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理论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理论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36885.jpg)
- 梁冰,孙可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605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5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59页
- 主题词:煤层-地下气化煤气-地下开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理论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低渗透煤层气开采和增产理论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
1-2 煤层气开采理论和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4
1-3 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7
第二章 低渗透煤层气流固耦合渗流的基本概念及力学定律10
2-1 引言10
2-2 多孔介质10
2-2-1 储容性10
2-2-2 渗透性11
2-2-3 比表面积12
2-2-4 孔隙结构12
2-3 连续介质场14
2-3-1 连续流体14
2-3-2 连续多孔介质16
2-4 流体的力学性质17
2-4-1 流体的重量及重力势能17
2-4-2 流体的质量和惯性力17
2-4-3 流体的黏度和黏滞力18
2-4-4 流体的可压缩性19
2-5 多孔介质力学性质20
2-5-1 多孔介质的压缩性20
2-5-2 有效应力原理21
2-5-3 煤岩应力应变全程曲线22
2-5-4 煤岩变形破坏机制与强度准则22
2-6 流固耦合渗流运动学基本概念25
2-6-1 渗流速度25
2-6-2 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26
2-6-3 物理量的质点导数和局部导数28
2-7-1 达西定律29
2-7 线性达西渗流规律29
2-7-2 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32
2-8 低渗透煤层中的渗流规律33
2-8-1 低渗透煤层非达西渗流规律33
2-8-2 低渗透气体渗流的滑脱效应35
2-9 多相渗流基本知识37
2-9-1 流体饱和度37
2-9-2 界面张力和湿润性38
2-9-3 毛管力39
2-9-4 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40
2-9-5 低渗透煤层气藏两相流非达西渗流定律41
2-10 小结41
3-2 煤层气的储层特征42
3-2-1 煤的孔隙类型42
第三章 煤层气的储层特征和储集、运移和产出机理42
3-1 引言42
3-2-2 煤的孔隙系统43
3-2-3 煤层的渗透性44
3-2-4 煤的内表面积44
3-3 煤层气储集机理46
3-3-1 溶解态储集机理46
3-3-2 游离态储集机理46
3-3-3 吸附气储集机理47
3-4 煤层气运移和产出机理54
3-4-1 煤层气的解吸机理54
3-4-2 煤层气的扩散机理55
3-4-3 煤层气的渗流机理57
3-5 小结59
第四章 低渗透煤层气、水两相流流固耦合模型及数值解法60
4-1 引言60
4-2 基本假设60
4-3 煤储层双重介质结构61
4-4 低渗透双重介质煤层气、水两相流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62
4-4-1 煤层甲烷解吸、扩散和渗流过程的气、水两相流流场控制方程63
4-4-2 辅助方程和状态方程65
4-4-3 煤岩体变形场控制方程66
4-4-4 流场与变形场的耦合媒介67
4-4-5 流场与变形场的定解条件68
4-5 低渗透双重介质煤层气、水两相流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解法69
4-5-1 割理裂隙系统渗流场的有限差分数值解法69
4-5-2 基质系统扩散项的有限差分数值解法78
4-5-3 变形场有限元数值解法79
4-6 三维双重介质煤层气藏流固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程序设计82
4-6-1 双重介质的空间离散化网格处理83
4-6-2 程序设计结构和框图83
4-7 小结87
第五章 低渗透双重介质煤层气藏流固耦合理论的应用88
5-1 引言88
5-2 新集矿区地质概况89
5-3 新集矿区储层基本特征89
5-4 煤层气试验井气水产量曲线93
5-5 试验区煤储层模拟95
5-5-1 模拟区域和网格划分及主要参数95
5-5-2 SX-02井和SX-03试井气、水产能预测96
5-5-3 单井开采耦合与非耦合储层压力、饱和度、浓度和产能变化规律98
5-5-4 两井联合开采耦合与非耦合储层压力等量变化规律及井间干扰104
5-5-5 耦合与非耦合引起储层压力等量变化规律差异的机理分析110
5-5-6 井群开采布井间距对产能等量的影响110
5-5-7 扩散系数和渗透率对产能的影响117
5-5-8 启动压力和滑脱效应对产能的影响119
5-6 小结121
第六章 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机理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123
6-1 引言123
6-2 二氧化碳和煤层甲烷的置换驱替实验124
6-2-1 样品制备124
6-2-2 测量仪器124
6-2-3 实验的主要结果125
6-3-1 基本假设和气体混合物浓度速度流动物理量的定义127
6-3 注气开采煤层气多组分流体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127
6-3-2 基质系统多组分气体的扩散控制方程128
6-3-3 割理裂隙系统多组分气、水两相流流固耦合模型控制方程129
6-3-4 辅助方程129
6-3-5 定解条件130
6-4 五井布置注气增产机理及规律的数值模拟131
6-4-1 模拟范围和布井方式及参数的确定131
6-4-2 储层压力和水饱和度变化规律131
6-4-3 基质孔隙系统煤层甲烷浓度变化规律135
6-4-4 基质孔隙系统煤层CO2浓度和裂隙系统CO2饱和度变化规律137
6-4-5 注气前后产能的变化规律141
6-4-6 注气开采煤层气和石油增产机理的主要差异143
6-5 小结144
第七章 结论145
参考文献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