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通信网](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1905437.jpg)
- 郭娟,杨武军主编;杨光,蒋军敏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4102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通信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
1.1.1 从点到点通信到交换式通信网1
1.1.2 现代通信网的定义与构成3
1.1.3 通信网的类型与拓扑结构7
1.1.4 通信网的业务9
1.1.5 通信网的服务质量10
1.2 通信网的交换技术11
1.2.1 交换的概念11
1.2.2 电路交换技术16
1.2.3 分组交换技术17
1.2.4 其他交换技术简介19
1.3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化组织20
1.3.1 分层体系结构21
1.3.2 OSI与TCP/IP体系结构23
1.3.3 主要标准化组织27
1.4 通信网的发展30
1.4.1 通信网发展历程31
1.4.2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33
习题35
第2章 传送网37
2.1 传输介质与复用方式37
2.1.1 概述37
2.1.2 传输介质38
2.1.3 多路复用方式42
2.2 面向电路型的传送网47
2.2.1 PDH系统简介47
2.2.2 SDH传送网48
2.2.3 光传送网59
2.3 面向分组型的传送网66
2.3.1 PTN传送网产生背景66
2.3.2 PTN的定义和分层结构67
2.3.3 PTN的功能平面68
2.3.4 PTN多业务适配技术68
2.3.5 PTN的网络结构71
2.4 智能自动光交换网络72
2.4.1 基本概念72
2.4.2 体系结构72
2.4.3 接口类型73
2.4.4 ASON支持的连接74
2.4.5 ASON国际标准化进展75
习题75
第3章 分组交换原理77
3.1 帧定界77
3.1.1 帧的定义77
3.1.2 帧定界77
3.2 流量控制80
3.2.1 流量控制的分类80
3.2.2 停-等式协议80
3.2.3 滑动窗口协议81
3.3 差错控制83
3.3.1 概述83
3.3.2 差错检测84
3.3.3 重发纠错86
3.4 路由选择88
3.4.1 图论的基本概念88
3.4.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89
3.4.3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91
习题95
第4章 以太网97
4.1 计算机局域网97
4.1.1 局域网的概念97
4.1.2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98
4.1.3 局域网相关标准系列99
4.2 以太网工作原理99
4.2.1 以太网的发展背景99
4.2.2 以太网的物理层100
4.2.3 以太网的MAC层103
4.3 共享式以太网106
4.3.1 CSMA/CD协议106
4.3.2 共享式以太网原理109
4.4 交换式以太网111
4.4.1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112
4.4.2 生成树协议117
4.4.3 虚拟局域网(VLAN)120
4.5 高速以太网124
4.5.1 高速以太网概述124
4.5.2 快速以太网124
4.5.3 吉比特以太网125
4.5.4 10吉比特以太网127
4.5.5 40/100吉比特以太网129
习题131
第5章 互联网及TCP/I P协议133
5.1 互联网概述133
5.1.1 网络结构133
5.1.2 TCP/1P协议136
5.2 网络层139
5.2.1 IP协议139
5.2.2 地址解析协议150
5.2.3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151
5.2.4 路由器原理152
5.3 路由协议157
5.3.1 分层路由与自治系统157
5.3.2 OSPF协议159
5.3.3 BGP协议164
5.4 传输层170
5.4.1 端口号与应用进程171
5.4.2 UDP协议172
5.4.3 TCP协议173
5.5 应用层178
5.5.1 应用的结构与分类179
5.5.2 DNS180
5.5.3 DHCP185
5.5.4 Web与HTTP186
5.5.5 P2P与BitTorrent191
5.6 IPv6与MPLS195
5.6.1 IPv6195
5.6.2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201
习题208
第6章 传统电话网212
6.1 概述212
6.1.1 传统电话网的特点212
6.1.2 传统电话网的体系架构213
6.2 传统电话交换网214
6.2.1 传统电话交换网的组成214
6.2.2 数字程控交换机简介215
6.2.3 传统电话网的网络结构219
6.2.4 传统电话网的路由选择222
6.2.5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225
6.3 No.7信令系统226
6.3.1 信令的基本概念227
6.3.2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与信号单元229
6.3.3 No.7信令网235
6.3.4 电话业务呼叫接续过程239
6.4 智能网241
6.4.1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242
6.4.2 智能网的结构243
6.4.3 智能网业务245
习题247
第7章 IP电话网249
7.1 概述249
7.1.1 IP电话网的发展背景249
7.1.2 基于分组交换的电话网体系架构251
7.1.3 Vo1P关键技术251
7.1.4 IP话音信号的封装过程252
7.2 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网253
7.2.1 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网的组成253
7.2.2 H.323协议255
7.3 基于SIP协议的IP电话网257
7.3.1 SIP协议简介257
7.3.2 基于SIP的IP电话网的组成260
7.3.3 SIP消息简介260
7.3.4 SIP呼叫流程263
7.4 基于软交换的IP电话网266
7.4.1 软交换的基本概念266
7.4.2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267
7.4.3 软交换呼叫控制原理271
7.4.4 基于软交换的组网方案275
习题278
第8章 移动通信网279
8.1 移动通信概述279
8.1.1 移动通信的分类280
8.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280
8.1.3 覆盖方式281
8.1.4 系统构成282
8.1.5 多址技术与双工方式283
8.1.6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及号码288
8.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90
8.2.1 GSM系统290
8.2.2 CDMA系统301
8.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06
8.3.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307
8.3.2 WCDMA移动通信系统309
8.3.3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317
8.3.4 TD-SCDMA321
8.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323
8.4.1 LTE概述323
8.4.2 系统结构324
8.4.3 帧结构与信道类型327
8.4.4 LTE-Advanced329
8.5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330
8.5.1 5G愿景与需求330
8.5.2 5G研究进展331
习题332
第9章 宽带接入网334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334
9.1.1 接入网的发展背景334
9.1.2 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335
9.1.3 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336
9.1.4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338
9.1.5 IP接入网339
9.1.6 G.902与Y. 1231比较340
9.2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341
9.2.1 铜线接入网341
9.2.2 光纤接入网345
9.2.3 HFC接入网351
9.3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353
9.3.1 无线局域网(WLAN)354
9.3.2 无线城域网(WMAN)361
习题364
第10章 网络管理365
10.1 概述365
10.2 电信管理网366
10.2.1 TMN简介366
10.2.2 标准367
10.2.3 TMN的体系结构367
10.2.4 TMN的信息结构369
10.2.5 TMN的物理结构372
10.2.6 TMN的网络结构372
10.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374
10.3.1 SNMP的体系结构374
10.3.2 SNMP消息375
10.3.3 SMI/MIB377
习题379
第11章 网络融合与演进380
11.1 概述380
11.1.1 网络融合的基本概念380
11.1.2 电信网络架构的演进381
11.1.3 NGN简介384
11.2 IMS技术386
11.2.1 IMS的基本概念386
11.2.2 IMS体系结构387
11.2.3 3GPP IMS业务模型390
11.2.4 IMS基本信令流程392
11.3 固定移动融合(FMC)394
习题397
参考文献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