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师新百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教师新百科
  • 柳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228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师新百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学教师的教育学基础素养1

教育的历史与现在1

古代教育1

教育的起源1

学校的诞生1

教师的出现2

智者派3

苏格拉底与“助产术”3

柏拉图4

希腊学园5

亚里士多德5

吕克昂6

自由教育6

昆体良7

《雄辩术原理》7

维多利诺与孟都亚学校8

罗马文法学校8

人文主义教育9

六艺10

西周学校制度11

稷下学宫11

孔子与《论语》12

孟子与“性善论”14

荀子与“性恶论”16

墨家与科技教育18

法家与吏师制19

《学记》19

科举制度21

韩愈与“师说”22

朱熹与“朱子读书法”23

四书五经25

中国古代教师26

官学27

私学28

私塾29

书院30

近现代教育32

中国的教会学校32

洋务学堂33

中体西用35

维新教育36

南洋公学37

废科举 兴学校38

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39

“六三三”学制42

科学教育运动43

民国中学训育44

梁启超与《论师范》45

蔡元培与《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46

杨贤江与“全人生指导”48

陈鹤琴与“活教育”49

陶行知与“生活教育”50

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51

“生活即教育”51

“社会即学校”52

“教学做合一”52

黄炎培与“职业教育”53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53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54

西方近代中学55

夸美纽斯57

《大教学论》58

班级授课制59

英国伊顿公学59

德国斯图谟文科中学60

美国费城文实学校60

法国路易十四中学61

分科课程61

近代学校科学教育62

近代学校人文教育63

近代学校语言教育63

卢梭64

《爱弥儿》64

裴斯泰洛齐65

伊弗东学院66

师范教育体制的形成66

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68

赫尔巴特68

《普通教育学》69

第斯多惠70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71

传统教育71

现当代教育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制71

毛泽东教育思想73

邓小平教育思想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方针的演变76

素质教育77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7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0

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82

顾巧英生物教学法83

景山学校教改经验84

育才中学教改经验85

现代教育85

欧洲新教育运动86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87

杜威88

《民主主义与教育》90

六三三学制90

综合中学90

马卡连柯91

高尔基工学团92

综合教学大纲93

三十校实验93

改造主义教育94

要素主义教育94

永恒主义教育95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96

存在主义教育96

分析教育哲学97

新行为主义教育97

结构主义教育98

人本化教育99

终身教育99

补偿教育100

学习化社会100

开放教育101

远程教育101

学科结构运动102

布鲁纳102

《教育过程》103

回到基础教育运动103

小原国芳与玉川学园103

苏霍姆林斯基104

帕夫雷什中学105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05

《终身教育引论》106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06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07

比较教育10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0

国际教育局111

国际理解教育112

国际教育交流113

全球教育问题114

环境教育115

全民教育116

新经济与教育117

大众传媒与教育119

信息社会与教育119

虚拟空间121

网络文化122

网络学校123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125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125

英国中等教育改革128

法国中等教育改革130

德国中等教育改革131

苏联、俄罗斯中等教育改革133

日本中等教育改革135

印度中等教育改革136

当代中学教师的角色理想教师教育138

教职观139

教职课程140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143

教师劳动的文化传承性143

教师劳动的社会专业性143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144

教师劳动的自我发展性144

教师角色的多元性145

教师的社会地位146

教师的身份147

教师的政治地位148

教师的经济地位148

教师的法律地位148

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149

职前培养149

职后培训149

实习教师150

熟练教师151

专家教师151

教师发展阶段理论151

教师评价152

教师进修系统153

个性倾向154

职业认识154

学研能力154

反思水平155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一般理论155

人的可能性155

人的精神性156

人的主体性157

人的差异性158

人的实践性159

人的社会性160

个体发展阶段理论161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理论166

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当代中国中学生的生存环境169

中学生生理发展特点171

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172

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173

中学生行为发展特点174

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174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76

中学理想教育177

中学生的人格教育179

中学生的健康教育180

中学生的审美教育182

中学生的基本学力培养183

中学生的活动能力发展185

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186

中学爱国主义教育188

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189

学校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190

学校文化190

班级192

班级管理195

班级发展目标197

校内课外活动198

学生组织199

社会实践201

学校与社会的沟通202

教育研究与校本研究203

教育研究203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207

教育研究的方法构成208

教育观察法209

教育调查法210

教育问卷法210

教育访谈法211

教育文献法211

教育测量法212

个案研究法212

比较研究法212

叙事研究法213

当代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趋势213

校本研究214

校本研究共同体的构建218

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220

中学教师的道德素养222

师德222

师德规范223

师德教育224

师德修养224

师德评价225

教师责任226

教师公正227

教师良心227

教师荣誉227

教师风度228

教师行为228

教师人际关系229

中学教师的法律素养法律精神231

法律义务231

法律权利231

法律功能232

法律效应232

公民保障232

立法主体233

执法主体233

法律关系主体233

教育法律234

教育政策文献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2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42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通知》243

《教师资格条例》24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245

《关于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246

《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247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24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48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49

《关于高中建立学生档案的暂行规定》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55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55

《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25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5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摘要)》261

学校的法律地位263

学校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263

学校内部的法律关系264

教师的法律意识264

教师的权利265

教师的义务265

教师的待遇265

教师的法律行为265

教师权益的保护266

学生的法律地位267

学生的权利267

学生的义务268

学生权益保障268

教育法律行为269

教育守法269

教育行政执法270

教育司法270

国家机关的教育法律监督270

社会力量的教育法律监督271

教育行政援助271

教育行政诉讼272

中学教师的教学一般素养273

课程理论273

课程273

课程变革273

中国课程变革274

课程实施276

杜威的课程理论277

布鲁纳的课程理论280

后现代主义282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284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288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289

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291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292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92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293

双语课程293

创新课程296

环境课程297

课程开发299

课程评价303

校本课程306

教学理论310

教学310

反思性教学310

范例教学313

合作教学313

多媒体教学315

教学目标320

教学主体322

教学过程323

教学过程最优化324

教学环境325

教学方法326

教学模式327

教学策略327

教学语言328

教学设计329

教学评价332

教学风格334

中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336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336

中国语文教育简史336

中国语文教育传统338

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339

中国中学语文课程的演变340

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344

语文教育的演变346

中学语文教学模式349

语文教育和生活351

经典文学和时文352

语文知识和生命体验353

语文教育的性质354

语文教育的价值355

语文教育的目标356

文学教育357

“陌生化”理论与阅读教学360

完形理论与阅读教学361

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362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与阅读教学366

结构主义文论与阅读教学368

符号学美学与阅读教学370

象征主义理论与阅读教学372

中学生阅读情趣与能力培养373

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发展375

中学生口语发展376

语文教育与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378

中学生作文能力发展380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渗透382

语文教育评价384

中学生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387

数学及其特征387

四个数学高峰388

绝对主义的数学观389

布尔巴基学派391

21世纪的数学文化392

数学教学模式393

数学教育学395

20世纪的世界数学教育396

20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397

数学教育组织399

“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399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400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401

“开放式”数学教学402

中国的“双基”教学理论402

数学课程改革403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44

数学能力405

数学思想方法406

高中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406

美国的数学课程408

中学外语教师的学科素养外语教育简史409

中学外语教育的性质411

中学外语教育的地位与功能412

中学外语教育的目标413

语言观的演变414

中学外语教学基本理论417

听力教学419

口语教学422

阅读教学424

写作教学426

社会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428

计算机辅助中学外语教学431

外语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围434

传统语言学流派435

信息时代的语言学435

传统外语教学法437

当代外语教学法438

语言习得与学习441

外语测试发展简史与学派446

常用外语试题的命题与评分方法447

计算机辅助外语测试449

计算机适应考生的外语测试449

中学教师的科技素养45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451

科学的本质453

伪科学455

科学与宗教456

科学教育457

科学教育的价值459

科学教育的方法461

科学教育的内容462

科学课程的评价463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465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465

以色列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468

德国中学的科学课程468

日本科学教育470

中学物理教育概述471

物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476

物理教育评价479

化学发展简述483

中国化学教育简述484

化学教育的改革485

化学实验487

化学教育的人文素养488

化学教学的方法与模式489

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491

中学生命科学教育491

生命科学教育与学生科学素养495

生命科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497

生命科学教学模式498

生命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500

中学地理教育概述501

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504

地理学习心理506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508

地理课程资源509

地理活动课510

地理课外活动511

地理学习评价512

中学教师的美学素养513

美学的形成与发展513

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514

美的本质和特性514

美的形态516

美的范畴517

美感的本质518

美感的特征519

移情说520

心理距离说521

典型理论522

原型理论与阅读教学523

接受理论524

意象批评理论525

日常生活与美育527

人际关系与美育528

艺术活动与美育529

课堂教学与美育530

班主任工作与美育531

诗歌美鉴赏532

散文美鉴赏534

戏剧美鉴赏535

影视美鉴赏537

音乐美鉴赏539

绘画美鉴赏540

雕塑美鉴赏542

舞蹈美鉴赏542

书法美鉴赏544

建筑美鉴赏545

工艺美鉴赏545

中学教师的管理素养547

管理的职能和性质547

管理创新548

管理原理549

古典管理理论550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551

管理科学理论553

管理哲学554

管理的法律方法555

管理的行政方法556

管理的经济方法556

管理的教育方法557

学校管理的目标558

学校管理的对象558

学校管理的方法559

学校与媒体的沟通560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560

教师与政府行政官员的沟通561

附录 中国教育法律规章5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56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73

《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577

《教师资格条例》578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580

《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58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584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586

国家教委关于正式颁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通知586

中外重要教育研究机构及交流组织5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