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 理论与技巧 第8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马乔里·J.科斯特尔尼克著;王晓波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41565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292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 理论与技巧 第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改变儿童的生活1
社会能力是什么2
个体社会能力的差异4
具备社会能力的益处6
在儿童发展和社会能力方面,幼教专业人士须知7
所有的发展都是彼此关联的7
社会性发展的顺序7
儿童社会性发展速度的差异性8
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时期8
社会性发展的累积作用和延迟作用8
学习与社会能力9
儿童是积极的社会学习者9
儿童社会学习的多种途径10
掌握社会能力及其面对的不断挑战10
社会学习需要假以时日11
社交环境11
家庭影响12
同伴群体的影响12
儿童看护人员和教师的影响12
文化背景12
放眼全局14
你在培养儿童社会能力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15
作为专业人士应当怎样与儿童相处16
适应发展的教学法与社会能力18
年龄适应性方法18
个体适应性方法18
社会和文化适应性方法19
引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框架20
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21
构建有益的环境21
教育和指导21
深入的个别化干预21
章节结构22
专业知识22
可展示的技能22
行业标准22
后续学习22
伦理准则23
总结23
关键词23
问题讨论23
第2章 好的开端:与婴幼儿建立关系25
成人与儿童积极关系的基本要素26
热情26
接纳26
真诚27
共情27
尊重27
依恋是关系的基础27
了解婴幼儿的暗示29
气质对社会关系的影响29
行为状态31
动作与社会交往33
支持儿童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34
婴儿34
幼儿35
个体差异35
成人与儿童的分离35
在交流中发展儿童的能力38
最初的交流38
更进一步的交流39
提升儿童的交流能力40
友情40
朋友41
培养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42
对待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44
帮婴幼儿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的技巧45
提供及时的基本护理45
觉察婴幼儿的个体需求46
建立并保持有效的交流46
鼓励婴幼儿的探索和学习47
帮助婴幼儿达到成人的要求48
帮助婴幼儿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和友谊48
参与和婴幼儿的互动49
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49
为婴幼儿的家人提供帮助50
注意事项51
总结53
关键词53
问题讨论54
第3章 通过非言语沟通与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57
非言语沟通的作用58
非言语沟通的渠道59
空间位置60
身体动作62
身体方向62
手势63
触摸64
面部表情65
辅助语言68
与儿童发展非言语关系70
热情71
接纳71
真诚72
共情72
尊重73
时间概念对关系的影响73
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权力和安全感73
发出和解释非言语信息可能遇到的潜在挑战74
儿童对非言语交流技能的学习76
在课程设置中安排非言语沟通技能的内容76
获取非言语技能的方法76
帮儿童用非言语的方式发展积极关系的技能78
关注儿童78
展示权威和安全感79
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儿童的非言语行为能力81
运用非言语沟通技能与儿童的家庭成员进行交流81
注意事项82
总结83
关键词84
问题讨论84
第4章 通过言语交流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87
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88
自我意识89
自我概念89
自尊91
自尊的发展93
儿童自尊的差异94
成人的行为对儿童自尊的影响96
语言环境97
消极的语言环境97
积极的语言环境98
建立积极的语言环境100
行为反应100
有效表扬103
谈话104
提问题104
解释性反馈106
共同叙事108
帮助讲其他语言的儿童:言语技能109
通过言语交流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发展的技能111
使用与积极语言环境相关的技巧111
做出行为反应111
使用有效表扬112
制造对话112
提出有意义的问题113
做出解释性反馈113
营造共同叙事的机会113
帮助说其他语言的儿童114
与儿童的家庭就有关儿童的自我理解能力进行沟通114
注意事项115
总结117
关键词118
问题讨论118
第5章 支持儿童的情绪发展121
情绪是什么?它来自哪里?122
情绪为什么很重要122
情绪发展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中124
幼儿教育人士需要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哪些方面124
情绪的出现和成熟125
儿童对自己情绪的理解126
儿童学习识别他人的情绪127
儿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129
童年期的情绪任务130
儿童表达情绪时的个体差异133
儿童表达风格的差异133
儿童情绪表现的性别差异133
儿童情绪表现的家庭和文化差异134
儿童在应对情绪时遇到的挑战135
儿童从婴儿期到7岁经历的情绪挑战135
7~12岁的儿童经历的情绪挑战135
对儿童情绪的消极反应136
对儿童情绪的积极反应137
与儿童交流他们的情绪137
情感反应138
帮助儿童使用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139
支持儿童的情绪发展和学习的技能140
表达情感反应140
提高儿童对情绪的理解和沟通能力142
帮助儿童处理激烈的情绪144
与儿童的家人就儿童的情绪进行沟通145
注意事项147
总结148
关键词149
问题讨论149
第6章 培养儿童的韧性151
什么是韧性152
具有韧性的儿童看上去是怎样的152
韧性是怎样发展的153
压力、风险因素和逆境对韧性的影响154
压力的本质154
如果压力应对机制失效155
多重风险因素156
儿童自身的优势及保护性因素163
培养儿童的抗压能力和韧性164
关注儿童的健康165
指导儿童学会自己做决定、制订计划并且实施和进行评价166
培养儿童的乐观精神168
培养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意识169
纠正儿童有问题的性格170
提升儿童与他人交朋友和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170
帮助提高儿童的智力和学习能力171
与儿童的家人共同培养儿童的韧性172
帮助儿童发展抗压能力和韧性的技能173
注意事项176
总结178
关键词179
问题讨论179
第7章 将社会性发展融入游戏中181
游戏的本质及它与社会能力的关系182
基因基础182
在课程设置中安排游戏的意义183
社会性发展与游戏183
游戏的种类187
探索行为187
以客体作为玩或游戏的工具187
戏剧游戏189
建构游戏197
运动游戏198
比赛游戏201
幽默感203
帮助、强化和扩展儿童游戏能力的技能205
为儿童的游戏准备相应的环境205
最大程度地帮助儿童挖掘物品的游戏潜能205
通过作为游戏的直接参与者,帮助儿童获得所需的技能206
帮助每个儿童提升其在玩游戏时的社交参与程度207
通过变换你参与游戏的表现或通过游戏信号或元交流的方式发出暗示,逐渐提升儿童游戏的品质207
直接参与儿童的游戏208
偶尔从游戏框架外指导儿童208
儿童在玩打闹游戏时要给予引导210
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210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要为他们的游戏做特别安排211
与儿童的家庭成员分享儿童游戏的信息211
注意事项212
总结214
关键词214
问题讨论215
第8章 帮助儿童发展与同伴的关系和友谊217
儿童与同伴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性218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218
同伴之间的关系219
友谊220
如果儿童没有朋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221
儿童对于朋友和友谊的理解221
友谊的框架221
儿童怎样选择自己的朋友226
外表226
族群226
性别226
年龄227
行为特征227
观点和爱好227
社会能力227
不成功的同伴互动229
每个儿童都需要掌握的交友技能230
接触230
保持积极的关系231
协商解决冲突231
课程设置中如何安排有关友谊发展的内容232
在达到与建立友谊相关的学习标准时,儿童会遇到的典型挑战232
在帮助儿童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友谊方面,成人所起的作用233
构建有利于交友的课堂环境233
利用木偶和道具示范一些交友的技巧234
通过角色扮演教儿童交友的技能236
同伴间的技能训练237
密集的一对一辅导238
帮助儿童发展同伴关系和友谊的技能239
构建有利于发展友谊的环境239
安排同伴间的技能训练241
设计短剧来示范交友技能241
教儿童参与角色扮演242
对部分儿童实施密集的一对一交友辅导242
与儿童的家庭进行交流243
注意事项244
总结245
关键词246
问题讨论246
第9章 布置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物质环境249
对空间和物品的布置250
建筑物和操场251
调整外部空间以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53
布置家具和设施254
可控因素257
选择合适的材料258
为给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适时增减材料260
安排时间263
每天的日程安排264
计划的进度和强度267
布置物质环境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同时防止或消除不当行为的技能268
布置房间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68
最大范围地确保环境安全268
管理好物品,提高儿童的独立能力269
布置空间和材料使儿童知道应当怎么做269
减少可能因材料引起的冲突270
按照每天的日程表安排工作270
当儿童借助周边的环境资源自己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并且对它们做出评价时,要给予积极支持271
通过认真督导来促进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272
与儿童的家长分享一些有关布置环境的有益想法272
注意事项273
总结274
关键词275
问题讨论275
第10章 培养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交流期望和规则277
什么是自我调节278
自我调节能力是怎样发展的278
非道德定位(没有任何控制)278
依从(外部控制)279
认同(共同控制)280
内化(内部控制)280
发展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281
情绪发展282
认知发展282
语言和记忆的发展285
经历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286
直接指导286
示范286
强化和消极结果287
发展与经验的结合288
成人对儿童的引导方法288
专制型289
放任型289
冷漠型290
权威型290
儿童的气质与成人对儿童的引导方法间的动态关系291
成为权威型的人292
表达期望293
清楚何时改变儿童行为是必要的293
个人信息的第一部分294
个人信息的第二部分296
个人信息的第三部分299
清晰地表述完整的个人信息——四个“R”301
积极的个人信息301
权威型模式与适合发展的教学法之间的联系302
对儿童表达期望和规则的技能303
在出现问题的情境中表达理解303
向儿童表达你的情绪303
指明具体的行为304
阐明原因304
制定规则304
与儿童的家庭进行沟通306
注意事项307
将个人信息与你学过的其他技能结合起来使用309
总结310
关键词310
问题讨论311
第11章 培养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结果的意义313
有问题的行为及具可能的解决办法314
结果316
加强积极行为的结果316
减少错误行为的结果317
纠正型结果的类型318
决定使用哪种纠正型结果320
纠正型结果的应用322
结果的后续行动323
什么时候执行结果323
警告和后续行动与个人信息相结合324
这种语言表达顺序的合理性324
技能顺序的依次使用326
怎样应对儿童的发脾气326
在日常引导策略中需要使用结果的时机327
深入的个别化干预措施的必要性328
深入的个别化干预329
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儿童适应规则和结果332
执行结果的技能334
制定合适的结果334
介入深入的个别化干预336
与儿童的家庭进行沟通337
注意事项338
总结341
关键词342
问题讨论342
第12章 应对儿童带有攻击性的行为345
什么是攻击性346
攻击性行为的种类346
果决347
儿童为什么会有攻击性347
生理因素347
受挫—攻击性假设348
扭曲认知假设348
强化和亲身经历348
模仿和来自观察的经历348
缺少知识和技能349
攻击性行为的出现349
儿童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攻击性行为349
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350
成人应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时使用的无效策略351
忽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351
转移352
不一致352
体罚352
第一个教训:攻击就是这样的353
第二个教训:力量决定对错353
第三个教训:攻击是唯一的选择353
第四个教训:成人是无法信任的353
第五个教训:提防为主353
第六个教训:千万不要被发现353
怎样有效地应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355
应对攻击的通用策略356
工具性攻击的特例358
冲突调解的模型360
第一步:开始协调360
第二步:了解清楚每个儿童的想法360
第三步:总结360
第四步:提出选择360
第五步:就解决办法达成一致361
第六步:强化解决问题的过程361
第七步:后续行动361
执行冲突调解362
儿童对解决冲突的认识362
冲突调解有用吗363
当攻击性行为发展成欺凌后364
欺凌的受害者365
欺凌者366
欺凌的目击者366
成人在干预欺凌时所起的作用367
应对攻击性行为的技能369
在教育机构中应对攻击——通用策略369
怎样应对工具性攻击372
怎样应对敌意攻击372
与儿童的家庭保持沟通373
注意事项374
总结376
关键词377
问题讨论377
第13章 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379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380
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的益处380
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381
亲社会行为的步骤381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到的各种影响384
生理因素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84
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85
语言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85
分享385
社会经历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86
文化期望和经历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87
成人的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87
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技能391
营造一个亲社会的环境391
使用指导和辅导的方式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392
提供现场指导392
用有组织的活动做辅助,向儿童传授亲社会行为395
与儿童的家人进行沟通396
注意事项398
总结399
关键词399
问题讨论400
第14章 培养儿童对性和多样性的正确态度403
孩子的性心理发展404
性别角色的发展404
成人对儿童性心理行为和发展的反应405
儿童的族群认同、偏好和态度408
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412
特殊儿童理事会给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教师制定的专业和道德标准413
进一步发展个体化的家庭服务方案和个体化的教育方案414
个体化的教育方案414
对残疾状况的分类415
接纳419
儿童对残疾状况的认知419
儿童对同龄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态度420
让残疾儿童融入正常群体中的指导原则421
早熟的行为、害羞和困难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21
超前发展和早熟的儿童421
过度害羞的儿童423
气质和个性化423
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性和多样性的技能425
就性和多样性与儿童进行交流425
针对儿童的个体差异与其家人进行交流428
注意事项430
总结431
关键词432
问题讨论432
第15章 做出道德判断和决定435
道德判断以及影响做出道德判断的因素436
怎样制订道德判断的目标、策略和标准437
影响道德判断的因素438
做道德判断时应遵循的原则441
优先原则442
对儿童极端行为的道德判断442
极端行为的成因是什么444
常被提及的极端行为的来源445
侧重于儿童遭虐待和忽视的道德行为准则447
虐待和忽视的定义447
问题出现的范围448
施虐者449
受害者450
报告儿童受到虐待453
在正规机构中保护儿童免受虐待454
就道德问题与儿童的家人进行沟通455
做出道德判断所需具备的技能456
怎样做出道德判断456
怎样做出日常判断457
怎样应对儿童的极端行为458
怎样处理儿童遭虐待和忽视的情况459
注意事项461
总结463
关键词463
问题讨论463
附录一 案例分析467
附录二 专业技能调查表477
术语表479
参考文献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