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印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印痕
  • 高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0170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文学-作品综合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印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印记2001

新起点 新征程 新辉煌 举校欢庆江苏大学成立1

中共中央委员、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盛霖同志贺信2

我校中层干部聘任工作正式启动2

学科调整奠定综合性大学基石——访杨继昌校长3

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4

江苏大学校训确定4

校训解读5

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落户江大8

我校首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9

我校隆重举行办学百年庆典 江泽民、李岚清发来贺电10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隆重举行挂牌仪式11

江苏大学:实现新的跨越 我校组建一年来大事回顾11

有朋自远方来 我校举办第九届三国三校会议13

2002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召开13

杨继昌、宋余庆、郑金旭分别当选民盟、民革、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14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争创优秀 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会议召开14

学校发出通知要求继续做好防非工作 夺取防治非典和教育发展双胜利15

2003年师资工作研讨会召开17

“江苏大学的合并是成功的” 李岚清同志又来我校视察17

江苏大学第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 朱正伦代表校党委做党委工作报告 柴顺根代表校纪委做纪委工作报告18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1

关于以迎评创优为契机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决议22

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江苏大学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纪略24

江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汇报会举行26

江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意见反馈会召开27

我校设立“关爱生命”慈善基金28

聆听音乐 阐释艺术 感悟人生 李岚清同志第三次莅临江大 为我校师生举行《音乐 艺术 人生》讲座29

弘扬“勤奋求实、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爱校如家”校园精神 我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结大会31

夯实理论基础 重视精神塑造 加强舆论引导 我校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31

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 开创我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大会隆重召开34

我校隆重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36

转变观念 创新机制 实现我校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科技工作会议隆重召开38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十百千”工程全面启动39

我校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9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专家组莅临我校 我校接受省委教育工委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40

首届人文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41

校党委全面部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1

我校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42

我校党委荣获“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42

校党委荣获“镇江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43

周明博士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3

首批台籍研究生入学 连胜文莅临祝贺 06级(秋)MBA开学典礼举行44

相聚母校 共谋发展 江苏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44

中国农机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 400位农机专家汇聚江大研讨“农机化与新农村”46

我校课程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电路”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46

强化服务意识 改进工作作风 我校对“争创满意机关”活动进行全面检查47

省委任命袁寿其为江苏大学校长 任命李萍萍、程晓农为江苏大学副校长 同时任命程晓农为江苏大学党委常委48

李岚清同志莅临我校视察50

江苏大学出版社揭牌仪式隆重举行51

农机学科泰斗高良润先生九十华诞庆典举行53

第十届“挑战杯”我校再创辉煌54

提升内涵 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打造特色 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55

陈静入围“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56

潜水泵研究项目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6

我校新增3名“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57

“拔尖人才与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工程”签约颁证57

我校再获金桥奖多项殊荣58

校标释意59

附院收治40名灾区伤员59

我校召开干部大会 宣布省委关于领导班子成员任免决定60

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揭牌62

校长袁寿其喜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3

中国共产党江苏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63

我校农产品无损检测项目获国家发明奖65

我校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66

党委领导 校长负责 教授治学 民主管理 学校出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意见67

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施科技服务企业“1863计划” 我校百名教授走进百家企业68

电影《小城大爱》在我校首映7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抓好机关作风建设 我校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会议71

京江学院建院十周年庆典隆重举行72

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与我校大学生面对面72

范明在全省高校学习实践活动座谈会上作主题交流发言73

我校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准立项建设74

全面谋划发展战略 努力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校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召开74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举行75

周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6

歌声嘹亮颂盛世 礼花绽放谱华章 我校举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77

我校喜获三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

我校召开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创建本科教学质量名校78

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80

张弛教授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0

江苏大学董事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于珍、江泽林、史和平等领导出席81

以学生为本 以服务为魂 我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83

我校新增三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4

细水雾室外环境调节技术将现身世博会84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84

镇江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85

党的建设研究会年会成功举办85

校史馆建设工作全面启动86

我校被确定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唯一高校试点单位86

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出新招 我校实施青年教师助理教学制度87

镇江市慈善总会江苏大学分会成立87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我校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中—澳功能分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揭牌88

第二章 信心江大90

点滴中充满关爱——校关工委工作侧记90

优质 快速 高效——记美丽校园建设92

“爱心校园”是怎样炼成的94

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我校科技服务社会纪实96

在“以工支农”的道路上阔步向前——我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纪实98

我校多举措力促就业“突围” 力求实现96%以上的年终总就业率101

大发展要有大平安 大平安要靠大家建——我校积极创建江苏省平安校园102

不惜代价 不遗余力 不拘一格——我校“三大工程”推进人才强校104

回眸“六朝” 展望当代——人文学院“六朝文学与文化艺术研究室”工作纪实106

以“国字头”品牌为抓手 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机械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108

教育促典型 典型带多数——我校学生素质培养呈良性循环成效显现110

深化教学科研成果 塑造一流创新人才——能动学院创建成功人才培养新模式112

依托科技项目实施 促进学院事业发展——环境学院“十一五”工作扫描114

让人才保障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化学化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纪实116

教学上务实 科研上带动 载体上创新——财经学院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118

秉承优良传统 凝炼学科特色——工商管理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不断实现新跨越120

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地方发展——教师教育学院以培训为抓手力促服务质量提升121

依托学科优势 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纪实123

个性化发展 立体化教学 全方位培养——外国语学院改革教学促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124

打造高素质科研团队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计算机学院“十一五”期间事业实现飞跃式发展126

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相结合 基础加强与特色创建相结合——继续教育学院“十一五”工作展新颜127

京江学院:“精细化”管理谱写人才培养新篇章129

发挥学科优势 提升科研水平——医技学院“十一五”工作开创新局面131

新起点 新突破 新发展——法学院与“十一五”同行133

奋战“十一五” 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跨越式发展——电气学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134

融合教学模式 强化数学建模——理学院创新本科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136

强化内涵建设 注重学科发展——艺术学院“十一五”期间工作取得长足进步138

加强团队建设 拓展科研平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十一五”期间全面推动事业又快又好发展139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学院人才兴院工作纪实141

第三章 人物风采144

踏实做学问 严格育新人——记我校理学院院长田立新教授144

和树突状细胞打交道的人——记副校长许化溪教授145

创造奉献的人生——记副校长袁寿其教授147

让蚕宝宝吐出金丝的年轻人——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克平研究员148

勤奋求实做学问 参政议政尽职责——记我校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王贵成教授151

倾心科研 忘我奉献——记我校科学技术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程晓农教授152

倾心“三农”辛勤耕耘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记研究生处处长李萍萍教授153

扎根流体研究 书写奋斗人生——记我校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施卫东教授155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京江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陈龙教授157

静水流深——记汽车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姜哲教授158

水能性澹 竹能心虚——记我校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春笃教授160

从民办教师到大学教授——记我校计算机科学与通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鞠时光教授161

行走在幻想、理想与现实之间——记医学院郑金旭教授163

探索内燃机发展之路——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蔡忆昔教授165

白手起家 低调奋进——记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路正南教授167

于细节处见精神——记汽车学院罗福强教授169

一位尽心尽责的教师——记计算机学院闫述老师170

诚无不动者 修身则身正 治事则事理——记材料学院沈湘黔教授172

读书 思考 悟创——我的创新科研路174

从容大度 亦师亦友——记汽车学院青年教师尹必峰175

师者风范——记流体中心李红研究员176

教海无涯不言倦 天道酬勤师者心——记能动学院罗惕乾教授178

暖雨和风润桃李——记电工电子教研团队180

情注管理学——记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梅强教授181

且行且歌为人师——记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院长许文荣教授184

复合材料领域的求索者——记科技处处长赵玉涛教授186

倾心打造跨学科研究国际合作平台——记我校特聘教授张弛189

长江学者周明素描191

无悔青春——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邹小波194

戴立玲:教学艺术的“攀岩者”196

润物细无声——记药学院院长徐希明教授198

师者之风——记医技学院王胜军教授200

专注学术 上下求索——记理学院土木工程系陆建飞教授201

勤育桃李留芬芳——记外国语学院吴庆宏老师203

一言一行总关情——记材料学院袁新华副教授204

奋进 严谨 踏实——记能动学院潘剑锋副教授206

春风化雨——记材料学院陈刚教授208

追求无止境——记食品学院张红印副教授209

第四章 佳作选萃211

消息211

师高弟子强211

“咱们谁都离不开谁” 江苏大学与金蛙集团合作获“双赢”212

让真文凭更硬 我校构建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体系212

社区指导员“落户”学生公寓213

严把研究生教育的“出口关” 学位论文“盲送”评审214

技能 证书 礼仪 毕业生求职“内包装”流行“三大件”215

“学生老板”亮相勤工助学招聘会216

放心菜有放心价 后勤集团采取措施 科学核算饭菜价格217

勤工助学抛彩球 引进“外援”促三赢217

助困又推新举措 贫困生:受助还须“反哺”218

大学生维权多道“护身符”219

从狂想者到创造者220

十百千工程:为地方经济推波助澜221

贷后管理 路在此方 我校受邀参加教育部2006年第10次记者招待会222

新东方走近高校“试验田”223

“爱心女孩”陈静病房入党224

选好苗 重培育 我校“菁英班”打造未来“精英”225

老教工捐款50万资助贫困生226

大学生受助须做“义工”226

研发喷灌机具 指导科学抗旱 我校“科技抗旱”显身手227

曾经忙于“找饭碗” 如今创业“送饭碗” 我校学子创业成功不忘反哺228

“大道理”转化成了“小道理” 我校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有声有色229

招生乏人问津 毕业炙手可热 我校“冷”专业“热”就业耐人寻味230

言论231

拒做“单面人”231

巨款如镜照人心232

校园石桌何罪233

抗非无戏言234

诚信是最好的招牌235

还得过“1800”道关235

感谢“责任”236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237

记住这段历史238

别小看了大学生239

我们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论江大科研团队精神240

感恩,你学会了吗241

由丛飞的遗言看当代大学生的缺失243

创一流大学不能操之过急244

爬坡跃坎就得“动真格”245

从豪华宿舍看校园冷暴力246

大学是没有人情味的自助性社会吗248

通讯249

江大校园党旗红249

筑起“抗非”的第一道堤坝——校保处“抗非”工作纪实250

西部——我们的“幸运”选择251

我校曝光还贷不良者反响热烈 “欠贷曝光”该不该254

唱响在西部的青春之歌256

至爱无痕——记“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陈钧教授258

“家教”的经历是一份财富261

为了让爱心之火在贫困地区燎原263

创新潮涌动江大校园——我校大学生创新激励机制侧记265

“创新协奏曲”是这样奏响的267

“回收饮料瓶助困”引来爱心潮270

志愿者的幸福生活272

十三年爱心接力 照亮生命之光——记骆焱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274

为了拯救爱心天使276

把青春写在苏北大地上278

凭什么连续三年获全国“优博”280

两年申请国家专利28项 10项获授权 大三学生吴多辉发明创意如泉涌283

文学285

就这样一路走来285

寂寞嫦娥舒广袖——读科学社会主义有感286

飞蛾扑火的传说287

兰亭古迹288

9000元读完大学四年——我的大学生活自白289

由刘心武话红楼被批所想到的293

文化因传播而鲜活——从易中天、于丹、白鹿鸣等说起295

父亲的爱296

文化寻根、对话及其他298

我的大学300

树的人生301

第五章 校报情缘303

我和校报的故事303

圆梦304

一起走过的日子305

贺《江苏大学报》百期306

难忘记者团生活306

往事307

墨香幽幽伴我行308

我的胖胖团长310

做合格的校报发行员311

值班室杂感311

梦开始的地方313

寻觅——《江苏大学报》出刊200期怀想314

记者团情缘——纪念《江苏大学报》出版200期315

梦的点滴:我与校报共成长316

我与校报那些事儿318

好好干吧319

校报感言320

附录一 《江苏大学报》介绍322

附录二 历年十件大事327

后记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