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228645.jpg)
- 胡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8020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9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绪论3
第一章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3
(一)经济基础3
(二)专制主义的政权8
(三)农民革命12
第二章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国和资本主义各国的关系15
(一)十六、十七世纪外国侵入者的碰壁15
(二)十八世纪中国方面加强防范和限制18
(三)英国及其东印度公司22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27
第三章 鸦片战争27
(一)禁止鸦片的问题27
(二)林则徐的禁烟和英国侵略者32
(三)战与“抚”37
(四)战败的原因45
(五)三元里的斗争50
(六)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56
第四章 战争以后63
(一)广州城的斗争63
(二)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70
(三)“租界”——国中之国77
(四)积水深潭中的初步激荡81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86
(一)农民革命中的各阶级、阶层86
(二)金田村起义93
(三)向南京的进军99
(四)北伐和西征104
(五)《天朝田亩制度》110
(六)天京城内的大变乱118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123
(一)外国侵略者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态度123
(二)在上海和广州的虚伪的中立127
(三)所谓修约问题132
(四)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和入侵天津137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沙皇俄国144
(六)从天津条约到北京条约151
(七)封建统治者把谁看成真正的敌人160
第七章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164
(一)长江中下游的争战164
(二)捻军及其与太平军的合作171
(三)洪仁玕和他的《资政新篇》176
(四)太平天国的苏杭地区180
(五)打着别的旗号的造反185
(六)宗教的迷雾和现实的斗争191
第八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198
(一)强盗成了朋友198
(二)上海周围的战争和所谓“常胜军”的出现205
(三)从湘军到淮军213
(四)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的态度222
(五)太平天国的内部危机228
(六)天京的陷落233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243
第九章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以后243
(一)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243
(二)各少数民族的群众起义的失败250
(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加紧257
(四)封建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互相勾结266
第十章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275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275
(二)官办的军事工业279
(三)官督商办的企业284
(四)后膛枪和铁甲船293
(五)洋务问题上的一种分歧299
(六)洋务问题上的又一种分歧304
(七)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309
第十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313
(一)六十年代的反侵略群众斗争313
(二)洋务派对教案的态度和天津教案321
(三)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年的反侵略群众斗争327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333
(一)俄国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333
(二)英国对中国西部边疆的侵略339
(三)左宗棠的西征和伊犁条约343
(四)半殖民地的外交349
第十三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357
(一)中法战争之一:在战争爆发之前357
(二)中法战争之二:从开战到停战362
(三)中日战争之一:被迫应战365
(四)中日战争之二:议和与反对议和的舆论372
(五)中日战争之三:保卫台湾的斗争378
下册387
第三编 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387
第十四章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387
(一)沙皇俄国和辽东半岛387
(二)政治奴役性的贷款392
(三)抢夺中国的铁路398
(四)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405
(五)所谓“以夷制夷”411
第十五章 第二次革命高潮出现前的国内阶级形势418
(一)清朝政府成了外国帝国主义的税吏418
(二)暴风雨的前奏424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30
(四)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和下层436
第十六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446
(一)维新运动及其领导者康有为446
(二)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453
(三)维新派和洋务派的论战461
(四)维新派的向西方学习467
(五)庸俗进化论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473
第十七章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478
(一)维新派的上台478
(二)百日维新中的光绪皇帝483
(三)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494
(四)政变中的失败者和胜利者502
(五)没有出场的角色509
第十八章 义和团的勃起513
(一)从拳会到义和团513
(二)义和团进入北京、天津521
(三)慈禧太后的“宣战”527
(四)义和团占领了北京吗?534
(五)在反侵略战争的前线538
第十九章 八国联军和义和团的失败543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543
(二)“东南互保”和李鸿章议和547
(三)一群明火执仗的强盗552
(四)帝国主义列强的“门户开放”政策和辛丑条约562
(五)义和团的历史功勋和资产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570
第四编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581
第二十章 第三次革命高潮的酝酿581
(一)日俄战争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581
(二)慈禧太后的“变法”588
(三)孙中山的早期活动594
(四)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602
(五)知识界中的革命思潮610
(六)知识界中革命组织的产生615
第二十一章 同盟会初期622
(一)同盟会的成立和它的纲领622
(二)清朝的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立宪派633
(三)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论战640
(四)1906年湘赣边界的起义650
(五)1907—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六次武装起义655
(六)1907—1908年光复会发动的起义659
(七)个人暗杀行动662
第二十二章 辛亥革命的前夕665
(一)农民群众的自发斗争撼动了清朝统治的基石665
(二)咨议局、资政院和袁世凯672
(三)帝国主义列强的所谓“机会均等”、“利益均沾”679
(四)争路权的爱国运动687
(五)同盟会内部的涣散和它在广州的两次起义695
(六)从日知会到文学社701
第二十三章 武昌起义和起义后的武昌政权705
(一)革命的士兵一夜间的胜利705
(二)“谋略处”的领导及其演变710
(三)袁世凯成了内外一切反革命势力的中心人物716
(四)武昌的政权落到了反革命的手里725
第二十四章 革命浪潮中的各省风云732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短命政权732
(二)资产阶级立宪派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政权740
(三)套上革命外衣的军阀和流氓政客749
(四)旧巡抚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753
(五)“不准革命”756
(六)交战与议和762
第二十五章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769
(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769
(二)袁世凯在南北议和中的阴谋774
(三)南京政府的腰杆不硬781
(四)清皇朝的覆灭和南京政府的结束788
(五)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的破灭794
第五编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803
第二十六章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反袁世凯的斗争803
(一)1913年国民党反袁世凯的失败803
(二)袁世凯独裁卖国真相的暴露811
(三)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816
(四)梁启超:从拥袁到反袁821
(五)袁世凯的覆灭824
第二十七章 五四运动830
(一)北洋军阀的派系分裂和南方的“护法运动”830
(二)民族工业昙花一现的繁荣837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842
(四)五四群众爱国运动847
人名索引855
事项索引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