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壮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壮医学
  • 黄汉儒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33868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壮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壮医发展史1

一、壮医的起源2

(一)创用针刺治疗2

(二)崇尚舞蹈气功4

(三)药物知识积累6

(四)有关壮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7

二、壮医的形成与发展10

(一)对瘴、痧、蛊、毒等病症的认识10

(二)对人体解剖及生理病理的认识11

(三)诊疗技法的进步12

(四)方药学的雏形14

(五)土司制度下的壮医药16

三、壮医药的发掘整理18

(一)民族医药古籍普查与壮医药的发掘整理18

(二)壮医药医、教、研机构的建立21

(三)壮医药的发展前景22

第二章 壮医基础理论25

一、壮医的天人自然观25

二、壮医的生理病理观26

三、壮医的病因病机论28

四、壮医的诊断特色29

五、壮医的治疗原则30

六、壮医辨证及辨病31

七、壮医对针灸及药物治疗作用的认识32

八、对壮医理论体系的学术评价33

第三章 壮医诊断学34

一、诊断原则34

(一)整体诊察 数诊合参34

(二)全面诊查 突出重点35

(三)循序诊查 综合判断35

二、壮医诊断主要技法35

(一)望诊35

(二)目诊37

(三)舌诊39

(四)甲诊40

(五)指诊44

(六)耳诊45

(七)闻诊46

(八)询诊46

(九)按诊50

(十)腹诊52

(十一)脉诊55

(十二)探病诊法57

(十三)表里反应诊法58

三、壮医辨病与辨证58

四、常见疾病诊断要点58

(一)痧58

(二)瘴59

(三)蛊59

(四)毒60

(五)风60

(六)湿61

(七)谷道病61

(八)气道病61

(九)水道病61

(十)龙路病62

(十一)火路病62

(十二)阴证与阳证62

第四章 壮医治疗学63

一、壮医治疗方法的基本特点63

二、壮医内治法64

三、壮医外治法65

(一)壮医针法66

(二)壮医灸法75

(三)壮医刮法82

(四)药物熏蒸疗法83

(五)药物熏洗疗法83

(六)壮医佩药疗法83

(七)药锤疗法84

(八)敷贴疗法84

(九)点穴疗法85

(十)隔离辟秽法85

(十一)滚蛋疗法85

(十二)壮医药物竹罐疗法86

(十三)壮医浴足疗法87

(十四)壮医热熨疗法88

(十五)壮医接骨术90

(十六)壮医按摩疗法91

(十七)壮医经筋综合疗法91

第五章 壮医方药学92

一、常用壮药92

(一)解毒药94

(二)补虚药128

(三)调气药137

(四)通三道药141

(五)通路药162

(六)治“巧坞”病药174

(七)治湿药177

(八)散寒药192

(九)止血药195

(十)打虫药199

(十一)收涩药201

(十二)外用药206

(十三)专科用药213

二、常用方剂229

(一)概述229

(二)常用方剂231

(三)常用制剂264

第六章 壮医预防学271

一、早期的卫生防病意识272

二、药物预防法274

(一)奇特的卫生民俗——鼻饮274

(二)对瘴气的预防275

三、民俗养生防病法277

四、药膳防病277

(一)谷物类278

(二)果类278

(三)蔬菜类278

五、体育保健预防法279

(一)崇尚体育增强抗病能力279

(二)投绣球法280

(三)拾天灯法280

第七章 壮医临床各科281

一、壮医内科疾病概述281

(一)谷道病281

(二)水道病287

(三)气道病293

(四)龙路、火路病297

(五)虚病302

(六)毒病304

(七)内科杂病309

二、壮医外科疾病概述320

(一)热毒病320

(二)血毒病324

(三)毒结病326

(四)风毒病328

(五)虫蛇兽毒330

(六)外科杂病335

三、壮医妇科疾病概述341

(一)月经病341

(二)白带病347

(三)怀孕期病349

(四)产后病353

(五)产后保健360

(六)避孕 绝育361

(七)其他363

四、壮医小儿科疾病概述369

(一)小儿传染病369

(二)小儿常见病380

(三)新生儿疾病399

五、壮医伤科疾病概述401

(一)跌打损伤401

(二)骨折405

(三)异物穿刺伤407

(四)枪炮伤408

(五)烧烫伤409

第八章 壮医药现代研究进展411

一、壮医史的研究进展412

二、壮药的研究进展413

三、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415

四、壮医临床研究进展416

(一)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416

(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416

(三)疗效观察与验证417

(四)科技产品的开发运用418

五、实验室研究进展419

(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419

(二)壮医药罐疗法420

(三)其他420

第九章 壮医药与各民族医药的比较422

一、发展史的比较422

二、基础理论的比较426

三、病因病机的比较428

四、诊断方法的比较429

五、临床特色的比较431

六、异同原因探析432

(一)不同民族医药体系间的共同现象举偶433

(二)不同民族医药体系共同现象原因探析433

(三)不同民族医药体系采用了共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434

(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435

(五)壮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435

第十章 壮族地区医药历史人物及现代壮医药专家437

一、文献记载的壮族地区医药历史人物437

二、现代壮医药专家简介440

后记448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