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外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陆德铭,陆金根著(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0162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12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732页
- 主题词:中医外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3
第一节 中医外科的起源与发展3
一、起源3
二、形成4
三、发展4
四、成熟5
第二节 近60年中医外科学的发展6
一、中医药治疗急、慢性皮肤溃疡7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7
三、中医药治疗烧伤7
四、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8
五、中医药防治乳腺病8
六、中医药治疗急腹症8
七、中医药治疗皮肤病9
八、中医药防治男性病9
九、中医药治疗肛肠病9
十、中医外治法的发展10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第一节 中医外科范围11
第二节 疾病命名12
第三节 分类释义12
一、总纲类12
二、疮疡类13
三、皮肤病类15
四、肛门病类15
五、肿瘤类16
六、其他类17
第三章 病因病机18
第一节 致病因素18
一、外感六淫邪毒18
二、感受特殊之毒19
三、外来伤害19
四、情志内伤19
五、饮食不节20
六、房室损伤20
第二节 发病机制21
一、外科总的发病机制21
二、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21
三、气血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22
四、脏腑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22
五、经络与外科发病的关系22
第四章 外科的诊断24
第一节 四诊在外科上的应用24
一、望诊24
二、闻诊25
三、问诊26
四、切诊27
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29
第三节 辨经络部位30
一、人体各部所属经络30
二、十二经脉气血之多少31
第四节 辨外科常见证候31
一、辨肿31
二、辨痛32
三、辨痒33
四、辨脓34
五、辨麻木36
第五节 辨善恶顺逆36
一、辨善证、顺证37
二、辨恶证、逆证37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第一节 对辨病、辨证的认识39
一、辨病与辨证39
二、中医辨病论治的实质39
三、中医外科学辨病论治特色40
第二节 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临床的运用42
一、辨病论治42
二、辨证论治43
第六章 治法44
第一节 内治法44
一、内治法的三个总则44
二、内治法的具体运用47
第二节 外治法53
一、药物疗法54
二、基本手术疗法58
三、其他疗法66
第七章 外科诊疗技术操作72
第一节 辨脓操作法72
一、按触法72
二、透光法72
三、穿刺法72
四、点压法72
第二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73
一、脓液标本73
二、皮屑标本73
三、活组织标本73
四、痰液标本73
五、咽拭培养73
六、血培养标本74
七、尿液标本74
八、呕吐物标本74
九、大便标本74
第三节 脓肿、溃疡、瘘管的基本手术操作法74
一、脓肿切开术74
二、溃疡扩创术75
三、一般瘘管切开术75
第四节 肛门病检查法75
一、肛门病的位置标示75
二、肛门病视诊检查75
三、肛门触诊与指诊检查75
四、肛门镜检查75
五、探针检查75
六、美蓝注射检查76
七、X线造影检查77
八、螺旋CT造影检查及磁共振(MRI)检查77
九、腔内B超检查77
十、乙状结肠镜检查77
十一、电子肠镜检查77
十二、肛门检查注意事项77
第八章 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第一节 外科疾病的预防79
一、讲究卫生79
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79
第二节 外科疾病的护理80
一、病室卫生80
二、休养环境80
三、隔离80
四、亲友探望81
五、饮食宜忌81
六、外科换药与给药81
下篇 各论87
第一章 疮疡87
概论87
第一节 痈90
一、一般痈91
二、颈痈92
三、腋痈94
四、脐痈91
五、胯腹痈95
六、委中毒96
七、瘿痈97
第二节 有头疽与三陷证98
一、有头疽98
二、三陷证101
第三节 疖103
一、暑疖103
二、蝼蛄疖105
三、疖病105
第四节 发107
一、锁喉痈108
二、臀痈109
三、手发背110
四、足发背111
附:腓腨发112
第五节 疔疮113
一、颜面部疔疮113
二、手足部疔疮115
蛇眼疔117
水白疔117
蛇头疔118
蛇肚疔118
托盘疔119
足底疔120
三、红丝疔120
四、烂疔121
五、疫疔123
六、疔疮走黄124
第六节 无头疽126
一、附骨疽126
二、环跳疽128
三、足踝疽129
第七节 流注130
一、暑湿流注131
二、湿痰流注132
三、余毒流注132
四、瘀血流注132
五、髂窝流注133
第八节 丹毒134
第九节 类丹毒136
第十节 流痰137
附:胁肋疽、渊疽143
第十一节 瘰疬145
附:腋疽148
股阴疽148
第二章 乳房病150
第一节 乳头破碎150
第二节 乳痈151
第三节 乳疽155
第四节 乳发156
第五节 粉刺性乳痈158
第六节 乳痰160
第七节 乳漏162
第八节 乳癖163
第九节 乳疬166
第十节 乳核167
第十一节 乳衄168
第十二节 乳泣169
第十三节 乳少170
第十四节 乳悬172
第十五节 乳岩172
第三章 瘿、瘤、石疽、岩178
概论178
第一节 瘿178
一、气瘿179
二、肉瘿181
三、石瘿183
四、筋瘿与血瘿184
五、甲状腺炎184
亚急性甲状腺炎184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86
第二节 瘤187
一、气瘤187
二、肉瘤188
三、担肩瘤189
四、筋瘤189
五、红丝瘤与血瘤190
六、血痣191
七、胶瘤191
八、发瘤与胎瘤192
九、脂瘤193
十、骨瘤194
十一、坐骨臀肌滑囊炎195
第三节 石疽196
一、上石疽196
二、中石疽197
三、下石疽198
第四节 岩199
一、失荣199
二、舌岩200
三、茧唇201
四、肾岩202
第四章 外伤病205
第一节 烧伤205
第二节 毒蛇咬伤211
第三节 咬伤219
一、疯犬咬伤(狂犬病)219
二、人咬伤222
第四节 冻伤222
第五节 虫螫伤226
一、蜂螫伤226
二、蜈蚣咬伤227
三、蝎螫伤227
四、蚂蟥伤228
五、蚊子叮咬228
六、臭虫咬伤229
七、虱病229
八、跳蚤叮咬230
九、射工伤230
附:蜘蛛咬伤231
第六节 破伤风231
第七节 甲疽234
第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和淋巴管病第一节 脱疽236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36
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241
三、糖尿病性足病243
第二节 臁疮246
第三节 静脉血栓形成249
一、血栓性浅静脉炎249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251
第四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253
第五节 肢端动脉痉挛病(雷诺病)256
第六节 下肢淋巴水肿258
第六章 内痈260
概论260
第一节 肺痈260
第二节 肝痈263
第三节 胃痈265
第七章 急腹症267
概论267
急腹症的诊断267
急腹症的辨证272
急腹症的治疗274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76
第二节 急性肠梗阻280
第三节 急性阑尾炎286
第四节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病291
第五节 胆道蛔虫病300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303
第七节 膈下脓肿308
第八节 肠间脓肿310
第九节 盆腔脓肿310
第八章 肛肠病312
概论312
一、中医肛肠病学发展概况312
二、结直肠肛门实用解剖概要314
三、病因病机317
四、辨证概要318
五、治疗319
六、预防321
第一节 痔322
一、内痔323
二、外痔329
三、混合痔330
第二节 肛裂331
第三节 肛痈335
第四节 肛漏338
第五节 肛疽343
第六节 肛门瘙痒症345
第七节 脱肛346
第八节 炎症性肠病350
溃疡性结肠炎350
克罗恩病354
第九节 便秘359
第十节 肛门失禁362
第十一节 结直肠癌365
第十二节 肠息肉369
第九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病概论372
第一节 泌尿系结石病372
第二节 阴茎头包皮炎379
第三节 乳糜尿380
第四节 阴囊、阴茎象皮肿382
第五节 鞘膜积液384
第六节 精索静脉曲张386
第七节 阴囊血肿387
第八节 子痈388
第九节 附睾结核389
第十节 脱囊391
第十一节 前列腺炎392
一、急性前列腺炎393
二、慢性前列腺炎394
第十二节 前列腺肥大395
第十三节 精液囊肿397
第十四节 阴茎硬结症398
第十五节 附睾郁积症400
第十六节 囊痈400
第十七节 男性不育402
第十八节 阳痿405
第十章 其他外科病409
第一节 疝气409
第二节 痹证410
一、风湿性关节炎412
二、类风湿关节炎413
三、痛风415
第三节 痄腮417
第四节 发颐419
急性发颐420
慢性发颐421
第五节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422
第六节 褥疮423
第七节 溃疡425
第八节 窦道427
第九节 臖核429
第十节 阴肿430
第十一章 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概论432
第一节 病毒性皮肤病440
一、热疮440
二、蛇串疮442
三、千日疮443
四、扁平疣445
五、鼠乳446
六、风疹447
七、婴儿玫瑰疹447
八、水痘448
九、飞痘449
十、痘风疮449
十一、水痘样疹450
十二、牛痘性湿疹451
十三、传染性红斑451
十四、手-足-口病451
第二节 球菌性皮肤病452
一、脓疱疮452
二、脓窝疮453
三、深脓疱疮454
四、发际疮455
五、肉龟455
六、燕窝疮456
七、化脓性汗腺炎456
第三节 杆菌性皮肤病457
一、麻风457
二、皮肤结核460
寻常狼疮460
颜面粟粒性狼疮461
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461
三、红癣462
第四节 真菌性皮肤病463
一、白秃疮463
二、肥疮464
三、鹅掌风465
四、脚湿气466
五、灰指(趾)甲467
六、圆癣468
七、紫白癜风469
八、癣菌疹469
九、皮肤念珠菌病470
十、孢子丝菌病471
十一、面颈部皮肤放线菌病472
第五节 虫类所致的皮肤病472
一、疥疮472
二、螨虫皮炎474
沙螨皮炎及沙螨热474
谷痒症475
鼠螨皮炎及禽螨皮炎475
三、钩虫皮炎476
四、隐翅虫、蠓、白蛉皮炎477
五、桑毛虫皮炎477
六、松毛虫皮炎478
七、血吸虫尾蚴皮炎479
附:经验方480
八、皮肤猪囊虫病480
九、皮肤颌口虫病481
第六节 湿疹和皮炎482
一、湿疹482
二、湿毒疮487
三、钱币状湿疹488
四、奶癣488
五、异位性皮炎489
六、丘疹性荨麻疹491
七、接触性皮炎491
八、药物性皮炎493
九、汗疱疹495
十、尿布皮炎495
第七节 荨麻疹类和瘙痒性皮肤病496
一、隐疹496
二、赤白游风499
三、色素性荨麻疹500
四、痒疹500
五、结节性痒疹501
六、牛皮癣502
七、风瘙痒504
第八节 物理性皮肤病506
一、吹花癣506
二、痱子、痱毒506
三、夏季皮炎507
四、冬季皮炎507
五、皲裂疮508
六、汗淅疮509
七、鸡眼509
八、胼胝510
九、植物—日光性皮炎511
十、泥螺—日光性皮炎512
十一、放射性皮炎512
十二、多形性日光性皮炎513
第九节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514
一、多形性红斑514
二、环形红斑515
三、虫斑516
四、玫瑰糠疹516
五、白疕518
六、类银屑病521
七、毛发红糠疹522
八、扁平苔藓523
九、剥脱性皮炎524
十、脱屑性红皮病525
十一、剥脱性角质松解症526
第十节 结缔组织类疾病527
一、红斑狼疮527
二、硬皮病533
三、皮肌炎536
四、混合结缔组织病539
五、口、眼干燥和关节炎综合征539
第十一节 大疱性皮肤病540
一、天疱疮540
二、疱疹样皮炎543
三、大疱性类天疱疮544
四、大疱性表皮松解症544
五、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545
六、疱疹样脓疱病546
七、连续性肢端皮炎546
第十二节 血管性皮肤病547
一、过敏性紫癜547
二、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548
三、皮肤变应性血管炎550
四、结节性红斑550
五、硬结性红斑551
六、结节性多动脉炎552
七、白塞病553
八、结节性脂膜炎555
九、红斑性肢痛病556
十、坏疽性脓皮病556
第十三节 色素异常性皮肤病558
一、雀斑558
二、黄褐斑558
三、黧黑斑560
四、白癜风561
第十四节 皮肤附属器病562
一、白屑风562
二、面游风563
三、粉刺564
四、酒渣鼻566
五、体气567
六、油风568
七、白发569
八、发蛀脱发570
九、多汗症571
十、粟丘疹571
十一、大汗腺性痒疹572
第十五节 遗传性和角化性皮肤病572
一、蛇皮癣572
二、掌跖角化病574
三、毛周角化病574
四、汗孔角化症575
五、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576
六、小棘苔藓576
第十六节 职业性皮肤病577
一、工矿职业性皮肤病577
二、沥青疮578
三、稻田皮炎578
第十七节 营养代谢障碍性皮肤病579
一、维生素缺乏病579
维生素A缺乏病579
核黄素缺乏病580
烟酸缺乏病580
二、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581
三、皮肤黏液性水肿582
四、睑黄疣582
第十八节 其他类皮肤病582
一、黏膜白斑582
二、瘢痕疙瘩583
三、黑痣584
四、湿疹样乳头癌584
五、基底细胞癌585
六、皮肤鳞状细胞癌585
七、急性女阴溃疡586
第十九节 性传播性疾病587
一、梅毒587
二、淋病590
三、生殖器疱疹592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593
五、尖锐湿疣595
六、艾滋病596
第十二章 眼、耳、鼻、咽喉、口腔病概论600
一、眼、耳、鼻、喉、口腔和内脏及全身的关系600
二、病因病理601
三、辨证601
四、治疗601
五、预防602
六、护理602
第一节 眼病602
一、针眼602
二、眼丹603
三、漏睛疮604
四、眼胞痰核606
五、眼弦赤烂606
六、暴风客热608
七、聚星障609
第二节 耳病610
一、聤耳610
二、耳疔615
三、耳瘘617
四、耳痔618
五、异物入耳620
第三节 鼻病621
一、鼻渊621
二、鼻痔626
三、鼻衄628
四、鼻异物632
第四节 咽喉病633
一、喉痹633
二、喉痈637
三、乳蛾338
急性乳蛾639
慢性乳蛾639
四、喉风642
五、疫喉痧645
六、白喉647
七、飞扬喉650
八、梅核气651
九、谷贼(咽喉异物梗阻)652
十、喉癣654
十一、喉息肉655
十二、喉瘤656
十三、喉菌657
第五节 口腔病660
一、口丫疮660
二、唇风660
三、口疳(疱疹性口炎)661
四、鹅口疮663
五、口糜664
六、风热牙疳665
七、牙宣666
八、走马牙疳667
九、牙痈、牙疔669
十、马牙670
十一、龋齿671
十二、牙咬痈672
十三、骨槽风673
十四、青腿牙疳675
十五、牙菌676
十六、重舌677
十七、木舌678
十八、紫舌胀679
十九、垫舌痈679
二十、痰包680
二十一、上腭痈681
附方683
附方索引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