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央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未央区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86306.jpg)
- 陈桂爽主编;西安市未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6812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278页
- 文件大小:263MB
- 文件页数:13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未央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总述1
大事记17
第一编 建置 区划概述75
第一章 建置沿革76
第一节 设区前建置76
第二节 市辖区建置77
第二章 区划演变78
第一节 秦至清代7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8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84
第三章 乡镇街道概况102
第一节 乡102
第二节 镇107
第三节 街道109
第四章 基层自治组织112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112
第二节 居民(家属)委员会125
第二编 自然地理概述133
第一章 自然环境134
第一节 地质 地貌134
第二节 气候140
第三节 水文148
第四节 土壤152
第五节 植被161
第二章 自然资源162
第一节 土地资源162
第二节 水资源166
第三节 生物资源167
第四节 其他资源168
第三章 自然灾害172
第一节 气候灾害172
第二节 生物灾害178
第三节 地质地震灾害179
第三编 人口概述189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变动190
第一节 人口数量190
第二节 自然变动192
第三节 机械变动195
第二章 人口分布196
第一节 政区分布196
第二节 城乡分布197
第三节 地理分布198
第四节 人口密度199
第三章 人口结构200
第一节 自然结构200
第二节 社会结构204
第四章 人口素质210
第一节 自然素质210
第二节 文化素质211
第五章 姓氏 婚姻 家庭216
第一节 姓氏216
第二节 婚姻218
第三节 家庭222
第六章 人口普查226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226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226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227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227
第七章 计划生育228
第一节 晚婚229
第二节 节制生育230
第三节 宣传教育233
第四节 机构与管理235
第四编 城乡建设概述243
第一章 村镇街区244
第一节 村庄244
第二节 村民住宅245
第三节 村庄选录246
第四节 历史古镇249
第五节 新兴街区250
第六节 居民住宅小区252
第七节 房产管理253
第二章 建筑施工254
第一节 施工企业254
第二节 建材检验255
第三节 施工管理255
第三章 公用事业256
第一节 供水256
第二节 城镇排水258
第三节 供电260
第四节 其他生活能源261
第四章 环境保护262
第一节 废气治理262
第二节 废水治理265
第三节 废弃物治理267
第四节 噪声治理267
第五节 环境监测268
第六节 环境管理270
第五章 城乡绿化271
第一节 农村绿化271
第二节 城镇绿化273
第三节 绿化管理274
第六章 建设管理274
第一节 规划管理274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275
第七章 市容村容管理277
第一节 管理办法277
第二节 环境卫生278
第三节 环卫设施279
第四节 管理机构280
第五编 交通 邮电概述283
第一章 陆路交通284
第一节 早期陆路284
第二节 现代公路285
第三节 铁路292
第二章 桥梁 涵洞293
第一节 桥梁294
第二节 涵洞296
第三章 水运297
第一节 渭河航运297
第二节 漕渠运输298
第三节 渡口299
第四章 邮政 电信300
第一节 邮政300
第二节 电信303
第六编 农业(上)概述30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308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308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3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311
第二章 改良土壤 平整土地315
第一节 改良土壤315
第二节 平整土地315
第三章 农田水利316
第一节 灌溉317
第二节 农田排水321
第三节 河道治理322
第四节 水利管理323
第四章 农机具332
第一节 铁木农具332
第二节 动力机械333
第三节 作业机具334
第四节 机械化水平339
第五节 农机管理339
农业(下)第一章 农作物分区与耕作制度345
第一节 农作物分区345
第二节 耕作制度346
第二章 粮 棉 油346
第一节 粮食作物346
第二节 经济作物351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354
第三章 蔬菜355
第一节 种植沿革355
第二节 种植规模356
第三节 种质资源360
第四节 稀特菜364
第五节 蔬菜栽培367
第六节 病虫害及防治372
第四章 林 果 瓜375
第一节 植树绿化375
第二节 果树378
第三节 西瓜 甜瓜383
第五章 畜牧业384
第一节 饲草饲料386
第二节 耕畜386
第三节 奶畜387
第四节 猪禽388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390
第六章 渔业392
第一节 发展沿革392
第二节 渔业资源394
第三节 渔业生产395
第四节 渔业科技398
第五节 渔业管理399
第七章 农业管理机构399
第一节 行政机构399
第二节 事业机构400
第七编 乡镇企业概述403
第一章 沿革404
第二章 企业结构40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408
第二节 产业结构410
第三节 行业结构412
第三章 产品418
第一节 产品种类419
第二节 名优产品421
第三节 主要产品产量426
第四章 骨干企业选录427
第五章 企业经营435
第一节 经营制度435
第二节 横向经济联合438
第三节 科技进步442
第六章 职工队伍446
第一节 队伍规模446
第二节 职工素质447
第七章 管理4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0
第二节 管理体制450
第三节 质量管理451
第四节 甲级队建设453
第八章 效益454
第一节 经济效益454
第二节 社会效益455
第八编 工业461
概述461
第一章 早期工业462
第一节 古代纺织业与制造业462
第二节 近代机器工业463
第三节 现代手工业464
第二章 区直工业467
第一节 工业局直属工业467
第二节 商业粮食系统直属工业477
第三节 其他部门直属工业480
第三章 乡街工业482
第四章 驻区工业484
第九编 商贸491
概述491
第一章 商业492
第一节 国有商业492
第二节 供销商业495
第三节 合作商业501
第四节 私营商业503
第五节 个体商业504
第六节 商业网点505
第七节 农贸市场506
第八节 专业市场507
第二章 粮油经营508
第一节 粮油收购508
第二节 粮食仓储512
第三节 粮油供应513
第四节 管理机构516
第三章 物资经营517
第一节 沿革517
第二节 物资储运518
第三节 物资供应518
第四节 生产资料市场519
第五节 物资管理519
第四章 对外贸易520
第一节 外贸企业520
第二节 优惠政策522
第三节 出口创汇523
第四节 经济信息524
第五节 管理机构524
第十编 财税 金融概述529
第一章 财政529
第一节 财政体制529
第二节 财政收入531
第三节 财政支出535
第四节 财政管理537
第五节 管理机构541
第二章 税收542
第一节 税种 税率542
第二节 税源培植544
第三节 税收管理545
第四节 管理机构546
第三章 金融547
第一节 货币547
第二节 金融机构548
第三节 储蓄 信贷550
第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概述555
第一章 计划5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55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556
第三节 计划管理561
第四节 农业区划563
第二章 统计564
第一节 机构 网络564
第二节 统计调查565
第三节 统计服务569
第四节 统计管理570
第三章 土地管理571
第一节 宣传贯彻土地法571
第二节 土地清查572
第三节 违章查处572
第四节 补偿安置573
第五节 管理机构573
第四章 物价管理574
第一节 价格574
第二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57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5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77
第二节 队伍建设57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578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80
第五节 市场管理581
第六节 经济检查582
第七节 商标广告管理583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5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583
第二节 计量改制584
第三节 计量周期检定585
第四节 计量行政管理586
第五节 标准化管理587
第七章 审计588
第一节 审计监督588
第二节 审计队伍590
第十二编 政党 政协概述59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未央地方组织596
第一节 解放前的组织与活动596
第二节 解放后的组织沿革599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606
第四节 重大决策实施举要609
第五节 组织工作622
第六节 宣传教育627
第七节 政法工作631
第八节 统一战线635
第九节 纪律检查639
第二章 民主党派未央地方组织641
第一节 民革未央区工委642
第二节 民盟未央区工委643
第三节 民建三印、一针支部645
第四节 民进未央区工委645
第五节 农工党未央区支部646
附:647
一、中国国民党未央地方组织状况647
二、三民主义青年团未央地方组织状况647
第三章 政协未央区委员会6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648
第二节 历届全体委员会议650
第三节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653
第四节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656
第五节 其他工作658
第十三编 地方国家机关概述663
第一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665
第一节 组织沿革665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665
第三节 区人大常委会672
第四节 代表工作674
第二章 区人民政府676
第一节 组织机构676
第二节 政务举要680
第三节 劳动682
第四节 人事689
第五节 信访 档案 机关事务692
第六节 体制改革696
第七节 廉政建设699
第三章 区人民检察院700
第一节 机构700
第二节 刑事检察701
第三节 经济 法纪检察704
第四节 监所检察70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707
第六节 派驻检察室708
第四章 区人民法院708
第一节 机构708
第二节 刑事审判709
第三节 民事审判711
第四节 经济审判713
第五节 行政审判714
第六节 告诉申诉714
第七节 案件执行716
第十四编 群众团体概述719
第一章 未央区工会719
第一节 组织沿革719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720
第三节 职工教育721
第四节 参与生产建设722
第五节 参与民主管理723
第六节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724
第二章 共青团未央区委726
第一节 组织沿革726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726
第三节 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727
第四节 主要活动730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733
第三章 未央区妇女联合会734
第一节 组织沿革734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734
第三节 妇女教育735
第四节 参与经济建设736
第五节 “五好”家庭活动738
第六节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738
第七节 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740
第四章 未央区农民团体741
第一节 农民协会741
第二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742
第五章 未央区工商业联合会744
第一节 组织沿革744
第二节 主要活动744
第十五编 民政概述749
第一章 优抚 安置749
第一节 优抚749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53
第二章 双拥 共建755
第一节 双拥755
第二节 军民共建757
第三章 社会福利757
第一节 扶贫济困757
第二节 五保 敬老761
第三节 福利生产762
第四节 社区服务764
第五节 残疾人事业764
第四章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766
第一节 婚姻管理766
第二节 殡葬管理767
第三节 社团登记管理768
第四节 地名管理771
第五节 收容遣送771
第十六编 公安 司法行政概述775
第一章 公安776
第一节 机构沿革776
第二节 惩治犯罪777
第三节 治安管理781
第四节 户口管理788
第二章 司法行政789
第一节 机构789
第二节 法制宣传790
第三节 人民调解791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793
第五节 律师 公证794
第十七编 军事概述799
第一章 地方军事组织800
第二章 兵事801
第一节 清代以前兵事80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事805
第三章 地方武装808
第一节 团练808
第二节 民团 自卫队808
第三节 农民自卫队809
第四节 民兵809
第四章 兵役81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814
第二节 建国后兵投815
第五章 驻军816
第一节 古代驻军816
第二节 近现代驻军817
第六章 人民防空817
第一节 人防机构817
第二节 宣传教育818
第三节 通信 指挥819
第四节 工程建设821
第五节 工程维护管理822
第六节 平战结合824
第十八编 教育概述829
第一章 学前教育830
第一节 沿革830
第二节 教学831
第二章 小学教育832
第一节 沿革832
第二节 教学837
第三章 中学教育839
第一节 沿革839
第二节 教学841
第四章 成人教育844
第一节 农民教育844
第二节 职工教育845
第五章 职业教育846
第一节 农业中学846
第二节 师范学校847
第三节 职业中学847
第四节 专业培训班848
第五节 中等技术学校849
第六章 教育经费849
第一节 财政拨款849
第二节 集资办学851
第三节 勤工俭学852
第七章 教学研究854
第一节 教研机构854
第二节 教研活动855
第三节 电化教育857
第四节 教育学会857
第八节 教师队伍858
第一节 社会地位858
第二节 生活待遇859
第三节 培训提高860
第九章 教育管理860
第一节 行政管理860
第二节 机构设置861
第十九编 科技概述865
第一章 科技机构86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866
第二节 区科协867
第三节 区级科技事业机构867
第四节 基层学(协)会869
第五节 民办科研机构870
第二章 队伍870
第一节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870
第二节 农民科技队伍872
第三章 科学普及 科技推广872
第一节 科学普及872
第二节 科技推广875
第四章 其他科技事业877
第一节 沼气开发877
第二节 震情监测878
第五章 科技成果879
第一节 农业获奖科技成果879
第二节 工业获奖科技成果884
第三节 其他科技成果886
第六章 科技管理886
第一节 项目管理886
第二节 成果专利管理888
第七章 驻区科研单位选记890
第二十编 文化概述895
第一章 群众文化设施896
第一节 文化馆896
第二节 图书馆897
第三节 乡镇街道文化中心(站)898
第四节 文化活动场所902
第二章 群众文化活动903
第一节 文艺创作903
第二节 综合宣传904
第三节 骨干培训905
第三章 群众艺术活动906
第一节 戏曲906
第二节 音乐908
第三节 舞蹈910
第四节 美术 书法911
第五节 摄影912
第六节 故事活动913
第四章 民间文艺913
第一节 民间文学913
第二节 民间音乐914
第三节 民间戏曲915
第四节 社火917
第五节 焰火921
第六节 花灯921
第七节 剪纸922
第五章 业余文艺团体922
第一节 文艺演出团队922
第二节 公社文工团923
第三节 百花业余艺术团923
第四节 锣鼓队924
第五节 鼓舞艺术团925
第六节 文艺协会925
第六章 电影926
第一节 电影发行放映926
第二节 未央影剧院927
第七章 广播电视928
第一节 线路 喇叭928
第二节 播音设备929
第三节 广播节目930
第四节 广播队伍931
第五节 电视事业932
第八章 文化市场933
第一节 印刷市场933
第二节 音像娱乐市场933
第三节 书刊市场934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934
第九章 管理机构935
第一节 文化(文教)科、局935
第二节 广播站、局935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936
第二十一编 医药卫生概述939
第一章 防疫医疗机构940
第一节 区卫生防疫站940
第二节 区妇幼保健站941
第三节 区第一人民医院941
第四节 区第二人民医院942
第五节 区中医医院943
第六节 乡镇街道医院943
第七节 驻区医疗单位947
第二章 卫生队伍948
第一节 区卫生局直属单位卫生队伍948
第二节 乡镇街道医院卫生队伍949
第三节 乡村医生队伍949
第四节 个体行医人员949
第三章 医疗950
第一节 中医950
第二节 西医95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952
第四章 防疫953
第一节 传染病预防953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958
第五章 卫生监督961
第一节 食品卫生监督961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963
第三节 劳动卫生监督964
第四节 学校卫生监督965
第六章 妇幼保健966
第一节 妇女保健966
第二节 儿童保健967
第七章 卫生行政管理968
第一节 医政管理968
第二节 药政管理970
第三节 公费医疗管理972
第四节 合作医疗管理973
第八章 爱国卫生运动974
第一节 改善农村生活用水976
第二节 除“四害”976
第九章 红十字会977
第十章 管理机构978
第一节 卫生科、局978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97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979
第二十二编 体育概述983
第一章 沿革983
第一节 古代体育983
第二节 近现代体育984
第二章 机构与设施985
第一节 机构沿革985
第二节 体育设施986
第三章 社会体育986
第一节 学校体育986
第二节 农村体育988
第三节 职工体育990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993
第四章 队伍建设994
第一节 骨干培训994
第二节 业余体校994
第三节 运动员 裁判员995
第五章 竞技比赛995
第二十三编 乡风民俗概述1007
第一章 人民生活1007
第一节 收入1007
第二节 衣着1008
第三节 膳食1009
第四节 民居1009
第五节 日用物品1010
第二章 民俗1011
第一节 喜庆习俗1011
第二节 丧葬习俗1014
第三节 节日习俗1015
第四节 农事习俗1018
第三章 方言词汇选录1020
第四章 民谚选录1025
第五章 宗教1027
第一节 佛教1027
第二节 基督教1028
第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1028
第一节 社会公德培养1029
第二节 文明单位1030
第二十四编 文物概述1037
第一章 文物遗址1037
第一节 秦阿房宫遗址1037
第二节 汉长安城遗址1040
第三节 建章宫遗址1047
第四节 北周正武殿遗址1048
第五节 唐大明宫遗址1049
第六节 唐禁苑遗址1052
第七节 “八办”防空洞遗址1054
第二章 出土文物1055
第一节 骨签1055
第二节 陶俑 制陶1055
第三节 陶器 瓷器1058
第四节 瓦当 古建筑材料1061
第五节 玉器 石器1071
第六节 青铜器 金器1075
第七节 钱币1080
第三章 寺庙 道观1082
第四章 古墓葬1089
第五章 文物保护与管理1091
第一节 文物普查1091
第二节 文物保护1092
第三节 文物管理1093
第二十五编 汉长安城概述1097
第一章 国都1098
第一节 议定国都1098
第二节 建都长安1099
第二章 城郭1100
第一节 城墙1100
第二节 城门1102
第三章 市容1107
第一节 八街九陌1107
第二节 街区容貌1108
第四章 宫殿 阁苑1112
第一节 长乐宫1112
第二节 未央宫1113
第三节 建章宫1121
第四节 上林苑1125
第五章 人口 商贸1127
第一节 人口1127
第二节 商业1128
第三节 长安九市1129
第六章 京师卫戍1130
第一节 皇室禁卫1130
第二节 社会治安1131
第七章 中外交往1134
第八章 文化 教育1135
第一节 文化1135
第二节 教育1137
第九章 社会风尚1137
第一节 贵族生活1137
第二节 祭祀习俗1140
第十章 衰亡1141
第二十六编 人物概述1147
第一章 古代人物传(1840年前)1147
樗里疾1147
阳成延1148
韩信1148
萧何1148
张良1149
徐伯1149
桑弘羊1150
萧望之1150
汜胜之1151
刘向1151
刘歆1152
韦坚1153
李晟1153
第二章 近现代人物传(1841~1993年底)1154
革命烈士1154
李应良1154
方鉴昭1155
吕凤岐1156
张蔚森1158
雷晋笙1160
李鼎九1163
方廷堂1164
知名人士1167
夏席庵1167
王镇海1167
王荣镇1168
吴裕如1169
李焕卿1170
岳劼恒1172
肖汉三1174
仲兴哉1174
曹辑五1175
袁孔章1176
卢志全1177
淡栖山1179
朱士超1179
翁振刚1180
王克俭1181
王登鳌1181
王统齐1182
贾福荣1183
翁毅哉1184
方仲如1185
冯梧1187
林征1188
梅振兴1189
王璋祥1190
已故区级领导人(正职)郭存道1191
张增禄1191
刘德嘉1192
王治福1193
第三章 表列人物1195
未央区革命烈士表1195
1950~1993年未央区受省级六大班子以上表彰人员表1202
专记篇1211
专记开笔1211
一、驻区单位1211
发展概况1211
驻地分布1212
单位选录1213
二、名人轶事1224
汉城遗址与斯诺1224
美国友人阳早、寒春在草滩农场1227
陈元方主持的《巨家庄调查》1229
陈万纪二三事1232
三、古代名人咏未央选1235
《未央区志》索引1249
主要参考书目1271
《未央区志》编纂始末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