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感染免疫学诊断与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感染免疫学诊断与分析
  • 李艳,张平安,邵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99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感染-疾病-免疫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感染免疫学诊断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1章 感染与免疫3

第一节 感染的概念3

第二节 感染过程的临床表现3

一、病原体被清除3

二、隐性感染3

目录3

五、潜伏性感染4

一、侵袭力4

第三节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4

四、病原携带状态4

三、显性感染4

二、毒力5

三、其他毒力因子和侵袭能力5

四、数量5

五、变异性5

第四节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6

一、非特异性免疫6

二、特异性免疫6

三、排出途径8

一、入侵门户8

二、机体内定位8

第2章 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8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8

第二节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9

一、直接侵犯9

二、毒素作用9

三、各种毒素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9

四、其他毒力因子10

五、免疫机制10

第三节 感染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变化10

一、发热10

二、急性期改变10

一、传染源11

二、传播途径11

第3章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11

第一节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1

三、人群易感性12

第二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2

一、自然因素12

二、社会因素12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流行过程的特征13

一、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13

二、疾病流行的强度13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13

四、疾病的时间分布13

五、疾病的人群分布14

第一节 概述15

第4章 感染性疾病标本的类型及采集15

第二节 病原学诊断标本的采集和送检16

一、标本检测方法类别16

二、病毒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7

三、立克次体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7

四、衣原体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7

五、支原体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7

六、螺旋体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7

七、原虫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8

第一节 免疫浊度技术21

一、免疫浊度技术基本原理21

第二篇 感染性疾病常用免疫诊断技术21

第5章 传统临床免疫诊断技术21

二、免疫浊度技术的主要类型22

三、免疫浊度技术的应用23

四、免疫浊度技术应注意的问题23

第二节 免疫凝集技术24

一、直接凝集反应24

二、间接凝集反应24

三、抗球蛋白试验28

一、单向扩散试验29

第三节 免疫扩散技术29

二、双向扩散试验31

第四节 免疫电泳技术33

一、免疫电泳33

二、对流免疫电泳34

三、火箭免疫电泳34

四、免疫固定电泳35

第五节 蛋白印迹法检测技术35

一、蛋白印迹法检测技术原理35

二、Western印迹法35

三、蛋白印迹法检测技术的应用36

一、放射免疫分析38

第6章 标记免疫诊断技术38

第一节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38

二、测定方法42

三、免疫放射分析43

四、放射免疫分析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45

第二节 酶免疫检测技术45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45

二、异相酶免疫测定技术47

三、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47

第三节 荧光免疫技术52

一、免疫荧光技术基本原理52

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53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53

五、荧光激活细胞分类仪54

四、均相荧光免疫测定54

第四节 固相膜免疫检测技术55

一、固相膜免疫测定技术55

二、免疫渗滤试验57

三、免疫层析试验58

四、IFA和ICA的比较59

五、固相膜免疫测定的临床应用59

六、固相膜免疫测定试验的应用展望60

一、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61

二、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测定61

第一节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61

第7章 特殊临床免疫诊断技术61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62

第二节 流式细胞仪原理及应用63

一、流式细胞仪构造63

二、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63

三、流式细胞仪的主要技术指标64

四、流式细胞仪的应用范围65

第三节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65

一、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65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67

三、标记生物素-抗生物素技术67

二、桥抗生物素生物素技术67

一、免疫酶细胞化学68

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72

三、荧光抗原染色法74

四、免疫金银及铁标记技术74

第8章 其他免疫学诊断技术77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77

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77

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78

三、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84

二、反应条件对杂交的影响85

第二节 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85

一、分子杂交的种类85

三、探针的标记86

四、Southern杂交89

五、Northern杂交91

六、RNA的斑点及狭缝印迹杂交92

七、原位杂交92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93

一、PCR技术的原理93

二、PCR技术的特点95

三、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95

四、PCR扩增产物的分析方法99

五、PCR常用技术101

第9章 凝胶电泳技术106

第一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06

一、PAGE的基本原理106

二、PAGE的一般操作109

第二节 琼脂糖凝胶和半干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12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112

二、半干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14

第三节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14

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14

第四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116

三、SDS-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16

二、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16

一、等电聚焦的基本原理117

二、载体两性电解质的理化性质117

三、载体两性电解质的pH值范围与用量选择117

四、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操作方法118

第五节 脉冲场凝胶电泳120

一、PFGE的基本原理120

二、PFGE分类120

三、PFGE的电泳条件120

二、TGGE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121

一、TGGE分析原理121

第六节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121

四、PFGE技术的应用121

三、TGGE技术的应用122

第七节 蛋白芯片技术122

一、蛋白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123

二、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现状123

三、蛋白芯片的应用研究124

四、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124

第八节 印迹法125

一、印迹法的基本原理125

二、印迹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126

三、印迹法的应用127

第三篇 感染性疾病的检测项目131

第10章 病毒性感染常用检测项目131

第一节 各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131

一、甲型肝炎病毒检测131

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132

三、丙型肝炎病毒检测138

四、丁型肝炎病毒检测140

五、戊型肝炎病毒检测142

六、庚型肝炎病毒检测144

一、弓形虫检测145

第二节 先天性感染组合项目检测145

二、风疹病毒检测147

三、巨细胞病毒检测149

四、单纯疱疹病毒检测151

第三节 EB病毒及其他155

一、EB病毒血清学检测155

二、柯萨奇病毒检测157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158

一、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58

二、酶联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59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操作规范160

一、胶乳凝集试验检测ASO161

第一节 溶血性链球菌检测161

第11章 细菌性感染常用检测项目161

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ASO162

第二节 伤寒杆菌检测162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164

第四节 淋病双球菌检测165

第五节 梅毒螺旋体检测166

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66

二、酶联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167

第12章 寄生虫病常用检测项目170

第一节 丝虫病170

一、环卵沉淀试验检测血吸虫抗体171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病171

第三节 疟疾172

二、酶联法检测血吸虫抗体172

第13章 其他病原体感染常用检测项目174

第一节 立克次体检测174

第二节 支原体检测175

一、肺炎支原体175

二、解脲脲原体177

第三节 衣原体检测178

一、肺炎衣原体178

二、沙眼衣原体180

一、免疫球蛋白检测182

第14章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常用的免疫学指标182

第一节 体液免疫182

二、补体C3、C4检测183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184

第二节 细胞免疫学指标185

一、T淋巴细胞的检测185

二、自然杀伤细胞检测186

第三节 细胞因子检测186

一、白细胞介素-2检测187

二、白细胞介素-4检测188

三、白细胞介素-6检测189

四、白细胞介素-8检测190

五、白细胞介素-10检测191

六、干扰素检测192

七、肿瘤坏死因子检测193

第四节 细胞间黏附分子-1检测195

第四篇 感染性疾病的各论199

第15章 病毒性疾病199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199

第二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200

一、鼻病毒感染200

二、副流感病毒200

五、腺病毒感染201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01

四、冠状病毒201

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202

第四节 麻疹202

第五节 风疹203

第六节 幼儿急疹203

第七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204

第八节 单纯疱疹205

第九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206

第十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7

一、甲型肝炎208

第十一节 病毒性肝炎208

二、乙型肝炎209

三、丙型肝炎212

四、丁型肝炎213

五、戊型肝炎214

六、庚型肝炎215

第十二节 脊髓灰质炎216

第十三节 柯萨奇病毒217

第十四节 埃可病毒感染219

第十五节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220

第十六节 病毒性胃肠炎220

二、诺瓦克类病毒胃肠炎221

一、轮状病毒胃肠炎221

三、肠腺病毒胃肠炎222

四、嵌杯状病毒胃肠炎223

五、星状病毒胃肠炎223

六、其他病毒性胃肠炎223

第十七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224

第十八节 甲型脑炎225

第十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225

第二十节 森林脑炎226

第二十一节 其他病毒性脑炎226

三、加州脑炎227

一、东方马脑炎227

二、西方马脑炎227

四、圣路易脑炎228

五、波瓦生脑炎229

六、苏格兰脑炎229

七、委内瑞拉马脑炎229

第二十二节 病毒性出血热229

第二十三节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230

第二十四节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231

第二十五节 黄热病231

一、拉沙热232

第二十七节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232

第二十六节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232

二、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233

三、立夫特山谷热233

四、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感染234

五、基萨那森林热和鄂木斯克出血热234

六、基孔肯雅热235

第二十八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236

第二十九节 口蹄疫236

第三十节 狂犬病237

第三十一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37

第三十三节 人类微小病毒感染238

第三十二节 朊毒体病238

第16章 立克次体感染240

第一节 流行性虱传斑疹伤寒240

第二节 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241

第三节 恙虫病242

第四节 Q热243

第五节 斑点热群感染243

一、立克次体痘244

二、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244

三、洛基山斑点热245

四、埃立克体病245

第一节 鹦鹉热247

第17章 衣原体感染247

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感染248

第三节 沙眼衣原体感染249

第四节 包涵体结膜炎249

第五节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50

第六节 性病淋巴肉芽肿250

第18章 支原体感染252

第一节 支原体肺炎252

第二节 生殖泌尿系统支原体感染253

第19章 螺旋体病255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255

第二节 回归热256

第四节 梅毒257

第三节 莱姆病257

第五节 雅司258

第20章 原虫病260

第一节 阿米巴病260

一、肠阿米巴病260

二、肝阿米巴病261

三、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261

第二节 贾第虫病262

第三节 小袋纤毛虫病263

第四节 滴虫病263

第六节 疟疾264

第五节 等孢球虫病264

第七节 黑热病265

第八节 弓形虫病266

第九节 巴贝虫267

第十节 隐孢子虫病268

第十一节 卡氏肺孢子虫病268

第十二节 肉孢子虫病269

第十三节 锥虫病270

一、非洲锥虫病270

二、美洲锥虫病270

第一节 血吸虫病272

第21章 蠕虫病272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273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274

第四节 肝片吸虫病275

第五节 姜片虫病275

第六节 丝虫病276

第七节 钩虫病276

第八节 蛔虫病277

第九节 鞭虫病278

第十节 蛲虫病278

第十一节 类圆线虫病279

第十二节 广州管圆线虫病280

第十三节 毛圆线虫病281

第十四节 筒线虫病282

第十五节 旋毛虫病282

第十六节 绦虫病283

一、猪带绦虫病283

二、牛带绦虫病284

第十七节 猪囊尾蚴病284

第十八节 包虫病285

第十九节 曼氏裂头蚴病286

第二十节 棘头虫病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