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基础研究的投入、评估和协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基础研究的投入、评估和协调](https://www.shukui.net/cover/7/32298306.jpg)
- 周寄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090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投资-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基础研究的投入、评估和协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周寄中1
参考文献6
第1章 基础研究的绩效及其评估分析&陈宏民等9
1.1基础研究绩效产生的机制及其特点9
1.1.1基础研究绩效产生的机制9
1.1.2基础研究绩效产生的特点10
1.2基础研究绩效的具体表现形式11
1.2.1基础研究内部绩效的具体表现13
1.2.2基础研究外部绩效的具体表现14
1.3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发展17
1.4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目的18
1.5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类型20
1.6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20
1.6.1同行评议法20
1.6.2科学计量法22
1.7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难点24
参考文献26
第2章 中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现状及改进建议&陈宏民等28
2.1我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工作的现状29
2.1.1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29
2.1.2评估原则不明确29
2.1.3评估方法(特别是同行评议法)使用不合理29
2.1.4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缺乏宏观层面的评估指标体系30
2.2改进我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工作的建议31
2.2.1以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为基础统一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31
2.2.2明确评估原则32
2.2.3改进同行评议法33
2.2.4建立宏观层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34
参考文献35
第3章 中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陈宏民等36
3.1总产出指标37
3.1.1论文总产出37
3.1.2科技专著总产出43
3.2知识总产出影响力48
3.2.1引用情况48
3.2.2国际交流53
3.3内部绩效59
3.3.1研究型论文59
3.3.2研究型人才64
3.4外部绩效68
3.4.1外部绩效存在性证明68
3.4.2应用型论文69
3.4.3应用型人才75
3.4.4应用知识产出影响力——横向课题79
3.4.5专利82
3.5中科院科研绩效总体评估89
3.5.1从知识产出情况来看89
3.5.2从知识影响力情况来看89
3.5.3从人才培养情况来看90
附录1.1外部绩效存在性证明(一)——基于中科院数据91
附录1.2外部绩效存在性证明(二)——基于全国数据102
第4章 基础研究产出与多元效应分析&魏江 周泯非 勾丽等107
4.1基础研究效应研究轨迹回顾107
4.2基础研究的纯粹经济效应分析109
4.2.1基础研究经济效应的早期研究工作109
4.2.2基础研究经济效应的后期研究成果110
4.3基础研究的多元综合效应分析111
4.3.1基础研究的广义经济效应剖析111
4.3.2基础研究的多元社会效应探索112
4.4案例一:“关联系统与介观体系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产出与效应分析113
4.4.1“关联系统与介观体系物理”基础研究团队背景介绍113
4.4.2代表性基础研究项目的产出分析115
4.4.3研究团队的学术产出效应分析116
4.4.4案例小结与启示117
4.5案例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基础研究项目多元社会效应分析117
4.5.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基础研究项目背景分析117
4.5.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基础研究项目的多元社会效应118
4.5.3案例小结与启示119
4.6本章研究结论120
参考文献121
第5章 基础研究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魏江 周泯非等124
5.1基础研究溢出效应的内涵分析124
5.1.1基础研究成果“溢出”的经济学诠释124
5.1.2有关“溢出”类型的研究125
5.1.3本编对基础研究溢出效应内涵的界定127
5.2基础研究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127
5.2.1基于空间距离的研究128
5.2.2基于知识领域的研究128
5.2.3基于客体吸收能力的研究129
5.3基础研究溢出效应的传输途径130
5.4基础研究溢出效应的机理模型131
5.5知识生产函数与溢出效应度量模型133
5.6基础研究溢出效应的案例分析134
5.6.1背景介绍134
5.6.2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基本过程分析135
5.6.3基础研究产出及溢出效应分析137
5.6.4结论与启示140
5.7本章研究结论140
参考文献141
第6章 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魏江 江诗松等145
6.1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国际比较145
6.1.1美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概况145
6.1.2英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概况146
6.1.3日本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概况148
6.1.4韩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概况148
6.1.5总结与启示149
6.2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概述150
6.2.1同行评议法151
6.2.2文献计量法151
6.2.3国外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概述151
6.2.4我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概述153
6.3我国基础研究绩效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54
6.3.1使用同行评议法的问题154
6.3.2使用文献计量法的问题155
6.3.3有关评估活动与评估周期方面的问题156
6.4基础研究绩效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156
6.4.1基础研究绩效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156
6.4.2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158
6.5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160
6.5.1基础研究绩效的内涵界定——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160
6.5.2绩效评估体系的结构设计及流程设计162
6.5.3相关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的来源依据163
6.5.4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165
6.5.5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解释166
6.5.6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补充说明170
6.6基础研究绩效评估体系形成过程说明171
6.6.1基础性指标及权重的形成过程172
6.6.2关键指标和重大创新贡献指标的形成过程174
参考文献175
第7章 相关对策与建议&魏江 江诗松等177
7.1关于规范应用评估方法的建议177
7.1.1规范同行评议专家库的建设与使用177
7.1.2完善同行评议过程的约束机制179
7.1.3合理应用文献计量方法180
7.1.4深入结合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法的使用181
7.2关于优化整体评估实践的建议183
7.2.1统一基础研究定义与分类,规范研究项目性质的甄别183
7.2.2系统认识基础研究效应,避免功利主义183
7.2.3在基础研究评估中贯彻分类评估原则183
7.2.4在基础研究评估中贯彻分层评估原则183
7.2.5对基础研究项目绩效进行分阶段评估184
参考文献184
本编结语186
附录2.1基础研究绩效评估体系调查问卷189
第8章 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及其全成本的基本特性&韩传模 秦璟 张俊民等195
8.1科研劳动的性质195
8.1.1科研劳动的本质是生产性劳动196
8.1.2科研劳动的特殊性197
8.2研究开发的分类和特点198
8.3基础研究项目类型及其特征199
8.3.1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99
8.3.2我国基础研究项目现状200
8.4基础研究资源及其分配201
8.4.1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概况201
8.4.2基础研究经费的来源构成202
8.4.3基础研究经费的执行部门203
8.5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特征及其内容204
8.5.1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的特征204
8.5.2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的内容205
参考文献207
第9章 国内、外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测算内容及构成分析&王成秋 翟淼等208
9.1美国的科研项目经费测算方法208
9.1.1美国科研体制及科研经费管理概况208
9.1.2美国科研项目的经费构成209
9.1.3美国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成本原则211
9.1.4美国主要大学的间接成本分配率212
9.2英国的科研经费管理213
9.2.1英国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213
9.2.2英国政府科研资助办法214
9.3我国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内容及其构成现状分析216
9.3.1《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全成本的内容216
9.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中全成本的内容217
9.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中全成本的内容218
9.3.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973计划)中全成本的内容219
9.3.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863计划)中全成本的内容220
9.3.6相关制度综合比较分析221
9.4我国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内容实际构成情况的分析230
9.5浪潮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费用支出案例分析242
9.6我国基础研究微观活动经费实际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245
9.6.1问卷调查简况245
9.6.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47
参考文献259
第10章 我国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构成内容设想及政策建议&张俊民 王成秋等260
10.1我国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项目构成内容设计260
10.2我国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项目权重设计261
10.2.1权数的形式262
10.2.2权数确定的方法262
10.2.3基础研究中总成本项目的权数确定264
10.3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项目及其额度的实证检验270
10.3.1问卷调查概况270
10.3.2问卷调查内容及其统计结果271
10.3.3基础研究微观活动全成本结构的确定280
10.4研究结论与局限性282
10.4.1研究结论282
10.4.2政策建议286
参考文献288
第11章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现状&孙喜杰 李红林 曾国屏等291
11.1投入加速增长,强度维持在约5%291
11.2以中央财政为主体的多渠道格局293
11.3企业基础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95
参考文献297
第12章 有代表性国家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李红林 孙喜杰 曾国屏等298
12.1美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298
12.1.1基础研究投入的发展轨迹及比例协调300
12.1.2基础研究各投入渠道的协调304
12.2德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309
12.2.1基础研究投入的发展轨迹及比例协调310
12.2.2政府各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及其协调机制312
12.3日本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314
12.3.1基础研究投入的发展轨迹及比例协调314
12.3.2政府各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及其协调机制321
12.4韩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324
12.4.1基础研究投入的发展轨迹及比例协调326
12.4.2政府各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及其协调机制329
12.5印度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机制331
12.5.1基础研究投入的发展轨迹及比例协调331
12.5.2政府各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及其协调机制334
12.6典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协调机制总结336
12.6.1基础研究投入强度336
12.6.2基础研究投入渠道338
参考文献338
第13章 基础研究投入增长和协调的拟规律:以美国为例&孙喜杰 李红林 曾国屏等340
13.1美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发展历程340
13.1.1增长期341
13.1.2滑落期342
13.1.3恢复期343
13.1.4拓展期344
13.2基础研究投入增长拟规律345
13.3基础研究投入协调拟规律348
参考文献349
第14章 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协调机制的政策问题研讨&曾国屏 孙喜杰 李红林等351
14.1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改善研发投入结构351
14.1.1“十一五”期间及2010~2020年基础研究投入的测算351
14.1.2投入协调需要提高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向基础研究倾斜354
14.1.3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协调的不可缺少的部分355
14.1.4增加对高校基础研究的支持,发掘高校基础研究潜力357
14.1.5建立国家战略基础研究基金,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协调发展360
14.2加强科技经费的宏观管理,健全基础研究投入协调机制360
14.2.1完善科技经费预算体系和管理协调机制361
14.2.2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研究投入协调提供技术支撑363
14.3政策研讨小结364
14.3.1国家战略目标要求采取重大举措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和协调力度365
14.3.2提高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财政R&D投入向基础研究的倾斜365
14.3.3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365
14.3.4增加对高校基础研究的支持,发掘高校的基础研究潜力366
14.3.5建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科学研究基金,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协调发展366
14.3.6完善科技经费预算体系和管理协调机制366
14.3.7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研究投入协调提供技术支撑367
参考文献367
第15章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再研究&周寄中371
15.1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况和问题分析371
15.2导致指标数值很低的原因分析373
15.2.1政府财政预算中应有研究开发(R&D)科目374
15.2.2在统计方法上,应以支出法与投入法相结合374
15.2.3基础研究应当包括“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375
15.2.4R&D人员劳务费的统计误差是可能因素之一375
15.2.5还应大幅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376
15.3学习美国政府大力支持基础研究60多年的经验,加大基础研究投入377
参考文献378
第16章 中国基础研究资源配置的协调研究&许治 周寄中379
16.1国家基础研究资助渠道的协调:基础医学与“三农”领域为例379
16.1.1基础医学领域重大原始创新与两大基础研究资助渠道间相关性分析380
16.1.2国家科学基金间的协调:对“三农”问题资助项目的案例分析387
16.2中国基础研究资助模式分析393
16.2.1基础医学领域基础研究各资助渠道效率分析393
16.2.2当前基础研究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396
16.2.3结论与建议398
参考文献402
后记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