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布线技术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综合布线技术指南
  • 邝德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7464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综合布线技术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揭开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秘面纱3

第一章 智能大厦3

第一节 智能大厦的起源、发展与基本概念3

一、让我们到智能大厦去逛一逛3

二、智能大厦的起源4

三、智能大厦的发展史4

四、智能大厦的基本概念5

第二节 智能大厦的集成管理系统8

一、智能大厦集成管理系统的优点8

二、智能大厦的一体化集成9

第三节 智能大厦集成系统的选择12

一、HONEYWELL EXCEL500013

二、ST8100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17

第四节 智能大厦的基本体系结构19

一、智能大厦的十大组成部分19

二、智能大厦的3A体系结构21

第五节 综合布线、智能大厦以及信息高速公路24

一、智能大厦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关系24

二、智能大厦与综合布线的关系25

第二章 综合布线系统概要26

第一节 什么是综合布线26

一、传统布线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26

三、综合布线系统为信息集成化铺平了道路27

二、综合布线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27

四、GCS与传统布线的比较28

第二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经济合理性分析29

一、综合布线,“一次投入,受益终身”29

二、综合布线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30

三、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系统的工程分配及费用比较报告32

第三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化34

一、标准的分类”34

二、标准化世界的国际组织机构ISO34

三、认准时机,制定标准35

四、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之争36

第四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化组成38

五、关于布线标准的补充说明38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功能组件39

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原理图39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化组成39

第五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42

一、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型级的综合布线系统42

二、不同型级的综合布线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43

第三章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介绍及其选型44

第一节 可供选型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介绍44

一、丽特网络公司NORDX/CDT的新一代智能布线网络IBDN44

三、法国阿尔卡特(Alcatel)公司的ACS综合布线系统45

二、美国西蒙公司的S110模块化布线系统45

四,美国IBM先进布线系统ACS46

五、德国KRONE超五类综合布线系统KISS46

六、美国安普(AMP)开放式布线系统NETCONNECT47

七、美国奥创利(ORTRONICS)开放式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47

八、法国波页特多功能综合布线系统SCQ48

九、美国朗讯科技公司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49

十、以色列爱尼克综合布线系统50

第二节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选型原则50

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55

一、信息,消息及信号55

第一节 信号与系统55

第四章 预备知识55

第二篇 剖析综合布线的基础理论知识55

三、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57

四、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58

五、傅立叶分析60

六、有限带宽信号61

第二节 信道及其特性63

一、信道类型63

二、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64

三、复用技术64

四、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计量单位:分贝67

第三节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68

一、模拟调制69

二、基带传输72

三、频带传输73

第四节 传输媒介75

一、同轴电缆75

二、双绞线电缆76

三、光导纤维78

四、微波80

一、概述82

二、同轴电缆82

第一节 电缆概述82

第五章 铜缆传输特性82

第二节 双绞线电缆84

一、双绞线的分类84

二、双绞线的特性参数及其对网络应用性能的影响87

第三节 屏蔽电缆与非屏蔽电缆的比较及其选型原则90

一、关于香农公式的介绍90

二、关于屏蔽双绞线与非屏蔽双绞线的比较91

三、FTP和UTP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的选用96

第六章 光缆传输系统98

第一节 光纤通信概述98

一、光纤通信的特点98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101

二、光纤通信系统的分类101

第二节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104

一、什么是光纤104

二、光纤的导光原理107

三、光纤的数值孔径108

四、光纤的传播模式109

五、光纤的分类110

第三节 光纤的基本特性112

一、光纤的损耗特性112

二、光纤的带宽和色散113

三、光纤的温度特性114

一、光缆的制作115

第四节 光缆制作及光缆分类115

四、光纤的机械特性115

二、光缆的结构与种类117

三、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光缆120

第七章 电气保护技术126

第一节 供配电设计126

一、供配电基本要求126

二、供配电方式131

三、供配电系统配电柜134

四、电源插座设置135

第二节 接地设计135

二、接地的类型136

一、有关接地的几个基本概念136

三、接地的设计要求140

四、接地设计141

第三节 屏蔽设计144

一、屏蔽真的就那么重要吗145

二、有关电磁兼容性的标准EMC145

三、传输系统的屏蔽效应148

四、计算机屏蔽机房的设计150

五、屏蔽机房的种类153

一、把功能性与技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157

第一节 工程没计应有的指导思想157

第八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主要原则157

第三篇 实践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157

二、适度超前158

三、把所有的成本都考虑进去158

第二节 需求分析是不可或缺的158

一、属于何种大楼158

二、是独楼还是群楼159

三、是否要进行空白预布线159

四、该为布线系统预留多大空间160

第三节 要点设计160

一、电磁环境的约束160

二、建立接地网络并与地线相连162

三、对流动体隔离163

四、电源分配165

五、电缆通道165

六、配线间的设计167

七、竖井的设计168

八、办公室布线设计169

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要点一览表171

第四节 布线系统的安装172

一、配线间的安装172

三、配线间与接入点之间的联系173

二、配线间之间的连接173

第五节 布线系统的检验174

一、检验接地网络174

二、检验布线系统174

三、连接电路的检测174

第六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流程图175

第九章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177

第一节 工作区子系统说明177

一、什么是工作区子系统177

二、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求177

三、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要求179

第二节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步骤183

四、工作区适配器的选配要求183

一、确定工作区大小184

二、确定进点构成184

三、确定插座数量184

四、确定插座类型184

五、确定相应没备数量184

第十章 水平子系统设计185

第一节 水平子系统说明185

一、什么是水平子系统185

二、水平子系统的设计要求185

三、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选型187

四、水平布线的拓扑结构195

五、拓扑转换的实例分析198

第二节 水平布线路由方案选择199

一、区分布线对象199

二、新建建筑物的布线方式选择200

三、旧建筑物布线方式选择208

四、区域布线方式210

第三节 水平子系统设计步骤210

一、确定信息插座的位置及数量211

二、确定水平配线路由211

三、确定水平电缆的类型和长度211

四、订购电缆212

一、什么是干线子系统214

第十一章 干线子系统设计214

第一节 干线子系统说明214

二、干线子系统设计要求215

三、垂直子系统拓扑设计216

四、干线子系统布线距离设计222

五、管槽的选用223

第二节 干线子系统设计步骤228

一、确定干线子系统规模229

二、确定介质方案229

四、确定整座大楼的干线233

五、确定垂直主干缆路由233

三、确定楼层干线233

六、确定水平主干缆路由235

七、确定接合方式236

八、确定所需元部件类型与数量239

第三节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元部件估算举例239

第十二章 设备间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设计244

第一节 设备间子系统解析244

一、什么是设备间子系统244

二、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要求245

三、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方法245

第二节 管理子系统解析250

一、什么是管理子系统250

二、管理子系统设计要求251

三,色场管理举例253

四、管理子系统部件说明256

五、电缆管理系统257

六、TLA EIA-606管理标准介绍257

第三节 通信配线间设计260

一、配线间的设计要求260

二、配线间的设计等级263

三、配线间的设备组织264

二、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要求269

一、什么是建筑群子系统269

第一节 建筑群子系统解析269

第十三章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269

三、光纤在建筑群子系统中的应用271

第二节 建筑群子系统电缆布线方案273

一、电缆架空布线法273

二、电缆直埋布线法274

三、电缆管道内布线法276

四、电缆隧道内布线法276

五、建筑物入口277

第三节 建筑群的电气保护281

一、什么情况下应该进行电气保护281

二、如何对建筑物进行电气保护282

三、如何标识保护器283

四、如何确定保护器的位置284

五、怎样进行耦合焊接导体285

第四节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步骤288

一、现场勘察288

二、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性参数288

三、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288

六、确定主干缆类型和线规289

七、确定所有方案的劳务费用289

八、确定所有方案的材料成本289

五、确定主干路由及备份路由289

四、确定相关障碍物的地理位置289

九、计算各种方案的总成本290

十、择优而定290

第十四章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设计291

第一节 工程施工前的环境检查与器材检验291

一、施工前的环境检查291

二、施工前的器材检验291

三、管道设计292

第二节 线缆敷设及其支撑保护方式295

一、线缆的敷设295

二、支撑保护方式298

一、铜缆布线前的准备工作300

第三节 铜缆布线300

二、建筑物内配线电缆布线施工304

三、建筑物内主干电缆布线310

四、建筑物间电缆布线314

第四节 光缆布线316

一、光纤配线原理316

二、光纤电缆的安放和拽拉317

三、室内光缆的敷设318

四、室外光缆的敷设319

五、光纤接续与光纤融接机319

一、设备安装322

第五节 设备安装与缆线端接322

二、缆线的终端323

第十五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测试及验收325

第一节 工程测试概述325

一、什么是电缆的认证测试325

二、认证测试的重要性325

三、由谁来作认证测试326

第二节 电缆测试327

一、网络测试标准与电缆测试标准327

二、EIA/TIA 568A TSB-67328

三、测试仪的性能要求及其选择337

四、测试项目不合格原因及解决办法339

第三节 光缆测量339

一、光纤的主要参数及测量方法340

二、光纤损耗的测量341

三、光纤带宽的测量343

四、光纤测试设备简介344

五、光纤工程测试实例350

第四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355

一、工程验收的一般要求355

二、工程验收项目及内容355

第四篇 实现综合布线系统在局域网中的应用361

第十六章 网络综述361

第一节 OSI网络参考模型361

—、网络的结构361

二、网络体系结构362

三、OSI参考模型363

第二节 LAN、MAN和WAN368

一、LAN与WAN368

二、城域网MAN369

第三节 网络互连及其互连设备371

一、网络互连371

二、网络互连设备374

第四节 计算机局域网的交换与虚拟技术378

—、交换式互连网络技术378

二、虚拟网技术380

一、拓扑结构382

第十七章 传统低速局域网简介382

第一节 拓扑结构382

二、拓扑结构与传输媒质物关系385

三、拓扑结构与媒质传输距离的关系386

第二节 局域网标准IEEE802简介386

ISO有关局域网标准的概况386

第三节 CSMA/CD387

一、“以太”网与ISO 8802-3388

二、ISO8802-3的MAC388

三、ISO8802-3的物理层规范390

一、关于 Token Bus394

第四节 TOken Bus394

二、令牌总线MAC子层协议395

三、逻辑环的维护396

第五节 Token Ring397

一、关于 Token Ring397

二、令牌环物理层399

三、令牌MAC子层协议399

四、环的维护400

第六节 三种局域网的比较401

第十八章 高速局域网404

第一节 100Mbps 快速以太网404

一、100Base-T和10Base-T405

二、100Base-T与100VG-AnyLAN406

第二节 光纤局域网407

一、光纤LAN发展简史407

二、光纤LAN网络体系结构408

三、光纤LAN的拓扑结构409

四、FDDI413

第三节 异步转移模式ATM网415

一、ATM技术背景415

二、ATM基本概念416

三、ATM交换结构419

四、AYM与其他网的互通应用421

第十九章 在GCS中实现各种LAN的应用424

第一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LAN应用范围424

第二节 解析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425

一、问题的提出426

二、问题的分析426

三、进一步的技术探讨426

四、结论428

第三节 GCS在ISDN中的应用428

一、模拟和数字电活网络429

二、ISDN网络429

一、10Base5 以太网络431

第四节 GCS在各种以太网络中的应用431

二、以太10base2网络432

三、以太10base-T双绞线网络433

四、光纤以太网10BaseFx434

五、以太100base T435

六、以太100VG-Anylan435

第五节 GCS在FDDl/TP-PMD网络中的应用437

第六节 ATM网络439

第七节 主机-终端方式440

一、V11网络440

二、V24网络440

第八节 GCS在CSL-B BULL?网络中的应用441

第九节 IBM?网络443

一、同轴网络443

二、Twinax网络445

三、TOKEN RING?网络446

第十节 WANG?王安电脑网络449

一、宽带局域网449

二、王安网络450

三、在SCQ布线系统上实现王安网的连接应用451

第十一节 GCS在其他网络中的应用452

一、APPLE?LOCAL TALK?网络452

二、DEC?网络453

三、UNISYS?网络455

热门推荐