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垣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垣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3070592.jpg)
- 长垣县地方史志编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04523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738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7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垣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编 大事记9
第二编 地理61
第一章 位置 境域61
第一节 地理位置61
第二节 境域61
第二章 建置67
第一节 建置沿革67
第二节 古城邑71
第三节 县城72
第四节 政区73
第三章 地名79
第一节 长垣县名由来79
第二节 部分村名由来79
第三节 村名81
第四章 自然概貌87
第一节 地质87
第二节 地貌90
第三节 气候90
第四节 水文94
第五节 土壤97
第五章 物产100
第一节 动、植物100
第二节 矿藏101
第六章 自然灾害104
第一节 水旱灾104
第二节 其他灾害105
第三编 黄河112
第一章 河道变迁112
第一节 行河112
第二节 河势112
第三节 河患116
第二章 黄河治理124
第一节 堤防建设124
第二节 河道整治128
第三节 防汛130
第四节 滞洪131
第三章 滩区建设134
第一节 生产堤的兴废134
第二节 修筑避水台135
第三节 改善交通135
第二节 引黄灌溉工程136
第四章 引黄灌溉136
第一节 发展过程136
第三节 淤灌改土137
第五章 管理机构138
第一节 黄河修防段138
第二节 治黄科 滞洪办公室138
第三节 治理黄河办公室(简称黄办)139
第四编 经济143
经济综述143
第一节 土地改革145
第一章 农业145
第二节 生产体制变革146
第三节 农作物分布148
第四节 农技 农艺148
第五节 产量155
第六节 农业机具158
第七节 畜牧161
第八节 农业区划164
第九节 经营管理165
第十节 管理机构168
第一节 植树造林169
第二章 林业169
第二节 育苗171
第三节 林木管理171
第四节 林业技术推广172
第五节 稀有树种173
第六节 管理机构173
第三章 水利174
第一节 灌溉174
第二节 排涝179
第三节 淤灌稻改181
第四节 治碱182
第五节 渔业183
第六节 管理机构184
第四章 工业187
第一节 电力187
第二节 机械修造191
第三节 冶金193
第四节 纺织 皮革 缝纫194
第五节 化工196
第六节 建材197
第七节 造纸 印刷197
第八节 酿酒198
第九节 五金199
第十节 眼镜200
第十一节 木器制造201
第十二节 加工业201
第十三节 企业管理202
第十四节 管理机构204
第五章 乡镇企业206
第一节 乡镇企业结构206
第二节 乡镇企业门类206
第三节 乡镇企业典型简介210
第四节 信息传递212
第五节 管理机构213
第六章 商业215
第一节 国营商业215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220
第三节 集体商业224
第四节 个体商业225
第五节 计划物资供应226
第六节 对外贸易227
第七节 集市贸易229
第八节 管理机构234
第七章 烹饪236
第一节 厨师236
第二节 烹饪技术247
第三节 饮食业经营250
第四节 民间烹调253
第五节 风味小吃255
第六节 《中餐食谱》简介256
第八章 粮食259
第一节 粮油购销259
第二节 粮油储运263
第三节 粮油市场管理265
第四节 管理机构266
第九章 交通267
第一节 公路267
第二节 水运280
第三节 铁路280
第四节 交通运输工具282
第五节 管理机构283
第十章 邮电284
第一节 邮政284
第二节 电讯287
第三节 工程设备289
第四节 管理机构290
第十一章 财政291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291
第二节 财政收入292
第三节 财政支出293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294
第五节 财政监督296
第六节 管理机构296
第一节 税制297
第十二章 税务297
第二节 税收299
第三节 管理机构302
第十三章 金融303
第一节 货币303
第二节 当铺 钱庄305
第三节 银行 信用社306
第四节 现金管理306
第五节 农业信贷307
第六节 工商信贷309
第八节 储蓄312
第七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312
第九节 保险314
第十节 管理机构314
第十四章 经济管理316
第一节 计划 统计316
第二节 审计317
第三节 物价317
第四节 计量318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319
第一节 县城建设323
第十五章 城乡建设323
第二节 乡村建设324
第三节 环境保护325
第五编 政治32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29
第一节 组织的建立与发展329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336
第三节 县委机构337
附:县委领导人更迭表340
第四节 宣传工作342
第五节 统一战线344
第六节 纪律检查345
第一节 选举34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34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4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350
第四节 主要活动351
第三章 人民政府353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3
附:县政府领导人更迭表360
第二节 基层政权362
第三节 干部363
第四节 信访367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369
第一节 历届会议369
第二节 组织机构369
第三节 主要活动370
第五章 政法371
第一节 公安371
第二节 检察373
第三节 审判374
第四节 司法行政375
第一节 工会377
第六章 群众团体377
第二节 农民团体379
第三节 共青团380
第四节 妇女团体382
第五节 工商团体385
第七章 清 民国党政机构387
第一节 清代县衙387
第二节 国民党 三青团39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县政权394
第四节 县参议会395
附:日伪政权396
第六编 军事401
第一章 防务401
第一节 兵防401
第二节 驻军402
第二章 地方武装408
第一节 团练 乡勇408
第二节 保卫团 自卫团408
附:日伪自卫团409
第三节 自卫总队(还乡团)410
第四节 人民地方武装410
第一节 发展概况412
第三章 民兵412
第二节 训练413
第三节 民兵代表大会414
第四节 民兵活动414
第四章 兵役417
第一节 旧兵制41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兵役制度417
第五章 兵事419
第一节 古代战役419
第二节 历代农民斗争41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421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424
第六章 军事机构427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427
第二节 乡镇武装部427
第七编 文化431
第一章 教育431
第一节 学校431
第二节 教学441
第三节 教师443
第四节 管理机构448
第五节 进士 大学生 留学生辑录449
第二章 科技454
第一节 科技队伍454
第二节 科技成果456
第三节 科技情报457
第四节 管理机构459
第三章 文化460
第一节 文化设施460
第二节 文艺团体461
第三节 群众文艺464
第四节 文艺创作469
第五节 新闻484
第六节 文物古迹486
第七节 文化机构493
第八节 档案495
第四章 卫生498
第一节 医疗498
第二节 医药503
第三节 防疫灭病504
第四节 卫生保健507
第五节 管理机构508
第六节 医药卫生团体509
第一节 群众体育513
第五章 体育513
第二节 学校体育515
第三节 竞赛515
第四节 体育设备519
第五节 业余体校519
第六节 管理机构520
第八编 社会523
第一章 人口民族523
第一节 人口523
第二节 民族527
第二节 节育措施528
第二章 计划生育528
第一节 节育政策528
第三节 节育成果529
第三章 劳动工资532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下乡532
第二节 城镇劳动就业534
第三节 职工工资调整534
第四章 优抚安置536
第一节 优属抚恤536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537
第一节 社会救济539
第五章 社会福利539
第二节 生产救灾540
第三节 福利“五保”542
第六章 宗教543
第一节 佛教543
第二节 道教543
第三节 伊斯兰教544
第四节 天主教544
第五节 基督教545
第二节 白枪会546
第一节 红枪会546
第七章 会道门546
第三节 一贯道547
第四节 圣贤道 西华堂 东阳道547
第五节 其他548
第八章 民俗549
第一节 家庭549
第二节 婚姻549
第三节 生子550
第四节 丧葬550
第五节 节日551
第六节 衣食住行553
第七节 城乡古会557
第八节 禁忌557
第九节 社会新风558
第十节 陋习562
第九章 方言 民谚563
第一节 方言563
第二节 民谚574
第三节 歇后语576
第十章 姓氏578
城关镇583
第九编 乡镇概况583
常村乡585
张寨乡587
魏庄乡589
孟岗乡591
方里乡593
赵堤乡595
佘家乡597
丁栾乡599
满村乡601
樊相乡603
恼里乡605
芦岗乡607
苗寨乡609
武丘乡611
第十编 人物615
一、传记615
二、传略632
三、烈士英名录636
四、长垣县知名人士表657
五、长垣县功臣表669
一、古诗文辑存687
附录687
二、旧志序文选689
三、旧志简介697
四、重要文献699
五、本志编修始末712
增记717
一、大事记略717
二、三年基本情况726
三、县主要领导人名录727
四、资料选录729
五、改革时期明星谱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