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结 技术卷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结 技术卷 下
  • 《京泸高速铁路建设总结》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9815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83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高速铁路-铁路工程-工程建设-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结 技术卷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 册469

第九篇 电力供电工程469

第一章 电力供电设计469

第一节 设计原则469

第二节 变配电469

第三节 电力线路472

第四节 照 明473

第五节 大型建筑物电气474

第六节 自动控制480

第七节 防雷接地与安全482

第二章 电力供电设备安装及调试484

第一节 工程特点484

第二节 设备安装485

第三节 交接试验485

第四节 远程监控调试486

第十篇 牵引供电工程493

第一章 牵引供电技术493

第一节 新型2×25 kV(AT)供电方式493

第二节 220 kV外部电源494

第三节 枢纽供电496

第四节 三相V结线、分台牵引变压器容量配置497

第五节 接触网电连接线配置优化方案498

第六节 新型综合接地技术498

第二章 牵引变电技术499

第一节 接线及运行方式技术研究499

第二节 大容量2×27.5 kV气体绝缘开关柜的研发502

第三节 以供电臂为单元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502

第四节 防雷与接地技术505

第五节 接触网防冰冻技术506

第六节 27.5 kV专用单芯电缆的接地技术507

第三章 接触网技术508

第一节 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类型选择508

第二节 时速380 km接触网张力体系508

第三节 接触网供电线上网形式的优化510

第四节 隧道内及隧道口附加悬挂方案优化510

第五节 大胜关桥上接触网及附加悬挂技术优化研究512

第六节 支柱及横跨513

第七节 锚段关节514

第八节 电分相、电分段515

第九节 接触网新型腕臂及定位516

第十节 接触网新型无交叉布置516

第十一节 高强高导接触线及配套接触网零部件518

第十二节 牵引网回流与接地520

第十三节 关键设备的技术标准521

第四章 远程监控技术524

第一节 技术方案524

第二节 主要设备配置技术原则526

第五章 安装及调试技术528

第一节 供变电安装528

第二节 接触网安装及调试529

第三节 先导段试验技术保障532

第十一篇 通信信号基础工程539

第一章 通信工程539

第一节 承载网539

第二节 业务网544

第三节 支撑网556

第二章 信号工程558

第一节 CTC设计558

第二节 轨道电路设计560

第三节 计算机联锁566

第四节 信号集中监测567

第五节 电 源570

第六节 道岔融雪设备570

第七节 接 口572

第八节 接 地579

第三章 信号工程调试587

第一节 信号室外设备单体调试587

第二节 信号室内设备单体调试588

第十二篇 列车运行控制595

第一章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595

第一节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595

第二节 列控地面设备和信息自动处理与生成595

第三节 列控车载设备和运行自动监控598

第四节 列控关键技术601

第二章 列车运行控制仿真试验技术606

第一节 CTCS-3级列控仿真测试606

第二节 实验室仿真试验技术607

第三章 列控信息无线传输技术610

第一节 列控信息传输承载平台610

第二节 通信承载平台可靠性设计612

第十三篇 信息化工程619

第一章 客运营销619

第一节 互联网售票619

第二节 客运营销辅助决策624

第三节 票 务626

第四节 旅客服务信息集成629

第二章 经营管理635

第一节 动车运用所管理635

第二节 公安管理638

第三节 给水集中控制639

第四节 站房能源管理641

第五节 动力环境监控643

第六节 综合维修保养点645

第七节 办公自动化645

第三章 防灾安全监控646

第一节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原则646

第二节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思路646

第十四篇 高速动车组657

第一章 总体技术657

第一节 概 述657

第二节 顶层技术指标的确定658

第三节 主要技术参数661

第二章 车体技术664

第一节 概 述664

第二节 车体轻量化665

第三节 气动外形设计666

第四节 车体密封技术668

第三章 转向架技术670

第一节 概 述670

第二节 动力学性能优化670

第三节 结构强度优化672

第四章 牵引驱动技术674

第一节 概 述674

第二节 牵引变压器676

第三节 牵引变流器677

第四节 牵引电机679

第五节 牵引控制680

第六节 弓网受流682

第七节 辅助供电设备683

第五章 制动技术686

第一节 概 述686

第二节 基础制动686

第三节 电空配合控制技术687

第四节 减速度控制技术688

第五节 防滑控制技术690

第六章 列车网络控制技术692

第一节 概 述692

第二节 通信网络与拓扑结构693

第三节 列车控制与监测技术694

第四节 无线远程数据传输695

第十五篇 先导段综合试验及全线联调联试701

第一章 综合试验及联调联试总体方案701

第一节 综合试验总体设计701

第二节 联调联试总体设计705

第二章 京沪先导段综合试验709

第一节 高速轮轨关系709

第二节 高速弓网关系及供变电性能713

第三节 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715

第四节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性能722

第五节 高速移动无线传输与列车运行控制727

第六节 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力学性能731

第七节 高速铁路环境影响739

第八节 高速铁路综合检测技术745

第三章 京沪高速铁路联调联试749

第一节 轨道联调联试749

第二节 接触网联调联试753

第三节 供变电联调联试754

第四节 通信联调联试756

第五节 信号联调联试758

第六节 客运服务设施联调联试760

第七节 防灾安全监控联调联试765

第八节 综合视频监控联调联试769

第九节 综合接地测试770

第十节 电磁兼容测试771

第十一节 振动噪声测试771

第十二节 路基状况测试773

第十三节 路基及过渡段性能测试773

第十四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774

第十五节 隧道内气动效应测试777

第十六节 列车空气动力学测试778

第十七节 限界检查测试779

后 记7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