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区域协调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华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7036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区域协调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文献综述6
1.3 研究框架及思路22
1.4 研究方法24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25
1.6 本章小结26
第2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TFP增长的测度模型与方法——基于SE-U-SBM模型的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27
2.1 文献回顾28
2.2 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32
2.3 超效率SBM模型——SE-SBM模型34
2.4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U-SBM模型35
2.5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SE-U-SBM模型37
2.6 序列DEA的SE-U-SBM模型40
2.7 非径向、非角度MPI:基于序列DEA的SE-U-SBM模型42
2.8 本章小结47
第3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测度及比较——基于不同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48
3.1 文献回顾48
3.2 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构建方法——熵值法52
3.3 样本选择及地域单元的划分56
3.4 投入产出变量及数据58
3.5 投入产出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65
3.6 不同模型及方法下的MPI测度结果比较66
3.7 本章小结84
第4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总体特征:多种空间尺度的考察85
4.1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全国层面的考察86
4.2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区域层面的考察91
4.3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分省层面的考察118
4.4 本章小结123
第5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空间差异、分布动态与收敛性126
5.1 文献回顾127
5.2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空间差异129
5.3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分布动态演进140
5.4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159
5.5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收敛检验170
5.6 本章小结182
第6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186
6.1 文献回顾186
6.2 影响因素的选择187
6.3 模型与数据199
6.4 实证分析204
6.5 本章小结223
第7章 结论、对策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225
7.1 主要研究结论225
7.2 资源环境约束下TFP增长的区域协调对策233
7.3 资源环境约束下TFP增长的提升对策238
7.4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242
7.5 本章小结243
附表245
表1 分省资本存量(2000年=100)245
表2 分省就业人数247
表3 分省能源消费总量249
表4 分省GDP(2000年=100)251
表5 分省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253
表6 分省工业氨氮排放量255
表7 分省工业SO2排放量257
表8 分省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259
表9 分省工业废水排放量261
表10 分省工业烟(粉)尘排放量263
表11 分省工业废气排放量265
表12 分省CO2排放量267
表13 分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EPI)269
表14-1 序列DEA的SE-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271
表14-2 序列DEA的SE-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273
表14-3 序列DEA的SE-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275
表15-1 序列DEA的SE-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277
表15-2 序列DEA的SE-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279
表15-3 序列DEA的SE-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281
表16-1 当期DEA的SE-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283
表16-2 当期DEA的SE-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285
表16-3 当期DEA的SE-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287
表17-1 当期DEA的SE-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289
表17-2 当期DEA的SE-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291
表17-3 当期DEA的SE-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293
表18-1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效率值(Efficiency)295
表18-2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297
表18-3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299
表18-4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01
表19-1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效率值(Efficiency)303
表19-2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305
表19-3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307
表19-4 标准效率U-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09
表20-1 SE-U-SBM模型(超效率)及CRS假设下的区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11
表20-2 SE-U-SBM模型(超效率)及CRS假设下的区域效率变化(EC)312
表20-3 SE-U-SBM模型(超效率)及CRS假设下的区域技术变化(TC)313
表21-1 SE-U-SBM模型(超效率)及VRS假设下的区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14
表21-2 SE-U-SBM模型(超效率)及VRS假设下的区域效率变化(EC)315
表21-3 SE-U-SBM模型(超效率)及VRS假设下的区域技术变化(TC)316
表22-1 U-SBM模型(标准效率)及CRS假设下的区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17
表22-2 U-SBM模型(标准效率)及CRS假设下的区域效率变化(EC)318
表22-3 U-SBM模型(标准效率)及CRS假设下的区域技术变化(TC)319
表23-1 U-SBM模型(标准效率)及VRS假设下的区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20
表23-2 U-SBM模型(标准效率)及VRS假设下的区域效率变化(EC)321
表23-3 U-SBM模型(标准效率)及VRS假设下的区域技术变化(TC)322
表24-1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323
表24-2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325
表24-3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和C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27
表25-1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效率变化(EC)329
表25-2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技术变化(TC)331
表25-3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和VRS假设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33
表26-1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及CRS假设下的区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35
表26-2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及CRS假设下的区域效率变化(EC)336
表26-3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及CRS假设下的区域技术变化(TC)337
表27-1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及VRS假设下的区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PI)338
表27-2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及VRS假设下的区域效率变化(EC)339
表27-3 (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SE-SBM模型及VRS假设下的区域技术变化(TC)340
表28 分省实际GDP增长率341
表29 全国及区域实际GDP增长率343
表30 标准化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344
表31 标准化的地理距离权重矩阵347
表32 标准化的经济空间权重矩阵350
表33-1 累积TFP指数(CRS)353
表33-2 累积TFP(VRS)355
表34 分省人均GDP357
表35 结构因素Ⅰ:能源结构(ES)359
表36 结构因素Ⅱ:产业结构(IS)361
表37 结构因素Ⅲ:要素禀赋结构(FS)363
表38 对外因素Ⅰ:外商直接投资(FDI)365
表39 对外因素Ⅱ:贸易开放度(TOD)367
表40 科技创新水平(R&D)369
表41 环境规制力度(REG)371
参考文献373
后记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