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工程建设与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信工程建设与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2383581.jpg)
- 张宇,王丽琼主编 著
- 出版社: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 ISBN:780648684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17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2841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工程建设与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数字数据通信技术篇3
第一章 数字通信概述3
第一节 概论3
第二节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7
第三节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9
第二章 数字编码与调制11
第一节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PCM)11
第二节 单片PCM编译码器53
第三节 PCM一次群(PCM30/32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64
第四节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72
第三章 数字复接技术81
第一节 数字信号的复接81
第二节 定时与同步系统85
第三节 同步复接93
第四节 异步复接97
第五节 高次群帧结构111
第六节 PCM零次群112
第七节 典型的复接器分接器115
第四章 数字传输技术117
第一节 数字信号传输理论117
第二节 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126
第三节 再生中继传输136
第四节 再生中继器电路实例143
第五节 再生中继传输性能的分析148
第六节 PCM中继传输系统的测量164
第五章 数据传输原理169
第一节 数据信号的形式169
第二节 数据传输方式173
第三节 数据传输的速率与质量175
第四节 传输媒体共享技术178
第五节 数据传输技术181
第六章 差错控制技术183
第一节 概述183
第二节 差错控制方式183
第三节 差错控制编码184
第四节 差错控制——ARQ原理197
第七章 物理接口201
第一节 概述201
第二节 CCTTT V.24建议201
第三节 EIA接口标准214
第四节 X系列建议219
第五节 G.703 64kbit/s接口226
第六节 C.703 2048kbit/s接口227
第七节 话音信道接口227
第八节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设备的信道接口228
第九节 不同接口的互通229
第八章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31
第一节 概述231
第二节 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232
第三节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236
第四节 测控通信数据传输规程241
第二篇 多媒体通信技术篇245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概述245
第一节 概念和定义245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246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动力250
第四节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组成251
第五节 多媒体通信提供的业务255
第二章 QoS体系结构259
第一节 概述259
第二节 通用QoS框架260
第三节 QoS体系结构263
第三章 网络组成271
第一节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271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网与IP地址275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网与域名278
第四节 基于路由器的多媒体通信网279
第五节 基于ATM的多媒体通信网280
第六节 业务对网络设备的要求283
第四章 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287
第一节 多媒体通信网中的安全加密技术287
第二节 多媒体业务骨干传送网络体系结构和技术291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网中的Web技术312
第三篇 光纤通信技术篇323
第一章 概论323
第一节 光纤通信发展史323
第二节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327
第三节 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328
第二章 光纤传输理论331
第一节 概述331
第二节 光纤的几何光学分析331
第三节 光纤的波动光学分析334
第四节 单模光纤中的色散337
第五节 单模光纤的分类和折射率剖面结构340
第六节 单模光纤传输参数的近似解析式344
第三章 光源与调制351
第一节 概述351
第二节 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351
第三节 发光二极管(LED)354
第四节 半导体激光器(LD)356
第五节 光电二极管361
第六节 耦合、封装与组件365
第七节 半导体激光器的寿命与使用注意事项370
第八节 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与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372
第九节 光源的间接调制375
第四章 光发送机387
第一节 概述387
第二节 光发送机的基本电路388
第三节 光发送机的光功率控制395
第四节 光发送机的温度控制398
第五节 光源的保护401
第六节 超高速光发送机403
第七节 外调制技术406
第五章 光缆的使用411
第一节 概述411
第二节 光缆的种类和结构414
第三节 光缆制造工艺419
第四节 光缆的温度特性422
第五节 光缆的机械性能和例行试验425
第六节 光缆的寿命429
第七节 如何选用和验收光缆431
第六章 数字光接收机435
第一节 概述435
第二节 光检测器的特性436
第三节 数字光接收机的噪声444
第四节 数字光接收机的灵敏度计算458
第五节 数字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电路466
第六节 光接收机的均衡网络、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再生电路470
第七章 光纤通信系统工程设计481
第一节 概述481
第二节 光缆线路传输距离的估算484
第三节 光线路码型的合理选用489
第四节 光电设备的配置495
第五节 无人中继站的供电问题498
第六节 设计中若干技术问题的考虑499
第七节 海底光缆通信工程设计的技术考虑505
第八节 公务通信、计算机监控中心的设置及维护管理体制的考虑506
第九节 工程设计程序及有关规范508
第八章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技术511
第一节 概述511
第二节 帧结构与开销514
第三节 同步复用和映射原理519
第四节 关键设备与网络应用532
第五节 SDH线形网络应用542
第六节 SDH环形网络应用552
第七节 SDH网同步564
第八节 SDH网同步结构570
第九节 网络管理及典型网管系统585
第十节 典型实例590
第十一节 典型设备593
第九章 光纤通信新技术631
第一节 波分复用技术631
第二节 光频分复用技术646
第三节 光时分复用技术649
第四节 全光通信网650
第五节 色散补偿技术663
第十章 光缆线路施工技术671
第一节 概述671
第二节 管道光缆敷设672
第三节 架空光缆敷设676
第四节 直埋光缆的敷设678
第五节 水底光缆的敷设680
第六节 局内光缆的敷设685
第七节 光纤的连接685
第八节 光缆接续和安装690
第九节 光缆线路的工程测量696
第十节 光缆线路的维护技术706
第四篇 卫星通信技术篇713
第一章 概述713
第一节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713
第二节 卫星通信系统718
第三节 卫星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732
第二章 多址技术741
第一节 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741
第二节 FDMA方式743
第三节 TDMA方式749
第四节 SDMA/SS/TDMA方式759
第五节 SCPC方式765
第七节 多址分配技术776
第八节 关键技术783
第一节 卫星的轨道和覆盖区789
第三章 通信卫星789
第二节 通信卫星的组成791
第三节 国外通信卫星简介794
第四节 国内通信卫星798
第四章 地球站807
第一节 微波功率放大器807
第二节 低噪声放大器817
第三节 变频器820
第四节 频率源822
第五节 天线824
第六节 天线跟踪830
第五章 卫星通信网835
第一节 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结构835
第二节 卫星通信网与地面通信网的连接836
第三节 VSAT卫星通信网839
第一节 概述857
第六章 地球站的工程设计857
第二节 地球站工程勘察858
第三节 地球站接地、供电与防雷861
第四节 地球站微波辐射防护865
第五节 地球站工程设计867
第七章 几种实用的卫星通信系统871
第一节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871
第二节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874
第三节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876
第四节 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877
第八章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885
第一节 电视信号的主要特性885
第二节 卫星电视广播887
第三节 MAC制卫星电视901
第一节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907
第九章 卫星通信发展与展望907
第二节 中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910
第三节 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911
第四节 卫星ATM网913
第五节 卫星通信全球发展战略915
第五篇 交换技术篇921
第一章 概论921
第一节 交换与通信网921
第二节 数据交换923
第三节 宽带交换技术929
第四节 光交换技术934
第二章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937
第一节 概述937
第二节 数字交换机的组成938
第三节 几种交换网络943
第四节 呼叫接续原理956
第五节 ZXJ10数字交换机简介961
第一节 概述967
第二节 分组交换原理967
第三章 分组交换技术967
第三节 网络组成973
第四节 DPN-100分组交换网设备974
第四章 帧中继(FR)技术977
第一节 概述977
第二节 帧中继协议979
第三节 帧中继网的组成986
第四节 帧中继用户接入方式988
第五节 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991
第六节 典型的帧中继交换机993
第七节 帧中继技术的发展1006
第八节 帧中继的测试1006
第一节 概述1015
第五章 ATM交换技术1015
第二节 ATM协议参考模型1024
第三节 ATM交换系统1034
第四节 ATM交换机1051
第五节 ATM交换的呼叫和连接控制1054
第六节 ATM组网技术1062
第六章 IP交换及其它1073
第一节 IP交换1073
第二节 IP交换技术1087
第三节 AMT与IP的结合1093
第四节 标记交换技术1101
第五节 Tag交换1105
第六节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108
第七节 I—PNNI1120
第八节 路由器工作原理1123
第一节 概述1127
第七章 光交换技术1127
第二节 光交换的分类1128
第三节 光交换元件1132
第四节 光交换网络1135
第五节 光交换的应用1141
第六篇 网络技术篇1145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相概论1145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45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146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1155
第一节 基本概念1155
第二节 OSI参考模型1158
第三节 物理层1159
第四节 数据链路层1166
第五节 网络层1176
第六节 传输层1186
第七节 高层协议1191
第八节 网络协议1195
第三章 局域网技术1205
第一节 概述1205
第二节 局域网拓扑结构1207
第三节 局域网标准1210
第四节 以太网络1213
第五节 令牌环网1226
第六节 FDDI网络1232
第七节 网络互连1238
第八节 局域网操作系统1249
第四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1255
第一节 概述1255
第二节 ISDN网络技术1262
第三节 ISDN的设备1267
第四节 ISDN的应用1270
第五章 数字数据网1277
第一节 数字数据网(DDN)概述1277
第二节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原理1280
第三节 网络结构和业务1293
第四节 国内外数字数据发展概况1296
第六章 智能网1301
第一节 智能网概述1301
第二节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和构成1307
第三节 智能网业务1323
第四节 我国实现智能网若干问题的探讨1332
第七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1339
第一节 网络管理1339
第二节 网络安全1342
第一节 直接电缆连接网络1359
第八章 局域网组网实例1359
第二节 对等网的组建1365
第九章 现代网络管理技术1373
第一节 网络/业务/应用模型1373
第二节 网络管理系统参考模型1378
第三节 管理对象模型1382
第四节 管理环境模型1384
第七篇 移动通信技术篇1389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1389
第一节 现代通信概述1389
第二节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392
第三节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1393
第四节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396
第五节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1398
第六节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1400
第七节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411
第八节 移动通信网性能指标1417
第九节 几种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418
第十节 移动通信发展趋向1422
第二章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1427
第一节 调频与调相1427
第二节 发信机1437
第三节 收信机1442
第四节 收发天线共用器1446
第五节 锁相频率合成器1448
第三章 组网技术1461
第一节 概述1461
第二节 多址技术1462
第三节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1473
第四节 网络结构1479
第五节 交换1484
第四章 模拟蜂窝网1487
第一节 概述1487
第二节 典型系统的组成1489
第三节 模拟蜂窝网的信令1495
第四节 模拟蜂窝系统的工作过程1499
第五节 模拟同的全国联网1501
第五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1505
第一节 概述1505
第二节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506
第三节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1518
第四节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1521
第五节 安全管理和接续流程1532
第六节 移动性管理1535
第七节 DCS1800系统1537
第一节 概述1541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1541
第二节 CDMA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1547
第三节 CDMA系统的无线传输1552
第四节 Q-CDMA(I—95)数字移动通信系统1563
第五节 网络移动管理功能1591
第六节 无线网络规划1596
第七章 无线寻呼系统1607
第一节 概述1607
第二节 频率配置及调制方式1610
第三节 无线寻呼网的结构及其系统组成1616
第四节 无线寻呼接收机1622
第五节 无线寻呼中心1625
第六节 寻呼系统的组网1634
第七节 典型人工接续寻呼系统1643
第八节 典型自动接续寻呼系统1653
第一节 概述1667
第八章 无绳电话系统1667
第二节 第二代无绳电话(CT2)1668
第三节 DECT系统1671
第九章 移动数据通信1681
第一节 概述1681
第二节 主要承载技术简介及提供的业务1682
第三节 主要应用开发平台技术介绍1698
第四节 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1701
第十章 个人通信1705
第一节 概述1705
第二节 无线个人通信的工作频段1710
第三节 无线个人通信的主要技术1713
第四节 个人移动通信系统UMTS概况1720
第五节 个人通信网的构架1725
第六节 个人通信网的功能结构模型1730
第七节 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1733
第一节 高速率移动通信系统1745
第十一章 发展中的移动通信技术1745
第二节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性能比较1746
第三节 多层网络结构1747
第四节 未来先进移动通信系统1748
第五节 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1751
第六节 软件无线电1755
第七节 未来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简介1756
第十二章 蓝牙技术1759
第一节 概述1759
第二节 蓝开技术及产品发展现状分析1760
第三节 蓝牙技术1762
第四节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1763
第五节 蓝牙应用模型及协议栈1766
第六节 蓝牙技术的应用1768
第一节 接入网的概念1771
第一章 概述1771
第八篇 接入技术1771
第二节 接入网的实现方式1774
第三节 业务节点接口和业务节点要求1778
第二章 铜线接入技术1781
第一节 接入网线对曾容传输系统1781
第二节 ADSL技术1783
第三节 ADSL的传输机制与调制技术1792
第四节 ADSL物理设备1807
第五节 ADSL的应用1812
第三章 无线接入网1821
第一节 无线用户环路的构成1821
第二节 无线用户环路的主要特点1821
第三节 无线用户环路的应用技术1822
第四节 无线接入的其他应用1822
第一节 概述1825
第四章 光纤接入技术1825
第二节 有源光网络1839
第三节 光接入系统应用1866
第四节 一个实际应用的光纤接入系统1875
第五章 无源光网络1885
第一节 PON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885
第二节 PON的传输复用技术1897
第三节 宽带PON技术1898
第四节 APON1902
第五节 典型无源光网络系统1902
第六章 铜线光纤混合接入技术1919
第一节 基本概念1919
第二节 典型的HFC系统1928
第三节 影视点播(VOD)系统1933
第四节 数字化CATV实例1937
第二节 卫星星座基本原理1941
第七章 高速无线接入技术1941
第一节 概述1941
第三节 SkyBridge1943
第四节 Teledesic1945
第五节 铱星1947
第六节 LMDS1949
第七节 DBS1952
第八章 接入网的建设方法与发展状况1955
第一节 接入网建设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955
第二节 我国接入网的现状与发展规划1958
第九篇 综合布线技术篇1967
第一章 综合布线工程概述1967
第一节 概述1967
第二节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要求1976
第三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1990
第一节 中继器和集线器1997
第二章 网络互联设备1997
第二节 调制解调器1998
第三节 网络互联设备——网卡2007
第四节 网桥2012
第五节 交换机2015
第六节 路由器2018
第七节 网关2020
第八节 防火墙2022
第三章 综合布线工程常用材料2029
第一节 电缆2029
第二节 光纤及其传输特性2035
第三节 线槽2048
第四章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2053
第一节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2053
第二节 工作区2058
第三节 水平子系统2059
第四节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2080
第五节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2084
第六节 设备间子系统2090
第七节 建筑群干线子系统2100
第八节 网络工程的总体设计2105
第五章 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2107
第一节 网络工程布线施工技术要点2107
第二节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2108
第三节 双绞线与BJ-45头的连接技术2110
第四节 布线技术2112
第五节 光缆连接技术2133
第六节 光纤连接技术2145
第七节 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2155
第六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2159
第一节 概述2159
第二节 电缆传输通道测试2167
第三节 光缆传输通道测试技术2186
第四节 测试仪的种类与技术指标2201
第七章 综合布线实际应用2223
第一节 综合布线应用基础2223
第二节 金融大厦综合布线设计2228
第三节 购物中心综合布线设计2232
第四节 部委办公楼综合布线设计2235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网移动应用部分(MAP)第二阶段技术规范 YD/T910.4-19972245
25~1000MHz陆地移动通信网的容量系列及频道配置 GB6280-862425
25~1000MHz陆地移动通信网通过用户线接入公用通信网的接口参数 GB6282-862427
移动通信有线/无线转接设备通用规范 GB/T17542-19982431
无线用户集中器进入公用电话网技术要求及其测试方法 YD/T713-942443
使用2Mbit/s及2Mbit/s以下的数字信道建立视听终端间通信的系统 YD/T848-19962455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GB/T15837-19952487
8448 kbit/s用户环路光纤传输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YD/T603-19962499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YD/T877-19962511
2048 kbit/s30路脉码调制分插设备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13859-922521
2048 kbit/s30路脉码调制用户环路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885-19972535
ISDN(2B+D)NT1用户-网络接口设备技术要求 GB/T16654-19962549
数字交换机数字中继接口(2048kbit/s)参数及数字中继接口间传输特性和测试方法 YD/T627-932569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YD/T754-952581
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YD/T755-952593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944-19982601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D/T993-19982607
光纤光缆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 GB/T12507.1-20002619
2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光端机技术要求 GB/T13997-19982733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 GB/T16849-19972743
光纤熔接机通用规范 GB/T17570-19982755
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767-952765
SDH 155Mb/s和622Mb/s光发送模块和光接收模块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YD/T973-19982777
通信光缆交接箱 YD/T988-19982795
接入网用PDH光端机技术条件 YD/T1016-1999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