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联农政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联农政模式研究
  • 李典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1594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苏联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联农政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苏联农政模式研究的对象1

一、苏联农政模式研究的对象2

二、苏联农政模式研究的方法8

三、苏联农政模式的演变进程12

第二节 苏联农政承继的历史遗产16

一、政权主体绝对奴役的农奴制度16

二、农民群体丧失自我的村社制度19

三、沙俄时代进行的两次农政改革21

第三节 苏联农政探索的理论源流29

一、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的前提30

二、社会主义农业的理想模式33

三、实施农民群体的全面改造39

第二章 苏联农政模式的起源42

第一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农政思想42

一、两种发展俄国农业的构想43

二、两类改造俄国农业的主张47

三、第三条道路的出现与否定52

四、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新与旧56

五、先进国家革命后的农业论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农业政策的起源65

一、农政思想转化为农业政策65

二、十月革命初期的农业政策68

三、战时共产主义的农业政策70

四、新经济时期中的农业政策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农政体制的创建80

一、布尔什维克党核心地位的确立80

二、遵循马克思主义构建政权主体83

三、创建党管经济的农业管理体制87

四、农政中间体的转换与新的形态89

第四节 列宁农政建设的总体分析92

一、卡夫丁峡谷是不是可以跨越93

二、跨越中的农政建设主导形态95

三、农政建设中面临的最大矛盾100

四、留给承继者的农政建设遗产106

第三章 苏联农政的斯大林时代113

第一节 对列宁农政思想的承继发展113

一、早期与列宁土地问题论的分歧114

二、苏俄要走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117

三、进行农民群体全面改造的理论122

四、党要全面统领农村的各项工作124

五、关于落后国家农民问题的论述127

第二节 斯大林时期农业政策的完善130

一、承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31

二、集体化时期的农业政策136

三、二战及战后的农业政策143

第三节 斯大林时代的农政管理体制148

一、国家农业管理体制的确立148

二、农业科学教育体制的建立153

三、集体农庄管理制度的形成156

四、国营农场管理制度的完善159

五、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职能160

第四节 斯大林农政时代的比较分析165

一、苏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166

二、五年计划中的农业发展问题176

三、列宁农政建设形态的新跨越179

四、斯大林强制型农业道路分析186

第四章 苏联农政模式的产生195

第一节 赫鲁晓夫的农政思想195

一、斯大林农政思想的承继发扬195

二、改进党对农村和农业的领导200

三、有计划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203

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农业204

五、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农政建设208

第二节 形成模式的农业政策210

一、对斯大林时代农业政策的调整211

二、政策的贯彻实施与遭遇的阻力213

三、遭遇种种阻力之后的农业政策215

第三节 模式形态的农政体制218

一、国家农业管理体系的调整218

二、农畜产品收购制度的调整222

三、农业劳动组织制度的调整223

四、农政中间体的调整与异化224

第四节 赫鲁晓夫的农政方略230

一、和平年代农政战略的调整230

二、五年计划中的农业高指标233

三、农政关系的演变与新形态235

四、赫鲁晓夫农政建设的分析239

第五章 苏联农政模式的形成246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的农政思想246

一、社会主义农政思想的总承继246

二、加强党对农村和农业的领导252

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农业253

四、建设大农业组织的理论升华256

五、强化苏联农政建设形态输出258

第二节 农业政策实施中的完善259

一、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农业决策259

二、赫鲁晓夫反思后的农业政策262

三、农业再度危机后的农业政策266

第三节 农政体制的适应性调整271

一、确立国家全面管理农业的制度271

二、农业微观组织的统一管理制度274

三、农工综合体的计划与管理制度276

四、农业劳动者的报酬与保障制度278

五、官僚阶层与农村知识群体异化280

第四节 苏联农政模式的局限性282

一、美国争霸战略中的农业塌陷282

二、农业劳动者内在动力的丧失288

三、外部农业政策供给的虚拟性294

四、农政管理方式的体制性障碍298

第六章 苏联农政模式的影响303

第一节 中小国家的农政传播303

一、紧随后反叛的欧亚各国304

二、选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309

三、试验后的民族独立国家314

第二节 苏中两国的农政借鉴320

一、苏联农业道路对中国的影响321

二、中国农政道路的探索性实践324

三、苏联学习中国的农业承包制325

第三节 苏美两国的农政竞争327

一、苏联农业道路对美国的影响327

二、美国农政道路中的主要经验329

三、美国农战对苏联模式的胜利331

第七章 苏联农政模式的悲歌334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的农政思想334

一、传承着前任的农政思想334

二、到列宁思想中去找答案338

三、新思维中的农政旧思路342

四、民主主义的农民主体论344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调整与改革350

一、安—契过渡阶段的农业政策350

二、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农业决策353

三、改革探索时期的农业政策356

四、放弃农民强制的让步政策360

第三节 农政体制的维系与放弃363

一、承继前任推行农业承包制364

二、没有改变的国家农政制度367

三、未曾改变的农业微观管理370

第四节 农政悲歌的主客体分析371

一、促成悲歌的当政主体分析371

二、造成悲歌的模式形态分析374

三、形成悲歌的农民群体分析376

结语:苏联农政模式终结的理论沉思387

一、列宁的理论选择与实践387

二、斯大林的理论继承与实践391

三、赫鲁晓夫的理论承袭与实践395

四、勃列日涅夫的理论承袭与实践397

五、戈尔巴乔夫的理论新选择与实践399

参考文献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