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信息工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信息工程技术
  • 梅方权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2380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信息工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2

一、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内涵2

(一) 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2

(二) 农业信息技术的种类3

(三) 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5

二、农业信息技术的现状6

(一) 计算机在农业信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6

(二) 数据库的建设和相关技术的发展8

(三) 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开发9

(四) 农业多媒体制作技术和声像媒体技术10

(五) 农业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11

(七)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示范12

(六) 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12

(八) 国家农业研究信息系统(ARIS)的发展13

第二部分 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工程15

一、构建农业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和作用15

(一) 农业文献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5

(二) 农业文献为农业科研、教学和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支撑和保障的条件16

(三) 农业文献的内在功能18

二、农业文献资源合理布局与共建共享19

(一) 农业文献资源布局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9

(二) 农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对策与措施21

三、农业文献资源收集与存储技术23

(一) 农业文献类型与存储技术23

(二) 农业文献收集原则26

(三) 农业文献采集方式、工作规范和技术流程28

(四) 高新技术对农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与对策31

四、农业文献加工整序技术及其意义34

(一) 农业文献加工整序的意义34

(二) 农业文献加工整序技术39

五、农业文献信息资源检索查询技术56

(一) 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其理论的发展56

(二)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56

(三) Internet搜索引擎查询技巧60

第三部分 农业数据库技术62

一、数据库的类型及农业数据库的基本功能62

(一) 数据库的类型及农业数据库62

(二) 数据库的管理功能64

二、农业科技信息有序化处理技术66

(一) 分类标引67

(二) 主题标引69

三、刊库结合技术72

(一) 数据转换和出版物版式设计72

(二) 机编条目控制号72

(三) 计算机辅助编制主题索引款目72

四、农业科技文献自动标引78

(一) 中文文献自动标引的发展79

(二) 中文农业科技文献自动标引技术79

五、数据仓库技术86

(一) 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86

(二) 数据仓库的基本结构87

(三) 数据仓库技术的开发过程88

(四) 数据仓库的成功标准88

(五) 数据集市89

六、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技术90

(一) KDD的处理过程91

(二) KDD的特性和发展92

七、支持新应用的数据库技术93

(一) 复杂数据类型93

(二) 多维数据库93

(三) 数据挖掘技术93

(四) 信息检索与浏览技术94

(五)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94

(六) 空间数据库技术94

(七) 决策支持系统95

(八) 中文全文检索技术96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意义100

第四部分 农业图书馆自动化技术100

二、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发展与特点102

(一) 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现状102

(二)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现状102

(三)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特点与趋势103

三、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发展历程105

(一) 起步及计算机系统开发阶段106

(二) 1992~1996年系统应用与维护阶段107

(三) 1997年进入网络化管理阶段108

四、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功能概述109

(一) 采购子系统110

(二) 编目子系统110

(三) 流通子系统111

(四) 期刊管理子系统112

(六) 典藏管理子系统113

(五) WEB馆藏浏览查询系统113

(七) 系统控制管理子系统114

(八) 书目数据库维护子系统114

五、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虹桥信息管理系统展望115

第五部分 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118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18

(一)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特性及功能118

(二)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基本组成119

(三) 局域网技术120

(四) 广域网技术124

(五) 网络结构与网络协议125

(六) Internet技术127

(七) 我国Internet发展现状132

(一)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135

二、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发展现状与前景135

(二) 金农工程136

(三) 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建设与发展137

(四) 我国重要农业网络站点及其数据库138

三、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技术设计和系统功能141

(一) 概述141

(二) 网络建设目标142

(三) 网络设计原则142

(四) 主干网技术选择144

(五) 主干网拓扑结构145

(六) 网络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的选择146

(七) 网络管理和安全措施146

(八) 网络服务功能147

一、农业生产系统的计算机管理148

第六部分 农业生产系统的计算机管理技术148

二、模拟技术应用149

三、农业智能化应用154

(一) 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154

(二) 农业智能化发展前景156

四、计算机视觉应用157

(一) 计算机视觉农业应用157

(二) 计算机视觉应用前景158

(三) 计算机视觉应用存在的问题159

五、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应用160

(一) 农业领域的科学计算可视化问题161

(二) 农业领域科学计算可视化应用前景162

六、作物管理系统的远程访问163

七、系统设计举例164

第七部分 农业经营和市场信息管理技术165

一、农业经营管理技术165

(一) 计算机辅助经营管理165

(二) 计算机辅助经营管理技术的发展166

(三) 计算机辅助农业经营管理系统172

二、农业市场信息技术177

(一) 市场信息预测模型177

(二) 市场对策模型182

(三) 农场市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183

三、农业管理决策技术185

(一) 决策的概念185

(二) 决策模型的主要类型186

(三) 农业管理决策软件系统介绍188

第八部分 农业研究信息系统193

一、建立国家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意义193

(一) 中国ARIS的总体战略与目标195

(二) 战略步骤196

(三) 战略联盟196

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发展现状197

(一) 组织状况197

(二) 全国农业文献资源状况198

三、国家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结构204

(一) 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204

(二) 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205

(四) 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206

(三) 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206

四、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10

(一) 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分类211

(二) 农业科学研究信息的分类212

五、ARIS计算机网络建设215

(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网络现状216

(二) ARIS网络的目的217

(三) ARIS技术选择218

六、农业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利用218

(一) 合作采购,协调收集218

(二) 集中编目,联合建库218

(三) 定题服务(SDI)与检索219

(四) 农业信息咨询服务219

(五) 文献提供服务219

(七) 网络通信220

(六) 培训220

(八) 科研管理221

(九) 发展远程教育221

第九部分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224

一、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24

(一) 含义224

(二) 功能特点225

(三) 结构分类226

(四) 发展趋势228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31

(一) 原则231

(二) 开发步骤231

(三) 总体设计233

(四) 实施策略236

三、通用农业管理信息系统239

(一) 概述239

(二) 功能特点240

(三) 应用举例241

(四) 应用前景246

四、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247

(一) 县(市)农业管理信息系统247

(二) 企业(农场)管理信息系统253

(三)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258

第十部分 Internet信息获取技术260

一、信息网络基础260

(一) 计算机网络261

(三) Web服务系统262

(二) 管理信息系统262

二、Internet基础263

(一)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263

(二) 与Internet联网的途径265

三、Internet的主要用途267

(一) 个人通信267

(二) 网上电脑使用与管理268

(三) 公众信息服务——专题新闻和电子杂志269

(四) 电子商务270

四、Internet信息获取技术270

(一) Internet信息资源的组织271

(二) Internet信息搜索工具272

(四) 信息的下载与信息格式的转换281

(三) Internet Web站点的管理281

(五) Internet信息的机器辅助翻译284

(六) 若干国外农业著名Web站点284

第十一部分 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287

一、农业发展历史阶段的划分287

二、中国将在21世纪前半期实现农业现代化288

(一) 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288

(二) 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289

(三)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290

(四) 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290

三、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展望291

(一) 农业信息化的判断和评价291

(二) 农业信息化的科学实践和构思292

(三) 农业信息化的战略和政策选择293

参考文献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