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的女性与男性 男女平等统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日本的女性与男性 男女平等统计
  • (日)日本行政法人国立女性教育会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170615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男女平等-统计资料-分析-日本-2006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本的女性与男性 男女平等统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人口1

世界的人口与贫困者2

1.世界人口将近65亿,而每5人中仅有1人是发达国家的人口2

2.日本的人口在2005年居世界第10位,预计到2050年将居第16位3

3.不到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占了世界消耗量的一半以上,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耗量的5倍3

4.2001年世界人口中有11亿人,即21.1%的人口是发展中国家的极端贫困者4

日本总人口的变化和年龄构成4

5.预计日本的人口以2005年的1.278亿为顶点,之后开始减少4

6.人口结构经过“金字塔型”、“吊钟型”之后,变为细长的“壶型”——100年间少子老龄化造成的人口结构6

7.在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年轻人口的减少导致生育年龄人口的减少,预计到21世纪中期以后会转换为所有年龄段人口的减少7

8.每100人中少儿人口:生育年龄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980年为24∶67∶9,到2010年为13∶64∶23,到2050年将为11∶54∶367

9.人口总体中女性要比男性多,尤其在老年人中女性较多7

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及其国家的情况8

10.根据国势调查的统计,2000年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数为131万,其中以女性居多8

11.按国家分类来看,韩国/朝鲜、中国、菲律宾、巴西人居多8

少子化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10

12.总和出生率在2004年下降到1.2910

13.世界整体的总和生育率为2.65,而日本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国家之一10

14.生育年龄的提高11

15.男女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在不断延长,2004年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5.6岁,男性为78.6岁11

16.日本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世界居首位12

出生和死亡12

17.出生人数减少,死亡人数增加——走向人口减少型社会12

各都道府县的人口分布与未来13

18.在人口减少的前提下,由于人口向大都市转移,各都道府县人口规模的差距扩大13

统计解说16

第2章 家庭成员与家庭17

结婚与离婚18

1.结婚件数为72万件,男女双方的再婚率都有所上升18

2.国际婚姻每年约4万件,其中丈夫是日本人的国际婚姻占八成18

3.男女两性的平均初婚年龄都在提高,男女的年龄差在缩小19

4.由于结婚,女性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与结婚前相比,无业女性增加了二成19

5.离婚件数27万,20年间,离婚件数增加了2倍20

6.1990年以后日本和韩国的离婚率与其他国家的离婚率相比,增长率较高20

7.离婚的申请人中女性占七成,女性申请离婚的动机多样化20

8.涉及对孩子行使监护权的离婚占全体离婚数的六成20

9.涉及对孩子行使监护权的离婚中,妻子对所有孩子行使监护权的比例占八成22

婚姻状况22

10.有配偶者在男女两性中都占六成,女性丧偶、离异的比例是男性的3倍22

11.在25~29岁年龄组中,五成多的女性、七成多的男性是未婚、不婚者22

12.从事事务、技术和管理职业的女性中,未婚、不婚的比例高23

家庭与家庭成员24

13.在所有家庭类型中,近九成是核心家庭与单身家庭,家庭成员平均为2.67人24

14.七成以上25~39岁的未婚女性及六成以上的男性与其他亲属合住24

15.四成的女性单身家庭为65岁以上者的家庭,男性单身家庭中有三成年龄在20~29岁25

有儿童的家庭26

16.有不满18岁孩子的家庭数量在减少,目前占所有家庭的比例接近三成,为1300万户26

17.母子、父子家庭中最小孩子的年龄在0~2岁的比例最高26

18.夫妇与未婚孩子组成的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不满1岁时,母亲的就业率为二成27

19.由于孩子出生而辞职的人占四成,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利用育儿假期的人占一成28

老年人与家庭29

20.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所有家庭的四成29

21.与孩子同住的65~69岁的男性和女性都是四成,80岁以上的女性占七成29

22.65岁以上的单身家庭为373万户,单身家庭在30年间增加了6倍30

各都道府县的家庭成员与家庭30

23.在大都市圈未婚、非婚者的比例高,家庭成员数量减少,母亲的就业率低,但在地方,家庭成员的数量多,有孩子的家庭多,母亲的就业率高30

统计解说33

第3章 劳动力和就业34

就业状态概况35

1.劳动力人口的40%以上、非劳动力人口的近70%为女性35

2.完全失业人员近40%为女性,30岁到49岁女性的完全失业率较高36

3.非就业劳动力人口的近70%为女性、其中10%以上的人希望就业37

4.20世纪90年代以后,无论男女,应届毕业生以及15岁到34岁人口中“年轻无业游民”的比例都有所增加37

分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39

5.26~35岁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有所上升39

6.分年龄段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M形的国家主要为日本和澳大利亚,不是M形的国家主要为欧美国家40

按各种主要属性分类的就业人口的构成41

7.被雇用人员和自营业主中的女性比例一直低于男性41

8.女性就业人员比较集中于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饮食业,运输、通讯业以及管理人员中的女性比例则较少——行业上和职业上的性别隔离41

9.从事管理性职位的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较少,而这个比例在国际比较中也处于较低的位置43

非正规就业44

10.正规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一直停留在30%,而部分时间工作人员、钟点工中的女性比例则达到约80%44

11.参加工作第一年内没有工作经验的30岁以上的女性,60%以上都是部分时间工作人员44

12.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推算,2004年无固定职业者中女性为119万人,男性为95万人45

13.自营业者大幅减少,而家庭从业人员中女性的比例则在增加45

14.从事农林业的就业人员中老年人较多,自营业主中无论男女60岁以上的都占70%左右,家庭从业人员中女性占60%47

各都道府县的就业情况48

15.在大都市圈以外的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较高48

统计解说50

第4章 劳动条件51

工资/收入52

1.如果把男性平均工资水平作为100,女性一般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2004年上升至65.7,男女两性间的差别有所缩小,但如果把部分时间工作人员也包含在内,工资水平则降低为51.3,男女两性间的差距有扩大倾向52

2.不同雇用形态之间的工资差距呈扩大趋势53

3.2002年各种雇用形态的就业人员中收入在300万日元以下的比例分别为:男性正规雇用人员21%、女性正规雇用人员54%、女性部分时间工作人员99%、女性派遣工89%54

4.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性别工资差距最大的国家54

有酬劳动时间和连续工作年限55

5.不论男女,不分一般就业人员还是部分时间工作人员,其有酬劳动时间都在减少55

6.女性部分时间工作人员中约四成为每星期工作时间35小时以上的“疑似部分时间工作人员”,工作60个小时以上的男性占正规雇用人员的二成,占派遣、劳务委托等形式就业者的一成56

7.男女两性的年内劳动时间都在减少,但是女性的劳动时间超过1800小时,男性的劳动时间超过2000小时57

8.男女的平均连续工作年限都有所延长,但女性的平均就业年数比男性短四年57

企业内男女平等政策58

9.综合职位只雇用男性、一般职位只雇用女性的企业分别约占五成58

10.只有三成的企业采取了“(促进男女共同参与的)积极行动”,还有六成企业处于未定和不明确状态58

11.在生育过孩子的夫妇中,休育儿假的女性占七成,而男性则不超过0.4%59

12.有幼儿看护假的企业在2003年达到16.9%,有增加趋势60

13.33%的企业有配偶产假制度或者相应习惯60

14.把护理休假制度在就业规则中明文规定的企业达五成,但休护理假的人数没有增加61

15.北欧有充分的缓解育儿与工作之间矛盾的政策,因此男性的育儿参与比例也在提高63

16.防止性骚扰的措施不充分64

17.2004年女性到各都道府县的劳动局雇用平等室进行咨询的件数为14000件,五年以来没有变化,其中关于性骚扰和母亲健康的咨询比较多64

工会65

18.职工中工会会员的比例逐年减少,女性为12.8%,男性为23.4%65

19.平均每个工会的执行委员中的女性比例在2002年降至14%65

各都、道、府、县的劳动条件状况67

20.平均每小时的基本工资、最低工资和奖金,在关东和关西地区相对较高,冲绳和东北地区较低,但在大都市里工资差别较大67

统计解说70

第5章 生活时间与无酬劳动71

总体平均生活时间的倾向72

1.从15岁以上人口的总平均来看,2001年男性的日平均有酬劳动时间为7小时30分钟,是女性的两倍;男性的家务劳动时间为25分钟,是女性的1/9。按年份看有酬劳动时间可以发现,这样的差距并没有缩小72

雇用劳动者的生活时间73

2.男性正规职员/从业人员的有酬劳动时间比女性多1小时30分钟,家务劳动时间比女性少1小时30分钟。男性部分时间工作人员的有酬劳动时间比女性多1小时20分钟,家务劳动时间比女性少3个小时73

3.如果一周的就业时间越长,不论男女,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和闲暇时间就会减少,但男性的家务劳动时间的长短与一周就业时间的长短几乎没有关系73

4.有职业未婚男女的生活时间性别差异小,女性日平均有酬劳动时间为8小时以上,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74

5.总体来看,雇用劳动者中女性对兴趣和娱乐活动的参与率较高,但男性对电视游戏、体育运动观赏和弹子游戏机的参与率比女性高75

6.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日本男性的“有酬劳动和学习”时间最长,家务劳动时间最短。日本在“家务劳动时间”上的性别差异很大75

育儿期和看护期的生活时间75

7.“利用保育所”的人中,夫妻有酬劳动时间的特征为丈夫长、妻子短。与父母同住的情况下,与保育状况无关,妻子有收入的工作时间越长,家务劳动时间减少75

8.平均每周与孩子(10~14岁)共同度过的时间,父亲为2小时35分钟,母亲为4小时,不论父母,参与率最高的内容都是“吃饭”77

9.有职业的女性看护人的家务劳动时间约为4小时,看护/护理时间为42分钟,分别是男性家务劳动时间的约5倍,男性看护/护理时间的约3倍78

10.男性看护人中,利用看护援助服务为每月1次以下的看护/护理时间最长,女性看护人中1周4天以上利用看护援助服务的看护/护理时间最长78

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79

11.全部劳动时间除了25~39岁的年龄段之外,在所有年龄段中,女性都比男性长,无酬劳动时间的男女差别比有酬劳动时间的男女差别大79

12.企业规模越大女性的无酬劳动时间越短,而男性的无酬劳动时间随企业规模的增大只是稍微有所增加79

13.双职工夫妻参与率最高的无酬劳动,对丈夫而言是购物,对妻子而言是饮食管理80

14.女性的义工活动参加率在2001年超过30%81

15.女性的义工活动参与率高,但男性的活动时间则更长82

16.如果将日本国内的无酬劳动换算为货币进行评估,2001年约为129兆日元,相当于同年GDP的约1/483

17.2001年人均一年的无酬劳动评估金额中,女性为189.1万日元、男性为43.2万日元84

各都、道、府、县被雇用人员的生活时间84

18.不论就业形式如何,男女两性都是北海道和东北地区的工作时间长,大都市用于通勤的时间更长84

19.不论男女,正式职员/从业人员的家务劳动时间都是山形和冲绳最长,大都市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距有缩小的倾向85

20.正规职员/从业人员的总劳动时间,山形县的女性最长,东京都和大阪府的男性最长;大都市圈的女性部分时间工作人员的全部劳动时间中一半是无酬劳动时间85

统计解说88

第6章 家庭收支与财产89

家庭收入的种类与家庭90

1.从主要的家庭收入种类来看,“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家庭”占60%,“以退休金、养老金为主的家庭”占20%90

有两个以上家庭成员家庭的收支情况(工作者家庭)91

2.妻子的收入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平均每个家庭妻子的收入只占家庭收入的10%左右91

3.储蓄额处于平均值1273万日元以下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2/392

双职工家庭的家庭收支情况(工作者家庭)93

4.双职工家庭妻子收入只为家庭实际收入的1/493

5.双职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单职工家庭的1.27倍,双职工家庭的盈余率大94

6.与单职工家庭相比,双职工家庭储蓄少,负债多,债务的大部分是住房贷款94

7.即使妻子是全日制职员的双职工家庭,妻子的收入依然很低95

8.妻子是部分时间工作人员的双职工家庭的教育费支出多,储蓄少,但妻子是全日制职员的双职工家庭的消费性支出总体较多,储蓄也多96

单身女性和男性的家庭收支和财产情况(单身工作者家庭)96

9.女性单身工作者的家庭收入在所有年龄段都要比男性低,以40多岁为顶点,比男性的收入提前降低96

10.与收入上的差距相比,消费性支出上的男女差距较小,在消费性支出方面男性在外就餐倾向比较显著,女性用在衣服、家具、家庭用品等方面的支出较多97

11.与女性相比,男性住房贷款以外的债务比例较高,但从40多岁开始,随着住宅贷款比例的增高其负债额会超过女性98

母子家庭与父子家庭的家庭收支情况99

12.虽然83%的母子家庭的母亲都在工作,但其劳动年收入大多集中在100万日元,100万~200万日元水平上99

13.母子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一般家庭的36%99

老年人家庭的家庭收支情况100

14.在夫妇都是老年人的家庭中,丈夫的收入在夫妻的主要收入中占80%100

15.独居老年人中,女性的总收入是男性的58%101

农民家庭的收支情况102

16.在有人专门从事农业的家庭中,“专门从业者只有女性”的农民家庭靠农业收入来补充家庭收入的比率最低102

17.一半以上的女性农业从业人员得不到报酬,即使得到报酬的,其金额为10万日元以下的比例也超过了60%102

统计解说104

第7章 教育与学习105

学校教育中的儿童、学生106

1.四年制大学的女学生增加到了110万人,在男女合计的281万人中,占到了近四成。女学生较多的大专生人数在减少106

2.女性高中和大学(本科)的入学率持续上升,高学历化在进展106

3.从国际视角看,初等教育的入学率和中等教育的入学率有男女性别差异107

4.高中与大学(本科)中的男女同校化在进展108

5.大学(本科)中所学专业的性别差异很大109

6.职业学校及其他各类学校中呈现男女在选择学科专业上的差异110

7.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中女性的年龄在30~59岁的居多,男性60~69岁的人居多111

8.远程教育大学最近25年来女性学生的数量增加显著111

9.与女性学有关的科目在高等教育机构有扩展的趋势111

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112

10.在初等、中等教育领域的教师中女性所占比例持续增长,但管理职位中男性占绝大多数112

11.在初中与高中,女性教师教日语和英语的比例高,男性教师教社会学科和数学的比例高113

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114

12.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女性在高级职称中所占比例较少,教授以上的女性不足一成114

13.虽然大学女性研究人员的专业领域在扩大,但各领域的男女人数差别大,工科专业的女性比例只占到不足6%115

14.虽然在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里女性研究人员的数量及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男女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公司和研究机构女性研究人员的比例分别只有11.1%和7%116

社会教育中的学习人员与社会教育设施的职员118

15.社会教育班级和讲座的听讲者中有六成以上是女性118

16.女性相关机构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增加,在全国已经建立了345个场馆,其中一部分开始由民间企业进行管理119

17.在学校及工作场所以外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人中,男性热衷商业和科学方面,女性热衷看护、家政和家务、艺术方面的学科120

18.社会教育机构的专业职位中女性所占比例在公民馆有所增加,但社会教育主管者中女性只占10%,男女差距很大121

19.高中毕业后上大学的入学比率呈现出关东、北陆、东海、近畿地方高,东北、九州、冲绳低的趋势122

统计解说124

第8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125

生活保护126

1.生活保护领取人数有增加倾向,特别是母子家庭的保护率非常高126

养老金制度126

2.男女国民养老金被保险人的分布基本没有变化126

3.女性老龄福利养老金的平均支付额是男性的约六成127

4.在部分时间工作人员中,女性作为配偶的被抚养人参加公共养老金的比例大于男性127

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129

5.儿童津贴的支付对象虽然扩大了,但与很多国家相比金额仍然比较低。儿童抚养津贴的领取人数有增加的倾向129

6.母子家庭母亲的就业率高,但作为非正规劳动者的比例也高130

7.离异母子家庭获取到养育费的比率较低130

8.随着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年幼儿童在保育所入托的人数增加130

9.排队等待入托幼园所机会的大多数儿童,集中在双职工家庭较多的都、道、府、县131

10.由于受到监护人的虐待而被收容在儿童养护设施的儿童在增加132

残疾人福利132

11.残疾人呈老龄化趋势,同时其人数也有增加倾向132

12.身体残疾女性的就业率为男性的一半,占15%,残疾女性的工资是残疾男性的约2/3132

老年人福利、看护保险134

13.看护保险的领取人以女性居多,特别是需要看护等级为“需要支援等、需要看护第一等级”增加显著134

14.家庭中需要看护的人中女性的比例高,老龄化在进展134

15.家庭看护的状况:女性看护人占大半,看护人的老龄化也有所加剧134

社会福利机构从业人员的现状135

16.社会福利机构从业人员多数为女性,根据职种的不同性别差异较大135

统计解说138

第9章 健康与保健139

生活习惯与健康140

1.20~40岁的女性脂肪能量比率为27%~29%,超过所需量,男女都有缺钙、缺铁的倾向140

2.有运动习惯的人群有增加趋势,但20~49岁的女性中的这一比例不满20%140

3.30~69岁的男性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患有肥胖症141

4.男性吸烟率下降,而20~29岁女性的吸烟率从10.7%增加到19.0%141

疾病与死亡141

5.女性在55岁以后,男性在45岁以后,去门诊看病的比率超过有症状率,每千名55~64岁的男女中去门诊看病的人数超过400名141

6.痴呆症、白内障、慢性风湿关节炎等女性总患者数比男性多142

7.无法否定可能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比例,年龄在40岁以后超过8%,整体上比男性高,但很有可能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居多143

8.女性因恶性肿瘤而接受治疗的比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0~39岁年龄段是男性的2.5倍143

9.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性比女性高144

10.女性在20~35岁、男性在20~45岁,“自杀”位居死因第1位。36岁以上的女性和46岁以上的男性“恶性肿瘤”位居死因第1位144

11.男性患肺癌、女性患大肠癌的比例有所增加145

12.中老年男性的自杀死亡率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急剧增长,每10万40~59岁人口中就有49.0~71.1人自杀146

生殖健康146

13.不满20岁的女性实施人工流产的比率增加,由于“暴力逼迫”而流产的比率与其他年龄段相比也相对较多146

14.做绝育手术的女性为2,863例,男性为12例,女性占绝大多数147

15.10~19岁的孕妇吸烟比例较高,30~49岁的孕妇饮酒比例高147

16.16~25岁女性患性感染疾病的报告数较高148

劳动与健康148

17.女性劳动者中感到身体疲劳的约为76%,要比男性多148

18.女性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的适应性”上感到有强烈压力149

19.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的比例,男性要比女性低149

20.男性由于“过劳死”和精神障碍而申请认定劳动灾害补偿的件数比女性要高150

与健康、保健医疗相关的服务150

21.女性在市街道村、男性在工作单位接受健康检查的比例较高150

22.医生多为男性,药剂师多为女性151

23.保健师、看护师中女性较多152

24.体育机构的专职职员中男性居多,女性的专职职员、机构负责人只占少数152

各都、道、府、县的健康、保健统计153

25.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是东北地方较高,女性乳房癌死亡率是除了栃木之外的关东地方的都县较高,男性的自杀死亡率在北海道、东北、九州、冲绳地方的县较高153

26.小儿科和妇产科在大城市居多,每10万65岁以上人口中,疗养病床数最多的是高知县,四国和九州等地方的县也较多153

27.医疗机构的医师最多的是东京,有264.1人,最少的是埼玉,有129.4人;在业的看护师数量大城市较多,岛根、鸟取、福井、山梨较少153

28.市街道村的健康增进计划的制定率超过80%的县只有岩手、爱知、山形三个县;东京、大阪、神奈川拖欠国民健康保险金的家庭较多153

统计解说156

第10章 安全、犯罪和暴力157

自然灾害、事故与交通事故158

1.自然灾害与事故(交通事故除外)的发生件数以事故居多,2004年死亡人数为2533人,受伤人数为4787人158

2.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至8000人以下,但发生起数为95.2万件,负伤人数达118万人,创历史新高159

3.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女性中,高龄者占60%,并且每3人当中就有2人是在行走途中发生事故死亡的160

日本的犯罪动向——犯罪加害者161

4.被逮捕的39万人中,进监狱的只有5%。由此可以推测有关犯罪的统计存在很大的把握不到的数据:暗数161

5.一般刑事犯罪的认知件数为256件,逮捕者中有二成是女性161

6.“日本是安全的国家”的说法正在成为历史162

7.一般刑事犯罪的少年被逮捕人占全体人数的37.9%,少年被逮捕人中女性占24.5%163

8.在罪名上,男女都以违反盗窃法及兴奋剂取缔法的居多,女性中在超市的盗窃行为、男性中因伤害、暴力事件等引发的犯罪也很多164

9.关于虐待儿童方面,伤害、杀人、暴力、监护人遗弃案件居多,而加害者则依次为生父、生母、养父、继父的情况居多165

10.司法处理阶段的男女待遇差异166

11.新受刑者为32090人,其中女性占6.2%为2001人,其中以违反取缔麻药法和盗窃、欺诈罪居多,男性中强盗、伤害罪较多166

12.女子监狱、男子监狱都处于收容过剩的状态167

犯罪被害的实际状态169

13.女性和男性被害发生率分别是平均每10万人中1125.3件、2334.6件,两者近年有减少倾向169

14.性犯罪的受害者基本上都是女性,而且有增加的趋势170

15.配偶之间的杀人、伤害、暴力行为的被害者中91.7%是女性171

16.女性中大约每6人中就有1人曾遭受过丈夫的暴力对待,而且其中大约有四成的人没有与任何人谈过此事171

17.尾随行为的受害人86.2%都是女性,而行为实施者中90.3%都是男性172

18.作为有性交易倾向的女性而被加以保护的人数逐年递减,但是未成年人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却在增加172

各都、道、府、县的事故与犯罪173

19.交通事故人口中的死伤者为非大都市圈的情况较多,大都市圈基本处于中等以下173

20.东京周边和大城市的一般刑事犯罪的发生率较高,但非大都市圈也在增加。女性被逮捕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以及男女合计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的地区有香川和高知等。大城市的警察人数最多173

21.杀人、性犯罪(强奸)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圈174

统计解说176

第11章 参政与决策177

政治参与178

1.20~69岁之间所有年龄组议会选举的投票率都有降低的倾向,但2005年众议院选举中女性的投票率为68%,男性投票率为67%,比前一次选举都有所上升。2004年参议院选举中男女投票率都为56%,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178

2.地方选举也有投票率偏低的倾向;女性的投票率略高于男性179

3.在国会中女性议员所占比例在众议院只有9.0%,在参议院只有12.4%;女性议员多数是从比例代表区获选的180

4.众议院议员女性议席的占有率在2005年9月30日为9.0%,在185个国家中处于第132位182

5.地方议会中女性的参与率增加,特别是特别区议会的女性议员所占比例为21.5%,相对较高,但各都、道、府、县议会、街道、村议会的这一比例则很低,少于一成182

行政参与184

6.2005年9月,22个大臣中有两位女性(9.1%),副大臣中没有女性,参与水准仍然很低184

7.地方自治体的领导班子中,知事43人中有4位女性(9.3%),特别区长22人中有1位女性(4.5%),有所增加,但女性的比例仍然较低185

8.国家公务员中女性管理者的比例在增加,但高级职位的女性比例很低,不足1%185

9.地方公务员管理职位(相当于科长以上的职位)中女性所占比例在都道府县仅为4.8%,在政令指定都市仅为6.6%185

10.国家审议会等女性委员的比例在持续增加,2005年达到了30.9%186

11.地方自治体审议会中女性委员的比例年年增加,在都道府县为25.2%,在政令指定都市为28.2%187

司法参与情况188

12.在司法领域女性的参与率在增加;2005年辅助法官中女性占24.4%,但其他职位的女性比例仍然只有19%左右或更低188

地区、团体的参与情况189

13.整体来看,团体、机构中女性干部的比例较低,但是既存在女性会员占半数以上的团体,也存在女性干部比例不到一成的团体189

14.日本学术会议中的女性会员占一成以下,但2005年增加到42名,占二成190

15.在农村、渔村,参与决策过程的女性还很少190

国际机构的参与情况191

16.在外交部的驻外机构和国际机构工作的日本女性在持续增加191

统计解说193

第12章 意识调查194

男女平等意识195

1.对性别角色分工予以肯定的人的比例有所下降,低于五成195

2.对改变以工作为中心的男性的生活方式持支持态度的意识在增强,但现状仍然是工作优先197

3.认为男性应该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动的意识还不太强198

与养育孩子有关的意识198

4.想生孩子,但认为经济负担重198

5.认为能养育孩子是好事,但有负担感199

6.处于育儿期的父亲并不经常参与育儿201

男女平等感的国际比较201

7.男性也认为“从社会整体来说男性在被优待”201

8.认为“政治场合”中男性受到优待的比例最高,但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中认为“社会观念、习惯、风俗”方面要比“工作场合”中男性受优待的比例要高202

统计解说204

概念解释205

文献与网页指南219

主要相关网站指南221

附属资料224

1.千年发展目标224

2.《男女共同参与基本计划(第2次)》(2005.12)和相关统计事项225

3.男女平等大事表231

4.HDI、GDI、GEM排名前50位的国家/地区233

5.日本未批准而在八国峰会、欧洲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批准的条约(略)234

6.国立女性教育会馆的“关于女性和男性的统计数据库”234

译后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