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842282.jpg)
- 李瑞良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
- ISBN:720803103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周秦时期的图书生产和流通1
第一节 图书生产的萌芽1
一、汉字的起源和使用1
二、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的演进3
三、文字使用者--史官的出现8
四、记录材料的积累12
五、最早的书籍编纂13
第二节 书籍成为社会读物的开端22
一、读者群和作者群的崛起22
二、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商品交换的发展26
三、孔子在编纂事业方面的业绩27
四、战国时期的书籍编纂34
五、秦代的图书编纂40
第三节 早期图书的传播和流通43
一、官府藏书及其阅读范围43
二、早期图书的传播方式46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流通50
四、私人藏书的出现53
五、图书的毁损和散佚55
第四节 图书流通的作用和影响58
一、引起了人们对图书的重视58
二、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61
三、促进了百家争鸣62
四、促进了书籍体制的完善63
第二章 两汉时期图书的生产和流通66
第一节 图书生产的扩展66
一、编纂事业的恢复和发展66
二、图书形制的演进75
第二节 图书传播和流通的方式79
一、口耳相传80
二、师徒授受81
三、搜求、集聚和散佚86
四、赐赠90
五、传写复制91
六、书肆买卖94
七、对外交流96
第三节 图书流通的新标志:藏书体制的奠定98
一、官府典藏制度的建立98
二、流通范围的扩大和私人藏书的风气100
第四节 图书流通的积极影响105
一、扩大了认识领域105
二、促进了图书整理事业108
三、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促进了学术繁荣112
四、对完善书籍体制和更新书写材料的影响116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图书流通118
第一节 图书形制的转折--向纸写本过渡118
一、纸的广泛使用118
二、图书形制的重大变革120
一、编纂领域的开拓122
第二节 图书编纂领域扩展,流通品种增加122
二、图书结构的变化和流通品种的增长129
第三节 图书流通的方式和范围130
一、图书流通方式的发展131
二、图书流通范围的扩大141
三、对外流通的萌芽147
第四节 图书流通中的聚散现象151
一、藏书管理机构的演变151
二、图书聚散的频繁154
第五节 图书流通的作用和影响158
一、促进了私人藏书的勃兴158
二、促进了古典目录学的发展161
三、促进了人们对图书认识的提高168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图书流通171
第一节 图书制作的变革171
一、纸的普及171
二、雕版印刷的发明和使用173
三、装帧形式的演变177
四、图书生产主体的变化178
五、版本的发源182
第二节 著述的繁盛和图书来源的扩大185
一、重视文教和儒学的复兴185
二、修史制度的建立和史学的兴盛190
三、文学艺术的繁荣195
四、医药科技著述的繁盛197
五、佛经的汉译200
第三节 流通方式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大202
一、官学渠道的扩展203
二、商业渠道的开辟204
三、私学渠道的扩大206
四、寺院渠道的形成210
五、周边地区的图书流通213
六、图书的对外流通219
第四节 图书流通中的聚散现象229
一、图书管理机构的变迁230
二、国家图书的集聚和散失231
三、民间藏书的演变233
第五节 图书流通的文化效应237
一、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237
二、国家藏书的整理编目239
三、国家藏书的管理和使用241
四、佛教经典的整理242
五、图书流通促进了类书的编纂244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图书流通246
第一节 图书生产的重大变革246
一、雕版印刷的繁荣246
二、刻书业的特点258
三、活字印刷的发明265
四、宋元写本267
第二节 图书来源的开拓270
一、大型图书的编纂270
二、传统学科的发展271
三、宗教书籍的编纂278
四、汉文外译的开拓281
第三节 图书流通的重大突破285
一、印本书流通量的急剧增长286
二、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的拓展288
三、流通范围的扩大293
第四节 图书流通的社会效果308
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08
二、促进了藏书体系的形成和藏书理论的发展313
三、促进了文献学的发展321
四、促进了图书市场的管理326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图书流通332
第一节 图书生产的进一步发展332
一、编纂事业的高度繁荣333
二、图书的刊印和制作352
第二节 图书流通的方式和规模364
一、图书经营的发达和图书市场的扩大365
二、字版买卖和流动排印367
三、图书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流通渠道的拓展368
四、传抄和借抄:传统流通方式的延续376
五、图书的对外流通378
第三节 朝廷的干预和图书的聚散394
一、朝廷对图书流通的干预394
二、官府藏书的盛衰401
三、私家藏书的兴盛405
四、藏书体系的多元化408
第四节 图书流通的社会影响和文化效应412
一、藏书观念的改变和流通概念的萌芽412
二、促进了版本目录学的繁盛415
三、促进了国内不同语种的互译420
四、促进了汉文化在国外的影响422
结束语431
后记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