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损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医损伤学
  • 闵建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9627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医损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损伤在临床和法医实践中的地位1

一、损伤的定义和概念1

二、临床实践中的损伤2

三、法医实践中的损伤4

第二节 法医损伤学的基本特点5

一、法医损伤学的历史回顾5

二、法医损伤学的研究内容6

三、法医损伤学的研究方法7

四、法医损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2

第三节 有关力学的基本概念13

一、力及其特征13

二、物体的变形17

三、物体的运动20

四、功、能和动量原理24

五、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26

一、出血28

第二章 损伤后机体的反应28

第一节 损伤后机体的局部反应28

二、充血29

三、凝血29

四、炎症30

五、坏死31

六、修复32

第二节 损伤后机体的全身反应33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34

二、代谢变化34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36

四、免疫系统的变化37

五、消化、泌尿系统的变化37

第三节 损伤的合并症37

一、休克38

二、应激性溃疡41

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1

四、栓塞43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46

六、挤压综合征47

七、多系统器官衰竭49

第三章 人体组织损伤51

第一节 皮肤软组织损伤51

一、软组织的正常结构51

二、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点53

三、皮肤损伤的机制和类型58

四、肌肉、肌腱和韧带损伤64

五、皮肤瘢痕及其特点66

第二节 骨骼损伤68

一、骨(骼)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70

二、骨的生物力学特性74

三、骨折及其发生机制79

四、骨折的愈合过程84

五、人体骨折主要类型及其特征85

六、关节损伤脱位94

第三节 脊柱及脊髓损伤98

一、脊柱和脊髓的解剖生理特点98

二、脊柱和脊髓的损伤机理101

三、脊柱损伤的类型和特点104

四、脊髓损伤107

第四节 胸部损伤112

一、肋骨损伤112

三、气胸114

二、胸骨损伤114

四、血胸115

五、肺损伤116

六、心脏损伤117

七、创伤性窒息124

第五节 腹部损伤124

一、概述124

二、脾脏损伤126

三、肝脏损伤127

五、胃肠道损伤128

四、胰腺损伤128

六、肾脏损伤130

七、腹膜后血肿132

第四章 颅脑损伤133

第一节 头皮损伤133

一、头皮的组织结构133

二、头皮损伤的特点134

三、头皮的保护功能135

一、颅骨的组织构成136

第二节 颅骨损伤136

二、颅骨的生物力学性能139

三、颅骨损伤机理142

四、颅骨损伤的主要类型146

第三节 颅内出血151

一、脑膜及脑血循环的正常构成151

二、硬脑膜外出血155

三、硬脑膜下出血156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158

五、脑内出血159

第四节 脑损伤160

一、脑的构成及力学性能160

二、脑的损伤机理163

三、脑损伤的基本类型168

第五节 颅脑损伤的评价174

一、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174

二、颅脑损伤的预后判定178

三、人体头部撞击的耐受性179

第五章 损伤的评价181

第一节 损伤严重程度评价181

一、AIS-ISS方法的由来181

二、AIS-ISS的基本原则181

三、AIS-ISS评分方法182

四、AIS-ISS评分的不足184

五、AIS-ISS评分的法医学价值185

第二节 器官损伤分级186

二、非自杀性自伤195

第三节 自伤195

一、自杀性自伤195

三、病理性自伤196

四、象征性自伤197

五、自伤的主要特征198

第四节 致命伤后的行为能力199

一、致命伤分类及其特点199

二、行为能力及其特点199

三、行为能力产生的基础200

四、影响致命伤后行为能力的因素200

第五节 损伤、疾病与死因的关系202

一、死因及其分析202

二、损伤与疾病的关系204

三、损伤和疾病共存时与死因的关系205

四、实践中的有关问题207

附录 简明损伤定级(AIS-ISS)211

一、出血252

第一节 生前伤的局部征象252

第六章 损伤时间推断252

二、创口253

三、酶活性253

四、蛋白成分254

五、炎症介质256

六、其它257

第二节 损伤经过时间258

一、肉眼观察258

二、组织学检查260

三、生化检验265

第三节 损伤时间推断的实践应用268

一、关于出血268

二、关于骨折269

三、关于损伤时间推断研究成果的评价271

第七章 钝器损伤273

第一节 棍棒类损伤273

一、棍棒类钝器的性状273

二、棍棒损伤的共同特点274

三、不同性状棍棒损伤特点275

第二节 斧锤类损伤278

一、斧锤类钝器的性状278

二、斧锤损伤的共同特点281

三、斧锤损伤的变异特征282

第三节 砖石损伤285

一、砖石的性状285

二、砖石损伤的共同特点287

三、砖石损伤的差异288

第四节 坠落损伤289

一、坠落及其损伤机理289

二、坠落损伤的特点291

三、影响坠落损伤的因素293

四、坠落损伤分析294

五、摔跌损伤296

第五节 徒手损伤297

一、手指损伤297

二、拳击损伤299

第六节 咬伤301

三、足踢损伤301

一、咬痕的形成机制302

二、咬痕的形态及其变化303

三、咬痕的认定和提取304

四、咬痕的检验鉴定306

第一节 刺器损伤310

一、刺器及其损伤方式310

第八章 锐器损伤310

二、刺创的形态学特点311

三、影响刺创形态的因素313

四、不规则刺器损伤318

第二节 切割损伤319

一、切割损伤的特点319

二、特殊的切割损伤320

三、切割方向推断321

一、软组织砍伤的特点322

第三节 砍器损伤322

二、骨骼砍伤的特点323

第四节 剪刀损伤325

一、夹剪创326

二、剪断创326

三、刺剪创327

第九章 枪弹损伤329

第一节 枪弹的构造、分类和发射原理329

一、枪械的构造329

二、枪械的分类330

三、枪弹的构造331

四、枪弹的分类331

五、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332

第二节 枪弹损伤形成的机制333

一、弹头撞击333

二、瞬时空腔效应333

第三节 枪弹损伤的特征335

三、压力波作用335

一、典型枪弹损伤的形态学特征336

二、枪弹损伤的形态学种类338

三、非典型枪弹损伤339

四、霰弹损伤及其特征342

五、弹头穿过中间障碍物后所致的损伤346

六、跳弹损伤348

七、带消音器的枪弹损伤351

八、其它特殊的枪弹损伤353

第四节 颅骨枪弹损伤357

一、颅骨枪弹损伤的类型及其发生机制357

二、颅骨骨折推断射击方向359

三、颅骨骨折推断射击顺序360

四、颅骨骨折推断枪弹口径362

第五节 枪弹损伤的法医学鉴定362

一、射击方向的鉴定362

二、射击角度的鉴定365

三、射击距离的鉴定367

四、枪弹损伤性质的鉴定375

附录 国内外常见枪弹的基本数据378

第十章 爆炸损伤384

第一节 爆炸类型及其原理384

第二节 爆炸损伤机制385

一、冲击波385

第三节 爆炸损伤的特点及类型391

一、爆炸损伤的一般类型391

三、投射物391

二、高温391

二、爆炸损伤的特点393

三、几种特殊爆炸及损伤特点393

第四节 爆炸损伤严重性推断396

第十一章 交通事故损伤399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399

一、概述399

二、损伤机理400

三、损伤的类型与特征404

四、损伤鉴定中的有关问题407

第二节 铁路列车事故损伤410

一、列车事故发生的特点410

二、列车事故损伤的原因410

三、列车事故损伤的特点411

四、列车事故的处理原则413

第三节 飞机失事损伤414

一、概述414

二、飞机失事的原因415

三、飞机失事人体损伤的机制416

四、飞机失事人体损伤的特点418

五、损伤分析与飞机失事经过的重建419

第十二章 其它类型的损伤422

第一节 高温损伤422

一、烧伤的局部改变422

二、烧伤的全身反应425

三、生前烧伤的尸体主要征象425

四、烧死鉴定中的有关问题427

六、体温过高429

五、特殊物质的烧伤429

第二节 低温损伤430

一、基本概念及形成机制430

二、低温损伤的影响因素431

三、冻死的病理生理432

四、低温死亡鉴定的有关问题434

第三节 电流损伤437

一、电流损伤的机制437

二、电击死的死亡机理441

三、皮肤电流损伤的特征441

四、心脏电流损伤444

五、高压电(雷电)损伤444

六、电警棍(电击枪)电流损伤445

七、电流损伤的鉴定446

第四节 辐射损伤448

一、电离辐射及其损伤机理449

二、影响辐射损伤的主要因素452

三、急性辐射损伤453

四、小剂量照射损伤455

五、慢性辐射损伤456

六、非电离辐射457

第五节 腐蚀性损伤457

一、腐蚀性损伤的特点458

二、常见腐蚀性损伤的化学物质458

三、常见腐蚀性物质及损伤特征458

一、动物损伤的机制461

第六节 动物损伤461

二、常见动物的损伤特点462

三、尸体上的动物损伤467

第七节 气压损伤470

一、气压和气体470

二、气压损伤的机理473

三、气压损伤的主要类型475

四、气压损伤的鉴定478

主要参考文献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