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测量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
  • 黄光扬主编;刘尧,龙文祥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3013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测量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1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2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2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5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7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10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10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12

三、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15

四、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16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17

六、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19

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21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22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5

三、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27

四、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28

关键术语30

内容提要与小结31

练习与思考题32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33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34

一、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34

二、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35

三、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36

四、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36

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其他分类37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40

一、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40

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41

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42

四、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43

关键术语44

内容提要与小结44

练习与思考题44

第三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45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46

一、信度的意义46

二、信度的统计定义46

三、信度的估计方法47

四、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分析54

五、测量标准误与测验信度的关系56

六、评分者信度56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58

一、效度的意义58

二、效度的统计定义60

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61

四、内容效度及其分析方法61

五、结构效度及其验证方法64

六、效标关联效度及其估计方法68

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难度70

一、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70

二、难度的等距变换72

三、测验题目的恰当难度和恰当难度分布73

第四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区分度74

一、区分度的意义74

二、区分度的计算75

三、区分度伪相关的校正79

四、标准参照测验题目区分度的其他研究方法80

第五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81

一、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81

二、针对性、区分性和简洁性84

关键术语86

内容提要与小结86

练习与思考题87

第四章 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91

第一节 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量功能92

一、客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技巧92

二、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要领101

第二节 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105

一、教育目标与测验目标的联系105

二、教育目标分类学108

三、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13

第三节 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114

一、设计测验的基本考虑114

二、设计测验蓝图115

三、测验的编制与组织117

关键术语121

内容提要与小结121

练习与思考题122

第五章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23

第一节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124

一、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124

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125

第二节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127

一、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127

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128

关键术语140

内容提要与小结140

练习与思考题140

第六章 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141

第一节 教育测验常模的意义与类型142

一、测验常模的意义142

二、测验常模的主要类型144

第二节 百分等级常模及建立方法148

一、百分等级常模的意义与应用148

二、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方法149

第三节 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153

一、标准分数的基本定义154

二、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方法155

三、正确理解与使用标准分数156

第四节 标准分数在我国高考中的试点应用159

一、建立标准分数制度是高考标准化的重要环节159

二、在高考中使用原始分数有局限性160

三、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的内容161

四、高考标准分数转换方法162

关键术语164

内容提要与小结165

练习与思考题165

第七章 教育测验的“标准”及其建立方法167

第一节 教育测验标准的含义168

一、对标准参照测验及其“标准”的再认识168

二、认识几个与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的概念169

第二节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171

一、正确百分数171

二、掌握分数173

三、内容等级分数174

第三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174

一、汉布莱顿模式175

二、美国IOX模式176

三、英国GCSE模式176

四、我国高中毕业会考标准的建立模式177

五、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的建立模式178

第四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180

一、基于题目分类下的经验判断方法180

二、基于题目双基度指标下的经验评判法181

三、基于题目“目标—难度”层次评估法183

四、基于已知“掌握—未掌握”效标组的统计分析法184

关键术语185

内容提要与小结185

练习与思考题186

第八章 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87

第一节 课业考评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188

一、课业考评的主要作用188

二、课业考评存在着的主要问题189

三、国外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经验190

四、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目标193

第二节 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参照点体系197

一、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197

二、评价学生课业发展的参照点体系201

第三节 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204

一、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04

二、表现性测验评价法206

三、评定量表评价法211

四、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213

五、档案袋评价法216

六、动态评价法217

七、学习能力平面图在学生课业发展评价中的应用219

第四节 成绩评定等级制的原理及应用221

一、绝对评价等级制及应用221

二、相对评价等级制及应用224

关键术语226

内容提要与小结226

练习与思考题228

第九章 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29

第一节 学生认知过程基本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30

一、观察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30

二、记忆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32

三、思维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35

四、想象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37

第二节 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40

一、关于智力的经典定义240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及发展242

三、经典智力发展的评价方法248

四、智力测验历史及我们的态度254

第三节 学生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价257

一、创新的内涵及相关概念257

二、创新能力的评估方法259

三、创造能力的测量与评价260

第四节 学生能力倾向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62

一、学习能力倾向测验263

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263

第五节 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测验与评估264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265

二、发展多元智力的学校教学改革266

三、多元智力评估的理念与方法268

关键术语274

内容提要与小结274

练习与思考题275

第十章 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76

第一节 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意义277

一、人格的不同定义277

二、人格的基本内容278

三、健康人格的特征279

第二节 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279

一、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简介280

二、国内外知名人格测验及应用简介282

关键术语285

内容提要与小结285

练习与思考题286

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87

第一节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概述288

一、学生思想品德概念与结构288

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290

第二节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意义295

一、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可能性296

二、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意义297

三、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原则299

第三节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301

一、学生思想品德测评的一般内容301

二、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方法304

关键术语310

内容提要与小结310

练习与思考题311

第十二章 学生体育发展的测量与评价312

第一节 学生体育发展的目标及评价概述313

一、学生体育发展的一般目标313

二、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评价315

第二节 学生体能发展的意义与内容318

一、学生体能发展概述318

二、体育锻炼对体能发展的影响321

第三节 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323

一、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的原则323

二、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方法324

三、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331

关键术语334

内容提要与小结335

练习与思考题335

第十三章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336

第一节 经典测验理论的特色337

一、经典测验理论的主要优点337

二、经典测验理论的主要局限性338

第二节 现代测验理论的优势338

一、题目反应理论的主要优点339

二、题目反应理论的主要局限性340

三、经典测验理论与现代测验理论的比较340

第三节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发展趋势341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政治性得到加强342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育功能得到强化342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343

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测验的效率344

关键术语344

内容提要与小结344

练习与思考题345

附录346

附表1 W显著性检验时S的临界值表346

附表2 正态分布表347

附表3 积差相关系数(r)显著性临界值表351

附表4 t值表352

附表5 高考标准分与百分等级对照简表354

主要参考文献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