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00000 诸暨幅 地质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00000 诸暨幅 地质部分
  • 浙江省地质局编著 著
  • 出版社: 浙江省地质地质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75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00000 诸暨幅 地质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张健康1

第一章 地层5

第一节 前寒武系&张健康5

一、元古界5

(一)双溪坞群(Pt1sh)7

(二)骆家门组(Pt2l)12

二、震旦系13

(一)虹赤村组(Z1h)13

(二)上墅组(Z1s)15

(三)志棠组(Z2z)16

(四)雷公坞组(Z3l)18

(五)西峰寺组(Z3x)18

三、问题讨论19

第二节 寒武系&钱家驹23

一、荷塘组(?1h)24

二、大陈岭组(?1d)24

三、杨柳岗组(?2y)25

四、华严寺组(?3h)26

五、西阳山组(?3x)26

第三节 奥陶系&钱家驹27

一、印渚埠组(O1y)27

二、宁国组(01n)27

三、牛上组(O2n)28

四、胡乐组(O2h)28

五、砚瓦山组(O3y)28

六、黄泥岗组(O3h)29

七、长坞组(O3c)29

第四节 前中生界陈蔡群(AnMzch)&张健康29

一、陈蔡群a段(AnMzcha)29

二、陈蔡群b段(AnMzchb)30

三、陈蔡群c段(AnMzchc)31

四、陈蔡群d段(AnMzchd)32

五,时代讨论34

第五节 上三叠统乌灶组(T3w)&马武平35

第六节 中侏罗统同山组(J2t)&马武平39

第七节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马武平45

一、劳村组(J3l)47

二、黄尖组(J3h)50

三、诸暨组(J3z)59

四、馆头组(K1g71

五、朝川组(K1c)75

六、时代讨论77

第八节 嵊县组(N2s)&蔡维罡80

第九节 第四系&汪承松84

一、下更新统(Q1?)86

二、中更新统之江组(Q2z)86

三、上更新统(Q3)87

四、全新统(Q4)88

五、有关矿产与历史文物89

六、时代讨论和存在的问题90

七、第四纪沉积的历史90

第二章 火山岩&汤文权、宋福泉91

第一节 火山岩岩石91

一、岩石特征92

二、岩石化学特征102

三、副矿物特征105

四、微量元素106

第二节 火山活动特征110

一、神功期、雪峰期及震旦期火山活动特征110

二、燕山早期火山活动特征及火山活动带、区的划分114

三、燕山晚期火山活动特征148

四、喜山期火山活动特征153

第三章 侵入岩&程子祯158

第一节 岩体159

一、神功期岩体161

二、印支期岩体163

三、燕山期岩体171

四、喜山期岩体196

第二节 脉岩202

一、基一中基性脉岩202

二、中性脉岩204

三、中酸性脉岩205

四、酸性脉岩206

五、酸碱性脉岩208

六、煌斑岩脉208

七、石英岩脉208

八、脉岩与成矿的关系209

第四章 变质岩&张健康210

第一节 平水一桐树林变质带210

一、一般地质特征及分带概况210

二、岩石学特征212

三、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218

四、成因探讨219

五、本变质带中的辉石角闪岩、角闪辉石岩、角闪岩及斜长角闪岩(?)221

第二节 三界一大爽变质带225

一、一般地质特征及分带概述225

二、岩石学特征226

三、变质岩原岩推断240

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243

五、成因探讨245

第五章 构造&张培尧246

第一节 构造形迹描述247

一、节理裂隙248

二、断裂253

三、劈理276

四、褶皱277

五、构造岩的显微特征282

第二节 构造体系的划分286

一、构造体系的划分286

二、构造体系间的复合关系及成生时间294

第三节 构造与矿产的关系295

第四节 区域地质发展史296

结语&汤文权301

参考资料304

附一、浙江省地质局文件《浙地地(75)15号》306

附二、地层剖面文字描述310

附三、诸暨幅绝对年龄样测定结果表319

附四、薄片矿物代号320

附五、图版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