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感染性疾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感染性疾病](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4411634.jpg)
- 孙淑娟,张才擎主编;于翠香,王晓义,孟祥磊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8658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54页
- 文件大小:211MB
- 文件页数:674页
- 主题词:感染-疾病-药物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感染性疾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感染性疾病与诊疗3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总论3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概述3
一、感染性疾病的概念与范畴3
二、感染性疾病的变迁3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6
一、按感染的病原体分类6
二、按病原体来源分类6
三、按感染部位分类7
四、按感染发生的时间与病情分类11
五、按感染的结果分类11
六、按获得感染的环境分类12
七、按感染的细胞内外分类13
八、按感染的传染性分类14
第三节 抗感染治疗措施与策略15
一、抗感染常见治疗措施15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与耐药控制17
第二章 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22
第一节 概述22
一、微生物及分类22
二、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23
第二节 临床常见病原细菌27
一、分类27
二、常见革兰阳性菌29
三、常见革兰阴性菌34
四、非典型病原体40
五、常见耐药菌及耐药机制42
第三节 临床常见病原真菌47
一、概述47
二、临床常见真菌及其所致感染49
第四节 临床常见病毒50
一、概述50
二、临床常见病毒及其感染表现52
第三章 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56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56
一、感染的临床表现56
二、感染的体征59
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60
附:肺炎的诊断依据72
第二节 结核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73
一、结核的临床表现74
二、结核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74
三、肺结核的诊断81
四、结核病的分类82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83
一、肺念珠菌病83
二、肺曲霉病84
三、肺隐球菌感染86
四、肺孢子菌感染87
五、真菌的诊断88
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指南的摘编89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90
一、流行性流感病毒90
二、SARS冠状病毒91
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92
四、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92
五、巨细胞病毒感染93
第四章 临床常见感染与治疗原则96
第一节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6
一、急性细菌性脑膜炎96
二、病毒性脑炎98
三、结核性脑膜炎100
第二节 常见呼吸系统感染102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102
二、医院获得性肺炎106
三、呼吸机相关肺炎109
四、卒中相关性肺炎113
第三节 结核117
一、概述117
二、临床表现117
三、实验室检查11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20
五、治疗原则122
第四节 常见腹部感染124
一、消化道感染124
二、腹腔感染127
三、肝胆系统感染131
四、胰腺炎133
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38
第五节 常见泌尿系统感染140
一、概述140
二、临床表现142
三、实验室检查14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44
五、治疗原则144
第六节 常见骨骼与皮肤软组织感染146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46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49
三、化脓性关节炎151
四、常见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54
第七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58
一、概述158
二、临床表现159
三、实验室检查16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61
五、治疗原则162
第八节 血流感染166
一、概述166
二、临床表现167
三、实验室检查168
四、诊断168
五、治疗原则169
第九节 真菌感染170
一、念珠菌感染170
二、隐球菌病172
三、曲霉菌病174
四、毛霉菌病177
五、卡氏肺孢子菌肺炎178
第十节 临床常见的病毒感染181
一、流行性感冒181
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85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189
四、单纯疱疹192
第五章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95
一、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195
二、常见手术切口的分类195
三、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196
四、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196
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197
六、预防围术期感染的用药时机与疗程198
七、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表现198
八、我国目前围术期预防用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99
九、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200
下篇 抗感染药物治疗203
第六章 抗感染药物概述203
第一节 概念与范畴203
第二节 抗菌药物204
一、概述204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方法、意义与品种分布204
三、抗菌药物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212
第三节 抗真菌药219
一、概述219
二、抗真菌药物及其分类220
三、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222
第四节 抗病毒药223
一、概述223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224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228
第七章 抗菌药物232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32
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232
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35
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235
四、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及细菌敏感性比较237
五、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248
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253
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254
八、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265
九、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269
第二节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273
一、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273
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74
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274
四、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及细菌敏感性比较275
五、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277
六、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278
七、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279
八、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279
九、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283
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84
一、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284
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85
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285
四、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及细菌敏感性比较286
五、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288
六、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290
七、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290
八、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290
九、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290
第四节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294
一、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295
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95
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296
四、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及细菌敏感性比较296
五、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298
六、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299
七、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01
八、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02
九、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03
第五节 糖肽类抗菌药物304
一、糖肽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304
二、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05
三、糖肽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305
四、糖肽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及细菌敏感性比较306
五、糖肽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07
六、糖肽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308
七、糖肽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08
八、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10
九、糖肽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10
第六节 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311
一、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311
二、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12
三、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312
四、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及临床应用312
五、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13
六、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313
七、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14
八、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15
九、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15
第七节 氯霉素、磷霉素、多黏菌素、夫西地酸及达托霉素316
一、氯霉素316
二、磷霉素319
三、多黏菌素类321
四、夫西地酸322
五、达托霉素324
第八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325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325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26
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327
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328
五、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30
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332
七、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33
八、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34
九、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35
第九节 磺胺类抗菌药物337
一、磺胺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337
二、磺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38
三、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338
四、磺胺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抗菌特点338
五、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39
六、磺胺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340
七、磺胺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40
八、磺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41
九、磺胺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42
第十节 ?唑烷酮类抗菌药物343
一、?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344
二、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344
三、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344
四、利奈唑胺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344
五、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45
六、利奈唑胺的给药方案346
七、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346
八、利奈唑胺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47
九、利奈唑胺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47
第十一节 硝基咪唑类348
一、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品种分布348
二、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抗菌谱348
三、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49
四、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349
五、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50
六、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50
七、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51
第十二节 硝基呋喃类351
一、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和品种分布352
二、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抗菌谱352
三、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52
四、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352
五、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353
六、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53
七、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54
第八章 不同类抗菌药物特征的综合比较356
第一节 抗菌谱与抗菌活性356
一、具有抗革兰阳性菌作用的抗菌药物356
二、具有抗革兰阴性菌作用的抗菌药物359
三、具有抗厌氧菌作用的抗菌药物371
四、具有抗非典型病原体作用的抗菌药物378
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分布特征382
一、抗感染药物的体内过程382
二、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感染药物390
三、骨组织分布较高的抗感染药物397
四、可用于腹腔常见感染的药物401
五、在胆系组织浓度较高的抗菌药物403
六、在前列腺组织浓度较高的抗菌药物405
七、肝或肾功能减退时抗感染药物的剂量调整406
八、血液或腹膜透析时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421
第三节 常见耐药菌及其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426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26
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429
三、铜绿假单胞菌430
四、鲍曼不动杆菌432
五、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34
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36
七、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438
第四节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注意事项440
一、儿童需慎用或禁用的抗感染药物440
二、孕妇需慎用或禁用的抗感染药物443
第五节 抗感染药物常见不良反应448
一、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448
二、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抗菌药物455
三、具有肝毒性的抗菌药物457
四、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458
五、具有心脏毒性的抗菌药物459
六、具有双硫仑反应的抗感染药物460
七、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与皮试461
第六节 抗菌药物常见相互作用464
一、药物相互作用与分类464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465
三、抗菌药物间的药物相互作用470
四、常用抗菌药物的溶媒选择与配制475
第七节 抗菌药物的给药注意事项477
一、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与临床疗效478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与给药方案优化479
三、抗菌药物给药时需注意的问题480
第九章 抗结核药物485
第一节 常用抗结核药物485
一、抗结核药物分类485
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特征487
三、抗结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489
四、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493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抗结核治疗方案497
一、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剂量与方法497
二、结核病的药物治疗方案500
第十章 抗真菌药物503
第一节 抗真菌药物概述503
一、真菌感染分类与药物治疗503
二、抗真菌药物分类504
三、抗真菌药物研发进展505
第二节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505
一、概述505
二、常用治疗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506
三、治疗浅部真菌感染药物的适应证及作用特点506
四、药代动力学特征508
五、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给药方案508
六、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09
七、特殊人群的用药511
八、药物相互作用511
第三节 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513
一、概述513
二、常用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513
三、药物抗真菌谱、适应证及其特点514
四、药代动力学特征517
五、给药方案与注意事项517
六、特殊人群的用药520
七、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522
八、药物相互作用524
第十一章 抗病毒药物528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概述528
一、病毒感染与抗病毒药物概述528
二、常用抗病毒药物及其抗病毒谱529
第二节 抗疱疹病毒药物531
一、概述531
二、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531
三、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及其特点533
四、药代动力学特征534
五、药物治疗方案536
六、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38
七、特殊人群用药540
八、药物相互作用541
第三节 抗流感病毒药物541
一、概述541
二、常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及其作用机制542
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适应证及其特点543
四、抗流感病毒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544
五、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常见剂型及给药方案544
六、抗流感病毒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545
七、抗流感病毒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46
八、抗流感病毒药物相互作用547
第四节 抗肝炎病毒药物547
一、概述547
二、常用抗肝炎病毒药物及其作用机制548
三、抗肝炎病毒药物适应证及其特点549
四、抗肝炎病毒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550
五、抗肝炎病毒药物给药方案与注意事项550
六、抗肝炎病毒药物在特殊人群的使用552
七、抗肝炎病毒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53
八、抗肝炎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554
第五节 抗人乳头瘤病毒药物554
一、概述554
二、常用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适应证555
三、给药方案与注意事项555
四、抗人乳头瘤病毒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556
第六节 抗HIV药物556
一、概述556
二、常用抗HIV药物及其作用机制557
三、抗HIV药物的适应证及其特点559
四、抗HIV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561
五、抗HIV药物给药方案与注意事项562
六、抗HIV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65
七、抗HIV药物相互作用567
第十二章 感染性疾病常用指南摘编568
第一节 肺炎相关指南568
一、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美国,2007版)568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2006版)574
三、HAP、VAP、HCAP治疗指南(美国,2005版)578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防治指南(欧洲,2009版)581
第三节 腹部感染相关指南587
一、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美国,2013版)587
二、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国,2013版)589
三、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摘编(中国,2011版)594
四、美国成人及儿童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诊断与处理(美国,2010版)598
第四节 特殊人群感染相关指南602
一、儿童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国,试行,2010版)602
二、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中国,2011版)604
三、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国,2012版)607
第五节 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美国,2005版)613
第六节 特定病原菌相关治疗指南616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临床治疗指南(美国,2011版)616
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国,2011版)622
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国,2010版)626
四、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国,2010版)629
五、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中国,2012版)633
六、布鲁菌病诊疗指南(中国,试行,2012版)638
第七节 特定药物相关应用指南642
一、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国,2012版)642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抗感染治疗中的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专家共识(中国,2009版)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