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考古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考古学通论
  • 段小强,杜斗城编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2937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考古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考古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考古学的基本涵义1

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

二、考古学的定义2

三、考古学研究的对象2

四、考古学研究的作用3

五、考古学研究的范围3

第二节 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文化层”的形成3

一、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3

二、文化层的定义和形成4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4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4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5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5

第四节 考古学的方法论6

一、考古调查6

二、考古发掘8

三、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10

第五节 考古学的分支12

一、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12

二、田野考古学13

三、特殊考古学13

第六节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

一、与考古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关系14

二、与考古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14

三、与考古学相关的工程技术科学的关系15

第七节 考古学上的“年代学”15

一、相对年代15

二、绝对年代16

第八节 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16

一、金石学的萌芽时期(东周~北宋)16

二、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北宋~清末)17

三、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1949年)19

四、中国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1949~现在)21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25

第一节 概论25

一、旧石器时代及其特征25

二、地质年代与考古学分期25

三、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28

四、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用途30

五、中国古人类的生活背景33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35

一、巫山猿人及其文化36

二、元谋猿人及其文化36

三、西侯度文化37

四、蓝田猿人及其文化38

五、北京猿人及其文化39

六、金牛山文化43

第三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44

一、大荔人及其文化44

二、许家窑人及其文化45

三、丁村人及其文化46

四、长阳人47

五、甘肃省庆阳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地点48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49

一、柳江人49

二、河套人及其文化49

三、峙峪文化50

四、山顶洞人及其文化51

五、甘肃省庆阳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53

六、青藏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53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55

第一节 概论55

一、关于中石器时代55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55

三、关于铜石并用时代58

第二节 黄河中上游地区58

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59

一、大地湾文化59

二、仰韶文化60

三、庙底沟二期文化64

四、客省庄二期文化65

豫中及其周围地区66

一、裴李岗文化66

二、大河村一、二期文化67

三、秦王寨类型68

四、王湾类型(王湾三期文化)69

冀中、冀南和豫北地区70

一、磁山文化70

二、后岗一期文化71

三、大司空一期文化72

四、后岗二期文化73

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地区74

一、马家窑文化74

二、齐家文化80

第三节 长江中上游地区83

一、大溪文化83

二、屈家岭文化86

三、青龙泉三期文化90

四、仙人洞下层文化91

五、山背文化91

六、筑卫城中层文化92

第四节 东部沿海地区92

北部地区(海岱文化区)93

一、北辛文化93

二、大汶口文化94

三、龙山文化98

四、岳石文化101

南部地区(太湖流域和杭州湾地区)102

一、河姆渡文化102

二、马家浜文化105

三、崧泽文化106

四、良渚文化107

江淮地区110

一、薛家岗文化110

二、北阴阳营文化110

第五节 辽河流域112

一、红山文化112

二、富河文化114

三、新乐下层文化116

四、小珠山遗存116

第六节 华南和西南地区118

鄱阳湖—赣江地区118

一、仙人洞遗址118

二、山背文化119

闽台地区120

一、昙石山文化120

二、大坌坑文化120

三、圆山文化120

四、凤鼻头文化120

广东地区122

一、石峡文化122

二、西樵山文化遗存122

广西地区126

川南、云贵高原地区126

华南地区126

第七节 北方荒漠草原地区126

一、卡若遗址126

二、阿斯塔那遗址128

三、阿善遗址128

四、昂昂溪类型129

五、新开流遗址130

第四章 商周131

第一节 概论131

一、商周考古的特点131

二、商周考古的分期132

第二节 二里头文化和夏文化的探索133

一、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及其文化面貌133

二、关于夏文化的探索137

第三节 商138

一、商代文化的发现、年代、分期与特征138

二、城址141

三、墓葬145

四、青铜器149

五、社会经济151

六、雕塑、占卜和文字153

第四节 西周154

一、西周文化的分期155

二、建筑158

三、墓葬160

四、西周经济与西周甲骨文163

第五节 春秋166

一、春秋文化的分期166

二、列国城市的兴起168

三、墓葬171

四、社会经济的新发展172

第六节 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176

一、江南地区的吴城文化176

二、北方草原地区的青铜文化176

三、西南地区的巴蜀文化179

四、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187

第五章 战国秦汉193

第一节 概论193

一、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193

二、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194

三、战国秦汉考古的分区195

第二节 战国198

一、城址198

二、墓葬199

三、农业201

四、手工业204

五、货币212

第三节 秦215

一、遗迹215

二、墓葬218

三、砖瓦220

四、度量衡、货币和文字222

第四节 汉223

一、城址223

二、墓葬227

三、农业232

四、手工业234

五、货币248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253

第一节 概论253

一、考古资料的发现和研究253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特点255

第二节 城址256

一、曹魏邺城256

二、魏晋、北魏洛阳城257

三、六朝武昌城258

第三节 墓葬259

一、中原地区259

二、南方地区263

第四节 石窟寺艺术269

一、敦煌莫高窟269

二、麦积山石窟272

三、云冈石窟274

四、龙门石窟275

第五节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77

一、农业277

二、手工业278

三、货币284

四、商业285

第六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存288

一、东北地区288

二、北方地区289

三、新疆地区291

第七章 隋唐292

第一节 概论292

一、隋唐考古概况292

二、隋唐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292

第二节 城址293

一、隋大兴、唐长安城293

二、隋唐洛阳城298

三、隋唐扬州城301

第三节 墓葬303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303

二、隋唐五代的帝陵304

三、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306

第四节 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312

一、瓷器手工业312

二、隋唐铜镜321

三、唐代金银器323

四、唐代纺织品325

五、隋唐五代货币326

六、隋唐佛教造像328

七、唐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29

第八章 宋元明331

第一节 概论331

一、宋元明考古的特点331

二、宋元明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332

第二节 城址333

一、宋元明时期都城规划的发展和变化333

二、宋代城址334

三、辽代城址335

四、金代城址337

五、元代城址338

六、明代城址340

第三节 墓葬342

一、宋辽西夏明帝陵342

二、宋墓的分区和分期348

三、辽墓的类型和分期349

四、金元墓和明墓349

第四节 制瓷手工业350

一、宋代陶瓷350

二、辽金陶瓷355

三、元代瓷器358

四、明代瓷器360

主要参考书目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