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027319.jpg)
- 沈丕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57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11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1031页
- 主题词:中药学:药理学;中草药-临床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辨证论治与中药现代研究1
一、辨证论治为传统用药的基本方法1
上篇 总论1
二、关于复方、单方、单体3
三、关于中医中药现代化研究8
一、生物碱类12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12
第二章 中药现代研究概况12
二、苷类13
三、挥发油类15
五、糖类16
四、鞣酸类16
六、有机酸类17
八、油脂类18
七、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类18
十、色素类19
九、树脂类19
十三、动植物激素类和甾体类20
十二、无机物、微量元素类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0
十一、维生素类20
一、生物碱类的药理作用21
第二节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概况21
二、苷类的药理作用22
三、挥发油类的药理作用25
五、糖类的药理作用27
四、鞣酸类的药理作用27
七、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类的药理作用28
六、有机酸类的药理作用28
十一、维生素类的药理作用29
十、色素类的药理作用29
八、油脂类的药理作用29
九、树脂类的药理作用29
十三、动植物激素类的药理作用30
十二、无机物、微量元素类和SOD的药理作用30
第一节 概述32
第三章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概况32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33
一、中药成分复杂,有两面性34
二、剂量过大,缺少经验35
三、辨证有误,用药不当36
四、病症复杂,顾此失彼38
五、如何对待中药的不良反应39
第三节 剧毒中药40
一、乌头类41
二、南星类43
三、木鳖类45
五、曼陀罗类和羊踯躅类46
四、斑蟊类46
六、大戟类48
八、蟾酥和藤黄49
七、汞剂类和砷剂类49
九、其他中药50
一、中药的消化道反应51
第四节 中药的不良反应51
二、中药的其他不良反应56
人参75
第一节 补气药75
下篇 各论75
第四章 补益药75
西洋参85
党参89
黄芪95
灵芝104
白术109
黄精113
棉花根、棉花子115
甘草118
明党参123
【附】太子参123
生地黄124
第二节 补阴药124
玄参129
北沙参131
南沙参134
枸杞子136
石斛、枫斗139
玉竹142
麦冬144
天冬147
天花粉148
墨旱莲152
龟甲、龟甲胶154
鳖甲、鳖甲胶158
芦根161
山海螺162
楮实子、楮树浆164
麦斛164
【附】珠儿参164
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165
第三节 补阳药165
淫羊藿170
仙茅173
天175
巴戟175
肉苁蓉176
补骨脂179
菟丝子182
杜仲184
续断186
狗脊188
骨碎补189
紫河车、坎炁191
蛤蚧194
冬虫夏草195
蛇床子199
阳起石200
海马201
【附】锁阳201
第四节 养血补血药202
薜荔果202
当归203
熟地黄209
何首乌214
阿胶217
白芍221
女贞子226
山茱萸229
桑椹子232
二、补益药的药理作用234
一、人体需要补益强壮234
第五节 补益药小结234
三、补益药的不良反应237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239
第五章 清热药239
石膏240
知母245
柴胡248
升麻252
葛根254
青蒿257
地骨皮260
牛黄262
白薇265
紫草266
薄荷269
淡竹叶271
羚羊角272
寒水石274
【附】山羊角274
银柴胡275
葎草275
鸭跖草275
金银花276
第二节 清热解毒药276
连翘279
栀子281
野菊花284
板蓝根、大青叶、青黛286
蒲公英290
鱼腥草292
山豆根294
牛蒡子297
射干299
胖大海300
贯众302
红藤305
土茯苓306
马齿苋308
望江南310
乌蔹莓311
垂盆草312
天名精314
龙葵316
白英318
半枝莲319
开金锁320
草河车321
铁苋菜322
地锦草323
鸡骨草324
万年青根325
肺形草326
【附】点地梅326
六月雪327
鬼针草327
田基黄327
其他药328
黄连329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329
黄芩334
黄柏338
胡黄连341
龙胆草343
白头翁345
秦皮347
苦参350
败酱草、墓头回352
白鲜皮354
十大功劳叶356
四季青357
穿心莲359
千里光362
小飞蓬363
【附】芙蓉花、芙蓉叶363
菊花364
第四节 清热明目药364
桑叶367
决明子369
青葙子371
蔓荆子372
密蒙花374
第五节 清热药小结376
【附】苦丁茶376
丹参378
第一节 活血祛瘀药378
第六章 活血药378
川芎385
赤芍389
牡丹皮392
徐长卿394
郁金397
红花401
西红花404
桃仁406
益母草、茺蔚子408
鸡血藤411
鬼箭羽412
虎杖414
羊蹄根418
金雀根420
接骨木、蒴藋422
积雪草424
王不留行425
泽兰叶426
苏木428
五灵脂429
马鞭草431
刘寄奴432
【附】石见穿432
第二节 破瘀散结药433
凌霄花433
月季花433
三棱434
水蛭435
穿山甲438
乳香440
没药442
血竭443
【附】地鳖虫444
延胡索445
第三节 祛瘀止痛药445
虻虫445
姜黄447
鸡屎藤449
夏天无450
第四节 活血药小结452
陈皮454
第一节 和胃健脾理气药454
第七章 理气药454
佛手458
白豆蔻460
木香461
砂仁463
降香465
沉香466
青木香468
土木香469
刀豆470
【附】香橼皮471
九香虫472
檀香472
枸橘、枸橘叶472
第二节 疏肝理气药473
枳椇子473
柿蒂473
青皮474
香附475
乌药477
八月札480
川楝子、苦楝根皮481
路路通483
娑罗子483
【附】绿梅花483
枳实、枳壳484
第三节 破气药484
白胶香484
厚朴、厚朴花487
槟榔、大腹皮491
巴豆、巴豆壳、巴豆霜494
第四节 芳香化湿理气药496
藿香497
佩兰498
紫苏500
白芷502
香薷504
苍术505
第五节 温中理气止痛药510
吴茱萸511
高良姜514
丁香517
花椒附:椒目519
薤白522
草果523
草豆蔻523
【附】红豆蔻523
第六节 理气药小结524
附子525
第八章 温里散寒药525
肉桂532
第一节 利水消肿通淋药537
第九章 利水化湿药537
茯苓538
猪苓541
泽泻543
车前子、车前草547
瞿麦548
萹蓄550
木通552
通草554
半边莲555
第二节 蠲饮化水药557
【附】陈葫芦557
白芥子558
葶苈子561
桑白皮563
薏苡仁565
第三节 清化水湿药565
茵陈568
金钱草571
过路黄574
滑石575
玉米须577
萆薢579
泽漆580
蟋蟀581
【附】海金沙582
第四节 利水化湿药小结583
杠板归583
地肤子583
羌活585
第一节 温化风湿药585
第十章 祛风湿药585
独活589
桂枝592
川乌、草乌595
白附子599
荆芥601
防风604
藁本606
细辛608
五加皮、刺五加 香加皮612
威灵仙616
石龙芮617
毛茛619
海风藤621
菝葜622
老鹳草624
鹿蹄草625
白花蛇626
乌梢蛇628
蜂房629
伸筋草631
千年健632
石楠叶632
【附】海桐皮632
蚕砂633
松节633
透骨草633
第二节 清化风湿药634
天仙藤634
蛇蜕634
狗骨634
忍冬藤635
防己637
秦艽640
青风藤642
柽柳643
柳枝644
寻骨风645
桑寄生646
桑枝648
豨莶草649
臭梧桐651
络石藤652
雷公藤653
昆明山海棠655
【附】岗稔根656
第三节 祛风湿药小结657
丝瓜络657
茅莓657
六曲658
第一节 消食药658
第十一章 消食药和泻下药658
麦芽659
鸡内金660
辣蓼662
【附】谷芽663
火麻仁664
第二节 润肠通便药664
郁李仁665
大黄667
第三节 泻下通便药667
番泻叶674
芦荟676
芒硝677
芫花679
第四节 攻下逐水药679
【附】消石679
甘遂681
大戟、红芽大戟683
商陆685
腹水草687
【附】了哥王688
第五节 消食药和泻下药小结689
狼毒689
第十二章 止咳平喘化痰药690
麻黄691
第一节 宣肺止咳药691
桔梗697
杏仁699
第二节 润肺止咳药700
浙贝母、川贝母701
紫菀704
款冬花705
百部707
枇杷叶708
天竺子710
鼠曲草711
紫金牛712
满山红714
棉花根、棉花子716
马兜铃719
【附】天浆壳720
紫苏子721
第三节 降气平喘药721
胡颓叶、胡颓子721
千日红721
旋覆花、金沸草723
白毛夏枯草725
洋金花726
第四节 化痰祛痰药728
前胡729
瓜蒌730
莱菔子733
蔊菜735
礞石736
【附】白前737
竹沥738
海蛤壳738
海浮石738
半夏739
第五节 和胃化痰药739
天竺黄739
猴枣739
赭石744
竹茹746
海藻747
第六节 化痰散结药747
昆布749
第七节 止咳平喘化痰药小结751
天麻754
第一节 平肝息风药754
第十三章 平肝安神开窍药754
钩藤758
白蒺藜761
石决明763
全蝎764
蜈蚣767
地龙769
蝉蜕772
僵蚕774
【附】壁虎776
白石英777
紫石英777
穞豆、穞豆衣777
酸枣仁778
第二节 宁心安神药778
柏子仁781
夜交藤783
合欢皮、合欢花784
远志786
珍珠、珍珠母788
第三节 重镇安神药788
龙骨、龙齿790
牡蛎792
磁石793
琥珀795
朱砂796
麝香798
第四节 醒脑开窍药798
冰片801
石菖蒲802
苏合香805
第五节 平肝安神开窍药小结807
水牛角附:牛角?808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808
第十四章 止血药808
槐花810
侧柏叶812
地榆814
白茅根816
大蓟817
小蓟818
血余炭820
茜草822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822
【附】槐角822
檵木叶822
蒲黄825
三七829
花蕊石833
【附】卷柏833
白及834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834
仙鹤草835
艾叶837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837
【附】灶心土837
棕榈837
【附】百草霜839
第五节 止血药小结840
五味子841
第一节 敛肺药与敛汗药841
第十五章 固涩药841
麻黄根844
五倍子846
白果、白果肉848
银杏叶850
糯稻根852
碧桃干852
【附】浮小麦852
罂粟壳853
第二节 固泻止带药853
诃子855
石榴皮857
乌梅859
肉豆蔻861
椿根皮863
莲须864
【附】碎米荠864
第三节 涩尿涩精药865
禹余粮865
赤石脂865
金樱子866
益智仁867
第四节 止酸药869
桑螵蛸869
【附】覆盆子869
海螵蛸870
第五节 固涩药小结871
【附】瓦楞子871
辛夷873
第十六章 通鼻化涕药873
苍耳子874
苍耳草876
石胡荽877
天南星879
第十七章 软坚散结药与抗肿瘤药879
蒟蒻884
马钱子885
木鳖子888
蟾酥、蟾蜍、干蟾皮889
莪术892
斑蝥896
喜树899
冬凌草901
山慈菇903
鬼臼905
长春花906
农吉利908
鸦胆子909
肿节风913
七叶一枝花915
白花蛇舌草917
枯草919
夏919
皂角刺921
急性子923
水红花子924
柘木925
猫爪草926
黄药子927
雄黄928
砒石930
硇砂931
【附】冰球子932
天葵子933
猫人参933
藤梨根933
石上柏934
楤木934
葵树子934
石打穿935
野葡萄藤935
胡桃枝、胡桃隔935
软坚散结药与抗肿瘤药小结936
其他药936
水杨梅根936
紫杉、三尖杉936
小麦938
第一节 粮油类938
第十八章 药食两用药938
秫米940
山药942
芡实943
黑芝麻945
扁豆946
第二节 豆类946
绿豆、绿豆衣948
赤豆949
黑大豆951
豆豉952
红枣955
第三节 干果类955
【附】豆卷955
胡桃仁956
莲子、莲子心958
龙眼肉959
山楂961
藕、藕节963
第四节 蔬菜类963
百合964
大蒜965
荠菜970
芦笋971
芫荽973
木瓜974
冬瓜、冬瓜皮、冬瓜子976
南瓜、南瓜子、南瓜蒂978
姜、姜皮979
第五节 调味品类979
胡椒982
小茴香、大茴香983
玫瑰花984
蜂蜜985
代代花987
【附】饴糖987
蜂皇浆988
第六节 保健食品类988
银耳991
燕窝992
哈蟆油994
松花粉等花粉995
第七节 药食两用药小结997
牛鞭子997
【附】海狗肾997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1000
附录二 中药名汉语拼音索引1002
附录三 中药名笔画索引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