第五节 其他国际组织153
一、联合国体系之外的国际组织的分类153
二、专门性普遍国际组织153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154
四、基于民族或宗教联系的国际组织157
五、因历史联系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57
六、集团性的国际组织159
七、国际非政府组织159
第七章 个人和法人162
第一节 国籍162
一、国籍、国籍法的概念和国籍问题的性质162
二、国籍的取得和丧失164
三、国籍冲突166
四、中国的国籍立法和实践168
五、法人国籍问题170
第二节 外国人的地位及管理170
一、外国人的法律地位170
二、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172
三、外国人待遇的标准173
第三节 外交保护176
一、外交保护的概念176
二、外交保护的条件176
三、“卡尔沃主义”和“卡尔沃条款”177
第四节 引渡和庇护178
一、引渡178
二、庇护182
第八章 人权185
第一节 国际人权法的产生和发展185
一、国际人权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85
二、《联合国宪章》186
三、国际人权宪章187
四、核心人权条约189
五、联合国其他人权文书189
六、区域性人权文书190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原则190
一、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则190
二、人权与主权相统一原则191
三、人权各部分相统一原则191
四、人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192
五、人权与民主、法治相结合的原则192
六、平等与非歧视原则193
第三节 国际人权法的权利体系和国家义务194
一、国际人权法的权利体系194
二、国家的人权义务196
第四节 国际人权保护的特殊领域197
一、生命权的保护198
二、禁止酷刑和其他不人道待遇或处罚198
三、禁止奴隶制、奴隶贩卖及类似制度与习俗199
四、禁止种族灭绝,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200
五、妇女、儿童、老人的权利保护202
六、残疾人权利保护203
七、非居住国公民和移徙者的权利保护203
八、难民的权利保护204
第五节 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机制207
一、联合国的人权机构207
二、普遍性人权条约的实施机制208
三、区域性国际人权公约与实施制度210
第九章 国家领土和极地213
第一节 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213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213
二、领土主权214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或变更216
一、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或变更方式216
二、现代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或变更方式218
第三节 国家边界和边境制度219
一、国家边界的概念219
二、国家边界的形成220
三、划界方法和划界程序221
四、边境制度222
五、中国的陆地边界和海上领土问题223
第四节 两极地区224
一、南极地区224
二、北极地区225
第十章 海洋及内陆水域227
第一节 海洋及内陆水域制度的历史发展227
一、海洋及内陆水域制度的概念227
二、海洋及内陆水域制度的历史发展228
第二节 内水230
一、内水的概念230
二、内陆水域230
三、海洋内水234
第三节 领海及毗连区236
一、领海的概念和法律地位236
二、无害通过制度237
三、领海的界限239
四、毗连区240
第四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241
一、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制度的演变241
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通过制度242
第五节 岛屿及群岛国制度244
一、岛屿制度244
二、群岛和群岛国的概念244
三、群岛国管辖海域的划定244
四、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245
第六节 专属经济区245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产生及法律地位245
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246
三、其他国家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248
四、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248
五、相邻相向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问题249
第七节 大陆架249
一、大陆架的法律地位249
二、沿海国有关大陆架的权利和义务251
三、其他国家在沿海国大陆架上的权利和义务251
四、大陆架的界限252
第八节 公海254
一、公海的法律地位254
二、公海航行制度255
三、公海捕鱼制度259
四、公海的其他制度260
第九节 国际海底区域261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261
二、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和开发制度262
三、国际海底管理局264
第十一章 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267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的概念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267
一、空气空间法的概念及历史发展267
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268
第二节 国际民用航空飞行制度270
一、航空器270
二、国际民航飞行27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相关规定272
第三节 国际民用航空的运营制度273
一、国际民用航空运输管理体制273
二、航空运营权273
三、国际民用航空运输的损害赔偿275
第四节 制止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278
一、有关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278
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罪行279
三、犯罪的管辖权280
四、被指控罪犯的引渡或起诉281
第五节 外层空间法的渊源、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及其与空气空间的界限282
一、外层空间法的渊源282
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283
三、外层空间与空气空间的界限284
第六节 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主要制度286
一、外层空间法的主要原则286
二、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制度287
三、登记制度288
四、营救及送还宇航员、归还空间物体的制度288
五、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制度289
第七节 外层空间法的其他问题291
一、卫星直接电视广播问题291
二、利用卫星遥感地球问题292
三、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问题293
四、地球静止轨道(GSO)问题293
第十二章 国际环境保护296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和实施机制296
一、国际环境法的概念及特点296
二、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297
三、国际环境保护的组织或机制299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原则300
一、行使主权权利不得损害境外环境原则300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301
三、国际合作原则302
四、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02
五、防止风险和预防损害原则303
六、公众知情和参与原则304
第三节 大气层保护304
一、防止气候变化304
二、防止臭氧层耗损307
三、防治跨界大气污染308
第四节 海洋环境保护308
一、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一般义务308
二、防止来自陆地和大气层的污染309
三、防止海底活动的污染309
四、防止倾倒造成的污染310
五、防止船舶排放的污染311
六、防止船舶事故污染312
第五节 陆地环境保护313
一、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313
二、脆弱生态系统的国际保护313
三、森林资源的国际保护314
四、重要湿地的国际保护314
第六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315
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的控制315
二、野生动物迁徙物种的养护315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316
第七节 危险物质和活动的国际管制317
一、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317
二、危险废物跨界转移的控制318
三、核活动及核废料的环境无害化管理319
第八节 预防危险活动的跨界损害321
一、造成重大跨界损害的危险活动的含义322
二、关系国的一般义务323
三、危险活动来源国的预防义务323
四、关系国的协商程序324
第十三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326
第一节 外交关系和外交机关326
一、外交关系法的含义326
二、国家的外交机关体系327
三、使馆建立、职务和组成人员328
四、使馆人员的派遣和接受329
第二节 国家的外交特权与豁免330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与理论根据330
二、使馆的特权与豁免331
三、使馆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333
四、使馆其他人员的特权与豁免335
五、使馆及其人员在接受国的义务335
六、特别使团的特权与豁免336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337
第三节 领事关系法337
一、领事关系和领事关系法的概念337
二、领事馆的建立、领馆人员及职务338
三、领事特权与豁免339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342
第四节 国际组织与外交特权与豁免343
一、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的概念343
二、国际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343
三、国家派往国际组织的代表团的特权与豁免344
第十四章 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347
第一节 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合作347
一、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演变347
二、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349
三、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其他组织机制与合作途径355
四、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357
第二节 国际社会合作359
一、国际传染病防治、烟草控制和毒品管制合作359
二、发生灾害时的人员保护360
三、犯罪预防和刑事司法合作360
第三节 国际文化合作365
一、国际文化合作的原则365
二、保护文化多样性365
三、保护人类文化财产366
第十五章 武装冲突与集体安全372
第一节 武装冲突法的概念及其编纂372
一、武装冲突法的概念372
二、武装冲突法的编纂374
第二节 武装冲突的开始和结束、战场和交战者376
一、武装冲突的开始和结束376
二、战场和交战者378
三、海战的战场、战斗员和作战工具380
第三节 战时中立381
一、战时中立和中立法381
二、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381
三、传统中立制度的危机382
第四节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内容383
一、国际人道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383
二、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385
三、武装冲突受难者的保护388
第五节 集体安全制度392
一、集体安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92
二、军备控制与裁军392
三、禁止武力的威胁或使用393
四、和平的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的应付办法394
五、集体安全体制下的区域办法396
六、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和建设和平行动396
七、防止和惩治国际恐怖主义行为397
第十六章 国际责任401
第一节 国际责任制度的概念及演变401
一、国际责任制度的概念401
二、国际责任制度的演变402
三、国际责任制度的一般原则403
第二节 国家的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要件404
一、国家的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要件404
二、一国对另一国行为的责任408
三、排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况409
第三节 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及其履行412
一、国际不法行为的法律后果的确定和消除问题412
二、国际不法行为的损害的赔偿方式415
三、严重违反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417
四、国家的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履行419
第四节 国际组织对国际不法行为的国际责任420
一、国际组织的责任的概念420
二、关于国际组织责任的一般原则421
三、国际组织与其成员国之间的责任归属问题421
第五节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422
一、国际法未加禁止的行为引起预防责任和赔偿责任422
二、国际法未加禁止的行为造成跨界损害的赔偿责任要件424
三、国际法未加禁止的行为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的损失分担426
第十七章 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431
第一节 追究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制度的历史发展431
一、纽伦堡原则及其发展432
二、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432
第二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案件可受理性和适用的法律433
一、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犯罪433
二、国际刑事法院的属时管辖权、行使管辖权的先决条件435
三、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补充地位436
四、国际刑事法院适用的法律437
第三节 追究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的刑法一般原则437
一、法无明文不为罪437
二、法无明文者不罚437
三、对人不溯及既往438
四、个人刑事责任438
五、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具有管辖权438
六、官方身份的无关性438
七、指挥官和其他上级的责任439
八、不适用时效440
九、心理要件440
十、排除刑事责任的理由440
十一、事实错误或法律错误441
十二、上级命令和法律规定441
第四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组成机关及相关制度442
一、国际刑事法院的组成机关及职权442
二、国际刑事法院的刑罚444
三、国际刑事法院的证据规则444
四、国际刑事法院的上诉制度444
五、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445
第五节 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的其他国际法问题445
一、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445
二、引渡或起诉的义务446
第十八章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448
第一节 国际争端的概念、解决的原则和方法448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448
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要求各国承担的义务449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450
第二节 不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方法451
一、谈判与协商451
二、斡旋与调停453
三、调查与和解454
四、现代国际组织的非裁判方法456
第三节 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方法——国际仲裁459
一、国际仲裁的概念和历史发展459
二、现行国际仲裁制度460
三、常设仲裁法院462
第四节 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方法——司法解决464
一、司法解决的概念及历史发展464
二、利用联合国国际法院解决国际争端465
三、利用区域性国际法院解决国际争端475
第五节 海洋、贸易等争端的解决476
一、海洋争端的解决476
二、WTO体制下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481
参考文献484
后记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