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药设计原理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药设计原理与方法
  • 徐文方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1586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药设计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新药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1

一、国内外新药研究概况1

二、21世纪新药研究的趋势与方向2

第二节 新药研究的近代发展4

第三节 新药设计的一般方法7

一、最佳化合物设计7

二、药物的类型衍化8

第四节 新药研究筛选过程9

一、新药临床前初筛程序9

二、新药规范化筛选程序10

第二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1

第一节 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1

一、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特征与共性11

二、生物大分子功能方面的特征与共性21

第二节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24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24

二、生物膜的分子结构25

三、生物膜的液晶态27

四、生物膜的物质转运调节及其分子药理27

第三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35

第一节 受体的结构、性质和类别35

第二节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37

一、共价键结合38

二、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39

第三节 药物--受体相互适应的锁--钥关系49

一、药物与受体的互补性49

二、原子间距离对药物--受体互补的影响50

三、影响药物--受体契合的立体化学因素51

一、占领学说55

第四节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学说55

二、速率学说58

三、诱导契合学说58

四、变构学说59

第四章 机体内源性活性调节物质--受体机理与新药设计61

第一节 机体内的信息传递与内源性调节物质61

一、内源性生物活性调节物质的一般概念61

二、内源性生物活性调节物质的分子机理与类别62

第二节 含氮类内源性调节物--受体机理与有关新药设计64

一、环腺一磷(cAMP)中介激活类64

二、环鸟一磷(cGMP)中介激活类67

三、两类中介激活物的细胞内制约调节67

四、调节第二、三信使的新药设计67

第三节 甾类内源性调节物的分子机理与有关新药设计72

一、甾类内源性调节物的分子机理73

二、胞浆受体的选择性结合与有关新药设计74

三、基因激活与有关的新药设计76

第五章 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掘与药效几何模型的确定82

第一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82

一、广泛筛选82

二、意外发现83

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定向发掘86

一、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86

二、生命基础过程研究中发现先导化合物89

三、现有药物总结性研究中发现先导化合物92

第六章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与新药设计97

第一节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发展演化过程97

第二节 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102

一、一价原子或基团的取代102

二、二介原子或基团的交换103

三、三价原子或基团的交换106

一、基团反转108

第三节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108

二、环系的打开与关闭109

三、极性相似基团的交换111

第七章 前药原理与新药设计122

第一节 前药原理的一般概念122

一、与前药体内活化有关的酶系123

二、前药设计的目的与方法123

第二节 前药原理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123

一、改善药物的体内动力学特性123

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128

三、掩蔽药物的不适气味131

四、前药原理的其它应用133

第三节 靶向药物的设计137

一、用于介导靶向药物的受体137

二、靶向抗癌药物的设计138

三、药物--载体的偶联方法139

第八章 抗代谢原理与新药设计143

第一节 抗代谢原理的一般概念143

一、核酸的化学143

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47

三、蛋白质的结构149

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52

五、酶的基础知识155

第二节 抗代谢类抗癌药的设计156

一、叶酸类抗代谢物的设计157

二、嘌呤类抗代谢物的设计157

三、嘧啶类抗代谢物的设计157

四、氨基酸类抗代谢物的设计161

第三节 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设计162

一、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设计162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设计164

三、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设计167

第九章 定量构效关系原理与新药设计169

第一节 定量构效关系的一般概念169

一、定量构效关系的产生与发展169

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Hansch方法170

三、Hansch方法使用的参数170

四、Hansch方法的研究步骤173

五、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Topliss方法176

第二节 定量构效关系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182

一、预测同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82

二、指导药物的设计与合成182

三、帮助了解药物的受体图象185

第三节 定量构效关系的其它研究方法186

一、Free-Wislon方法186

二、分子连接性方法186

三、其它方法188

第十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原理与方法190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190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常用方法191

一、活性类似物近似法191

二、比较分子场分析法192

三、电荷空间发布分析法193

四、距离几何法194

五、受体图像分析法194

第三节 计算机技术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195

一、COMFA方法在激素类研究中的应用195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的设计196

三、丝裂霉素的三维结构活性研究197

四、以HIV-1蛋白酶为受体的药物设计200

附录一 QSAR研究中常见取代基的各结构参数202

附录二 Wiswesser线性表示法(WLN)的意义及各符号的含义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