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
  • 杨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182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1

引言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1

一、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

二、现实责任: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8

三、科学发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规律16

第一章 论社会和谐理想与乌托邦29

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中的“道义和谐”与乌托邦29

二、西方哲学语境中抽象的“和谐原则”与乌托邦37

三、科学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42

第二章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55

一、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观的彻底清算55

二、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建构逻辑60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65

第三章 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发展70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发端71

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建立7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80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83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93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社会93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99

三、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7

第五章 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115

一、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内在深层次动力的科学揭示11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产生与发展119

三、整合内在动力诸要素,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123

第六章 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历史宿求129

一、人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129

二、历史取向与价值取向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由可能走向现实的必然137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实现人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和谐机制142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构想与探索15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想159

二、十月革命胜利到“遗嘱”的反思: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167

第八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曲折历程175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总体构想175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探索182

三、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原则194

第九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203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203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价值208

三、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213

第十章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218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218

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思路223

三、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228

第十一章 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233

一、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233

二、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243

三、马克思历史进步尺度思想给予“和谐发展”的启示25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65

一、社会主体的类型及其特点266

二、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69

三、社会主体作用的客观制约性27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双向统一277

一、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双重超越”277

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主体具体的、历史的实践28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与归宿290

一、实践主体:发展与自由的诉求290

二、价值主体:交往关系与价值尺度的统一293

三、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98

第十五章 最广泛地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304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科学发展的哲学原则30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309

三、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充分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因素312

结束语 开创历史发展的新纪元321

一、再论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321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是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统一327

三、开创性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创新333

主要参考文献342

后记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