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虚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太虚思想研究
  • 郭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099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太虚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平与著述1

第一节 生平1

第二节 著述15

第二章 对于佛教的总看法与总态度17

第一节 “我的佛教观”17

第二节 对于佛教的总看法与总态度23

第三章 对于佛教的判摄29

第一节 “佛法之分宗判教”29

第二节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31

第三节 “佛法大系”34

第四章 学佛与做人38

第一节 学佛先从做人起38

第二节 学佛者应知应行之要事42

第三节 僧从学行44

第四节 信众学行61

第五节 佛学原理与做人69

第五章 三教与三宗72

第一节 三教72

第二节 三宗73

第六章 法性空慧学82

第一节 有关著述82

第二节 法性空慧学概论83

第三节 二无我论105

第四节 “因缘所生法”义107

第七章 法相唯识学111

第一节 有关著述111

第二节 法相唯识学概论112

第三节 阿陀那识论139

第四节 阴蕴之研究142

第五节 法与人之研究147

第六节 唯识观大纲153

第七节 法相必宗唯识160

第八章 新唯识论162

第一节 新唯识论的提出162

第二节 宇宙的人生的唯识论165

第三节 真理的实性的唯识论168

第四节 究竟的唯识论169

第五节 对于熊十力(新唯识论)的批判170

第九章 法界圆觉学174

第一节 有关著述174

第二节 法界论175

第三节 众生论179

第四节 天台教观181

第五节 贤首教义183

第六节 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186

第七节 迷悟由心217

第八节 破妄显真217

第九节 论即身成佛218

第十章 两个“三唯论”222

第一节 第一个“三唯论”222

第二节 第二个“三唯论”228

第十一章 现实论234

第一节 (真现实论)234

第二节 佛学的现实论238

第三节 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241

第四节 佛教的四现实观242

第十二章 自由史观245

第一节 人类的自由本性245

第二节 人生的自由问题246

第三节 近代自由运动略史247

第四节 佛教现实主义的自由原理249

第五节 以佛教的自由史观完成近代的自由运动251

第十三章 宗教观258

第一节 宗教构成的原素258

第二节 “我的宗教观”262

第十四章 人生观275

第一节 对于近代人生观的评判275

第二节 身命观与人生观285

第三节 佛教与人生289

第四节 人生观的科学295

第五节 佛教的人生观306

第十五章 社会观312

第一节 说革命312

第二节 革命当从革心起314

第三节 缘成史观319

第四节 社会观321

第十六章 论性324

第一节 性释324

第二节 人性可善可恶328

第三节 人性之分析与修证329

第四节 人欲之分析与治理334

第十七章 论僧制340

第一节 僧制今论340

第二节 建僧大纲343

第三节 关于僧教育349

第四节 整理僧伽制度论352

第十八章 论国学359

第一节 佛法与孔子之道360

第二节 论(周易)362

第三节 论荀子366

第四节 论墨子373

第五节 论韩愈385

第六节 论宋明儒学390

第七节 论王阳明395

第十九章 论文化399

第一节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399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佛教因素405

第三节 佛学与新思想406

第四节 旧新思潮的变迁与佛学的关系411

第五节 评郭沫若论文化413

第六节 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415

第七节 佛教与中国文化418

第八节 佛教与世界文化424

第二十章 论哲学426

第一节 西洋、中国、印度哲学概论426

第二节 哲学综论436

第三节 佛学与哲学440

第四节 佛学与唯物、唯心、唯生哲学442

第五节 佛学与宗教哲学及科学哲学444

第六节 新物理学与唯识论449

第七节 论知行难易453

第八节 唯生哲学454

第九节 自治哲学457

第十节 宇宙真相461

第十一节 评实验主义463

第十二节 评新有鬼论与新无鬼论465

第十三节 简评冯著(中国哲学史)及(贞元三书)466

第十四节 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470

第十五节 论(复性书院讲录)477

第二十一章 论道德486

第一节 佛学的人生道德486

第二节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490

第三节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493

第四节 集团的恶止善行496

第五节 心理建设499

第二十二章 论教育502

第一节 教育新见502

第二节 三增上学与三育524

第三节 论教育527

第二十三章 论文艺531

第一节 对于文艺政策的意见531

第二节 美术与佛学534

第三节 佛教美术538

第二十四章 人生佛教545

第一节 人生545

第二节 人生的佛教548

第三节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556

第四节 怎样建设人间佛教561

第五节 建设人间净土论571

第二十五章 融贯与适应583

第一节 融贯583

第二节 适应5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